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先秦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2021-01-13 18:42书业网

篇一: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比较研究

作者:鄢雨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2期

摘 要:中国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以迅速发展、繁荣和完善,成为我国寓言发展史上第一座内容丰富多彩、想象诡谲绚烂的奇峰。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既有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又有文学自身对其表现形式的突破。我国传统的寓言最早的是先秦的寓言故事,发现于先秦的诸子散文以及相关的历史作品中。寓言以鲜明突出的形象与犀利简明的说理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和理智,其客观意义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历久弥新。中国寓言在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富有文学意义与时代意义,作为以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寓言更是如此,关于“历史寓言”在我国文学上的重要意义的讨论。文章首先对先秦诸子寓言故事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试图从韩非子、孟子、庄子的寓言故事进行分析,具体说明了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文学艺术论,以期对当下学界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设性思考。关键词: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比较研究

一、《孟子》寓言故事研究

1.焦循与《孟子正义》。1815年, 焦循《易学三书》的最后写定, 标志着他的《易》学思想的基本定型。旋即又以“ 古之精通《易》理, 深得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旨者, 莫如孟子” 而开始编撰三十卷本的《孟子正义》。作为焦循学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作, 它与赵岐的《孟子章句》、朱熹的《孟子集注》并行于世, 被学术界誉为“ 永永不朽” 的学术名著。孟子思想是否渊源于《易》学, 这本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难题。综观《孟子》一书, 未曾有一句提及《周易》。赵岐注释《尽心》上篇“ 舜居深山中” 章, 以《易·乾卦》“ 潜龙” 、“ 飞龙” 喻之, 但原书尚未寓有此意。焦循著《孟子正义》, 论者每每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续作视之, 而焦循本人亦表示“ 循读东原戴氏之书, 最心服其《孟子字义疏证》” 。因此, 认定焦循编撰《孟子正义》深受戴震思想的影响, 那是不争的事实。不过, 据笔者考察, 焦循不仅认为孟子思想与《易》学相通, 而且明言“ 孟子深于《易》” 的按语屡见于《孟子正义》的各章之中。

2.《孟子》的艺术特色。《孟子》 共七篇,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色彩最强烈的,其突出风格特点是:语言明快,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不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使其文气势恢弘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用比喻,且所用比喻多样化,有时整段用,有时全篇用,如“鱼,我所欲也”一章,运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论主旨,有时是短小的比喻,如:“哀哉人有鸡犬放(逃逸),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篇二:先秦经典寓言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释义:

?五十步笑百步?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当中的?五十步笑百步?是指打仗时候向后逃跑五十步的人嘲笑向后逃跑一百步的人胆小。词语流传至今,用以比喻现在的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这样的不足或过失,只是程度要比别人轻一些罢了。?五十步笑百步?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惚畈豢墒な骋病8?镆允比肷搅郑?哪静豢墒び靡病9扔胗惚畈豢墒な常?哪静豢墒び茫?鞘姑裱??ニ牢藓兑病Q??ニ牢藓叮?醯乐?家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梁惠王说:?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它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变得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变得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成语示例:

1、你不要总是嘲笑他,其实你俩是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

2、你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说他成绩差,你和他的成绩只不过相差一两分。

3、看见哥哥平时不听话的样子,我取笑他,妈妈便说:?你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4、他的羽毛球打得很烂,可他还在那五十步笑百步地说我打球太臭。

攘: [rǎng] 鸡者

成语释义:

因不愿干脆及时地改正错误,而挖空心思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攘:盗窃,窃取 原文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请不要生气,(我)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有一位家长孩子爱欺负小同学,爱做坏事。有一天,她的孩子跑到低年级的班里把全班的桌子几乎要推倒完了,她赶到现场,不是马上就制止自己孩子错误的行为,而是看着孩子推倒最后的一张桌子。人家问她,你怎么不管教自己的孩子,她说:?这个孩子的性格很硬,讲也不听,就让他把桌子推完了吧,推完了,他也就没有桌子推了。?

这位老师母亲的心思与?攘鸡者?的心思如同一辙,真的想不到距孟子到现在两千多年了,还出现了今版的?攘鸡者?,古人的话很具前瞻性。

揠苗助长 成语释义: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放任自流。

【灯谜】揠苗助长(打三字口语一) 谜底:贪快活[1]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3)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成语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成语示例:

1、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2、吴万森满怀忧虑地说:?‘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庾公之斯

出自《孟子》

原文:

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羿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 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 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思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矣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sheng四声)矢,而后反。?

译文:

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羿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 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 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问他的驾车人:‘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能活了!’驾车的说:

‘庾公之斯是卫国善于射箭的人;您(反而)说?我能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说:‘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无法拿弓。’庾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术反过来伤害您。虽然这么说,可是今天这事,是国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办。’说完便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注释】

①逢蒙学射于羿:逢蒙,羿的学生,后背叛羿,帮助有穷国的相寒浞杀死了羿。羿,传说是古代有穷国的国君,以善射闻名。②子濯孺子郑国大夫。③庾公之斯:卫国大夫。④尹公之他(tuō):卫国人。

《三国演义》中在华容道曹操逢关羽之时曾引用此典故: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于是关羽就将曹操放了。

捉放曹:

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将军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骤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fan)间乞食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篇三:从先秦寓言看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

龙源期刊网 .cn

从先秦寓言看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

作者:李建林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6期

摘 要: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而寓言小品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类作品。本文主要阐述了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主要通过对比法,将先秦寓言的主要作用与存在形式和柳宗元寓言的主要作用和存在形式作对比,从中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柳宗元开创了寓言独立的文学作品形式,而先秦寓言往往只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没有独立成篇;二是柳宗元开拓了寓言讽刺文学的重要形式,而先秦寓言,说理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们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因此先秦寓言可以被称为政治哲理寓言,讽刺的特色没有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关键词:先秦寓言 柳宗元寓言 独立作品 讽刺文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中小官僚家庭,21岁中进士,26岁考取鸿学博词科,任集贤殿正字、监察御史里行等官职。贞元时期,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春风得意的。至顺宗即位,他参与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他反对宦官专权,反对藩镇割据和横征暴敛,不久即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召回长安,又外任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为吏者人役也”(见《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即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可以说这是柳宗元参与当时政治革新活动的政治思想基础。后来他又在《送薛存义序》中进一步发挥了“为吏者人役也”的思想,认为做官是给老百姓办事的,应当“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做到“讼者平,赋者均”。但现实与他的民本思想相悖。元和以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真正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受到生动的社会教育,这一切都充分显现在他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他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就更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寓言小品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之作。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有故事情(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先秦寓言故事)节,二有比喻的性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物喻人,使得抽象或深奥的道理从具体而浅显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柳宗元的寓言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他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像和夸张,创造生动的形象。应该说,柳宗元是很好地继承了前人寓言的成就,特别是先秦寓言的成就,并且又开拓创新,使寓言能居于文学作品之列,其功最著。

一、柳宗元开创了寓言——独立的文学作品形式

先秦寓言除了语录体的《论语》《老子》外,诸子作品中都保留了大量的寓言,像《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一些史书像《战国策》中寓言运用也颇多。

篇四: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寓言或者寓言故事通常是一篇含有道德教育或者警世智慧的短篇故事,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常隐含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西元前六世纪,希腊、印度和中国就有许多寓言故事出现,如西方的伊索寓言、佛教的《百喻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著作。公元前二世纪的战国时代更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连带地也创造出大量的哲学性寓言,在荀子、墨子、韩非子中都可看到不少寓言故事,《庄子》书中寓言约200则,更堪称为战国寓言的代表作。

1 基本简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2 名称由来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3 发展历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4 基本作用

要描述的事理很抽象,于是用一有具体形象的故事来设喻,以具体显现抽象,所以再难理解的哲理经由寓言故事的叙述马上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有“化抽象为具体”的神奇功用,往往“意旨遥深” ,值得让人细细咀嚼个中道理,这也是寓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由于寓言是象征式的语言艺术,一可寄寓抽象事理,二可明哲保身,三则是风趣引人沉浸其中,因此寓言在战国时代蓬勃发展,战国时代诸子以著书立说,以干诸侯,虽然可以高谈阔论,但却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游说的对象都是王侯公卿,如果出语不慎,很可能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要保全自身,又要排难解纷,使君王有所省悟,设寓说理或劝谏便是最好的方式,在 孟子、列子、庄子、韩非子或吕氏春秋中都被广泛采用,甚至有人说,“一部战国寓言史便相当于大半部的战国思想史”,研究先秦各家寓言中所寄托的道理,确实便可从中了解各家的思想内容,说它如同“半部战国思想史”其实并非夸大,所以寓言深值探讨。 5 中国情况

中国寓言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支奇葩,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印度寓言、希腊寓言同为世界寓言文学的三大发祥地。部分中国成语故事都属于寓言故事。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瓜田李下。

6 寓言方法

6.1 寓言简介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7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

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好的安身之地。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动作、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简短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8 相关成语

老还童 发蒙振落 愚公移山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发奸?`伏 返

守株待兔 开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发百中 奋不顾身 分崩离析 风吹草动 分道扬镳毕恭毕敬 百感交集 兵贵神速 杯弓蛇影 不得要领 抛砖引玉 尔虞我诈 罚不当罪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当务之急 开诚布公不可多得 不堪回首 不可救药 别开生面 多多益善 大腹便便 大公无私 当局者迷不伦不类 伯乐相马 班门弄斧 冰山难靠 大笔如椽 打草惊蛇 雕虫小技 大材小用

白面书生 八面威风 不名一钱 拔苗助长 乘兴而来 沉鱼落雁 乘人之危 车载斗量不屈不挠 不求甚解 髀肉复生 病入膏肓 草木皆兵 长驱直入 车水马龙 黔驴技穷背水一战 半途而废 不贪为宝 白头如新 才高八斗 城狐社鼠 沧海桑田 草菅人命抱薪救火 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 不远千里 残杯冷炙 寸草春晖 草船借箭 乘风破浪别有天地 不遗余力 百折不挠 百丈竿头 不自量力 不知所云 宾至如归 拔帜易帜一国三公 以规为滇 一鼓作气 一事无成 一网打尽 义无反顾 一误再误 风声鹤唳一挥而就 与虎谋皮 异军突起 有脚阳春 一日三秋 一丝不苟 一身是胆 以身试法以卵击石 以邻为壑 夜郎自大 一毛不拔 一文不值 予取予求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一鸣惊人 一木难支 以貌取人 羽毛未丰 有名无实 一诺千金 一曝十寒一窍不通 9 狐狸乌鸦

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 丛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

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歇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垂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获得那块肉。因为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法子在树下获得。

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愿等闲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乌鸦大哥,吃饭了吗?”乌鸦没有回覆。

见乌鸦不睬不理,狐狸神采凝重:“乌鸦大哥,可有此事?”乌鸦瞟了狐狸一眼,仍是没有回覆。

狐狸仰起头,把脖子伸得老长:“乌鸦大哥,我亲眼看到大嫂和一只老乌鸦成天眉来眼去的,这事你知道吗?”乌鸦瞪大双眼,面露凶光,可仍是金口难开。

狐狸仍不放弃,摇着尾巴,面露媚色:“乌鸦大哥,不知道你看新闻没有?传闻这几年的猪肉有的是注过水的,有的是用瘦肉精养大的。你想想啊,孩子们恰是长身体的时辰,若是持久吃这种猪肉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当然啦,这只是小我建议,信不信由你,归正我是信了。”刚一说完,乌鸦便火烧眉毛地把叼着的猪肉扔在了地上。[1] 狐狸一阵窃喜,迅速叼起猪肉钻进了洞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