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品德与社会评课,.

评课2021-01-22 23:18书业网

篇一:品德评课稿

全市小学品德课程优质课评比评课稿滕州市教研室齐国艳 品德课程课程改革已经进行近十余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在边

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中总结课改经验。从最初的盲目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忽视课堂教学

实效;到现在,教师们慢慢沉淀积累,逐渐求真务实,回归课堂本真,中间经历了迷茫、困

惑,也收获了喜悦和幸福。在本次全市品德课程优质课评选中有很多课,应该说是课改经验

积淀的缩影,是非常朴实、去伪求真的品德常态课。学生受益很多,学生改变了很多,这些

都是我们老师共同努力的最真实的体现。下面,我就这23节品德课作一简要评课。需要说明

一点,在下面的点评和总结中,会涉及一些课例,只是为了说明相关的问题,与比赛成绩无

关,正例反例也都不能说明哪节课的优劣,请涉及到的老师理解、谅解,评比不是目的,通

过研讨改进、提高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感受

1.课程标准深入教师之心。这23节课,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的老师明确了品德课程的

实质,能够感受到教师注重孩子能力的提升,由单一的学习到多维的转化。通过课堂活动、

学生问答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

2.课程意识深入教师之心。教师们已经确立了生成、整合、实践的课程观,品德课的味

道浓了,本次活动中没有出现把品德课上成语文说话课、上成美术课等现象,课堂上贯穿了

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在孩子认知的基础上促进经验的提升。

3.信息价值深入教师之心。课堂上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弥补

了教材的局限性、滞后性。

二、亮点

1、胸中有?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多数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紧扣课程性

质,突出学科特点,教学设计思路清楚,准确把握目标,目标定实定细,追求三维目标和谐;

围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转化。比如,陈

锋执教《遇到困难的时候》将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

自我努力、寻求帮助等,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目标而设计实施。秦娜执教的《走进消防警察》

了解消防警察、认识消防器材、选材消防常识三个目标开展学生的体验活动让道德教育成为

自我教育。

2、眼中有?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与孩子的生

活是紧紧相连的。老师们都能做到眼中有?学生?,关注教学细节,突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很

好地体现了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培养道德认知。刘艳梅执教的《美丽的家乡》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

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生活为基础,积极创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汇报、展示家乡的物产,

并通过分组收集资料的形式感悟家乡美的真正实质和内涵,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

效性。邵静执教《在邮局工作的人》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邮局工作人的辛苦,专费心思让学

生体验分拣20封信件,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学中有?法?。人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们发挥自身优势,灵活使用教学策

略,精心设计教学,灵活教法,追求教学环节的和谐。通过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关注生活,

揭示课题;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媒体演示,升华体验的教学环节,采用填表法、表演法、

讨论法、演示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注重让学生人人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力求体现课堂教学是学生的

生命的历程。

4、心中有?情?。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交流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点上,

蒋继斌老师执教的《交通安全每一天》做的非常好,自身的情感积淀更深,更加全情投入,

他用自身的情感、语言来感染着学生,也感染了在座的所有老师,表现出极强的课堂驾驭能

力。再者,他在放完司机闯红灯撞飞小学生扶老年人过马路的新闻报道后,问学生?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给予了学生更多人文的关怀。学生

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情理交融的教学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在

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5、口中有?评?。这些课多数老师都能关注课堂评价,突出育人意识。品社课评价的核心

是?帮助?,教师没有盲目地夸大其词的去评价,而是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以激励为主,进

行切合实际的评价,评价形式也有了较大改变,有老师一言评,变为多元评,恰如其分。例

如刘艳梅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家乡》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全班学生共同评价,评出合作

奖、倾听奖、表演奖、勇气奖,并且老师的亲和力也很强。

6、活动有?趣?。在活动中探究,在交流中感悟是品德与生活课堂的主体。这些课从教学

设计上来看,老师们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对生活的亲身体验,置身现实生活

中优化教学环境。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感

受和活动成果,提升生活经验,兴趣浓厚。

7、手中有?源?。这些课多数老师注重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无论是课本资源,还是一

些收集的图片、视频的运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体现教学资源的和谐。闵庆英执教的《交通安全每一天》收集了交警手势动画、交通安全歌、交通标志等视频,与本课

教学目标十分相符。张莉执教的《网络带来了什么》收集的网络给生产、生活、工业、医疗、

军事等领域带来的方便和优越的视频,耳目一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有邵静老师大量补

充了艰苦山区的邮政人员工作情况,特别对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事迹进行报道,丰富

了学生知识储备量,这种设计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能够大胆超越,紧跟时代的步伐。

三、问题

1.教学目标把握不准。老师们拿到教材后,盲目的选择三级主题教学,根本没有吃透课

程标准的要求,恐怕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不够具体,不能深挖教材和联系学生实际。

不如老师在教学《网络带来什么》一课,老师竟然将目标定位在网络带来的危害上,本课应

着重从网络的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快捷和方便,如收发邮件可以节省时间,网络给社会发

展带来了变化,通过远程医疗可在异地诊断病情,特别是通过网络找骨髓捐献者,通过强烈

的对比让学生感觉到网络用处广。《交通安全每一天》老师一节课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全部完

成,教学密度不合理,目标处理不得当,没能正确把握知识的量、训练内容、能力的度,没

有抓住关键知识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教学设计不够精细。有些课教学过程思路不够清晰,篇二:小学品德获奖评课稿小学品德获奖评课稿 让品德教学流光溢彩

——《天生我材必有用》评课稿《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开

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局限,放手让学生参与实

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如何让这一新的理念在

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新课标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如何凸现课堂的开放性,实施

的活动性,让学生个性展现,灵性飞扬呢?今天就柳娟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中的一文

《天生我(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品德与社会评课,.)材必有用》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从柳娟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寻找身上的优点,发挥自

己的特长,珍视自己,热爱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信。 一、 精心设计活动,绽放生命

活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和交往的多维活动,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儿童

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突出儿童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创造性,“告诉我,我会

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加,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品德与社会的实质就是

引导学生感受。本课教学设计,教师将活动巧妙引入课堂。

1、形式多样,活动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生有效、高质量的多项活动,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

教学活动、情境,刺激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生活贴近儿童,深受学生喜欢。如一开始的“超

级猜猜猜”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打开抽屉里神密(秘)的信封”更是让同学兴奋不已;

“寻宝摘星”让每个同学非常专注地、投入地、努力地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尤其是在和同

学、老师一起分享自己闪光点时更是心情激动,情绪非常热烈。有一位同学激动地(得)还

上去和柳老师拥抱;从这一情景我们就已看到学生的情感通过活动得到了激发,赏识了自己;

为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而感到自豪。到最后的一个活动,“给福利 院的孩子带(送)温暖”,柳老师要求学生上台展示,同学们的特长得到了更好地(的)

发挥,纷纷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有表演越剧,歌舞组合,手工闪亮登场。台下的同学则兴

致勃勃地欣赏着同学。由学生喜爱的活动作引领,课堂成了师生交往的舞台。

2、尊重学生,把每个活动做实做透课堂教学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发展,具有成效的发展目标呢?关键在把每

个课堂教学活动做足,做透。如学生活动第四关“给福利院小朋友送温暖”的才艺展示时,

第一组上台表演越剧的同学,在第二次表演时,不成功,柳老师鼓励他们,用微笑的眼神欣

赏着他们,直到同学认为满意,再如“手工组闪亮登场”的几位同学,开始一上前表示胆怯,

还有一个同学说“不敢”时,柳老师没有像某些老师那样让他们再下去准备,而是非常热情

地引导、鼓励,并问他们为什么是手工组?让每位同学感到他们手工组的了不起,最后也大

胆地在同学面前展示了自己。

3、教师融入活动,成为活动的一员活动过程中,柳老师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

观者,活动因有教师的参与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如课堂上,学生在忙着好奇地看抽屉里

的信纸时,老师也微笑得走过去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悦,当同学们把信中的内容和好朋友一起

分享时,老师也参与到其中的某些小组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有一位女同学还当场抱住柳老

师,这足以说明同学为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已感到激动万分,再如,同学们在进行“寻宝摘

星”的活动时,某些同学可能有点疑惑,这时柳老师会蹲下身子及时引导点拨。这样的品德

课,才是师生共同上演的生动的“人生”戏,更应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二、 有效运用资源,演绎课堂精彩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品德教材中却只选取了儿童生活中有代表性

的材料,以几张图片和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因此资料的整合运用这一教学环

节在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上柳老师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首先是善用生活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

学生的生活,“生活即课堂”,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入手,读妈妈、爸爸、老师和同学写

给自己 的信,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寻找自己被别人发现的优点,再把学校附近的福利院引进课

堂,让学生把自己的特长,优点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快乐。其次是巧用其

他学科资源,如媒体资源——音乐,当同学们在认真地寻宝摘星时,配上了和情的音乐,渲

染氛围,最后以同学们兴趣、易懂的一首小诗入手,并大声喊“我能行”,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 重视课堂孩子的点滴亮点,精彩评价让课堂生辉 评价本身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形成技能,提高素养不可缺少的重

要手段。首先柳老师评价角度是多元,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感

受。其次教师的评价具有激励性,如“同学们,表演得怎么样,再看一遍”,“老师特别感到

自豪”,“把自己的优点大声地读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再次评价具有启发性,如当

最后一组上台的同学说没有什么特长,但会打扫卫生,为了避免其他同学的轻视,柳老师马

上提问“你们为什么会想到打扫卫生?”同学们马上说扫地和其他才艺展示一样都是为大家

服务。柳老师马上鼓掌,并为他们感到自豪,让每位同学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天生我才(材)

必有用。

四、 商榷之处在“以人为本”的品德课程(堂),教师要贯彻这一理念,活动时一定要求学生全面参与,

更应关注“弱势群体”,在同学们大声读自己优点时,能否刻意或故意指名几个,平时成绩不

太好的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特长,让其他学生引起重视、关注,让天下人知道每个人都

有优点。

纵观品德课程,让我们明白品德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

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动另一个灵魂”,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丽和灿烂时,儿童的德性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

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会流光溢彩!篇三:品德与社会评课稿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乱扔垃圾》;《远离危

险》几节课。下面我就说一下观看这几节课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这一节课,这一节教师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认识,又

学会了技能。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得用

教师本身,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到

位,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

目标明。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

征,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得很好,全部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在开展,每个小活动的目标

都清楚、明确,且相互衔接得十分流畅,力图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用

眼方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在活动过程中,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

有关资料结合,扩展了教学内容。如将教材与反映全国、全省和东营市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

的数据结合,与班上视力不良学生的人数结合,有利于拉近视力问题和学生的距离,加深教

学内容的现实感、紧迫感;注意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要领。如在和学生

谈论了预防近视的话题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儿歌巧妙地把要点加以总结;重视

实际地提高学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头议论。如别开生面地和学生共同动现场面对

面地指导,让学生明确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动作要求;注意把课上课下连接起来,而不是

认为上完课就是活动的终结。其次,《不乱扔垃圾》一些想法。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非浅,整堂课给人的

感觉就是干净、利落、有趣。首先在导入上张老师利用自己的家乡荣成的美丽风光带给大家

一种精神享受,然后又利用被污染后的画面让大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感受垃圾带来的危害;继

而让学生思考应怎样处理垃圾/处理垃圾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

毒有害垃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后在生活廷伸这一环节中,

张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送回各自的家,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

中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点拨,让学生轻松学会了新知.在谈论了以上话题后张

老师 也用一首儿歌把重点加以总结;让学生更容易让住乱扔垃圾的危害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转变教育观念,打造卓越高效课堂,成就师生精彩 (酉阳县第三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竞赛活动泔溪赛区评课稿)

(酉阳县桃花源镇凉风小学:石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选手、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绿树成荫、你追我赶的火红季节,酉阳县第三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

课竞赛活动,经过三天紧张精彩的角(jue)逐,即将在这里落下帷幕。借此机会,我代表本

次赛课的评委,对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平台和为本次活动提供优

质服务的甘溪教管中心,甘溪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其他所有工作

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老师们,本次品生、品社优质课竞赛活动是又一

次成功的、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赛课活动。这次赛课活动旨在“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内涵

发展,打造卓越高效课堂。”三天来,我们有幸见证了13位教师在讲台上的教学风采。虽然每一节课只是品生、品社

课堂教学浩瀚天空中的一颗星星。但是,由于凝聚了太多的呵护,太多的心血,太多的关注。

因此,有许多风起云涌的景色可以回味,也有许多精彩纷呈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

印象。

受教科所领导的安排和评委会的委托,根据本次赛课的思想,下面我对这次品生、品社

赛课活动从“总的感受”、“课堂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及“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做如

下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转变教学行为,打造卓越高效课堂,成就师生精彩。

一、总的感受

1.课程标准深入教师之心。从这十三节课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更好

地落实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学流程由单一 的学习到多维的转化,通过情境创设、独立探究和思考、小组合作、拓展延伸等多种形

式展开教学。

2.课程意识深入教师之心。教师们已经确立了生成、整合、实践的课程观,在孩子认知的基础上促进经验的提升。

课堂上贯穿了“一条主线”,或“三条主线”。品社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品生以“儿

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主线。

3.信息价值深入教师之心。课堂上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弥补了教材的局限性、滞后性。

二、课堂中的亮点

1.紧扣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桃花源小学熊鹤平老师的“议

一议”教学环节,五福小学向尧老师的“现场采访”环节,龙潭希望小学杨薇老师设计的“合

作交流,解决困难”这一教学环节,还有车田中心校刘秋霞老师设计的小组讨论“老爷爷和

老奶奶的心情为何不一样?”这一教学环节,麻旺小学潘霞老师设计的“讨论表演”这一教

学环节,板溪小学王琼老师的整节课,教师们都把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充分交流与展示,

很好地体现了主体性原则。

2.关注生活体验,突出学科意识。 品社课的学习与孩子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课标中明确指出,突出孩子的生活,让孩子

们在亲身体验中培养道德认知。比如陈秋霞老师的课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保护环境,人

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德意识。王琼老师、潘霞老师的课,让孩子们在亲身体

验中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彭静老师的课,让学生亲身体 验了愉快生活每一天。

3.关注教学策略,突出创新意识。

篇二:优秀品德与生活评课稿范例

优秀品德与生活评课《换个角度想一想》

常婕老师执教的《相信我能行》一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本第二单元的第2 个主题。教学中常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系列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体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整节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实效性强,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了课程价值。

二、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四、本节课几点遗憾

1.教师上课时也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也比较很全面,但语言方式有些单一。

2..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不断锤炼自己,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瑕不掩玉,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层次清晰,流程自然,结构紧凑,实效性强,课堂上体现了老师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

以上是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可能也有不成熟之处,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篇三:品德与社会评课稿2

《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2010-10-27 12:13:00

1

推喻敏

沈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我》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本课的课程目标要求是:“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其内容分为“走进残疾人、如果我是他、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通过沈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品质。达到润物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简要对沈老师的课进行一下回顾

一、教学的设计、教材的二次开发、符合学生的特点。

沈老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真实而又亲切。学生兴趣高涨。课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载体,学生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生活性、开放性 、活动性的教学原则。。

2、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本课的活动设计联系生活实际,从真情体验中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开展心灵的对话,体会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注重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力求体现课堂教学是学生的生命的历程。沈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做了三次体验:1、蒙上眼睛绕圈走上讲台,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2、课中让大家告诉台上的同学一句话,但是要不用语言,而用手势表达,让他猜猜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体验聋哑人交流的困难。3、让学生用一只手穿衣服让学生体验肢残人的的疾苦。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们小小的心灵产生爱的共鸣。

三、课堂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活动、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学生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在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方面沈老师都做得比较好。体验之后老师都会问学生 “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给予了学生更多人文的关怀。学生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

四、对学情的关注度不够,评价的力度不够是本节课两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白璧微瑕,这节课应该算是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尝试。

王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中的第一个主题《不能忘记的屈辱》。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经历了哪些屈辱,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王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心灵的震撼,进行了一次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王老师的这节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思路清楚

王老师的设计从山河如何破碎,到最后国宝是如何被拍卖,是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情感被层层推进,激情效果明显。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这节课无论是课本资源,还是一些图片,视频的运用,都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尤其是火烧圆明园的片段,从视觉、听觉,多方位的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屈辱史,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注重换位思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上,当出示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园”的图片后,王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站在公园门口,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当时中国人受到的屈辱。

四、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荐

五、教学五环节的过渡与衔接比较流畅,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把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在导入阶段播放,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感受到民族的耻辱,创设学习本课的情感氛围。

以上都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说的不到和不对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荆河钓叟 | 阅读全文(153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 上一篇: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下一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用户回复上部广告

发表评论: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