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赞誉国庆节的美文

经典美文2021-12-09 04:32快读网秩名
:  篇一:祖国述怀

  我朝觐过祖国的四时美景,我拜谒过祖国的名山大川. 每当扎进祖国母亲的怀抱, 我的这颗心啊! 就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我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到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我游览了白山黑水,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富足。登上南沙群岛的珊瑚礁啊!我感受到了祖国幅员的广袤。在八百里秦川,我听到了祖国儿女气势奔雷的心声。那一阵阵响入云天的威风锣鼓,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浑厚呐喊,那一队队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表述了我兄弟姐妹们的一腔豪情。

  天山脚下、流沙深处,我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壮险美的景象,那不是海市蜃楼的虚幻,那不是梦魇中的天堂。那是开发大西北号角的召唤。

  我站在青藏高原雪域顶端,畅饮一杯舒心醉情怡人的奶茶,庆贺五十六个民族的和睦和昌盛。

  我徜徉在人间天堂香格里拉的红草地旁,端详着历经沧桑、千姿百态的古碉堡,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尊严。

  我沿着长江、黄河纤夫的足迹,手抚被纤绳磨深印痕的石柱,心如潮涌、泪眼盈盈,苦难深重的祖国啊!你是那样的坚韧不屈和顽强!

  我伫立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捧一把滚烫的黄土贴在我的心口,我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情。

  河姆渡口一粒稻种证实了: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啊!凝聚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勤劳。

  高峡平湖的长江水印证了:无高不可攀,大地上的江河水啊!可以和天上的银河相牵连。

  秦始皇的兵马俑昭告天下:中华儿女是不屈的民族,虽然长睡地下两千年,可他依然不倒、不垮、不屈服。

  大沽口炮台那黑沉沉的铁炮宣示:弱国无外交,睡狮要想站起来,只能卧薪尝胆——铸长剑。

   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是个屈辱的民族,一个国力懦弱的民族是个可怜的民族。一个人可以没有家却不能没有祖国,不论你来自哪里,不论你又去向何方,不论在世 界哪个角落,每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大喝一声:“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国!”你总能受到帮助和鼓励,友善崇敬的目光也都会向你聚集。

  我再一次攀上泰山的顶峰,在历代先人驻足的地方期盼着,期盼着,期盼着再一次的东方红日喷薄、腾升。

  篇二:我的祖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汉唐等时期,我们祖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近代国家政治腐败,闭关自守, 导致了国家国力衰微。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 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美好!

  香港、澳门本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 土,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他们离开了祖国妈妈;在1997、1999年,他们相继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嫦娥奔月是我们先辈们几千年前的伟大梦想,这 个梦想在“神州5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进入太空以后,已经在逐步实现。同时,我们成功的战胜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成功的加入WTO;成功申奥;成功 的抗击了“非典”和“禽流感”等。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国的强大实力。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世界在东方。

  从清末的被蹂躏到 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 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 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篇三:

  十月,秋高气爽的十月,含着微笑向我们走来。

  十月,山呼水笑的十月,载着凯歌向我们走来。

  十月,红旗招展的十月,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到处光辉灿烂,一片欢腾。

  十月,在欢庆新中国60岁华诞时,中华儿女有谁会忘记60年前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28声礼炮响彻长空,天安门城楼上一位伟人庄严宣告新中国的诞生,这声音,传遍了长城内外,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遍了全世界。

   十月,伟大的十月,光辉的十月,诞生了新中国,开创了新纪元。从南湖的红船,到井冈山的翠竹;从遵义城头的曙光,到延安窑洞的灯光……中华民族经过多少 险滩和暗礁,战胜多少曲折和坎坷,才穿过血与火、爱与恨、枯与荣、兴与衰交织的茫茫原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第一个十月,中华民族经历的多少屈辱、多少不 幸、多少灾劫、多少危难,都被十月的礼炮和欢歌驱散。从此,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时代,一去不再复返了。

  十月,我们总是在追忆那 位伟人“进城赶考”的故事。他行走在春天的泥泞小路上,拄着拐杖,还“吞云吐雾”地纵论古今,风趣、幽默。他讲《甲申三百年祭》,他讲李闯王进京后的享 乐、腐败,他讲洪秀全的《天京悲剧》……西柏坡会议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进军号角。告别西柏坡,进了北京城之后,经受了60年 风雨的共产党人,却仍然保持着其政治本色。

  十月,我们走在红色的旅游线路上,那远去的峥嵘岁月和炮火连天的战场,默默地在给年轻的新 的一代人“讲课”:不能忘记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不能忘记长征路上的草根,皮带;不能忘记延安的“小米加步枪”……艰苦的岁月给饱受灾难的民族夯 实了奋斗的精神,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绝不能仅仅让他们“我为‘超女’狂”,还应让他们读懂《长征》、《延安》、《西柏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