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当“你懂的”成了流行语

励志精选2021-12-11 12:18快读网秩名
:

  2015年两会期间“你懂的”三个字再度成为流星语录,分享一篇天涯论坛里署名“涂涂米”的知名网络评论员的文章:当“你懂的”成了流行语。“你懂的”三个字最好的解释就是“你懂的”

  当“你懂的”成了流行语

  天涯里看到署名“涂涂米”的知名网络评论员的文章:当“你懂的”成了流行语,觉得说得很是入理。

  原文如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时代(因为你懂的,所以有改动)。在这样的时代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地维护“你懂的”这层窗户纸朝着健康的,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

  当“你懂的”三个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才发现我out了。

  先说一个身边的事例。

  前些日子,朋友出差去北京公干,其间打电话给我,想不到的是,他话还没聊上几句,就开始满嘴的“你懂的。”

  我问他:”北京这几天还堵车吗?”

  朋友:”你懂的。”

  “北京的天气怎么样啊?还有霾吗?”

  朋友”你懂的。”

  “那个项目跑的怎么样了啊,叉叉部批复了吗?审批进展顺利吗?”

  朋友:“你懂的。”

  整个电话过程中,同事像复读机,只有一句不一样。

  同事说:“你让头再给我卡打五万。”

  “前天不是刚给你打了五万吗?花这么快啊?”

  同事:“你懂的。”

  ……

  当我提起笔,想要按照一惯的方式来解释“你懂的”的这个词意思的时候,我发现对这三个字所做的任何解释都是蹩脚的,多余的,是徒劳无功的。我既概括不出这三个字的深刻内涵,也无法拓展其广阔的外延。我给这三个字所下的定义,就像我在指着一块白布对大家说,“看,这块白布是白色的”一样的无趣和废话。

  思来想去,我认为对“你懂的”三个字最好的解释就是“你懂的”。就像“白布就是白色的”,不必再对白色做多余地解释一样。因为,你若到了今天还不懂得“你懂的”的意思的话,要么你不是生在中国,要么你是明明懂得“你懂的”,而却装作不懂得你懂的”。

  当“你懂的”已成了中国最优质的特产。当任何一个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人都已深谙此道,而你却还说你不懂得“你懂的”,谁信呢?

  我虽然概括不出来“你懂的”这三个字的深刻涵义,但还是阻挡不住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要探寻产生它的根源,挖掘滋生它的土壤,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看不见的未来。

  我日思夜想“你懂的”这三个字,到底起源于什么。

  一天中午,我躺在床上百无聊赖地翻阅中国历史书,我被洒满了史书上的一桩桩狗血事件熏得头昏脑胀。困倦像疯狗一样地向我袭来,我随手便把史书丢弃在了床头柜上。床头柜正对着空调的出风口,一阵暖风吹过来,掀起书页哗啦啦作响。我在迷离恍惚之中突然顿悟,就像阿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发现浮力定律一样地兴奋,我立即坐了起来,并大叫一声:“我找到啦,终于找到啦! ”

  找到什么了?

  原来在绵延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进程中,纵贯古今,随着一个又一个朝代倾覆却屹立不倒的三个字“你懂的”,竟然是起源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窗户纸,是的,它就是“你懂的”的三个字的历史源头,这是它的根和土壤。而今天这层窗户纸却被我在不经意间给捅破了。

  据说纸是中国东汉的蔡伦发明的,而那时候是公元105年,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按照有纸就可以用来糊窗户的逻辑,至少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你懂的。”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勤劳而勇敢的中国人民就开始不断地把”你懂的“三个字糊在了窗户上。渐渐的,那层薄薄的窗户纸成了”你懂的”三个字的标志性称呼。

  我的脑海中立刻呈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个身穿黑衣的蒙面人,手持闪着寒光的利刃,动作轻捷地越过了一家人的院墙,蹑手蹑脚地来到一处亮着灯的房间的窗户前。其中一位大侠用手指沾了唇上的唾沫,熟练地在窗户纸上点了个洞。一只鹰一般的眼睛透过小洞看到屋里的主人正在睡觉。于是蒙面人将一竹管插进纸洞内,对着竹管吹了口气,房间内顿时青烟缭绕,屋子里的人被迷香熏倒了。。。

  我脑海中还出现这样一组画面:也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府里的丫鬟小翠正端着茶具迈着碎步行走在深宅大院长廊里。当她走到二少爷的府邸时,隐隐听到里面传来了说话声。小翠靠近窗户前,屏气凝神地静听,听不清楚说的什么。于是她用手指沾了唾沫捅破了窗户纸,透过纸洞,她看到少爷正和几个人密谋着说要刺杀老爷。小翠大惊失色,茶具哗啦一声掉在了地上。。。

  以上两个画面都是来源于我所看到的国内电视剧的记忆存储。因为这组画面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频率太多,所以才能信手拈来,这就说明了“捅窗户纸“活动其实是国内导演们常玩的游戏。也更进一步地说明,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时刻不停地在”捅窗户纸”的历史。而“你懂的”就是那层窗户纸。

  窗户纸很薄,所以好捅。一个稍有力气稍有智商且手指健全的普通人,只要会用手指沾了唾液都能将那层窗户纸捅破,这说明进入“你懂的”这个词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是足可以涵盖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论上说,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应该懂得“你懂的”的。“你懂的“中的人称代词虽然是“你”,但代表的其实是大家。“你懂的”,即是“大家都懂的”。

  大家都懂的,为什么还不直接说破呢?当然不能说破,说破了就不是“你懂的”了。就像那层窗户纸,虽然很薄,一捅就破,但还必须要有的,若没有的话,大家就可以直接从窗外窥进去,窗户内的景致就一览无余了。问题是,窗户内的景致不光有平淡无奇和吃喝拉撒,也不光有正人君子和光明磊落,还可能有各种隐私和尴尬,甚至肮脏和龌龊。那么这层窗户纸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为有那层纸在,一般人就不能随便地去捅,至少不能光明正大地去捅,哪怕你心里再想捅,再想要窥探屋内的景致,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捅人家的窗户纸。真想捅的话,也只能像电影里一样,借着月黑风高的天气偷偷摸摸地去捅。但这种行为毕竟为常人所不齿,所以一般的正人君子都很少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话大家虽然心里都明镜似的,但却不能在公开场合说破的原因。比如之前大家都熟悉的人大和政协的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有关某某人的问题时,发言人不便直接回答,便恰如其分地用上了“你懂的”。“你懂的”三个字一出,大家都心照不宣,彼此用眼角对视了一下后,各自露出了会心的一笑。啧啧,多好的中国画留白,多好的程式化戏剧,多么痛快的领悟啊。。。

  在中国,“你懂的”其实并不是高层人物或发言人的专利。上至高官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深谙此道。在所有人的心里其实都糊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大家都熟稔于心,并悉心地呵护它,如同呵护一滴清晨时分的露珠。只要露珠在,就会晶莹,就会闪光,就会有美的憧憬,也因为有了这露珠,大家才显得一团和气,才觉得身心放松,才感到心底安全。这是中国的特产,外国人不贪分享。

  一次和一外国友人一同看京剧《三岔口》,这剧情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当两个黑衣人在舞台上模仿黑暗中的情景进行打斗,并出做出各种滑稽有趣的动作的时候,外国朋友一脸狐疑。问我:“这俩人是在干嘛啊?”我嘿嘿了两下,没理他。散戏后,我给他讲了剧情,他才明白意思,他对我说了一句:”都是假的啊”。我对他说:“知道假的,你也要把他当作真的。”朋友似懂非懂。

  现在想想,《三岔口》里的黑夜,这就是”你懂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你懂的”,而这位外国朋友显然不接地气。这也不能怪他,既然“你懂的”是中国的特产,那么在外国人眼里就是洋货了。这也许是外国没有用纸糊过窗户的缘故吧。

  用纸来糊窗户毕竟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窗户早已经换成了玻璃制品的,有的还换成了加厚的双层玻璃,甚至防弹玻璃的都有。因为玻璃的透明性,使得人们在想要偷窥到屋子内的景致时,不必捅破那层纸就可以轻易看得到。但偷窥和反偷窥永远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们在安装透明玻璃的同时,也在里面加装了一层厚厚的窗帘。想捅破吗?没那么容易了。

  虽然现在真实的窗户捅不破了,但人们心中的那层窗户纸却仍然在,而且比以前更薄,用处也更多更广泛,也更容易捅破。这要多亏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借用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时代(因为你懂的,所以有改动)。在这样的时代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地维护“你懂的”这层窗户纸朝着健康的,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它本来是一株幼苗,遇上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就渐渐地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可以想象,当人人心中都揣着一个“你懂的“的时候,什么低碳,环保,减排,可持续发展等在这“你懂的”这三个字面前都显得灰常out。若政府再能像抓GDP一样的劲头来推广和普及“你懂的”,那么中国离走向真正辉煌也就不远了,离实现中国梦也就更近了。到那时候,我们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个”你懂的“社会。当世界都透明的像一张纸,“你懂的”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的嘴巴的任何一张一合呼出的都是废气,都如汽车尾气一样的在制造污染。那时候,领导开会也不必要再像以前那样浪费笔墨和口水了。我们伟大的领导走上台来,先标志性地咳嗽两声,然后简单地寒暄一番,便入正题。

  同志们,大家好,(其实这句也是废话,完全可以用“你懂的”代替),今天啊,天气,啊,你懂的。。。我们今天啊,开一个会,这个会啊,你懂的。。。啊,关于今年的经济增长,啊。。。你懂的。。。至于腐败问题嘛。。。啊,你懂的。。。我们这次大会啊。。。。。其实本来是可以不开的,一年开一次的确有点凉粉。。。但是,不开不行的。。。啊,这个你懂的。。。大家懂我的意思吧。。。啊,如果“你懂的”,现在就散会吧。。。

  有了领导的率先垂范,何愁全国人民不将“你懂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呢?这里随手摘取生活中几个“你懂的”案例,如果还“你懂的”不够好,请批评指正。

  三个“你懂的”的网络用语场景

  “你懂的”场景一

  卧室。昏暗的灯光。年轻的夫妻二人卧在床上看电视。看到了有少儿不宜的镜头时老公矜持不住。

  老公:老婆,咱那个吧?

  老婆:哪个?

  老公:你懂的。

  老婆:今天不行。

  老公:为啥不行?

  老婆:你懂的。

  老公:什么时候来的?

  老婆:昨天。

  老公:那过几天才能可以啊?

  老婆:你懂的。

  老公:要一个礼拜啊。

  老婆照着老公的肚子就是一拳:你废话那么多,你懂的还问啊。

  “你懂的”场景二

  医院。医生和患者。因为患者已找这个医生看过很多次,对病情和医生都很熟,所以,就不要那么多的废话啦。

  医生:哪里不好啊?

  患者:还是那里啊,老是胃痛。

  医生:化验检查一下吧。

  患者:还要检查啊,不是前些天才检查过的吗?

  医生:是啊,有变化的。其实你懂的。

  患者:只是疼是吗?

  医生:嗯。那就那样治吧。

  患者:怎么治啊。

  医生:你懂的啊,

  患者:吃什么药啊?

  医生:你懂的啊。

  患者:你Mb

  医生:你怎么骂人啊你?

  患者:嘿嘿,你懂的。

  “你懂的”场景三

  大明和他的同事小明家串门,小明正在上网。

  小明:google怎么上不去啊?

  大明:你懂的。

  小明:叉叉网怎么也上不去啊?

  大明:你懂的。

  小明:叉叉(人名)也无法显示啊?

  大明:你懂的。

  小明:我的评论怎么发不出来呢?

  大明将“你懂的”三个字用手机录音,并调成了复读状态:你懂的,你懂的,你懂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