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爱了!恨了!疯了!......读霍达《未穿的红嫁衣》有感

伤感美文2024-05-25 17:29748219美文网

 

  《未穿的红嫁衣》在初中那会儿看过,五一期间图书馆的偶然一瞥,让我又重新翻开了这本书,仍感哀诉凄婉……哎!说不出的痛最无奈,道不出的言语最心酸……

 

  整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短短两天之内,在这两天里,李言经历了爱情和事业的巅峰到低谷,郁琅嬛经历了爱情的甜蜜到绝望,何丽珠经历了家庭的动荡到麻木,李盼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作者用插叙的方式,写尽了每一个人的过去,又暗示了每一个人的未来。

 

  主人公李言,博览群书,对历史研究颇深,他凭着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从图书管理员一步步升为副市长。感情的空虚,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使他心力憔悴。就在这个时候,李言女儿的老师——郁琅嬛出现了,她清高而腹有诗书,美丽而有孤僻。从第一次见到郁琅嬛,李言便被眼前这个有才有貌,性格有些自负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的理想伴侣和知己,他无法向任何人倾诉的事情,可以一股脑地诉说给郁琅嬛听。

 

  何丽珠个矮、人黑,大字不识几个,在认识李言之前,是越州县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但工人阶级出身的她,在那个年代,用自己的“工人阶级身份”保全了李言。李言嗜书如命,何丽珠却是看到书就头疼,文化层次的差异,两人越来越无话可谈,感情上更是渐行渐远。

 

  郁琅嬛父母在文革中双双离世,从小缺失的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照顾,使郁琅嬛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封锁起来,她以感情至上,决不将就,一般的男人也难以打开她心里的锁,所以近30岁还是独身一人。李言的出现,无疑就像她无味人生中的一颗彩虹糖,满足了她对异性的一切要求。他有貌有才且幽默风趣,对她如父如兄如知己。可是就是她深信不疑的感情和男人,却在权利和自身受到胁迫的时候,第一时间便把最没有威胁性的她舍弃,让她再次被这个满是恶意的世界所抛弃!这一次,她终于被深深的埋在了泥潭里,再也起不来了——她独自抱着自己从未穿衣过的红嫁,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如果我再年轻一点,比现在再早上7、8年左右再看这本书的话,我想我肯定依然还会像以前一样为这个结局感到愤愤不平,可是如今再看,心里已无波澜。现实里人总会权衡利弊,计较得失,像郁琅環这种全心全意只为李言一人,不计得失,不怕后果的人不能说现实中没有,只是凤毛麟角,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所以她只是一个存在在故事里的悲剧人物。

 

  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对于李言这个人,我不想赘言,没有憎恶也没有喜欢,只希望我这一生不要再遇到这样的人。有人说李言软弱,有人说李言深情,但忘旧之人不可取!纵有才华,诗书满腹,但对于离开了李言定会去寻死的何丽珠及已经疯了的郁琅環来说,他只是一个自私透顶狠心凉薄之人罢了!

 

  不过,或许我在经历过柴米油盐盆瓢碗锅的平淡现实后,价值观念有改也未尝不可。

 

  这不仅是部情感小说,更是掺杂着史学与政治的较量,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李言是专业的,但是却不“专情”,他还是妥协在程功的政治手段下。作为一个丈夫,他是失败而又可悲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不幸福,遇到知己太难,但辜负谁又成全谁呢?最为一位父亲,他更是失败的,教育出来的女儿李盼真的是……真不是亲生的,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啊~~

 

  这人世间,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满意的工作,相濡以沫的爱人,相亲相爱的家人,心灵相通的知己……可是,哪里会有完美的人生,有的,不过是跌跌撞撞、糊里糊涂、匆匆忙忙凑合着生活而已……

 

  降胡之后的李凌去看望流放的苏武,对同窗好友落井下石的李斯到狱中安抚韩非,负罪的聂赫留道夫去保释他欠下了一笔风流冤债的喀秋莎……他说这些人与己何干?书读的多了,负载太重!一身才学却懦弱自私的“史学家”李言去“极乐园”探望为情所“疯”的郁琅嬛。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是为故事情节而感动,更多的是对霍达广博知识,深厚文字功底而感叹。因为主角李言是历史学家,所以在小说中无数次的引用历史典故,古代诗词,着实令人佩服,使我有了想读《史记》的冲动。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类书本定义为“严肃文学”,难道是因为里面有大量专业文学或者史学的知识论述吗,我感觉整体读下来不算晦涩难懂,对于读者知识的补充也很有帮助。

 

  霍达的小说,总有一种悲情,一种无奈,韩子奇与梁冰玉,李言与郁琅嬛,命运使然,注定是一场悲剧!

 

  故事中是是非非孰对孰错已是无法辨清,只是给我很多的思考跟感慨: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可要的,残缺的家庭会造就畸形的孩子!

 

  一路生命踏过了四十载的风雨,停靠在这令人尴尬的人生驿站里喘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正处在痛苦的蜕变之中。这种年龄尚未渗透世故通达,承载的却是无尽的事业、感情、生活和家庭,即使下未有小,上亦有在风雨里飘摇的双亲。

 

  时间在流失里流失,思绪在纷乱里纷乱,常于梦里惊醒,无眠独坐,黑色的眼睛穿不透黑色的夜,一阵灵光闪现,却只反复出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的场景。

 

  走在夏的正中央,心中却是眈目可及的枯黄,断落的枝条在落叶覆盖的沙土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知它是否也有灵魂,游走的灵魂是否也期冀来世的时光,依然在明媚的阳尘里招摇。

 

  哎!天下纵人之多,遇一知己太难!

 

    最后附上,《未穿的红嫁衣》中引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

展开剩余( 美文网微信号:mw748219,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