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知道学生写人的评课稿

写人作文2018-08-21 13:04书业网

篇一:语文评课稿

《少年闰土》评课稿

2012年6月15日在友好区第一小学聆听了苑立群老师所讲的《少年闰土》一课,这次

教学采用了微格模式,时长为20分钟。改变了以往一节课40分钟的形式,将课堂教学中最

为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

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

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苑老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能注意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性。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

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这个目标,这堂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作主”。

一、重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这节课,老师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

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以闰土的外貌为起点,以无穷无尽希奇的事

为突破 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课文内容,凸现少

年闰土的形象;在教学中,苑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读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二、重启发点拨,引领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碰壁”,教师如果能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

窍。本堂课,苑老师的讲解不多,但都点拨在节骨眼上。

三、重情境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景

之中与作者、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雪

地捕鸟”时,苑老师先出示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然后,让学生来做一

做闰土是怎样捕鸟的。学生通过一边做一边讲,对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

四、重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致。短短的课堂是不能把“阅读”这一语文课的“命脉”全面灌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课

堂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想象、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

兴趣,并学会阅读。这堂课的结尾苑老师让学生读读《故乡》的节选,让学生想象他们30

年后见面的场景,激起了学生课后去读鲁迅名篇 《故乡》的兴致。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因为时间比较紧,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充分

阅读,可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总之苑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整堂课节奏紧凑,一

环紧扣一环,使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知识在不断的内化中得到升华,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微格

课。值得我今后去学习。篇二: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刘露《老王》评课稿

每次听马巧香老师的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这次听《老王》更让人倍感人性的光

辉与温暖。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建议:

1、课前的导入十分新颖,用识记成语,引入本课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感恩

图报”这个成语,更是对本课老王恰当的描述;

2、能结合课文中老王的图片,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质,这里设计的很棒;

3、课堂最后设计的观看图片环节很好,找的是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配以音乐,从而

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关爱弱者,关爱不幸的人,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4、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笔记;

5、整个课堂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愠不火,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6、预习交流部分和后来的学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会更好,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并且

达到高效;

7、预习交流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绍和前面的教师指导放到一起要好,导学员介绍完毕后,

教师进行简单补充指导;

马巧香老师在课堂中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

不仅丰富了“老王”形象,且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这些设

计环环相扣,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生动又富有深度

的课。 《老王》评课稿

这一学期,我听了八年级的任课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收获颇大,现评价如下:

(1)聚焦一句,提纲挈领《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

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

怍之情。”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

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

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

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2)品得透,悟得深设计了“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的

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人流泪,

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

疚??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学生说 “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但他这样目送着老

王走下楼梯,那担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他一样能感觉到,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

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但同样表现了出来。”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

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3)课文思想内容和课文语言的结合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即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

言不是两块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语言来感悟文中深

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每个教师应该清

晰的认识到,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任何对文

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则一样。《老

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因为在文本内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语言的品味来实现,学生的内

心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4)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个性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个性化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应当对课文的内容

有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阅读中要认真质疑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

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真正读出一点心得感受。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失此顾彼,也不能混

沌不明,面对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没有心得,以俗读,浅读,误读

来理解来“说文解义”,可能会缺乏智慧而让精彩文章变得庸俗,可能会缺乏明辨而让清晰内

容一团雾水,所以我以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章内容该有自己个性的理解,尤其对文本的提炼、加工、组合,或朴实或大气,或精巧,全在教师的“会

之于心”的彻悟。如《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作者行动上的善良,

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所以最后决定在“善”

——“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但如果没有恰巧的新颖的教学角度切入,这

也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老王》的第三个设计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开的。

如今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在对《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着眼于济南的“慈善”“温情”

的特点展开辩论。这其实就是在教学整体风格中的“设巧”环节。教学的内容的个性理解就

有了个性的切入。

有效的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篇三: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

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

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

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因为课文表现了德高望众的老教授爱

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而真情像一轮暖阳能温暖你潮湿的心;也像一把火,照亮你人

生的道路。三位年轻教师也带着这样的真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研了《唯一的听众》这

一课。他们的教态、教法,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讨

论、交流。这些精彩的发言也深深地启发着我,想对执教这一堂课的三位年轻教师的教学风

格和教学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认识和体会。罗正莉: 能抓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

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

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者在指导学

生理解课文时,特别抓住了老教授平静的神态的有关句子,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小黑板上

出示了三个句子:

1、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者独具匠心,抓神态──“平静”

一词。“平静地望着我”──这在问题中有三次出现。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句子,体会到了在“平

静”中,包含着老教授对青年人的真诚帮助、鼓励、让他重拾信心,最后成为出色的小提琴

手。

因为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

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几个句

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反复朗读,对引领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

的作用。但是这节课的板书过于简单,提的问题却比较琐碎。教者如果能指导学生抓住青

年心理和行动上发生的变化(从灰心到恢复自信)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师生再进行一些

互动,这样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产生更积极的学习效果。在今

后的教学中,同年级的教师应该共同来认识,探讨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

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习,真正做到“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学语文等教学问题。 程丹丹: 在开课以后,教者出示的“青年由?自卑?到?自信?”这条线非常清晰。让学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 我”

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组织学生多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

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到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

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带领学生领

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两点:1、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除了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还应注意写作方法的指

导,做到三维目标的真正统一。2、“为什么忘记是聋子?”可以通过找有关的句子来读,随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

因后果,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可是,教者除了自己讲解这句话的意思以后,又让学生

进行同桌交流,这个教学环节就显得有些重复了,这部分教学时间,可以训练学生在这个句

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练笔机会。 徐洪凯: 板书及漂亮的钢笔字是课堂的闪光之处。放手让学生去学,留给他们自读自

悟的时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值得赞赏的地方。非常明确地指出

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老妇人的语言,应该带着角色去读。说明老师已经发现了学生的

不足之处,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尽管老师示范读了一遍,但收效还是不明显。值得探讨的问题是:

1、徐老师虽然抓住了老妇人是教授、首席、聋子这三个词语并板书在黑板上,但作为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通过记事来写人的写作技巧。这篇

文章的两条主线非常鲜明:一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2、指导学生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

方法与技巧。 文章中,老妇人的一句话,是统领全篇,深化主题的一个句子:“我想你一

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句话应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谈感受。 其一、“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这是老教授对小伙子的鼓励。 其二、“可惜我耳朵聋了。”这善意的谎言,让人感受到真情的美好,也减少了小伙子的

心理压力。

其三、假设她不是聋子,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

人正在林中独享的幽静。两条主线合二为一了。假设她不是聋子,小伙子拉小夜曲就像在锯

床腿的琴声,早就没有勇气在老妇人面前献丑,也许离开了树林。 正因为她是所谓的聋子,小伙子才没有离开树林,不介意老妇人的在场,继续练琴,直

至由自卑到自信。

也因为有这位老妇人的“请继续吧”,小伙子才有自信心,越拉越好,最后才有机会面对

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因而才有最后的点题,“在众多的听众中,他始终会想起?耳

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小伙子唯一的听众。”这样,可以在教学中真正实现认知与情感目标的

统一。

我认为,文章的重点句子虽然很多,但在繁琐的分析与提问中,学生的思维是禁锢的,

收效也不明显。但有时抓住一、二个关键的句子,就能触动整篇课文,对其他句子的理解也

会触类旁通。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老师也能充分利用一类课文的

写作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总之,“同研一堂课”,分别上出了三位年轻人的风采,特色。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涵的老教授和青年的真情,以及青年在拉小提琴中由自卑到自信的全

过程。共同的教学目标均以“人本教育”为理念,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让爱与真情贯

穿始终,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真正落实到了实处。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却给

新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最终达到了同学校、同年级的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

步的教研目的。今天上午听了吴老师的《唯一的听众》,吴老师把我和同学们带进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世

界。 课堂中吴老师抓住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行了

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

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

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表达完全是在与文本对话之后的有感而发。教师鼓励、赞赏且富有

启发性的语言如涓涓细水潺潺而流;学生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在这心与心的碰撞、

爱与爱的交流中,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切的体会:老教授的爱护年青人成才,“我”的缺乏自信

心。 读、悟、议、写的同构共建:整节课,学生读书、感悟、议论、表达写话,浑然一体,

处理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

了认识。《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

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

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

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

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

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

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听课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

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

根据课题的特点,吴老师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

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在这一环节中吴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

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

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

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

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

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吴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

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

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

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篇四: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

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 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

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

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

篇二:《叙事、写人、绘景,表达自己真实感受》评课

《叙事、写人、绘景,表达自己真实感受》评课

这节习作指导课变革传统的习作教学理念,尝试了新型的习作教学方法,一改过去那种“你教我写”的呆板模式。令听课者赞不绝口,我也深受启发,由此生发开来,我感悟到情境作文教学课堂的几点方法 :

(一)创设情境,提供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学生“言之无物”时,我们应主动挖掘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写作素材,巧妙点拨,激活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有话可写,乐于动笔。本案例中教师利用金鱼,创设“抢救金鱼”的情境意在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在学生都想“一吐为快”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想写的写下来,为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

创新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有真实激动的感情,就写不成好的文章”。一篇好文章是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新课程课标》中指出:习作教学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饱含激情的故事演讲,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适时的引导、启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和感受,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学生诚实地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不拘形式、自由写作。

作文是十分个性的东西,只有自由,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教师在教学中淡化形式,对作文的内容、形式、字数不作任何限制,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学生没有束缚,没有禁固,表达宽间得以舒展。

(四)巧妙引导、激活思维。

同样的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从而写出不同的文章。本案例中教师巧妙设计八个不同体裁的习作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引导能松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异想天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不仅为学生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篇三:《写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写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教案 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来;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来源:小精灵儿童网站

2作文指导过程中,渗透人的高尚品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习作怎样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上写好有关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审文题明确要求

1、今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们上《基础训练6》的第6题。出示小黑板: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求学生默读文题,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作文要我们写什么?(写人)写什么人?(写熟悉的人)写几个熟悉的人?(写一个熟悉的人)(师板书习作题)要我们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明特点拓宽思路

1写出人物的特点是这节课训练重点。什么是人物的特点呢?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请说说你熟悉的人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说,师注意生说的是哪方面的特点。

2出示小黑板:

品质: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热爱劳动、工作负责??

师,下面就描写我班崔岩学生,开头对照镜子,那是一个留着短发,长着一对大眼,翘着嘴唇的小男孩,那就是我,他活拨好动,爱帮助别人。下面就写他怎样帮助别人或别人夸我有哪些好品质等等。

师:我们通过外貌、行动、语言来进行描写的,描写时,注意了这些方面。除了这些,还可以进行什么描写?(神态、心理描写。板书:神态、心理)注意神态心理描写必须真实。(板书:要真实)

四、列提纲即兴练说

1你准备写谁?他有什么特点?(指一位同学说)

2请一位学生上来按照小黑板上规定的题目、特点、事件、着重描写的方面等项写提纲,其它同学在下面列提纲。

同学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了人物特点。

五、总结

1复习一下写作方法,看黑板,跟老师说:外貌抓特征,行动要细致,语言要恰当,神态、心理要真实,具体事例一两件,人物如同站在眼前。

2学生自己读一遍。

3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方法,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写人的作文大家还可以多运用,多实践。下节课请大家完成这篇习作。

《写熟悉的一个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写熟悉的一个人》要求学生把熟悉的一个人写下来。可以多方面介绍他(她),也可以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她)的特点,让他(她)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事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导写生长点分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我校课题实验的研究主题。 我们认为新理念下的动态作文课堂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如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好“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真正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习作心理特征,对照本次习作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以达成生成的自主建构。

1、在创设情境中生成建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唤醒学生的原型体验,生成表象,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因此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因写设境”。比如: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照片的演示,视频的再现等,使学生入乎其内,并融情于境,真正做到不为文选情,而是言其心声,进而达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倾吐境界。

2、在“阅读期待”中生成建构。阅读期待往往会影响习作的方式、风格,所以虚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习作时的表达。比如,本次习作教学在引导学生对熟悉的人找特点、说具体,教师可顺水推水,虚拟“阅读期待”,最想对他(她)说的一句话?或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学生自由表达,最后诉诸笔端。这样学生的习作就充满着真情实感。

3、在对话交流中生成建构。说照片、谈视频,评范文等板块教学,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情思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我口说我心,我心说我人,充分尊重学生的童言雅趣,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活跃思维,及时捕捉灵感并及时记下,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耳濡目染,畅所欲言,互相欣赏,互相悦纳,分享表达的快乐。

三、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因此,本次作文教学,我以“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以“真”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以“真”来牵引学生体验多彩的生活。为此,我做了如下设想。

(一)教师选材,让学生感受真实。

为了带动学生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事,我以本班的学生为对象,照片、录象等资料,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真实,拉近了师生写作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从心里愿意去体验“真实”。

(二)教师范文,让学生享受真实。

我的范文描写的是我班崔岩学生,开头对照镜子,那是一个留着短发,长着一对大眼,翘着嘴唇的小男孩,那就是我,他活拨好动,爱帮助别人。下面就写他怎样帮助别人,真实的生活,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能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力量,拒绝虚假空话,享受真实的语言带来的感动。

(三)自由表达,让学生做到真实。

1、内容的表达真实。学生写的人,身份、性格、爱好、品质等各不相同,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喜怒哀乐,有着优点缺点。只要是学生熟悉的人,都可以作为习作对象。这样的选择范围让学生无须去弄虚作假。

2、语言的表达真实。从说真实到写真实,学生的个性化经历在个性化语言表达中得到展示,学生有机会说实话,吐真情,养成真实表达的习惯。

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愿意和学生在同一起路线上,一起学作文,写作文,一起去领略本色作文的魅力。

《我熟悉的一个人》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因此,本次作文教学,我以“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以“真”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以“真”来牵引学生体验多彩的生活。

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

三年级是语文作文的起始阶段,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虽然一二年纪有看图写话的要求,但是作文和它有着很大的差别。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但要求把话写完整,写清楚,更要求把话说漂亮。就是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形容词,想方设法地把文章写得丰润圆满,让人读了还想读。

三年级的小朋友做不到这么高的要求,一开始只是要求她们能把事情或者事物给叙述完整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这才是重中之重。写作没有兴趣的支撑是肯定不行的,老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写作的技巧。万万急不得。 本次写作教学中,我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本次的写作主题是写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或是你的好朋友。写之前,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然后利用下课时间仔细观察对方的外貌特征,以及他的喜好等等。不仅要写出对方的外贸,而且还要写出他的特点,并用小故事来举证他的特点。待到上课时,先不急于下笔,而是先让学生说一说,其余同学做听众,看他说的得对不对?在他说的时候引导他把话说完整,这样他写的时候也能把话给写完整了。

作文不是写完就好了,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修改与交流。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更是改出来的。在学生写好作文的时候,要求他们先自己读三遍,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尤其是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然后教上来由老师批改,发现问题即使批注。改好以后全班交流,朗读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听听别人是怎么写的,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最后在请大家自己看看自己的文章,再次自我修改。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