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秋季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试卷(必修1) (800字)

历史典故2018-08-22 05:08书业网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中考试试卷

历 史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个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主要包括

①享有世袭统治权 ②定期朝贡 ③提供军赋 ④提供力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这说明维系宗法制度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

C.信仰关系 D.财产关系

4.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赢政

5.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实施

C.郡县制的确立 D.科举制的完善

6.岭南地区归中原王朝管辖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元朝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政府设立“三公”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

8.“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兼并六国

C.秦始皇推广郡县制 D.汉武帝开拓疆土

9.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过几次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 B.举荐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目的是

A.扩大民主权利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

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的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12.某同学在研究云南地方史收集到含有“云南行省”文字的资料。该资料最早应

该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C.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5.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

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16.19世纪末标志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事件

A.三国干涉还辽 B.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政事务 D.签订《辛丑条约》

17.如果你想了解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最

好参观

A.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 B.甲午黄海海战纪念馆

C.太平天国运动纪念馆 D.百团大战纪念馆

18.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9.1884年,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新疆设立行省,主要根据一个人的建议,这个人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邓世昌

20.《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

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

A.清政府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取得自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发生在下列哪次会战中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22.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甲午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23.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4.决定抗日民族统—战线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C.蒋介石态度明显转变 D.全国人民拥护一致抗日”

25.天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在

A.金田起义后 B.攻占永安后

C.攻占武汉三镇后 D.定都天京后

26.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A.《申谕英夷告示》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共同纲领》

27.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力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28.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

29.最早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D.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30.1928年,江西省遂川县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有分田。”歌谣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遂川

A.奖励耕织 B.开展武装斗争

C.进行土地革命 D.进行根据地建设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

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

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2分)?该法体现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2分)?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2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意义何在(4分)?

32.材料解析题(12分)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分)?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2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1分)?结局说明了什么(1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2分);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隔绝的前提是世界各地的孤立,但这一切从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就开始改变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一场灾难。

(1)简述1840—1900年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0分)

(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哪些抗击斗争?作用如何?(任意举两例说明) (4分)

高一历史中考试参考答案

31题

(1)政体形式:责任内阁制。基本原则: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

(2)限定: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有权审判总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32题

(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集权制,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

33题

参照课本28页,32页课后练习答案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