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论气节》一文的语言特点是哲理与浅显的口语相结合。

哲理故事2018-08-22 05:33书业网

篇一:语文试题

语文(5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五十步笑百步”最早见于( )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战国策》

2. “一段话如果丢去仍于全文无害,那段话就是赘疣。”其中“赘疣”比喻( )。

A. 瘊子B. 多余的东西C. 无用的东西D. 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3. 下列作品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B. 《谏逐客书》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答司马谏议书》

4.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用“灰烬”一词,这种修辞手法属于( )。

A. 比喻B. 象征C. 夸张D. 暗示

5. 《论毅力》的作者( ),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黄遵宪D. 严复

6. 《论快乐》的作者是( )。

A. 朱自清B. 朱光潜C. 鲁迅D. 钱锺书

7. 《论气节》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 归纳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

8. 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A. 陶渊明的《饮酒》B. 杜甫的《蜀相》C. 李商隐的《无题》D. 王维的《山居秋暝》 9. 被人们成为“小李杜”的晚唐著名诗人是( )和杜牧。

A. 李绅B. 李商隐C. 李忱D. 李群玉

10. 杜甫《蜀相》诗的最后一句是:“(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B. 长使英雄泪满襟C. 两朝开济老臣心D. 隔叶黄鹂空好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

2. 《报刘一丈书》的作者宗臣,是明代“前七子”之一。( )

3.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其中“刺”的意思是“名片”。 ( )

4. 《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这一类比的含义是: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面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

5.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其中“东面”的意思是“东边”。 ( )

6.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是: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是没有的事。( ) 7.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其中“劝”的意思是“劝告”。 ( )

8. “冀君实或见恕也。”译文是: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

9.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其中“膏泽”的意思是“施恩泽”。 ( )

10. 《论气节》一文的语言特点是哲理与浅显的口语相结合。( )

11.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因全词共八韵,故名“八声”。唐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属慢词,双调九十七字。( )

12. 《灯下漫笔》“常有兵燹,常有水旱”中“兵燹”的意思是“战火”。 ( )

13.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其中“都城”的意思是“首都”。 ( )

14. 《沙滩上的脚迹》所采用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象征。( )

15. 《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是“断肠人在天涯”。 ( )

16. 诗以“无题”命名,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大都意义比较隐晦。有的是写爱情,有的可能别有寄托。( )

17.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中“去日”的意思是“过去的日子”。 ( )

18. 《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是表示要像周公一样虚心招纳贤才。( ) 19. 杜甫《蜀相》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与赞颂,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

20. “竹喧归浣女”中“浣女”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女子”。 ( )

21.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其中“流年”的意思是“似水年华”。 ( ) 22. 《故都的秋》前半部分侧重以记叙来渲染故都的秋的色调,后半部分侧重以议论来阐发故都的秋的深味。前半部分寓情于写景,后半部分寓情于议论。( )

23. “楚辞体”是以六、七言为主的杂言体,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多用“兮”字。( )

24. “麦苗不秀多黄死。”其中“秀”的意思是“抽穗开花”。 ( )

25.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其中“长吏”的意思是“年老的官吏”。 ( )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

A. 人物B. 性格C. 情节D. 环境

2.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三要素。

A. 论点B. 论据C. 论难D. 论证

3. 《选择与安排》:“一部戏剧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

A. 零乱B. 芜杂C. 丰富D. 多彩

4. 驳论的方法有()等。

A. 驳论点B. 驳论据C. 驳论证D. 驳前提

5.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熔于一炉。

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

6. ()都属于韵文的范畴。

A. 诗B. 词C. 曲D. 赋

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论气节》一文的语言特点是哲理与浅显的口语相结合。)专科起点本科

大学语文入学测试模拟卷(5)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CAB6~10 DADBB

二、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三、多选题

1、acd2、abd 3、ab 4、abcd 5、abc 6、abcd

篇二:课文解析

1.孔子反对攻伐须臾的理由是什么?

答1. 孔子反对攻伐须臾的理由有三: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须臾一向受到先王的礼遇,因而不可伐;二是“在邦域之中”,对鲁国不构成威胁,因而不必伐;三是“是社稷之臣”,臣不叛君,不可随意攻伐。

2.《季氏将伐须臾》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3.《季氏将伐须臾》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对话

4.《季氏将伐须臾》采取了那种驳论方式?反驳论据的方式。

5.《季氏将伐须臾》在议论上有何特点?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驳论文,以驳为主,破中有立。

6.《季氏将伐须臾》一文运用了反诘句,说明其作用是什么?

本文多用反诘句,如“求!无乃而是过 ?”意思是:冉有难道不该责备你们吗?作用强调对方是应该责备的。“何以伐为”强调不该征伐。“焉用彼相矣”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尽其职,要之无用。

7.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须臾,而在萧蔷之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 的鲁君,后必有灾,这才是季代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8.出自《季氏将伐须臾》的成语有: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引发的“开柙出虎”、“季孙之忧”、“祸起萧蔷”。

9.窖人之于国也,主要阐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王道思想。

10.“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是什么?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

11.“食人 而不知检,涂有饿 而不知发”两句揭露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一是揭露了当时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二是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12.《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寡人之于国也》以什么为线展开论述的?以“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为线索。14什么是连锁推理?文中哪部分运用了连锁推理?

以前一次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理方法叫做连锁推理。

15.《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所阐述的仁政主要内容是什么?

首先发展经济,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植桑养畜,使民以时,“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然后再进行精神教化,“谨之教,申之以考悌之义”。通过施行仁政,争取百姓的拥戴最终达到统一天下。

16.《秋水》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它启示我们,学无止境,不要自多。

17.《秋水》记叙了哪个人物的对话?

18.《秋水》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寓言的方式。

19.《秋水》描写了哪两种景物?景物描写在这里有这么作用?

描写了河景和海景。他们的作用有二,一是衬托了河伯和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二是通过两种景物的对比,直接渲染了文章的主旨。

20.《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逐客是错误的。

21.“今 下至昆山之王……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用异国之物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为了说明秦王重物轻人的错误

22.《谏逐客书》哪些地方运用了铺陈?文章中对秦国历史上四位国君用客成功的史实的陈述,以及秦王重用异国之物的陈述都运用了铺陈的方法。

23.《谏逐客书》 采用的铺陈排比的手法对后代文学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开了汉赋铺陈排比的先河。

24.李密为什么要写《陈情表》?为什么要奉养年老的祖母而不赴命。

25.李密请求终养祖母的主要道德依据是什么?晋朝以孝治天下。

26.《陈情表》至今沿用的成语有哪些?“伶仃孤苦” 、“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

27.《陈情表》的语言特色?以四言为主,骈散相同。

28.李密的“抗命”之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何积极内涵?

李密属于亡国之臣,面对新朝天子的征诏,地方官的催逼,他婉转陈情,态度坚定,是冒着不与新朝合作的风险的。

59-74页

道德修养是为文立言的根本。

30.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韩愈的主张是什么?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31.“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分别强调了哪一方面的修养?

“行之乎仁义之途” 强调的是道德的修养;“游之乎诗书之源” 强调的是文化知识的修

养。

32.如何理解韩愈《答李翊书》中所阐述的作家品德和个修养与文章写作(立言)的关系。

这是包括“明道”和“作文”两个方面,其中明道是目的,作文是手段;明道是内容,作文是形式。因而在进行古文创作时必须做好这两方面的准备,所以韩愈一再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所谓“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所谓“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都是指这方面而言,同时韩愈又特别强调作文 ,认为只有那些与众不同的文章才能起到明道的作用。在本文中,韩愈提出的“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就鲜明地反映了他的在作文上的主张,即反对因袭,强调独创。

33.比喻什么?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是韩愈提出的著名的有关古文写作的理论;他把作文之前的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比作水的蓄积,认为这种蓄积到了一定程度,作文就可达到 随心所欲的境地,无论长篇还短制,长句还是短名,声调的高低,都会恰到好处。在韩愈之前曾有人提出过养气说,韩愈明确地将养气和作文联系起来,是韩愈对古文理论的一个贡献。

34.如何理解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惟陈言之务去”,就是说在作文的时候,要去除一切时下流行的陈词滥调,陈言熟语,力求学习古人,力求创新;这是韩愈提倡古文,反对时下流行的骈文的具体主张。

35.如何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的写作主张?

“根之茂者其实逆,膏之沃者其光晔”比喻的是写作古文应该在“道”和“文”两方面加强修养,根深叶茂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比喻只有对道有着充分的体认,不拘于眼前的功利,才能写出高品味的文章。灯油充足灯光就强,比喻作文修养越高,写出的文章就越有文采。总之这两句说的是修养是作文的根本,即如下文所说的“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36.《五代只令官传序》中心论点是什么?盛衰在于人事。

37. 《五代只令官传序》引发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徽,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8. 《五代只令官传序》如何运用对比方法来证明文章此中心理论点的?

本文用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后又失天下的事实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先赞其兴国之壮,后叹其亡国之衰,其中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始终形成鲜明的对比。

39. 《五代只令官传序》“岂独伶人也哉”一句有何作用?将本文所讲述的道理进一步推而广之。

40.《答司马谏放书》采用了怎样的驳论方法?反驳敌论论点的方法。

41.司马光仅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42.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的立论原则是什么?名实相符。

43.《答司马谏汉书》王安石表示了怎样的决心?坚持变法,决不动摇。

44.《答司马谏汉书》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寓刚于柔。

45.《论毅力》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46. 《论毅力》一文用正反对举的论证方法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表现在事业的成与败,境遇的顺与逆,时运的蹇与幸等几个方面。

47. 《论毅力》一文中的层递句表现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一是关于五种人的事例运用了层递手法,说明只有至强者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二是关于操舟的比喻中运用了层递的手法,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就不能获得成功。

48. 《论毅力》以“操舟”为喻表明了什么?

表明人生征途中会遇到逆风恶浪,只有以刻苦忍耐的能力突破难关,才能顺利到达目的。

49.《灯下漫笔》两部分的论据的着眼点有何有同?

第一部分着眼于剖析中国历史的实质,第二部分着眼于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

50. 《灯下漫笔》鲁迅把中国历史概括为哪两个时代?

鲁迅把中国历史概括成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51. 鲁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鲁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是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做奴隶的时代。

52. 《灯下漫笔》鲁迅所说的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总之,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人吃人!”

53. 鲁迅在《灯下漫笔》向当时的中国青年提出了怎样的历史使命?

“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即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做奴隶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54. 《灯下漫笔》“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启发民众抛弃奴化心态。指出只有起来反抗、革命才能创造出新的时代。

55.《论气节》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56.作者在《论气节》阐述中心论点时是从哪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是关于气节的概念,二是关于气节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

57. 《论气节》作者论证“气是敢作敢为,节是不所不为”的论点时,采用了哪些论据?属于何种论证方法?采用了东汉末年的党祸、宋朝术学生情愿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攻击宦官三个具体事例为论据。运用归纳法。

58. 《论气节》作者认为青年一代知识分子新的做人尺度是什么?

他们无视传统的“气节”,他们以“正义感”和“行动”替代了传统的气节。

59. 《论气节》作为一篇演讲稿,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哲理与浅显的口语相结合。

60. 《论快乐》中作者认为快乐是由什么决定的?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61. 《论快乐》从哪几个角度阐述“快乐”?

本文先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快”与“乐”的关系;指出快乐无法永远;再从快乐在人生中的地位:它是人生永远的诱惑和希望;最后强调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指出人生仍能乐观。

62.简述《论快乐》揭示的人生哲理。

快乐是短暂的,但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仍能乐观的精神源泉。

63.请谈谈《论快乐》行文灵活,中心突出的写作特点?

作者思路开阔,行文灵活。起笔从语言构词和心理的角度写起,然后思绪飞扬,旁征博引、巧用比喻。但作者在行文中却能左右逢源,始终紧紧围绕“快乐”及其相关问题展开,将“快乐”论述得深湛透彻,中心突出。

64. 在《论快乐》中使用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比喻句起到了化深奥为简明、化抽象为具体、使哲理的阐释形象生动的作用。

65.《论快乐》一文与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社会现实有无联系?

有联系。本文写于抗战时期,作者通过论述“快乐由精神决定的”这一哲理,发出了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的声音,这不仅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微阐发,而且隐蕴有反抗侵略、对抗战前途充满乐观情绪的社会现实意义。

66.《心灵的灰烬》一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文反映了作者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正视生命挫折,彻底感悟,永远不被回忆侵蚀,永远在健康平衡的心态中谋求发展的人生态度。

篇三: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

课文阅读分析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在考纲中规定有以下要求:

(1)对于议论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对于说明文,要求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3)对于记叙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送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z

(4)对于诗词单元,要求熟读《归园田居(其一)》、《春江花月夜》,背诵其它18首诗词;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希望考生结合考纲要求,正确使用本书,在“串讲及指导”部分重点掌握以下内容:课文所属文体,作者姓名,字号,所属朝代、国别,作家的主要思想倾向、成果、地位、作品特色;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大意;写作技巧和方法,诸如对比、烘托等等,议论文的各种论证或驳论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的各种记叙方式;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特色;诗词的熟读或者背诵。

单元内容概括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学习议论文一章,应当熟识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据类别、论证及驳论方法。

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1.论点是一篇议论性文章中所阐明的思想观点。就数量而言,可以是一个(如(科学的春天》),也可以是几个(如(散文创作谈》);就位置而言,可在文章的开头(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D,可在中间(如《咬文嚼字》),可在结尾(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即为文章标题(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需要概括(如《论气节》)。一篇议论文,要做到论点正确、鲜明、新颖。在我们在阅读时应重点把握,以收到提纲挈领之效。

2.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前者如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和感受等,后者如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谚语和俗语、科学公理和定律等。论据的使用要以论点的证明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力争做到论据确凿、典型并与论点相统一。

3.论证是对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分立论和驳论两种方式。立论从正面人手,以充足的论据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驳论则反驳别人论点的错误。

立论和驳论均为论证方式,采用任何一种论证方式都需要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基本的论证方法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和对比法)。

(1)归纳法:这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分完全归纳与不完全归纳。一般为不完全归纳,使用完全归纳法的较少,如《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一文。归纳法按照举例的先后可分为两种:先列事例后归纳,或得出结论再举例说明。后者被称为“例证法”。

(2)演绎法:这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就形式而言有以下几种: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主要为三段论。三段论是由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演化演绎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大、小前提有时可为一项。

(3)比较法:这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分两类,一类是类比法,一类是对比法。前者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进而引出结论,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后者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如《朋党论》。

驳论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反驳论点:直接反驳对方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此种方法最常见。如《答司马谏议书》。

(2)反驳论据: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然引出错误的论点。如《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3)反驳论证: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属议论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和设问的修辞方法。

2.《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这篇社论,运用完全归纳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3.《科学的春天》是一篇讲话稿,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其次是比较法和演绎法,同时也运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4.《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一篇著名的杂文,运用了对比法、归纳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观点鲜明突出,论证层层深人,有说服力,同时也运用了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

5.《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一文属议论文,运用了演绎法,归纳法,立论新颖,分析深刻,善用排比、反洁、设问等修辞手法也是本文的特色。

6.《论气节》是一篇演讲稿,主要运用了归纳法来说理,体现了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同时具有哲理与浅显的口语相结合的特点。 中 华 考 试 网

7.《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是议论文,主要运用了归纳法说理、较多地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行文平易流畅,体现为一种朴实的文风。

8.《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艺专论,多用归纳论证方法,常先说结论,再举实例。作者广征博引,实例充分。本文行文流畅,勾琬紧密,风格亲切自然。

9.《散文创作谈》是一篇文艺专论,运用了比较、归纳、演绎等论证方法。运用最多的是比较法,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自然贴切,绚丽多彩,行文引人人胜而且有文采。

10.《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是一篇文艺评论,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观点,在论述时,观点与材料联系紧密,叙述与议论融为一体。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十则》相当口语化,通俗生动,还运用了比喻、对偶、反法等修辞手法。

12.《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是以反驳论点为主的议论文,体现孟子散文善于论辩的特征,采取了归纳、演绎、对比等论证方法,运用了排比、反法等修辞手法。

13.《谏太宗十思疏》是议论文中的奏疏,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和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14.《朋党论》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15.《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的议论文,也是以反驳论点为主的议论文,具有柔中寓

刚的风格。

关于作者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人民日报》社论。

《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王蒙,当代著名小说家。

《论气节》: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

《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周培源,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咬文嚼字》: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散文创作谈》:秦牧,当代著名散文家。

《谈<水洗>的人物和结构》: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艺评论家。

《论语十则》:孔子。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著名政治家。

《朋党论》:欧阳修,号醉翁,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了解自考资讯:湖南大学自考网:/

湖南省自考网:/

/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