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实用教案

神话故事2018-08-22 10:32书业网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神话

2、了解每则神话的内容和主旨

3记住词义理解思想

一、神话:

1、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古代选民以其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是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主观想像和幻想的反映。古代神话的作者是集体的古代先民。

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自然现象,并受到自然的威胁就通过幻想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和拟人化,这样就产生了神话。

2、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古代作品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文学常识(1)文章的出处 (2)作者的姓名、字、号及朝代

2、、字、词、句——读音、书写、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3、段——记住每一段的段意

4、篇——(1)写作手法( 2)主题思想( 3)作者感情

A《女娲补天》学习要点

1 读准文章中生字字音。

2 理解每句话的含义,记住生词的含义。

3 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4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字音字形。

女娲(wā) 周载(zài) 爁焱(làn) 颛民(zhuān) ....

鸷鸟(zhì) 攫(jué) 鳌(áo) 涸(hé) 狡虫(jiāo) .....

二、字词解释。

1、四极废:天地的四边都崩塌了。四极,天的四边。古人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子。废,崩坏,倒塌。 2、 兼覆:完全地覆盖(大地万物)。兼,完全。3、周载:完全地载负(万物)。周,遍,全部。 4、爁炎:蔓延焚烧。爁,焚烧,延烧。 5、浩洋:广阔盛大。 6、鸷鸟:凶猛的鸟。

7、攫:用爪子抓取。 8、济:拯救。9、淫水:泛滥的洪水。

10、 涸:水干。11、颛民:善良的人民。颛,善良。 12、 狡虫:猛兽。

三、你知道下列词的含义了吗?

往古之时,结构助词“的” .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用来 .

四、《女娲补天》选自:《古神话选释》。

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熟练复述课文内容)

上古时,天塌地陷,烈火、洪水、猛兽、凶禽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为了解救苦难的人们,女娲不畏艰难,补天、除兽、治水,人们得以生存。

六、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1 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写什么的)

讲述了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2 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白怎么写的)

为什么补 怎样补 补的结果

原因(背景) 过程 结局

自然环境: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灾害:火不灭,水不息,兽食民,鸟攫老弱

女娲补天过程:炼五色石,断鳌鱼,杀黑龙,积芦灰

结果: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绞虫死,颛民生

3 理解文章的思想(清楚写作的目的)

对女娲的歌颂。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八、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1、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通过女娲历尽千难万险而补天的过程,表现了她勇敢、善良、甘于奉献的精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历程。

B《夸父追日》教案

一、《山海经》:书名。18篇,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课文朗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三、疏通文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赛跑。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想要。河:指黄河。 泽:神话中的大湖。邓林:神话中的森林。

译文:见课本。

四、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五、 文章主题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气概非凡,本领非凡。而太阳是大自然的象征,追赶太阳就是为了征服自然。

这个奇妙的神话通过叙述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向大自然挑战的勇气和渴望揭开大自然奥秘的决心和顽强意志。

主题:通过夸父追赶太阳的故事,表现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六、 拓展延伸

现在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 这些词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C《精卫填海》教案

一、整体感知

写炎帝小女儿女娃,往东海游历被淹死,但她很不甘心,变成小鸟精卫,去填淹死她的大海,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二、课文分析。

1.通过故事,我们知道了精卫鸟,那么这种鸟生活在什么地方?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2.这种鸟外形有什么特点?叫声怎么样?

“其状如乌;文首,白会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3.为什么有这样一种鸟呢?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三、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精卫填海的精神。

这则神话表现了精卫身上具有的坚韧不拔,锲而不舍,顽强不息,勇于搏斗的精神。

精卫填海已经成为这一成语,现在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用来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主题:本文记叙了炎帝之女在东海淹死之后,变成精卫想要填平东海的神话故事,表现了精卫勇敢无畏、顽强不息、锲而不舍、勇于搏斗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抗争。

四、拓展延伸。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中的一个小故事。《山海经》中的小故事很多,自选一则小故事回去读一读。

五、三则神话都表达了远古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的愿望,但又有所侧重,女娲补天对自然灾害的抗争,夸父逐日对自然的探索,精卫填海对自然的愤怒?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