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有感
篇一:读《水浒传》有感-水浒传读后感
内容摘要: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
篇二:读《水浒传》有感
读《水浒传》有感
许多人喜欢水浒传,是因为水浒里有着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他们都让我们觉的敬佩,让我们在生活中得不到爆发的情感找到影子。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可是却因为不同压迫而造反,最后其聚梁山。原本可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却由于好汉内部人员大多是被逼造反,造反之心不够彻底,对朝廷还心存希望最后导致功败垂成。让人颇感遗憾。
要说水浒里最敢作敢当让人觉的痛快淋漓的要数鲁提辖鲁智深了,他三拳打死郑关西真是大快人心。书中这样写道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惫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 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个动掸不得。鲁提辖 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鲁智深不但打抱不平,而且并非毫无头脑的莽夫。当我看到他拳打郑关西时,总是让我觉得痛快淋漓。当郑关西被打死时,他并没有伸张,而是一边骂一边开溜,表现了他粗中有细。在他救卖唱女时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也表示了他的细心。在他救林冲时也是,大闹野猪林,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是他的一惯作风。
另一个深入人心的就是豹子头林冲。他武艺高强,可是当高俅的儿子当街调戏他老婆时,他却忍的住。真是让人觉可怜兼可悲。书中这样写道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
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
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助,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弟兄,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书中的林冲可以说是忍辱偷生。就是因为如此,即使在林冲上了梁山以后还是不
能放弃对封建主义的幻想。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当时的农民革命军,对于公开敌对的敌人能够认识,在他们面前是决不屈服的,但对于像宋江这样披着革命外衣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敌人,却不能识别,而把他
们当成了自己的可靠的同盟军,甚至还奉为领导力量,这就是导致失败的基本原因——堡垒从内部攻破是最容易的。
《水浒》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无可非议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去了——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水浒的革命性不作考虑,水浒里的人一个个都是真英雄。都有着他的闪光点。
篇三:读《水浒传》有感1000字
读《水浒传》有感1000字 暑假中无意翻开《水浒传》,不禁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不谈“行者”武松景阳冈英勇打虎,不谈“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不谈“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谈谈那出名又不出名、勇敢又不勇敢、孝顺又不孝顺的“黑旋风”李逵。 名 正如书中所说,李逵,生来黝黑,憨厚鲁莽,虽是个“大粗人”,却也是个性情中人。他与宋江、戴宗和张顺不打不相识,《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这个场面活灵活现,也是《水浒传》中令人记忆深刻的一面,时常在脑中浮现。他虽是英雄,却也离不开现实的压迫,不平等,让他一步步走向公平人性的梁山泊。他似乎并不是那种典型的英雄。可是之后的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无一不体现出他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其实,李逵就是那一种低调不求名利却又处处散发着豪迈气概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向他学习,虽然外表有些不修边幅,但内心却充满了正义需要伸张,充满了热血需要喷发,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豪迈,却不张扬,不拘小节,懂得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只是沉稳做事。这种人既让人喜爱又让人敬佩。 忠 对朋友忠心,在梁山好汉中,李逵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当初江州劫法场,就注定了他与这些英雄们之间的情义。他不顾自身的安危,英勇地凭着自己为兄弟们杀出一条血路,一声粗气喊出,一把兵器挥出,一身鲜血溅出,一把汗水洒出,他,不畏官兵,不畏生死,为了自己的兄弟在所不惜。勇敢可以说是他的代名词。 但是所有这些英雄事迹,在那个时代却属于对朝廷不忠不孝,说他勇敢又不勇敢,并不是他与朝廷作对所以不勇敢,而是他不敢将这些事迹告诉母亲听而撒谎所以不勇敢。其实这也是善意的谎言,怕吓到母亲,也并不是逃去梁山泊,而是去投奔梁山泊,他依然是那么勇敢无畏。 我们就应该像李逵一样,做一个无畏恶势力的人。面对不平等和仗势欺人,我们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惩恶扬善,不要害怕其他的一切,相信自己,战胜对手。与朋友要坦诚相见,困难时期雪中送炭,成功时期共享年华,足够讲义气,但也要分清是非,错误的事不应该去支持,而要及时制止,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读水浒传有感有感)的朋友,惹人喜爱的朋友,发自内心的朋友。 孝 古以来,就有人说,忠孝两难全。似乎是这样的,李逵对朋友义气,就不得不欺骗母亲,对母亲孝顺,就不能及时投奔梁山泊,只能做一介匹夫草草一生,始终不会有什么作为,荒废了一身武艺。李逵似乎不孝顺,他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当了人们口中的“梁山贼”,还害得哥哥险些受牢狱之苦,但他似乎又很孝顺,为了母亲的生命安全冒死也要回老家接母亲一起去梁山泊过好日子,怕母亲生气还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沂岭杀四虎也体现了他对母亲的爱之深。我认为,孝,李逵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典范。他成功地做到了忠孝两全。 沂岭上四虎许多猎户都战败而归对它们无可奈何,使这些老
虎为所欲为横行霸道,李逵却在丧母的悲痛中轻松地解决了四虎,为母亲报仇雪恨。 可见,孝心的力量是伟大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倾其所能地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创造条件,我们欠他们的不是一点点,需要学会感恩。我们也要珍惜每一段时光,与父母好好相处,不要等到再也不能与他们相见了再来忏悔怀念,已是回天无力。李逵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虽然有些极端,却也深刻地给我们上了一课。孝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 名,忠,孝,这些我们在现在与将来都势必会遇到,但是不能过于重视,也不能过分轻视。我们需要淡泊名利,怀着赤胆忠心,对朋友坦诚相见,并及时孝敬父母亲人,像李逵一样,做一个真英雄。让人喜爱,也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