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结对帮扶,方案
篇一:牛街镇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台账
牛街镇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台账
篇二:楚雄市大过口乡农村公路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村组公路建设 加快彝乡经济发展——楚雄市大过口乡农村公路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能参加此次全州交通工作会议,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州市两级党委政府、交通部门给我乡这个机会,在此向各位领导汇报我乡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大过口乡位于楚雄市西南部,距鹿城128公里,全乡行政区域面积340.411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206个村民小组, 3977户, 16291人,其中:彝族14415人,占88.48%,农民人均有粮35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24元,财政自收收入155.8万元,全乡有156个村民小组先后通了公路,有20户以上村民小组78个,其中未通村组公路的21个,目前境内通车里程达471公里,其中有近400公里受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土质等诸多因素影响,基本上是晴通雨阻,路况极差,并且存在着安全隐患,是直接导致运输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还有50个村民小组180公里村组公路未通,其中20户以上的21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里程达103公里,占全乡未通村组公路总里程数的57.22%,按照2006年11月10日州市交通局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该工程于 2006年11月中旬全面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共历时近3个多月,在建工程涉及七个村委会18个村民小组85公里,困
难较大的18公里,可在3月底动工建设。在建的85公里正在加紧进行路面排水沟开挖、上埂坡面修整及涵管的埋设(有72公里现已通车),其中,投入水泥250吨、投资10万元;炸药11.8吨,投资12.98万元;请挖机450小时,投资18万元;共计总投资达40.98万元;开挖土石方42.5万立方米,投工投劳11.2万个劳动工日。上述工作,占该工程总量的80%左右。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加大扶持力度,谋实事、出实招,兴修水利、改造电网、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一直以来,由于大过口乡地广人稀,居住分散,需修建公路里程过长,因此,道路建设还很滞后。自2006年11月10日州、市交通局长视察我乡的道路交通 情况并召开相关会议,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州、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大过口乡的公路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乡镇一级的乡村、村组公路建设,特别是少数民族集居的特困乡镇乡村、村组公路建设力度之大,经济社会效益之好已成为我乡交通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为加快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认真研究,精心组织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注乡村、村组公路建设,在2006年11月中旬州、市交通局提出用1—2年时间帮助我乡实现 “乡村公路畅通,村组公路通达”的重大决策之后,及时召开了全
乡未来两年建设乡村、村组公路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出台了《大过口乡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方案》,按照2006年11月10日州、市交通局长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八点建议和要求,成立了大过口乡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各村委会、村小组相继成立了以村委会书记、主任为组长,村小组长为副组长,村委会几大员为成员的村级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本着谁受益谁管养的原则,成立相应的管养小组,分工负责,明确到个人。以“政策引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为指导思想。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要求,依靠政府和村委会,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积极组织实施现有乡村、村组公路修复和部分未通公路村组的新建工程。在乡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乡政府把这一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人大决议。近3个月以来,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挂帅,与分管副乡长、熟悉公路基本测设技术的水管站工作人员多次到建设工程实地进行走访、调查、指导,并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任务,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期间,州、市交通局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多次到工地调研,听取汇报,督促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州市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和坚强领导下,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在全乡各村步步升温,农民群众投身公路建设的热情高涨,并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克服困难 解决问题
为保障工程建设需要,上级补助51.5万元,其中,州市交通
局帮助筹集46.5万元,大过口乡自筹5万元,对农村公路进行政策性补贴。每改造1公里农村公路,补助5000元,充分调动了各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
为了确保工期,保证质量,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大过口乡党委政府依托自身,积极开拓思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筹资政策和降低工程造价的新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州市交通部门的支持;二是乡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最大限度的支持公路建设;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觉投身到公路建设中来,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公路的浓厚氛围,目前共召开公路建设会议五次,群众投工投劳11.2万个劳动工日;四是动员全乡广大干部职工,直接包村、包组、包项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结对帮扶,反哺农村;五是依托地势,合理规划,降低工程造价;六是政府以重点修建通村组主线公路为主。从主线连接到村组公路的由各村组组织农民群众修建;七是在建设过程中,需投工投劳的部分尽量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沙石料由各农户提供,政府负责补助运费,切实降低造价,有效缓解资金短缺矛盾。
(三)立足乡情,分类指导
按照“因地制宜、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要求,依靠州交通部门的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以 20户以上未通公路的21个村民小组的103公里村组公路建设为重点,用两年时间
基本完成全乡现有乡村、村组公路的全面修复和部分未通的村组公路的新建任务,实现全乡 “乡村公路畅通,村组公路通达”目标的基本思路。对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优先安排补助修建计划。对群众认识不统一的村组,暂缓实施,不搞一刀切和强迫命令。在计划管理上做到了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在宣传发动上,主要是召开户长会议,宣传发动群众,包括在沿线村委会、村小组中张贴宣传告示,集镇出宣传版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上级对修筑农村公路的意义和对农民的关怀,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并利用下乡工作队贴近农民的实际,开展点对点、户对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同时,抓好示范工程,落实安全责任,通村公路修复和未通公路的村小组新建任务,坚持树立示范工程,抓先进、促后进,以点带面、全面展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切实保证施工人员及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珍惜耕地资源,注重环境保护,科学规划路线走向,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依托地势,少占基本农田,并把公路建设与山水林田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对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采取乡、村、组、农户四级代表互相协商的方式解决。
(四)立足设计,确保质量
从启动大过口乡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时起,大过口乡党委政府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各村委会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要求乡党委政
篇三:推行双向承诺制、深化村企联创共建活动实施方案
推行双向承诺制、深化村企联创共建活动
实施方案
为加快街道发展,实现创建辽宁省“百强乡镇”的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我街实际,就推行双向承诺制、深化村企联创共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村企联创共建新农村的新思路、新形式和新举措。以创建辽宁省“百强乡镇”的目标,通过村企之间的双向承诺,密切村企合作,实行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愿合作、一对一联系。充分尊重企业和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下硬性指标,企业和村自愿参与合作共建活动,原则上一个企业与一个村结对共建,共建形式和内容由双方根据自身实际协商确定。
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发挥村企各自的优势,找准共建结合点,资源互动、优势互补,维护企业和村双方的利益,实现以企兴村、以村促企、共建双赢。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和村的实际情况,就地改造、就地升级,积极探索合作共建的有
效形式和途径,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既要从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又要从企业和村的长远发展出发,谋划发展前景。
三、主要措施
(一)企业对村承诺搞好以下帮扶:
1、开发式帮扶:企业通过提供致富信息、筹集启动资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村民发展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和特色产业。
2、定向式帮扶:企业结合用工需求和产品特点,通过开展“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企业初级产品、附属产品加工进村、进户,吸纳村民进厂就业等方式,帮助提高村民的工资性收入。
3、救济式帮扶:企业通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切实帮助村里引进自来水,修建村址、修路,绿化、美化。同时,帮助解决贫困家庭的就医、就学等实际困难。
(二)村对企业承诺搞好以下服务:
1、资源性服务: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只要是村里能解决的,要想尽一切方法加以解决。
2、软环境服务:对在本村征地的企业,搞好其在砌围墙、用电、用水和生产等方面的服务,打造良好的投资服务软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在围绕产业开展活动上下功夫。参加联创共建的村和企业要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个关键,围绕着抓产业来谋划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要把服务的理念很好地运用在联创共建工作中,以感情、信念、形象来凝聚企业和村,逐步形成“企业为村党支部服务、村党支部为企业服务、党员群众为企业服务”的工作链条,打造企业经济与村级经济工作双轮驱动的平台。
(二)注重实践,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围绕农村主导产业,鼓励能人党员带头领办、创办示范服务基地,以事实引导农民、用服务帮助农民、靠效益带动农民。要根据挂钩企业主导产业情况,调整服务区,整合资源,争取村村建立主导产业合作组织。要积极探索和实践
“支部加协会或产业”组织设置形式,使产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党组织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富裕群众的有效抓手。同时要善于通过产业建设来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三)力求实效,在改善村屯环境上下功夫。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村屯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结合村里实际困难,解决好人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环境差的问题。同时,要做到具体落实到事,落实到人。
(四)健全机制,在长效管理上下功夫。要围绕双向承诺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完善情况通报制度和督查制度。把双向承诺的实行情况作为企业和村党建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的重
要内容,严格考核;同时,定期通报承诺情况,交流兑现承诺的好做法,对承诺事项建档立卡,兑现一件,注销一件,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承诺事项的督促监督,实行季度提醒,半年督查点评,年度综合考评,并将评价结果在党务公开栏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