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分论点训练之递进式

高二作文2018-10-09 15:00书业网

分论点训练之递进式

【学习目标】

理解递进式思维方式,运用递进式分论点结构文章。

【经典范例】

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分论

一)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层进二)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层进三)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拒绝平庸

哲学家萨特的一位朋友出车祸之后却高兴异常:“我终于出事了!”一句话弄得哲学家愕然。日子平淡无奇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车祸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

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在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 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以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了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后一点我们从诸位网络红人的身上已经领教得够多了。

你敢说博尔赫斯平庸吗?你敢说熊十力平庸吗?

不敢!

他们精神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是其能够拒绝平庸的根源所在。我们徘徊在博尔赫斯的“迷宫”之外,我们默念“十力要语”??

拒绝平庸还在于在独立精神的指引下,勇于追求新的道路。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桑塔亚在讲授最后一课时,窗边突然飞来一只知更鸟。乔治凝视着美丽的鸟,过了好一会儿,面向听众说:“对不起!我与春天有个约定。”说罢,疾步而去。这是真性情的流露!当我们的眼力能够窥见大美之所在时,我们当勇于突破陈规陈说,迎着我们内心某个遥远的呼唤,走向独一无二的道路。

拒绝平庸,实质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并勇敢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我们切不可辜负造物主的一番美意啊!

【点评】

文章以?车祸?故事开头,便不同凡响,夺人眼球。作者的观点也新颖独到、与众不同:?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拒绝平庸,实质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并勇敢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文章先破后立,不落俗套。文章语言也清新活泼,颇具特色。(张雨仁)

【方法指导】

递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它的基本结构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者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办”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例:《谈惜时》

中心论点: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

分论点1:珍惜时间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什么)

分论点2: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障。(为什么)

分论点3:珍惜时间应该从我做起。(怎么做)

递进式结构第二种形态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简单到复杂。各分论点的前后顺序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说理逻辑。

例:《《带着感动出发》:

中心论点:带着感动出发,让你的人生变得温馨而美好。

分论点1: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理。

举例:川端康成、宗璞、史铁生在感悟自然中领悟到人生的大哲理。

分析:人总是由自然而生,感动能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

分论点2: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

举例:守护奥运圣火的残疾姑娘、救灾的战士让人们在感动中倍感温暖。 分析:感动阐释了成熟与温暖的含义。

分论点3:带着感动出发,要把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论据:道理论证

归纳总结: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人生、世界永远时晴天、,永远充满光明。 评:文章的三个分论点,由为自然感动,到为社会感动,再由自然、社会的感动上升到把感动传递给别人。这三者之间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关系,它们的顺序是不能调换的。

其结构模式为:

引论:提出论点或论据

本论: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

论证分论点二: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

论证分论点三: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

(三层是递进关系)

结论:照应全文

例文: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总论点)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过渡到分论点)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分论点1)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分论点2)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分论点3)当

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总结全文,呼应中心)

评:?理想,奋斗,收获?是诗意生活的三种境界,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使用递进式结构时要注意两点:

⑴文章的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所以作者在写作前就安排好材料间的先后关系。

⑵递进式结构方式不易让人一目了然,所以每段开头的句子一定要写好。既紧扣行文的要求,又要能体现出文章的递进式结构。

【当堂训练】

1、请根据下文的分析思路,为下文画横线处添上符合语境的文句,并仔细体会。

为创造思维欢呼

歌德曾经说过:?教条式灰色的,而我们的生命之树常春.?而我要说:?我们的生命呵!为何这样充满生气?因为我们会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着太多的教条,这些条条框框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僵化了我们的思维。使一个个问题的答案程式化,单一化。多么可悲啊!这是人类的悲剧和不幸,我们在常理与常识的罗网中越裹越紧,最终不能动弹。

但是,我们只要跳出这习惯性思维的茧,就会惊异地发现其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一个问题也许会有成百上千种答案,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魅力了。

首先,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对于一盆花,植物学家研究的是这是什么花,它的生长特点等等,而美学家着眼的是它的外形如何漂亮,然而花市的花商更在意的是它的价格和销路……这是不同的思维角度所带来的结果,倘若我们看待事物都不光以学生的角度,而有时用别人的角度去认识它,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少了一点幼稚与偏颇,多了一些成熟与自信。 ------所以,不妨创造性的换个角度看问题。

当然, 。司马光救人不是着眼于让人离开水的常规方法,而是审视度势,采取了一种创造性的方法:让水离开人.同样,为了解决插座可能会被儿童用手指插入的问题,有人向松下公司提出了一千多种建议,从复杂利用IC芯片自动化报警控制到简单的把里面的弹簧片弯折过去几个毫米,各种各样的方案都有,这个例子再一次有力的证明了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绝不可能只有一个。

-----所以,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 。有时,我们会条件反射般地对一个问题产生结论.然后,该结论便限制了其他结论的产生。同时,在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候,我们也许会面临种种压力,诱人嘲笑这是雕虫小技,诱人认为这是离经叛道,而对你大加责罚,冷嘲热讽.有位语文教育家说过,一个题十几万人

都那么写,你就不要那么写。可是,在生死攸关的高考中,谁又敢轻易发挥创造性来个鹤立鸡群?

所以, 。 请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我们生命之树的常青。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像一只急速旋转的陀螺,或许一生都在辛苦忙碌奔波中度过;人生更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轨道,只须你像车轮一样飞速的奔跑,每到一个站点,都给你准备了应该背起的包裹,直到生命完整地画上了句号。

请据此确定一个中心论点,并写出递进式分论点。

【巩固练习】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根据材料立意,以递进式结构方式,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