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莱阳九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刘文莉 审核人张吉志 (2000字)

高二作文2018-11-23 18:01书业网

莱阳九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刘文莉 审核人:张吉志

议论文导学案——如何审题

编写时间2011-1-2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词语式、短语式、句子式命题的审题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学习 正确审题,给作文“把好脉”

认识作文审题的重要性。审题决定成败,如果审题不准,轻则偏题,重则跑题,即

使立意高远,文辞华美,又有何用!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审题的方法。

二、知识链接

命题作文的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 “愿景” “肩膀”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 如

“留给明天”“北京的符号”(06北京)、“一步与一生”(07四川)。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如2007福建卷“季节 ”

2. 半命题作文

如2009湖北卷: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再如2009福建卷: 这也是一种_____

3.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

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

如北京卷的“说‘安’” “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 “路”

“考场”。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

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一步与一生” 。

三、探究学习

典型考题演练:

学生边做练习边思考:

A 揣摩词语,弄清词义

题一:以“坚韧”为题作文

写那种经受一连串的打击,仍然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人和事,切题吗?

我的立意:

B.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

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地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题二: “北京的符号”

我的立意:

C.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

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题三: “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

我的立意:

D.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

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题四: “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我的立意:

E 抓住标志 ,扣住题眼

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

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记叙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

离题跑题。

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

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题五: “怀想天空”(07江苏卷)

我的立意:

四.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五.拓展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

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

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

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我的立意:

六.实战训练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3、不得套作、抄袭。

佳作欣赏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及点评(卷Ⅱ)

与品读相拥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

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

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

过。

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走进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

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

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书与不读有何区别,

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

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味,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

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字字千斤的价值。

同样张溥也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倒下,“七录宅”的光华熠熠生辉,

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之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

底。

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是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

态度,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的新丽隽永的笔调以及美丽迷

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小学的人来写,其困难之

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

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

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味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

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了同一个道理,与品味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

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

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使自己灵魂思想升华!

【评析】

“与品读相拥”,题目新颖,立意不俗。文中列举了陶渊明、张溥、沈从文等

古今人物的读书经历,说明“与品读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

事业的方法”,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附:第一课时

“审题立意”专题复习参考答案

三、探究学习

题一:坚韧:坚固有韧性,是坚和柔的统一体。无坚之柔,则软弱无力;无柔之

坚,则松脆易碎。坚而不脆,柔而不折。它不是松树,而是小草;不是朱自清,而是鲁

迅。由此可见,写那种经受一连串的打击,仍然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人和事,是不怎

么切题的。

题二: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

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

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

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题三: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

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

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

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时间” 的手、“诚信”的手

或“青春”的手等等。

题四:

①正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 ②负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 ③零影响关系——秉公办事,不应该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题五:

要抓住“怀想”的意思来选材 。怀想:怀念(《现代汉语词典》)。在主谓短语的题

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

五.拓展演练

立意可以由小到大,由有到无,由实到虚。“有这样一种声音”立意重在“声音”,

命题作文不是仅仅不用拟题了,更要明确题目本身也有一种限制。由小到大,即选取小

的角度,从小的声音写起,再凸现一种大的立意。如,“泉水叮咚,清新悦耳;大河汤

汤,催人奋进;潮水汹涌,激情澎湃??”后写到“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是人生交响的

主旋律。”(提示:不能抛开“声音”大写特写“坚持,执着”) 由有到无,如,“母亲

的一句话,要相信自己,时时在耳畔回荡;母爱是一种无言的慰藉,叫我释然生活,执

着人生。” 由实到虚,如,“有这样一种声音,我叫微尘,在青岛传播;不久就有了有

这样一种声音,叫关爱,在大江南北传诵??”再如立意思路,由天籁之音→写环保,

由月光流动的声音→写净化心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由孩子的哭声→写战争、

和平;由乡音,归来吧,游子→写归国、爱国、统一由蟋蟀的叫声→写思乡情结由花开的声音→写淡然、宁静、从容;由呐喊的声音→写鲁迅,民族的精神;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写民族自豪感;由春节的鞭炮声、元宵节的锣鼓声、端午节。

六.实战训练

[审题指导]

这是个积极向上的话题,命题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此类命题,需抓住喻体(象征体),明确本体(被象征的事物),理解题意。此命题是动宾关系,理解“阳光”是基础,把握“种植”是关键。这里的阳光喻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它决定了我们写作的题材,它包括了“社会、人生、家庭”等。具体讲,就国家社会来说,它可以喻指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民主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就人生来说,它可以喻指个人的理想希望、成功与收获、真情与美好;就家庭来说,它可以喻指家庭的幸福和睦、理解关爱。“种植”,是付出,是行动;阳光是勤劳、汗水,甚至鲜血生命的象征。所以此题,可写收获“美好”的付出,或是付出后的“美好收获”。但不管那一方面,收获(种植)与美好(阳光)必须结合起来,把重心落在“种植”(种植什么样的阳光,怎样种植)上。至于素材,古今中外,为追求美好的东西,呕心沥血,甚至献出鲜血与生命的事例不胜枚举。 [例文1]

种植阳光

种植阳光,他是一种为国争光的豪情;种植阳光,他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壮志;种植阳光,他是一棵无私奉献、永远微笑的心。

种植阳光,是他把阳光种植在了体育的竟赛场上,这缕阳光撒在了华夏大地上,撒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

看!110米栏的赛场上,一个健步如飞的身影照亮了他们的身影,他就是刘翔。无数次,他站在了国际比赛110米栏的最高领奖台上,嘹亮的国歌在运动场上空响起。他,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赢得了110米栏的奥运冠军,打破了世界纪录,是他告诉世人,黄皮肤的人也能取得世界冠军。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同样,他也是亚洲人的骄傲。刘翔,他把阳光种植在了赛场上,他照亮的是整个世界。

种植阳光是她把阳光种在了中国的政坛上,这缕阳光温暖了老百姓的心病,更照亮了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个小小的女子,却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决心。她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副总理吴仪。这位自称“小小女子”的人被西方人士称为“中国的铁娘子”。面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争端,她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国家利益。他曾经说过,“我是一名推销员,我推销的是我的祖国”。这是这名“小小女子”的豪言,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当面对突来的疫情时,她临危授命,周密部署,一场SARS疫情没有把我们打倒,禽流感也被我们击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名小女子种下的阳光,这缕阳光不仅能够驱走严寒,还能够打败疫情,这缕阳光真正的温暖了万家百姓。

种植阳光,是她把阳光种在了那些旅客的心中,这缕阳光给他人带来了温暖,却给自己留下了终身遗憾。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导游,但却让太多的人们肃然起敬。人们忘不了那个晚上,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当旅游车发生了事故,车上的游人却能清楚的听到声声的鼓励。她微

笑着,让救援的人员先救她的游客,而她却因为错过了救援的时间,而只能下辈子靠轮椅度过生活。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导游,却用最耀眼的阳光照亮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种植阳光,让阳光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阳光充满豪情壮志,让阳光充满无私奉献,去温暖世界上每个人的心房。 [例文2] 种植阳光

和煦的春风吹过大地,万物复苏。阳光普照大地,冰雪消融。这给我们丰富而美好的想象,阳光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人的心灵同样需要阳光,种植阳光,创造和谐人间。

草儿需要阳光的沐浴,把阳光种植在那里吧,让绿意响彻大地;冰雪需要阳光的温暖,把阳光种植在那里吧,让泉水叮咚人间;寒冰的心灵需要阳光,把阳光种植在人间吧,让冰封的心敞开心扉。

种植阳光

民族从此凝聚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大山;沙还是那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少了位从山中走来的佳人,多了位从中原走出的尊贵公主。在匈奴民族仇恨的眼中,大汉是以强凌弱的欺压之邦,频繁的战争让昭君动身带上大汉的礼物走到了西域沙漠之中,帮助匈奴人民致富。从此,匈奴对大汉的仇恨消失了。昭君的一个举动铸写了中华民族团结的盛史。

昭君在西域人心中种植阳光,让匈奴人知道他们同样是大汉的平等子民,消除仇恨,种植阳光续写民族融合的壮史。

种植阳光

山娃从此幸福

一个毕业于发达城市的学子,一个有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毅然的抛弃了自己在城市的优厚待遇,走进了西部,在那里种植阳光,他就是徐本禹。他有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倾颓的教室。他用国人的意义担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毅然在那里种植阳光,传授知识,给山娃以幸福的希望。他为九州动容。

用知识在大山之中种植阳光,给山民以富裕的希望,给山娃以幸福的手段。让知识的阳光沐浴贫困。

桂希恩用仁者的责任在爱滋病患者中种植阳光,给他们以生存的希望;邰丽华用顽强的意志在残疾人心中种植阳光,给他们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丛飞用慈善的爱心在失学儿童中种植阳光,给他们以学习的快乐。

阳光是一缕春风,是一根火柴,沐浴温暖人,把阳光种植在人的心间,创造着和谐美好的社会。

[例文3] 种植阳光

心是花园,

思想为种,

即可繁花似锦,

也能杂草丛生。

问问自己:你准备在你的心灵花园里种些什么呢?愿阳光永驻你心间。

汨罗江边,你有过忧郁,你有过思考,甚至你有过嘴角微微地轻扬,头轻轻地摇,你毅然选择了与波心同荡漾的宿命,可是你惟独忘了在自己潦倒困乏的生命中种植阳光,如果有来世,我愿坐着时光的筏子来到你的身边,与你握手,让阳光洒满一江。

倘若阳光是幸福和快乐,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放弃的绝望,即使我们失去了一切,但只要一息尚存,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照样能成为灿烂星空的泰斗。

窗外,月华如水。夜是一种氛围,烛光是一段旁白,李煜的诗词是一道作料,谁在这搁浅屈辱和日夕以眼泪洗面,是李煜,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李煜心中积怨着太多的苦和泪。

我只求在这温柔如水的时刻里,请您暂且放下那太多的愁与恨,让心中种植阳光,让爱倾满你的心头。

我坚信,阳光总不会不可抑制地浸泡你冰释的心灵,直至暖透忧伤。岁月的脚步太匆匆,生活的背后会藏有种种苦涩,但只要在心底深处用爱化为阳光洒在每个角落,一切将是可爱而美好的。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将缕缕阳光洒向你们的心头,告诉你们生活可以这样安宁,平静与美好。

每一种人生,每一段生活背后都会或多或少隐藏着一些辛酸的过往,就像眼泪,就像忧伤总会莫名的纠缠,但只要心中永存阳光,那么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同样可以在心底为自己歌唱。

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衰草疏离般落寞,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所以,请在自己的心灵花园中种植些阳光吧!

那么,满园的衰草疏离立即会五彩缤纷起来的!用属于自己的飞翔方式跳出生命的舞蹈。

请种植阳光——

让我们的心灵花园繁花似锦。

简要回顾审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全面分析材料所提示的有效信息,不遗漏,不添加,为后面概括中心提供准确的依据。

2、提炼主要信息。要把握好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关系,明确主次之分,轻重之分,从而避免就其中一点而散射开去的写法。

3、一则材料,最好能够概括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题,然后结合材料,结合 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比较对照,精选出最符合材料含意的一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通过训练,提高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构思能力。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学习

(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

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

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二)命题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如“安”(05北京)、“愿景”(06天津)、“谈意气”(06湖南)等等,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 “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今年花胜去年红”(05年辽宁)等,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05年“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

(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

材料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二、探究学习

典型考题演练:

学生边做练习边思考:

(一)怎样审出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

1.材料一:2009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方法一:

2.材料二: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方法二:

3.材料三: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用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

方法三:

4.材料四: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

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方法四:

(二)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⑴: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

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

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 ⑵: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

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任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对象的角度添加:

■从原因的角度添加:

■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添加:

■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

■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

⑶:关系型话题的立意:

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可变通理解为: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四.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五.拓展演练

审题立意训练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山东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木匠晚年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于提醒,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做人处事,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⑴.如何理解“留”和“缝隙”?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审题)

⑵【正确立意】谈一谈从哪些方面立意?(A级写出3个,B级写出2个,C级写出1个,力求不跑不偏)

六.实战训练

材料作文训练“打好你手中的牌”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家人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他都抓了很坏的牌,于是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母亲正色对他说:“你要玩,就必须用好你手中的牌,不管那些牌怎样。”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无论命运给你发的

是什么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去求得最理想的结果。” 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他总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人手上拥有各种各样、好坏不一的“牌”(比如:天赋、家庭、环境??),这些条件都各有差别,如果把人生比作打牌的话,那么,面对生命的每个阶段,每一天,我们是否也应该去“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呢?

这则材料给了你哪些思考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附:

“审题立意”专题复习参考答案

二、探究学习

(一)1.辨证分析:蔡铭超的做法体现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值得我们赞扬。兔首鼠首归来日!人间处处蔡铭超。为蔡先生鼓掌,为这份爱国之心赤子情怀鼓掌,为这一份冷静智慧鼓掌。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像蔡先生一样葆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运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

有理有据也得守规。蔡铭超他是爱国的,有理的,但他不应该拒绝付款。中国一直以诚实守信为传统美德,如此做法,有违于这一美德,有理也得守规,才能走遍天下。

既要运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也要有理而且守规。

方法一:辨证分析——最佳立意就应辨证思考。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要注意辨证思考,全面考虑,有利于构思作文。辨证分析可以突出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即可。避免说过头话。

2.方法二:分层概括—在审题时要分层概括,合并几个观点,提炼最佳立意。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前半部分交代两个孩子没有真正沟通,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后半部分他们各自得到看似公平的一半,却没有物尽其用,结果各自的利益并未达到最大化。材料的中心在应做好沟通上,一类立意为有效地交流沟通,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各取所需。如果不进行沟通,就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如果只谈合作共享双赢,没有谈沟通的属于二类立意,如果从公平、民主、价值、选择、物尽其用的角度来立意的归入三类,如果没有谈以上角度的属于完全跑题。

3.材料结果是什么?渔翁什么也没捞到。

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应该怎么办?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由果溯因法,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

方法三:以果溯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遇见材料追问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整合一下答案即可得出最佳立意。

4.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由此展开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用老经验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方法四:找关键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的正确立意。

(二)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⑴.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

⑵. ■从对象的角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