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读蔡元培有感
篇一:蔡元培 写作素材
一、生平简介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 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 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 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 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其 72 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 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 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 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蔡元培 Cai Yuanpei 蔡振、周子余 中国 汉族 浙江绍兴山阴县 1868 年 1 月 11 日 (戊辰 年) 1940 年 3 月 5 日 代表作品: 职业: 毕业院校: 信仰: 主要成就: 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古越藏书楼 民权 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 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自述》 《中国伦理学史》教育: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蔡元培是 20 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 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 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初步建立了资产 阶级的新教育体制。提出了“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为基本,术为枝叶”的观点。蔡 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 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 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 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 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 义教育家。 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蔡元培北大演讲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读书: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 止过读书。 他晚年回顾说: “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 将满六十年了… … 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蔡元培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说,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 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 说,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 学习: 蔡 元 培 书 房 中 挂 有 自 己 画 像 ,上 面 题 有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亦不知老之将至。”在书桌上放有自己写的“学不厌,教不倦”数字。 人格 追求 良心: 蔡元培校长 1919 年 6 月手写的辞职声明: 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 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价值: 人生之价值,视其事业而不在年轻。———蔡元培 虚心: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入北大 蔡元培为了请到陈独秀,几乎天天来旅馆看陈独秀,有时来得早了,陈独秀还没有起床,他 就嘱咐茶房不要叫醒陈,自己拿个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如果论资排辈,蔡元培是清朝光绪 年间(1892 年)的二甲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曾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而陈独秀只是一 位秀才。由此可见蔡元培礼贤下士的风度!陈独秀开始不愿意接受聘请,说要回上海办《新 青年》,蔡元培就劝他把杂志搬到北京来办,这样,陈独秀才答应下来。 改革 责任: 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与其称之为大学, 还不如称之为官僚养成所。 活动能力强的学生, 上乘的做法是猎官,组织同乡会等借以接近学校当局,毕业后即稳得升官的阶梯;下乘的做 法是钻营,用嫖娼、赌钱、捧名角来结交社会上的实力人物,以之为借重的资本。乌烟瘴气 和歪风邪气很盛,唯独研究学问的风气荡然无存。蔡元培迅即发出呼吁: “大学生当以研究 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徐徐穿过校园内的马路。这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 地站在两侧,向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新校长缓缓地走下马车, 下他的礼帽,向这些杂工们鞠躬回礼。在 场 的 许 多 人 都 惊 呆 了 : 这 在 北 大 是 前 所 未 有 过 的 事 情 。北 大 是 一 所 等 级 森 严 的 官 办 大 学 ,校 长是内阁大臣的待遇,从来就不 把工友放在眼里。 像蔡元培这样地位崇高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 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 国都是罕见的现象。这不是一件小事,北大的新生由此细节开始。蔡元培希望通过这一行为 开风气之先,使得这所声名狼藉的国立大学焕发生机。此后,他每天进学校时,都要向站在 大门旁边的工友们鞠躬致敬。久而久之,这成了他的习惯。他的这一行为,是对北大官气的 一个反拨,是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他首先从自己做起。
爱国:“临大节而不可夺” 七七事变前两年,强邻虎视眈眈,战争阴霾日益浓厚。蔡元培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 外交部长汪精卫请他共进晚餐,用的是西膳。蔡元培苦口婆心,劝汪改变亲日立场,收敛亲 日行为,表明严正态度,将抗战的国策确立不拔。蔡元培说:“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 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言犹未毕,蔡元培的 眼泪脱眶而出,滴到了酒杯中,他旋即端起那杯掺泪的酒,一饮而尽。听其言而观其行,举 座动容,无不肃然起敬,汪精卫则如坐针毡,神情尴尬,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蔡元培 道德: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蔡元培思想评价: 周恩来: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 由。 毛泽东: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汪原放:蔡元培道貌温言,令人起敬,吾国之唯一人物也。 寿洙邻:孑民学问道德之纯粹高深,和平中正,而世多訾嗷,诚如庄子所谓纯纯常常,乃比 于狂者矣。 孑民道德学问, 集古今中外之大成, 而实践之, 加以不择壤流,不耻下问之大度, 可谓伟大矣。 冯友兰: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 的表现。 傅斯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 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 象已亡矣! 陈独秀:一般他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 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能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令人佩服的第 一点。自戊戌政变以来,蔡先生自己常常倾向于新的进步运动,然而他在任北大校长时,对 于守旧的陈汉章、黄佩,甚至主张清帝复辟的辜鸿铭,参与洪宪运动的刘师培,都因他们学 问可为人师而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 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属罕有; 这是他 老先生更可令人佩服的第二点。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 :与牛津、剑桥、哈佛、哥伦比亚等顶尖学校的校长相比,蔡的专 业知识比不过他们;可在教育上,他们比不过蔡。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 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林语堂:蔡(元培)先生就是蔡先生,这是北大同人的共感。盲下之意,似乎含有无限的爱戴 及尊敬, 也似乎说天下没有第二个蔡先生。 别人尽管町有长短处, 但对于蔡先生, 大家一致, 再没有什么可说的。
篇二:高三议论文 正能量
正能量
高三(9)班 陈楚金
《菜根谭》中有云:“人心一真,使霜可飞,城可损,金石可镂。”这种真,这种崇高的精神修养就是萦绕在我们身边的正能量。正能量光照世间万物,让我们的灵魂找到栖居地。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人心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这是人心失真的根源。清朝名臣,一代儒宗曾国藩青年时在家读书,有一毛贼偷偷潜入家中欲待其休息时行窃。谁知,曾先生有种嗜好,遇到书中精彩之处,总要反复吟诵,直到背下才肯罢休,就这样一夜过去,横梁上的毛贼竟忍耐不住,大声背诵先生所读诗篇后,恨道:“如此蠢材,读书何用。”而后便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先生,扬长而去。是的,毛贼是聪明的,但是却将智慧用于偷鸡摸狗等邪门歪道上,终究不过是小毛贼。而“愚钝”的曾国藩却能平步青云,位极人臣。究其根源,无非是小贼的心中充满了好吃懒做的负能量,使他步步误入歧途。而反观曾国藩先生,他胸怀“共复儒道,匡扶国家”大志,矢志不移,百折不挠。心中一股浩然之气使他组湘军,剿天国,平天下,为困苦的百姓带来一份安定。
在蔡元培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理念引领下,北大学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正能量。倡导文学革命的陈独秀、胡适来了,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来了。一代文化巨人鲁迅也用他的如椽大笔,警醒了世人。让我们品读他作为战士的正能量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我们领悟他情深意重的正能量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让我们感慨他素怀报国之志的正能量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煌煌中华,正因先生等人存在而幸免于沉沦,至今,先生的正能量依旧激励我辈。
正能量恰如那热烈的阳光,那铿锵的暴雨,那芬芳的泥土,那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无一不显示出活泼向上永不停息的生命力,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忆往昔,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奉献正能量的坚定践行者。大禹治水,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传承给我们的是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正能量;著名学者陈寅恪在国破家亡,流亡他乡时,依然心存振兴国家之梦,为中华留下煌煌大著,为我们传递的是严谨治学的正能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贫病交加、内外交困之际,依然寻访荒野之间,为我们传递的是执着于建筑事业的正能量;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给予我们的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看今朝,无数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航空工业英雄罗阳??,我们经常会被他们所传递的正能量所感动,所震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正能量,那么务农者便努力耕耘,经商者便诚信经营,求学者便发愤苦读,为官者便廉明清正。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世界,是一个其乐融融日新月异的天上人间。
愿每个人用心中的那份正能量,去攀援你心中的山峰,抵达心灵的净土。
【升格指导】
原文最大的问题是议论说理不深刻,不透彻,例子举得太多太详,像第二段仿佛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曾国藩与小偷共同背书的故事。举《肖申克的救赎》之例似乎没有必要,那是堆砌材料。
例证要简洁明了,要用分析说理代替大段叙述。在写作构思时要特别注意从生活出发,接好地气;还要使思维聚合,把思想内容聚焦于一点,这样的作文才能写得深透。
(指导老师:傅晓雪)
篇三:高考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官场楷模?, “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他一生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修身十二款”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其中第一款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第三款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第四款是“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三款中,你认为哪一款最值得称道和效法?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本对接 专一
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的强大并不体现在外表,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专一的精神.
谁都知道专心致志,谁也都记得那两个学下棋的孩子.只是其中的奥妙不知有多少人记得?而真正将其树为榜样的又有几人?真正做到这种地步的又有几个?
曾在物理界的风云人物,曾夸下海口“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的阿基米德.当国王命他鉴定王冠是否全部由纯金制作而成的时候,在苦思冥想毫无头绪之时,却在沐浴之下得到了灵感.欣喜若狂之下,竟忘记穿衣奔出.这样的专一,不考虑时间,不考虑地点,在他的心中只有专心的问题.尽管最终没有翘起地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翘起了一个时代,一种精神.当一个人只专心于一个问题时,不管身在何处,在他的心中只有问题,眼里也看不见其他事物,也许这是一种境界.
巴黎时装是时尚与顶尖的结合,当然还有那风靡全球、引领时尚、体现身份地位的可奈儿5号香水.正是因为哪怕在战争期间,依旧专注于时装设计的花甲老人——可可?奈儿.战争时期,所有人都在逃难,但香奈儿却认为,服装是她生命,她的一切.他也要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她的风格一向简洁大方,色调以黑白为主.并且她大胆地设计女裤,女人也就是从那时起,不再单一穿裙子.而香奈儿也是在那时奠定了自己无可撼动的宝座.她将自己的事业当做自己的生命,倾注与自己的心血.她专心于服装设计,哪怕是在战争期间,这种强大的力量在老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是专心把它推向了高峰.
还有那专注于追求莲花的周敦颐,尽管历史什么也没有为他留下,但他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爱莲说》.在长河的漂流下,传遍了千家万户,这也不枉他一生专注于追求莲花、追求君子之道.也许历史的波涛会淹没他的名字,但《爱莲说》却泛在长河之上,款款到来.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虽然是讽刺他的愚昧、追求功名,但专心的追求却不可漠视.可不可以说孔乙己走错了方向,进错了时代,却对了精神.倘若换一个方向或者换一个时代,依旧是这么专心.孔乙己会不会不再是一个悲剧呢?错了方向可以改,没有专心就什么也没有了.
专心可以成就一个人,一个有专心的人无论做什么事,终究会有所成.因为专心才会奋不顾身;因为专心才不怕嘲讽;因为专心才令人敬佩.
真题回顾
浩瀚的苍穹里,有时繁星满天,有时月明星稀,哪一种景象更吸引你?辽阔的草原上,有时万马奔腾,有时一骑绝尘,哪种场面更震撼你?
请以“ ?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 ”或“ ?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 ”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少于 800 字。
范本对接 “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
月明星稀的夜里,一轮玉壶光转,煞是耀眼可人,可星辰却因此黯淡了光辉,这夜幕几乎成为明月的独角戏;而繁星满天的夜里,一颗颗星辰虽不如明月光洁,但照亮了每个人的夜空,如众宾欢宴,群歌齐唱,一派繁华热闹。比起月明星稀的“一枝独秀”,我更爱着繁星满天的“百花齐放”,如此,我们的世界方得“春满园”。
“参差多态乃是人生幸福的根源。”尼采如是说。遥想远古洪荒,尼罗河的洪水滋养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爱琴海的清风吹拂着古希腊的飘飘衣袂,黄河水拍打在华夏子孙的心间。千百年间,若没有世界各地散落的参差多态的文明星辰,何以有今人幸福群星闪烁之时?若当时有某种强大力量将全人类文明统一,则人类上下千年的历史将会如何谈起?我十分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唯有“繁星满天”的生活,方能让我们真正生活在自由与欢乐之中。
论及“繁星满天”总忍不住想起中国东周时期的楼下学宫和拉斐尔描绘的那幅《雅典学院》。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繁荣时期大议是重合的,楼下学宫与典雅学院相隔千里,却都以学术的争鸣,思想的碰撞而名声远扬。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各种宝贵的思想的无限可能性和自由畅快的学风。从孔孟,到老庄,再到苏格拉底,柏拉图,(注意时间顺序)无数思想家的繁星荟萃,化作远照千年的光芒,成为我们的共同的财富。
然而,时间往后推进,汉武帝后儒学独尊,儒学成为一轮冉冉而升的明月。盖住了其他学说的光芒,直到清明时期,传统的儒家已沦为让我们民族止步不前的桎梏。一个精彩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走向单调的时代。明月虽然同样光亮,但却失去了繁星的活力与生命,我们及我们的社会前进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呢?于是在20世纪初我们痛彻反省,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最保守的旧书生,或是激进的革命青年,两者皆在北大和谐共存。我想,这是有了“繁星满天”。我们的中华名族,中华文化才能不惧险阻艰难,一路高歌,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与新奇迹。
“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虽然同等明亮,但在布满多样性和可能性的时代里,我们才会自由解放,才会去追求人的价值与理想,迎来一个盛世,一个参差多态的时代。
那么,让我们且行且歌,去追求我们头顶那片璀璨的星空。
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他的“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告诫人们只要做事就会犯错,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它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曾国藩这“两戒”,哪一戒对你的人生更重要?你更喜欢哪“一戒”?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本对接 清醒做人,理智做事
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他把做人做事之道都凝结在他的“六戒”之中,其中的第二戒这样写道:“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他告诫我们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犯错误,不能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恩情。第四戒写道:“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它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在曾公的这“两戒”中,我更喜欢“第四戒”,因为它深刻明理,他告诉我们待人要理智的道理。
在人生中,不要因为别人有小过错,就厌恶和嫌弃人家大好处;不要因为一点小的怨恨就遗忘了人家大的恩德。生活中的确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他们在帮助你时,不小心犯了过错,激怒了你。这时,我们就应该像曾国藩那样,学会包容,包容他们的缺点,留取人家的长处。因为他们毕竟无私地帮助过你。但是,我们也要学会鉴别什么样的人师值得包容的,有的人是故意让你心里不舒服的,第二戒意思虽然明确,但道理却有些通俗浅显。
所以,相比第二戒,第四戒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更喜欢它。利益可以共享而不可以单独获取;计谋可以少而不可以多。为人处世,我们不能一味地宽容迁就别人,不能像愚昧的北魏佛教画中的人物一样,割肉饲鹰,以身饲虎,愚昧无知。因为这样,鹰还是鹰,虎还是虎,根本不会改变凶残的本性。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待他人,理智地处理事情,我们才能分清身边的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这一点,对我们成长中的青年人尤为重要,它指引我们理性地待人接物,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朝的嘉靖皇帝便是那种“随心而动”的人。他一上位便提出了不认上任皇帝当“爹”。而后又无理地提出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亲生父亲入太庙,最后便是任用严嵩这样的奸臣。任凭奸臣如何贪污,如何玩弄权术,他总是“稳如泰山”。
因为嘉靖皇帝包容了那些奸臣的“小错误”,宽容地对待奸臣的权谋,结果酿成了大明王朝走上了下坡路的大过错。可见,理智地处理问题,清醒地面对他人有多重要啊!
人生可能绚丽多姿,也可以荆棘遍地;可以创造辉煌,也可以碌碌无为;可能友人常伴,也可能孤独一生。但是我们必须长存清醒,保持理智。因为理智,所以我们动则隐性;因为清醒,所以我们豁达;因为辨识,所以我们明确根本。因此,我更喜欢曾公第四戒的深刻。
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范本对接
大黎高飞,无可厚非
合同到期的大(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高中作文,读蔡元培有感)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而离开培养自己多年的俱乐部,加盟竞争对手,饱受非议。在我看来,大黎的离开不过是一次正常的人才流动罢了,大黎高飞,无可厚非。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大黎倘能死心塌地为北兴俱乐部效力,也不失为一段知恩图报的佳话。然而,身为队长的大黎离开北兴加盟南旺,不仅使母队实力大减,而且让强敌如虎添翼,此消彼长,他日两军对垒,胜负的天平已经倾斜。因而,北兴的幽愤难平,球迷的由爱转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