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绝句
篇一:咏秦淮八艳绝句(汇编)
咏秦淮八艳绝句(汇编)
文 / 王淼琛
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她们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七绝·总兵欲壑在江山
——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曲圆圆万口传。
明季清初纷逐鹿,总兵欲壑在江山!
注:
(1)清·吴伟业《圆圆曲》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句。
(2)吴三桂,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七绝·横眉血溅桃花扇
——李香君
横眉血溅桃花扇,弱女凛然冰玉贞。
名士彬彬藏媚骨,香魂岂恤意中人!
七绝·男装儒服结清流
——柳如是
才气秦淮占上游,男装儒服结清流,
可怜夫子水嫌冷,蒙垢终留后日羞。
注:
(1)柳如是才气过人,称秦淮八艳之首。
(2)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在松江常着儒服男装,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3)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缡,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传为一时佳话。明亡,柳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硬托住了。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柳投缳自尽,得年仅四十又六。
七绝·相望嘤鸣难比翼
——马湘兰
兰心蕙质秦淮女,苦恋书生三十年。
相望嘤鸣难比翼,依然斜雨又风寒。
注:
(1)马湘兰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
(2)王稚登曾向马湘兰求画,湘兰点头应允,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这种一叶兰图,是马湘兰独创的一种画兰法,仅以一抹斜叶,托着一朵兰花,最能体现出兰花清幽空灵的气韵来。画上还题了一首七言绝句:一叶幽兰一箭花,孤单谁惜在天涯?
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
诗中描写了兰花的幽寂无依,其实是马湘兰在倾诉自己的心曲,并以试探的口吻,隐约表达了以身相许的心意。
七绝·诗意韶华厌浊尘
——董小宛
诗意韶华厌浊尘,幽林远壑悦清音。
生于乱世逢知己,堪慰夭殃似玉人。
注:
(1)董小宛性好清静,每到幽林远壑,就眷恋不舍,因厌弃喧闹奢靡,独居苏州半塘达六年之久。
(2)董小宛与冒辟疆恋爱,嫁入冒门,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她特别善于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
(3)清兵入关南下,冒家险遭涂毒,董小宛随夫一路南逃,身体十分虚弱,加上照顾辟疆连续几场大病,顷刻间垮了下来。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痛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去世,年仅28岁。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
七绝·风流女侠虽潇洒
——寇白门
静美清纯婚恋乖,短衣匹马返秦淮。
风流女侠虽潇洒,迟暮美人终可哀。
注:
(1)崇祯十五年(1642年),17岁的寇白门嫁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数月后就将白门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降清入京,被清廷软禁。朱欲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思忖后遂答允,寇白门短衣匹马带着婢女斗儿归返金陵。寇
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万银子将朱国弼赎释。这时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2)寇白门返金陵,人称之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最后流落乐籍病死。
七绝·秦淮八艳独奢华
——顾横波
识尽飘零恋小家,秦淮八艳独奢华。
称臣俯首男儿事,一品夫人俏晚霞。
注: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崇祯十四年顾横波嫁龚鼎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龚鼎孳与顾横波阖门投井,未死,被俘虏,受拷掠,接受直指使之职。五月降清,仕途亨通,后来做到了礼部尚书,顾横波也堂而皇之接受诰命,封为“一品夫人”。龚鼎孳在京城经常陪伴顾横波,遍游名胜古迹。一天,龚鼎孳为顾横波画了一幅春风满面的小像。顾横波在上面
题了一首诗:“识尽飘零苦,而今始得家;灯蕊知妾喜,转看两头花。” 这首诗真切表露了她此时的心境。在政局风云变幻之中,龚鼎孳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谁坐天下,他都俯首称臣,仕途一直亨通。顾横波曾劝丈夫以死殉国,可龚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满的家庭,她也就不多做干涉,小家庭的日子始终安安稳稳。康熙三年时,他们都已是年近百岁的人了,可兴致不减当年,盛夏时相携出游杭州,月夜泛舟西湖之上,卿卿我我,还胜似新婚夫妇。
七绝·应知一切只随缘
——卞玉京
浮萍聚散几缠绵,乏力东风花暗残。
绣佛长斋严戒律,应知一切只随缘?
注:卞玉京芳心所系是儒林中名重一时的吴梅村。崇祯十四年,在一次交谈酒酣时,卞玉京热情向吴梅村抛出了爱情的彩球。然而,梅村却没有勇气承接,只能“长叹凝睇”,“固若弗解者”。应当说,这一无言的结局并非出于梅村的轻慢,实由其“生平规言矩行,尺寸无所逾越”的性情使然。明灭亡后,吴梅村长期躲避战乱,无法与卞玉京再相见。顺治七年(1650年)秋,吴梅村在钱钱谦益的撮合下,约与卞玉京见面,但卞玉京姗姗而来,随即又托辞称旧疾骤发,请以异日造访。面对咫尺天涯、同样也有着难言之痛的卞玉京,吴梅村黯然神伤,挥笔写下了四首著名的《琴河感旧》诗篇。直到三个月后,一叶扁舟载着这对天涯沦落之人,前往他们初识之地横塘重聚。卞玉京一身道装,为梅村鼓琴,娓娓诉说南都崩溃之后明季贵族少女和秦淮佳丽们的悲惨遭遇。经历了这场“美的毁灭”的悲剧,镜花水月已经淡出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吴梅村长诗《听女道人卞玉京弹琴歌》中更多的是流淌着他们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自此,两人各自星散,再未谋面。两年后,清廷强行征召,吴梅村被迫就仕;而卞玉京历两度婚姻之后,长斋绣佛,刺舌血书《法华经》,又十余年之后凄然而逝。
篇二:传统文化知识(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阅读大会
中华传统知识大赛“民俗篇”
1. 刺绣是指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中国四大名绣是指( )、蜀绣、粤绣、苏绣。
A.顾绣 B. 闽绣 D. 鲁绣 D. 湘绣
2. 南翔小笼馒头,传至今日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它由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始创,素有( )、馅多、卤重、味鲜之美誉。
A. 皮薄B. 皮厚 C. 重油 D. 咸鲜
3. 1912年开设的( )是上海第一家游乐场,位于浙江路新新舞台屋顶。它与随后涌现的其他游乐场一起,奠定了游乐场在市民日常娱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A. 新世界游乐场B. 大世界游乐场 C. 楼外楼游乐场D.小世界游乐场
4. 重建于宋代的龙华塔,砖木结构,七层八面,每层飞檐高翘,角挂风铃,姿态雄奇,造型美观,玲珑剔透。相传是三国时期( )为孝敬父母而始建,故又名报恩塔。
A. 曹操 B. 刘备 C.孙权 D. 诸葛亮
5.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发展,常演不衰的经典称为“八大曲”。以下不属于八大曲的是( )。
A. 《行街》 B.《云庆》 C.《四合如意》 D.《瀛洲古调》
6. 年轻人谈恋爱,在各地方言中各有不同的有趣说法。上世纪下半叶,上海人习惯把年轻人谈恋爱叫做( )。
A. 做朋友B. 认得朋友C. 扛朋友D. 轧朋友
7. 早年被沪上民众称为“四大金刚”的是豆浆、油条、大饼和( )。
A..粢饭 B..馄饨 C.泡饭 D.八宝饭
8. 今上海地区大部原属古代松江府。西晋文学家( ),字士龙,华亭人,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后人因此称松江为“云间”。
A. 张华B. 陆机C.陆云 D. 嵇康
9.元宵节时女性( )的习俗,是我国长江南部地区沿袭下来的一种古老习俗。女性于元宵或正月十六夜相率出游,历三桥而止,以祛疾病,是老百姓避灾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动。
A.走三桥 B. 放鞭炮 C.拜佛爷 D.种果树
10.上海简称“沪”。关于“沪”字本义,有很多说法,但多数人认为是( ),体现了上海地区独特的地理生态。
A. 城堡 B.捕鱼工具 C.门户 D.河流名称
11.顾绣起源于明代的上海,因其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又以临摹宋元名画为长,故称“画绣”;又因出自顾家,又被叫作“顾绣”。当时上海城内有一个著名的园子,叫( ),是顾绣的起源地。
A.
12.上海著名的编织工艺徐行草编,其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 )。
A.芦苇 B 稻草 C 苎麻 D 黄草
13、汽水在清朝同治年间输入我国,初称之( )。中国人自己办的厂要首推1906年苏州瑞记公司和宣统元年的上海惠华汽水厂。
A. 印度水B.荷兰水C.东洋水D.挪威水
14、小校场又称旧校场,是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一个地名,清代后期是上海年画的主要作坊和商业街。这里印刷的年画称“小校场年画”,是年画的重要品种,它是以( )印刷的。
A.木刻雕版 B.珂罗版 C.石板D.铜板
15.我国汉地佛教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龙华寺是其道场。露香园 B.豫园 C.半淞园D.古漪园
“布袋和尚”于农历( )初三圆寂,于是世人每逢这一天就举办集礼佛、商贸、娱乐、旅游一体的综合性庙会以作纪念。
A.正月 B.三月 C.五月 D.八月
16.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祈愿。五代十国时,( )在桃符上写了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A.孟知祥 B.孟昶C.王建D.王衍
17.上海俗语原本是吴语的一部分,由于上海话所处的特殊环境,因此词义往往被赋予新的意义。比如上海俗语中的“老门槛”,就意为( )。
A.房子门槛很旧 B.房子门槛很坚固 C.人很精明 D.人很聪敏
18.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凡是到上海的内地人,有两件事是他们必做的,一是吃大菜,二是坐马车。大菜就是( ),马车是西式的四轮马车。如果到了上海而没有尝试过这两样东西,就等于白去了,会被人笑话成老土。
A.吃“满汉全席” B.吃西餐 C.大吃一顿 D.吃一大桌菜。
19.本帮菜是上海地方特色菜肴的简称,主要以上海地区传统菜肴为主,吸收十余个帮口长处,融汇西菜风味而成。以下上海的老字号饭店中,( )是著名的本帮菜馆。
A. 老半斋 B.德兴馆 C.绿杨邨 D.大鸿运
20.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典型的旧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中,亭子间一般位于( )的上方。
A.马桶间 B.后客堂 C.西厢房 D.灶披间
21.早在宋代,随着海运商贸发展,闽浙一带商人逐渐将自己家乡的信仰风俗带入到了上海地区开始传播,松江当时就有了妈祖庙。现在,松江方塔园每年三月二十三日都举行祭祀妈祖的活动,园内的天妃宫大殿是从( )迁移而来的。
A. 黄浦江边 B.白莲泾边 C.苏州河边 D.虹口港边
22.1935年,上海举行了首届青年男女集体结婚仪式,称为“集团结婚”,其举行的地点在( )。
A.国际饭店B.跑马厅(今人民广场)C.民国上海市政府(今江湾地区) D.外滩
23. 据传,原来的黄浦江是条断头河,后来( )不辞辛劳地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A. 孙策B.春申君C.陆机D.秦裕伯
篇三:传统文化知识(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阅读大会 中华传统知识大赛“民俗篇”
1. 刺绣是指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中国四大名绣是指( )、蜀绣、粤绣、苏绣。
A.顾绣 B. 闽绣 D. 鲁绣 D. 湘绣
2. 南翔小笼馒头,传至今日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它由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始创,素有( )、馅多、卤重、味鲜之美誉。
A. 皮薄B. 皮厚 C. 重油 D. 咸鲜
3. 1912年开设的( )是上海第一家游乐场,位于浙江路新新舞台屋顶。它与随后涌现的其他游乐场一起,奠定了游乐场在市民日常娱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A. 新世界游乐场B. 大世界游乐场 C. 楼外楼游乐场D.小世界游乐场
4. 重建于宋代的龙华塔,砖木结构,七层八面,每层飞檐高翘,角挂风铃,姿态雄奇,造型美观,玲珑剔透。相传是三国时期( )为孝敬父母而始建,故又名报恩塔。
A. 曹操 B. 刘备 C.孙权 D. 诸葛亮
5.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发展,常演不衰的经典称为“八大曲”。以下不属于八大曲的是( )。
A. 《行街》 B.《云庆》 C.《四合如意》 D.《瀛洲古调》
6. 年轻人谈恋爱,在各地方言中各有不同的有趣说法。上世纪下半叶,上海人习惯把年轻人谈恋爱叫做( )。
A. 做朋友B. 认得朋友C. 扛朋友D. 轧朋友
7. 早年被沪上民众称为“四大金刚”的是豆浆、油条、大饼和( )。
A..粢饭 B..馄饨 C.泡饭 D.八宝饭
8. 今上海地区大部原属古代松江府。西晋文学家( ),字士龙,华亭人,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后人因此称松江为“云间”。
A. 张华B. 陆机C.陆云 D. 嵇康
9.元宵节时女性( )的习俗,是我国长江南部地区沿袭下来的一种古老习俗。女性于元宵或正月十六夜相率出游,历三桥而止,以祛疾病,是老百姓避灾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动。
A.走三桥 B. 放鞭炮 C.拜佛爷 D.种果树
10.上海简称“沪”。关于“沪”字本义,有很多说法,但多数人认为是( ),体现了上海地区独特的地理生态。
A. 城堡 B.捕鱼工具 C.门户 D.河流名称
11.顾绣起源于明代的上海,因其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又以临摹宋元名画为长,故称“画绣”;又因出自顾家,又被叫作“顾绣”。当时上海城内有一个著名的园子,叫( ),是顾绣的起源地。
A. 露香园 B.豫园 C.半淞园D.古漪园
12.上海著名的编织工艺徐行草编,其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 )。
A.芦苇 B 稻草 C 苎麻 D 黄草
13、汽水在清朝同治年间输入我国,初称之( )。中国人自己办的厂要首推1906年苏州瑞记公司和宣统元年的上海惠华汽水厂。
A. 印度水B.荷兰水C.东洋水D.挪威水
14、小校场又称旧校场,是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一个地名,清代后期是上海年画的主要作坊和商业街。这里印刷的年画称“小校场年画”,是年画的重要品种,它是以( )印刷的。
A.木刻雕版 B.珂罗版 C.石板D.铜板
15.我国汉地佛教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龙华寺是其道场。“布袋和尚”于农历( )初三圆寂,于是世人每逢这一天就举办集礼佛、商贸、娱乐、旅游一体的综合性庙会以作纪念。
A.正月 B.三月 C.五月 D.八月
16.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
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祈愿。五代十国时,( )在桃符上写了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A.孟知祥 B.孟昶C.王建D.王衍
17.上海俗语原本是吴语的一部分,由于上海话所处的特殊环境,因此词义往往被赋予新的意义。比如上海俗语中的“老门槛”,就意为( )。
A.房子门槛很旧 B.房子门槛很坚固 C.人很精明 D.人很聪敏
18.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凡是到上海的内地人,有两件事是他们必做的,一是吃大菜,二是坐马车。大菜就是( ),马车是西式的四轮马车。如果到了上海而没有尝试过这两样东西,就等于白去了,会被人笑话成老土。
A.吃“满汉全席” B.吃西餐 C.大吃一顿 D.吃一大桌菜。
19.本帮菜是上海地方特色菜肴的简称,主要以上海地区传统菜肴为主,吸收十余个帮口长处,融汇西菜风味而成。以下上海的老字号饭店中,( )是著名的本帮菜馆。
A.老半斋 B.德兴馆 C.绿杨邨 D.大鸿运
20.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典型的旧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中,亭子间一般位于( )的上方。
A.马桶间 B.后客堂 C.西厢房 D.灶披间
21.早在宋代,随着海运商贸发展,闽浙一带商人逐渐将自己家乡的信仰风俗带入到了上海地区开始传播,松江当时就有了妈祖庙。现在,松江方塔园每年三月二十三日都举行祭祀妈祖的活动,园内的天妃宫大殿是从( )迁移而来的。
A.黄浦江边 B.白莲泾边 C.苏州河边 D.虹口港边
22.1935年,上海举行了首届青年男女集体结婚仪式,称为“集团结婚”,其举行的地点在( )。
A.国际饭店B.跑马厅(今人民广场)C.民国上海市政府(今江湾地区) D.外滩
23. 据传,原来的黄浦江是条断头河,后来( )不辞辛劳地带领百姓疏浚治理,
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A. 孙策B.春申君C.陆机D.秦裕伯
24.从2009年开始,民政部要求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不保留骨灰的埋葬方式。早在1993年,上海首次植树葬活动就在( )举行。
A.奉新公墓 B.万国公墓 C.天马山公墓 D.回民公墓
25.九子游戏又称弄堂游戏,是过去上海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苏州河边现在有个以老上海儿童游戏为主题的“九子公园”。以下( )不属于这个“九子”概念范围。
A.打弹子 B.滚轮子 C.跳筋子 D.刮香烟牌子
26.以前上海有一种店叫做“荐头店”,其实它是古代( )的一种俗称叫法。
A.剃头店 B.职业介绍所 C.美容院D.刀具店
27.三林塘在宋代就有三林浦的名称,别称“筠溪”,史料记载特产众多。以下除( )外,其余为三林塘的著名地方特产。
A.崩瓜 B.刺绣 C.酱瓜 D.酥饼
28.行业神崇拜源于从业人员对行业创始人的崇拜,在行会出现之后,行业神便转化为各种独立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保护神。旧上海许多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神,其中水木业崇奉的行业神为( )。
A.轩辕 B.葛仙翁 C.鲁班 D.关帝
29.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成为中国著名的工商城市,一些延续至今的职业也是在当时就出现的,比如旧上海生意场中的“掮客”,现在就称为( )。
A.快递 B.送货人 C.中介 D.搬运工
30.( )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中华全国风俗志》是他在上世纪20年代初编成的一部全国风俗百科全书,书中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至今为中外文化学术界,特别是民俗学研究者看重。
A.黄炎培B.蔡元培C.钟敬文D.胡朴安
31.现今的豫园商城位于原先上海县城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上海风情旅游地区和中心商业区域。下面四种糖中,( )是豫园商城的特产。
A.大白兔奶糖 B.话梅糖 C.奶油椰子糖 D.梨膏糖
32.本帮菜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别具江南风味。下列除( )外,其余都是上海本帮菜的著名菜肴。
A.虾子乌参 B.草头圈子 C.八宝辣酱 D.蚝油牛肉
33.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中山装的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A.忠孝节义 B.礼义廉耻 C.福禄寿财 D.勤俭节约
34.八仙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 )八人组成。
A.后羿 B.女娲 C.吴刚 D.曹国舅
35.春节里喝元宝茶,是江南地区春节饮茶风俗之一。元宝茶内需有( ),寓指“恭喜发财”之意。
A.金橘 B.柠檬 C.薄荷 D.青橄榄
36.中国有敬老习俗,旧时给老年妇女祝寿的时候,往往要送画有( )图案。
A.麻姑 B.老寿星 C.王母娘娘 D.九天玄女
37.石敢当通常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的拐角地方,其作用是( )。
A.辟邪 B.祈福 C.求财 D.保平安
38.陆游《初冬绝句》:“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例缘乡味忆还乡。”这里所说的“菰”指的是( )。
A.茭白 B.慈姑 C.莼菜 D.荸荠
39.居住在石库门里的人,在天气晴朗,特别是冬天没有寒风的日子里,在自家门口或弄堂里享受暖洋洋的日光,上海人把此事叫做( )。
A.孵太阳 B.照太阳 C.孵豆芽D.跑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