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鬼故事
篇一:道德讲堂·法律的故事
「道德讲堂·法律的故事」
---- 李建龙
我是一名法律人,我常会扭头回望,法律在其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漫长而艰苦的跋涉历程。法律文明史上一则则传颂古今的法律故事,经常让我的双眼噙满感动的泪水。我甚至渴望自己能够象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那样,即使蒙上双眼,也能左持天平、右手持剑,匡扶正义。
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法律故事:状告国王。
公元994年建城的德国古都波茨坦,两条清清的小河交汇的地方,风景如画。人们难以忘记它是二战末期著名的波茨坦会议召开之地。在我心中,波茨坦却还有另外一番风景。因为它是世界法律史上空前绝后的经典故事发生的地方。1866年10月13日,德国前身普鲁士大公国的国王威廉一世,在大队御林军的前呼后拥之下,兴高采烈地来到位于波茨坦密林深处的桑苏西宫。得意洋洋的威廉一世登上了这座行宫的顶楼。在他的身后,簇拥着一大群大臣和贵妇小姐。放眼望去,喷泉、林荫大道、草地、雕塑……正眺望着眼前美丽的风景,忽然,一座又残又旧的大风车磨坊映入了他的视线。兴致勃勃的威廉一世,立刻蒙上了一道不可容忍的阴影。 “拆掉它!”,威廉一世发出了一道阴沉的命令。
“是,陛下!”一个大臣赶快飞跑而去。不过很快就飞跑回来:“报告陛下,拆不得,那是一家私人的磨坊??”
威廉一世恼怒了:“花钱买下来!再拆!快去办!”
“是!是!”大臣再次飞奔而去。然而,过一阵,又再次飞奔回来,气喘吁吁地报告说:“陛下,陛下??磨坊??还是不能拆??”
“为什么?”威廉一世惊讶地问道。而答案却很简单:“磨坊主??死活??不肯卖”。
“多给他钱!他要多少就给多少!”国王开始不耐烦了。
“不行啊,陛下,那个倔老头儿说了,磨坊是他爷爷的爷爷留传下来的,一家人世世代代靠它糊口为生,它的价值无法计算,给多少钱也不肯卖!”
“混账!”威廉一世暴怒了。我南征北战,攻城掠地,取人皇冠领土如折路边野花,这小小一个倔老头儿,居然敢与我讨价还价?威廉一世咆哮着:“马上派兵去给我拆掉磨坊!谁敢抗拒,就地正法!”
一大队御林军应声蜂拥而去,铁蹄踏处,老磨坊顷刻被夷为一片平地。
“国王竟然如此胡作非为,这个国家到底还有没有天理?”那个又穷又倔的磨坊主老头,一边蹲在旧磨坊的废墟上,老泪纵横,一边向过往的人们大声控诉。很快,废墟旁便引来了一大群民众,个个都义愤填膺地议论纷纷—— “这样蛮不讲理,完全是违反宪法的!” “可他是国王呀!”“国王就可以随便侵犯老百姓的权利?”“国王就可以不遵守宪法,那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用?”“告他去”!“对!告国王”!“控告国王!”金光灿烂的无忧宫外,秋风黄叶,顷刻间化作了一场昏天黑地的风暴。
今天,我似乎仍然可以听到当年成千上万波茨坦市民游行队伍的脚步。在波茨坦市民高呼“告国王” 的口号支持下,磨坊主老头郑重地向普鲁士最高法院呈递了一份古往今来破天荒第一次的“民告国王”的起诉书:
被告人:国王威廉一世;
事由:利用职权擅拆民房;
要求:赔偿一切损失!保障国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起诉书一出,整个普鲁士震动了,整个德意志也都惊动了。小市民状告大国王?整个欧洲,都在注视着这个世界法律史上第一宗“王事案件”的审判。
开庭审判的那天,骄横的国王拒不出庭,也没有派律师代表前来应诉。但正义女神的雕像,就矗立在法院的门外,面对旁听席上雷鸣般的“赔偿!赔偿!”的怒吼声,最高法院面面相觑的三位大法官最终统一了意见,毅然地一致裁定:被告人因擅用王权,侵犯原告人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触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现判决如下:责成被告人威廉一世,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原告人误工费、各项损失费用150大元。一座崭新的磨坊又矗立在桑苏西宫墙外,150大元也送到了老头儿手上。 磨坊主告国王的案例,终于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一则发生在140多年前的惊世奇案,我看到了法律在国王面前的公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王也不例外。
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法律故事:缓刑之父。
2011年5月16日的清晨,悉心照料瘫痪病母近20年的打工者邓明建,因应母亲的再三请求买来一瓶农药,拧开瓶盖递给了母亲,母亲毅然喝下,留下最后一句话——“谢谢”,与世长辞。邓明建因此被判故意杀人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刑4年。
孝子弑病母—充满人情味的“判三缓四”的缓刑判决,让我怀念起1841年8月的另一个清晨。同样是某一天的上午,经常作为旁听者的约翰·奥古斯都走进了波士顿市法院的大门。他看到市法院当天开庭审理的被告,是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年轻人。当奥古斯都看着眼前这个被带进来的酗酒闹事的年轻人眼里闪现出一种惶恐不安之意的时候,一股恻隐之心便止不住地涌上他的心头。于是,奥古斯都走到这个年轻人的身边,悄悄地和他交谈起来。那醉汉带着极为内疚的心情道出了犯事的由来:他本是一个机器维修工人,有一手良好的钳工技术,有一个女朋友,还未结婚,但女朋友已经怀孕了。他不想进监狱,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不想让孩子一出生便要去监狱探望爸爸,??如果能不入狱,他将保证一生戒酒,好好工作,重新做人。奥古斯都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了同情,他暗暗思忖(cun):这个青年人还有希望,于是,他毅然地向法官表示:愿作他的担保人,保释他出去。此后的17年间,这名鞋匠共为2000多人作过“缓刑担保人”。一个普通鞋匠的爱心,深刻地改变了2000多人一生的命运,同时,
也极其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司法制度的文明进程。奥古斯都留名青史的故事,成就了自己“缓刑之父”的美誉,推动了麻省于1878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缓刑法。
每当看见法律闪耀的人道主义光芒,我便不禁以满怀尊敬的心情想起那位又穷又老的波士顿鞋匠——约翰·奥古斯都。
一则发生在眼前的“孝子弑病母—判三缓四”背后的缓刑故事,我看到了法律在平民面前的温情。
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三个法律故事:万年刑期。
2001年1月起一年多的时间里,菲律宾一位兽性大发的父亲,几乎每天都强奸他时年13岁的亲生女儿。这名禽兽父亲共犯有360起强奸罪行。2010年9月24日,马尼拉上诉法庭作出终审判决,判其每项强奸罪名40年监禁,360起乘以40年,刑期总计1.44万年。
一万年太轻,善良的人们都希望能将魔鬼打进18层地狱。在万年刑期的判决里,我看到了法律在罪犯面前的威严。
通常而言,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价值中立的,没有应然和实然之分,只有一个实然的向度。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包含价值判断在内,应然和实然明确分离,具有理想与现实两个向度。法律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自然具有应然与实然之分。应然是法律的理想状态,实然是法律的现实状态。
我很惭愧,我始终未能自由地翱翔在法律澄明而深邃的天空,因而我曾经无数次地鄙视自己的灵魂。
篇二:法治故事
法治故事:生命之花常青 提起法律,就应该给人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正是因为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有条有理:正是因为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法律带给我们的一切。
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与法律同行”从表面意思看是:和法律一起行动。最简 单的例子就是走路了,人们走在马路上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它也受法律的控制。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法律规定的,人人都知道,可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这样,法律就起到了它的作用。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当纠纷的出现也意味着法律 的到来。它可以合理解决事故,可以让一切平息。没错,如果没有人违反法律,就 没有事故的出现,也就不需要法律的制裁。这里面有着很奇妙的关系,而一切都关 于法律,所以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与法同行,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了。作为青少年 的我们,我们必须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与法律同行。法律素质如何,就关系 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品道德,甚至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制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制国家的进程。
我曾看过这样的故事:某大学生买的两条狼狗丢失后,怀疑是邻家小孩所为,便强行将其绑回家中,逼其说出狗的下落。三天后邻家小孩伺机逃脱后报警。司法机关以非法拘禁罪将他缉捕归案。在监狱的高墙里,那位大学生说自己只想找回丢失的狗,不料却犯罪了。我
不禁唏嘘:一个大学生竟然连法律常识都不懂,何等可悲!等待他们的将是铁窗生涯和未卜的前程。 从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老师也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守法的人,甚至于电视上也常常播放一些关于违法犯罪的事,以此来警告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不要重蹈这些人的覆辙。人生在世,法律二字。人人学法,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的发展日益前进,朋友们你们是否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请你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了,你才能理解老师们“苦口婆心”地讲法律的原因,法律要行动来奠基,教育来浇灌,自觉来支持。让我们在法律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国无法不治,民无发不立。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形成“人人守法纪,事事依法规”的浓厚氛围,才能确保井然有序,稳步发展。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范是一个转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一次,一个同班同学在网吧前碰到了小范,邀请他进去玩一把,同学请客,小范便进去玩了一次,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后来老师找到同学、小范父母了解情况,才知道他近来一直沉迷网吧。老师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使他有所转变,但时间不长,他又禁不住诱惑,再次光顾网吧;甚至把妈妈给他交学费的200块钱也玩了进去。事后有担心没法向妈妈交代,就伙同同学一起去抢劫。结果在打斗中,小范用刀捅死一个人。这令人痛惜的案件发生在青少年的身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和谐社会的建立要靠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没一个公民,特别是每一个青少年更应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我们中学生更要明纪知法,守法。但是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别只有24.7%(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道德与法治鬼故事)和16.4%。这也说明了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法制意识薄弱,就会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法律,要靠我们大家自觉遵守。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中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却自我感觉已经是大人了,喜欢独来独往,而有时却有怀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因此有些学生喜欢拉帮结派,重“感情”,讲“义气”,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人更是无法无天,强行索取他人的个人财产,发生与他人斗殴,一句话说他不对就拳脚相加,打得你求饶为止。连点学生的样子也没有,说难听点,这就是地痞流氓。当他们在家庭、公共场所遇到社会难题时,只相信自己,过于信任自己的狐朋狗友,而不听家长老者的劝阻,遇事不冷静,行动不计后果,喜欢“先动手”,“后动脑”,事过之后也没任何反应,知道冷静下来发现出了大祸才惊慌失措,痛恨不已。也有些人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之中,因没钱玩游戏,常常干出不可饶恕和难以想像的事情来。这时,一切的一切已经迟了?? 所以,树立公民法律意识,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是必须且十分必要的。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唯有如此,才能学会明辨善恶,识别是非,不误入旁门左道,不在人生的道
路上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法制意识,学以致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也能为国家建设法制社会贡献力量。
法律是我们人身、财产安全的护身符,是国家发展道路的路基,是扬善惩恶、维护正义的利剑,是衡量群众利益的天平。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法律是国家文明的体现,我们只有知法守法、学法用法,才能协力构建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社会,才能保障我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
篇三: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说说我自己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清楚、大方地介绍自己,在介绍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2.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知道从哪些方面清楚大方的做自我介绍
教学准备:四个小动物头饰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以后要一起学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2、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戴上头饰,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二、合作学习。
1.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吗?你想了解新朋友些什么呢?
2.指名说一说,在讨论中接机指导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介绍。
3.划分学习小组。 4.小组内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三、 小组展示,师生评议
1. 游戏: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
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被网到的“小鱼”上台作介绍 2.进行评议(从台上的行为表现和介绍的内容等方面评议)。
四、 教师总结,评价提升
1.小结本节课内容。
2.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
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五、作业设计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新同学。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初步了解生命的科学起源,激发学生感恩生命给予者(父母);
2、通过集体游戏,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命的科学来源,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
2.、了解自己、喜欢自己。
教学准备:击鼓传花工具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练习了做自我介绍,这让我们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最近这几天,你有没有认识其他新同学呢?说说你又认识了谁?怎么认识的?
2、现在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大家又长大了。跟我们一样上了一年级的盼盼特别爱动脑筋、提问题,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他解答吗?
二、学习“知识窗”
1、说说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指导看图P4,说说你是怎么来到这个美丽世界的?
3、小组讨论: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辛苦吗?
把你抚养长大到现在,爸爸妈妈辛苦吗?
4、交流发言——教读、齐读“十月怀胎很辛苦,父母恩情似海深。”
三、走进“游乐场”
1、介绍游戏“击鼓传花”,明白规则。
2、开展游戏,介绍爱好和特长
四、总结拓展
五、作业设计
2、我爱爸爸妈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故事,感知爸爸妈妈无私的爱和默默的付出;
2.能和同学展开交流,在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父母的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又无时不在;
教学准备:PPT、拓展故事《逃家小兔》;了解班级中有无缺少父母的特殊情况,教学中视情况而调整。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让我们知道了,我们都是爱的延续,是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才有了我们,而自从有了我们,爸爸妈妈又给了我们无尽的爱。那么,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
2.揭示课题,大声读题
二、走进“故事屋”
1.爱是什么?怎样才是爱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好玩的故事屋,来看看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发生的事吧!小朋友们,故事屋里有六幅图的连环画,你知道它们的先后顺序吗?
2.小朋友们,先自己看图,看看你看懂了什么。
3.说说图上发生的故事,了解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的爱。
4.拓展阅读故事《逃家小兔》。
5.讨论:你感受到兔妈妈的爱了吗? 你认为兔宝宝爱不爱兔妈妈呢?
三、开展“交流会”
1.指导分组讨论:按四人小组进行;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想法;
注意聆听别人的发言;结合具体事情说说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2.开展讨论交流,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的。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3.通过辨析、讨论,知道爱的正确表达方式,不任性、能学习自主完成 自己该做的事;
4.在诗歌、弟子规的诵读中,加深对父母之爱的感受,学习传统孝敬父
母美德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在生活点点滴滴中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弟子规》拓展阅读(孝敬父母片段动画)、歌曲《我的好妈妈》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
2.这首歌里,小朋友爱他的妈妈吗?他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的?
3.小朋友们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你知道怎样才是真的爱呢?
二、乘上“碰碰车”
1.动画出示“碰碰车”,一起乘坐,去看看两个小朋友在家里的表现。
2.依次出示小朋友在家表现图。探讨:这是真的爱吗?
3.小结:爱爸爸妈妈,就不应该提不合理要求,不能任性;爱爸爸妈妈,就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不偷懒。
三、召开“交流会”
1.看图学习:小朋友用哪些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的?
2. 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爱?
3.自主学习:在P8右下角空白圆形里画一画自己爱的“表达”。 四、阅读“诵读角”
1.出示儿歌,听配乐读。
2.学生自己练习读。
五、打开“宝典箱”
1.跟师诵读《弟子规》片段
2.播放对应动画视频,了解《弟子规》大致含义。
六、作业设计
在家里,坚持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七、板书设计
2、我爱爸爸妈妈
(括号里填写真爱爸爸妈妈的表现)
3、幸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