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中国金融界名人

名人故事2019-01-15 06:16书业网

篇一:中国十大金融人物

2003年中国十大金融人物

刘明康:展示银行监管新风

2003年3月10日,人大政协两会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银监会,这是该年度中国金融界的头等大事。在一片期待声中,曾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和中国银行董事长兼行长的刘明康众望所归地成了中国银监会首任主席。

按照以往的套路,一个新机构成立之后的第一年所做的工作就是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等事务,而第二年才会有一些新做法。然而,刘明康领导的银监会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是监管与机构调整两不误。

曾说过中国银行业未来五至十年定生死的刘明康,上任后力推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比例调高、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中小商业银行重组、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及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多元化探索。2003年,刘明康频频亮相国内外论坛,不是因为他喜欢出风头,而是他觉得确有必要把自己的监管理念让更多的人知晓,让中外人士对中国银行业更加有信心。刘明康强调的是“透明度”、“信息披露”、“经营不善的银行可以倒闭”等现代监管理念。“好的信息披露造就千千万万个编外的监管员”,从中体味到的远不止信息披露本身。曾在英国求学和伦敦金融城工作过的刘明康,其身上具备的国际化和市场化风格自然会带来一股清新的监管之风。他认为银监会不能为监管而监管,而应当肩负起搞活银行、服务银行的使命。建立起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摆在这位银行家面前的重要任务。

如果不是机构和人员到位浪费了他太多的精力,如果没有“非典”的干扰,刘明康在2003年也许会干得更好。眼下,摆在刘明康及其同仁们的任务依然艰巨,对这支新军来讲,2004年肯定不会轻松。

周小川:寻求老格感觉

经济学家出身的周小川,2002年底走上了中国人民银银行行长之位,上台后即面临央行被分拆的命运,他重新确定了央行的职能定位,增加了金融稳定功能,把反洗钱、金融信息管理和征信管理纳入了央行管理的领域。经过这样的界定,央行的地位不但没有像许多人所预期的那样下降了,反而提高了许多。后来的一系列动作虽然引起了广泛争论,却无疑巩

固和提高了央行的地位,121号文件涉及到房地产业和银行业,5号令影响了证券业。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他还表示,今后可考虑改革对大盘股发行给予流动性支持的做法,以避免货币市场的短期风险。

主政货币政策的周小川应对了货币政策的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应用货币政策在经济紧缩时期防止通货膨胀,二是应对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3年,央行货币政策左右出手,调整准备率和准备金利率、发行央行票据、房贷新政运用娴熟,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并将逐步完善其汇率形成机制的态度灵活务实。

该年度,周小川在新闻媒体上露面的次数明显多了,除了谈金融问题之外,他还大谈社会保障、税费改革等看似与货币政策不太相关的话题,给人以“中国的格林斯潘”的感觉。仔细体会一下就会发现,他决不是不务正业,而是试图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关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税收改革和城市土地管理来分析商业银行土地抵押贷款的风险传导机制。尚福林:给股市带来福音?

在资本市场矛盾尖锐化、投资者信心滑入谷底、A股指数屡创新低的时候,2003年1月2日,几十年的老银行尚福林,终于来到了相对独立的证券领域,做起了中国证监会的掌门人似乎要为股市带来福音。

上任之初,尚福林做的工作主要是调研。直到7月份,他才发表了有关证券市场的一系列观点,才有了证券公司老总会议的召开、证券公司发行新公司债的规定、货币市场基金和发行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动作。

11月10日,尚福林公开发表了题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署名文章,指出“在解决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不流通等问题时,必须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虽然解决全流通问题并非尚福林及证监会所能做主,但努力促成合理的全流通解决方案的尽快出台,却是他可以做的。

经历了周小川充满激情、理想主义、历尽挫折的监管时代,尚福林的稳妥和现实无疑让人产生新的希望,希望他能稳定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这也是他正在积极而为的。2003

年行将结束的时候,连续阴雨的中国股市终于放晴了,长长的红线终于成为股票行情表上的主色调。看来,尚福林的种种努力似乎真的带来了效果。

解决中国股市中制度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这一年的表现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尚福林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成功抱以更大的期望。

董文标:再创“奇迹”

2003年依然是董文标的得意之年。他的得意之作有三:一是令同行羡慕和令客户佩服的金融创新能力;二是在香港发行H股,成功地推动了民生银行的国际化;三是引入了国际金融公司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其结果是带来了民生银行的迅速扩张。

虽然民生银行的扩张势头引起过外界的种种猜疑,但是董文标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一个在1996年才成立的民营股份制银行,如果不在中国银行业保护期内迅速做大,那么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的限制。同时,董文标不仅要接受公众股东的监督,更要接受作为大股东的民营企业股东的监督。有人说,董文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

作为惟一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人们对民生银行在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上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方面寄予厚望。作为商业银行行长,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似乎没有义务来承担别的社会责任。而为了民生银行的社会形象,董文标说,中国民生银行已经制定了一套支持民营企业的新的游戏规则和对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最有效率的评审办法。

但是,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控制业务扩张之后带来的风险,如何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寻求平衡,如何说服股东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将是董文标面临的难题。马明哲:躲过数劫

作为平安集团的掌门人,货币银行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常委、人大代表、亚洲惟一出任美国中央高科技保险公司独立董事的马明哲,在2003年依然是明星人物。在2003年,马明哲是有喜有忧,虽有坎坷,但终于走过来了。2003年2月,他领导的原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平安信托依法参股并持有平安证券公

司30%的股权,形成了以保险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框架。

马明哲属下的平安集团还准备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接手全部中方股权,将成为平安集团在银行业领域拓展的第一步。至此,总资产达1500亿元之巨的平安集团版图上加上一枚银行棋子后,掌舵人马明哲梦想的金融控股框架接近完美。

然而,2003年也是马明哲的多事之秋。年初,平安财务总监的出走、马明哲与原秘书之间沸沸扬扬的官司,特别是媒体对平安的许多负面报道,多少令他有些尴尬。

2003年,马明哲虽然在内外交困中走过了钢丝,但他必须为以后的发展重新定位。唐运祥:改革人保

2003年11月6日,来自中国内地的国企股票——人保财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创造了一个奇迹,人保财险以国际市场超额认购105倍的纪录报收,超出发行价50%,成交额占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日总成交量的五分之一,市值高达42.26亿港元,当时媒体用“气势如虹”四个字来形容它的表现。

唐运祥——20年前的湖南洞口县县长,6年前的央行行长助理,5年前的保监会副主席,今天的人保CEO—(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中国金融界名人)—就是上述这一工程的运作者。

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唐运祥准备了整整三年。改制上市这个念头,从唐运祥走马上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的第一天就开始酝酿。当时,唐运祥面对的是一个有着54年历史、

6.5万名员工、多年独家经营、衙门习气十足的大型国企,唐运祥把人保公司原来的4300个独立核算单位一下子砍成326个,打破了原来每一个县市都设立独立分支机构的行政味十足的惯例,只在地市级单位成立承保、理赔、财务三个中心,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的运营风险。

2003年7月19日,人保公司一分为三,成立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制的国有金融机构。

在上市的过程中,唐运祥实现了人保的国际化,使得世界排行前三位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成为人保财险的重要战略伙伴,该集团购入“人保财险”此次发行股本的9.9%。唐运祥的这一招,把人保财险融入国际保险这个大市场中,成为洋保险的一部分,在中国保险业大呼“洋保险狼来了”的时候,他却坚持“与狼共舞”,促成了“中保财险”与“狼”的甜蜜婚姻。

故事还没有结束,美国国际集团麾下的美亚公司首席运营官凯文霍根来到中国,开始与人保财险具体商谈在华开辟新的保险业务。这意味着,人保财险与国际集团的合作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上市只是开始,更为严峻的挑战正在等着唐运祥。

杨明生:肩负农行脱困重任

尚福林主政证监会之后,第一副行长杨明生主持中国农业银行工作。面对农行困难重重的现实,杨明生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和降低不良资产。2003年11月,他就任农行行长。这一年里,农业银行并不像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那样,为了上市而吸引人们的眼球,杨明生正在有条不紊地解决正领导自身的问题。在市场定位上,杨明生避免与其他银行竞争,把定位调整到小城镇,杨明生认为农村城镇化为农业银行改革提供了巨大商机。在个人业务方面,杨明生重视金融超市、银行卡业务等。在内部改革上,虽然杨明生早就认为要改革人事体制和激励机制,但直到这时才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作为第一步,先从农行总行部门老总和省分行行长层次开始,然后进行全系统的改革。

消化不良资产成了杨明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令他困惑的是,在2003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降反升,依此趋势来看,年初制定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的目标将成泡影。这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普遍的看法是,近两年农行还没有形成一套好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办法。看来,农行脱困改革的任务非常繁重,杨明生面临的考验十分严峻。

李伟:站在农金体改幕后

篇二: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理财名人

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理财名人 黄白之物即是身外之物,虽然没有必要时时在意,但是确确实实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必然所需,所以我们有必要注意生活中的花销问题,妥善理财才是生活王道。而理财思想自古就有,口袋贵金属为大家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理财名人。

1、白圭

连陶朱公范蠡都来求教的古代著名富商,也是最早提出商贾之论的人,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第一次把经商以一门学科知识的形式固定下来,堪称理财之祖先。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在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取利,积累财富。

白圭为达到理财富国的目的,对各种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反映也极快,出手果断。一遇行情变化,立即作出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用他的话说就是“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同时,他还能克勤克俭,身体力行,精心创业,是一个自制力极强的人,绝不会因为赚了钱就去挥霍浪费,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吕不韦

著名秦国商人,不仅是丞相,还是豢养着三千多门客的大财主,但是这三千门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可见吕不韦的理财能力是不做赔本的买卖了。 他当年不过是一介商人,就是敢于投资于人,不惜重金支持了秦国流亡公子,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并著<<吕氏春秋>>流转千古。与巴菲特相比,吕不韦的投资方式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是重仓看好的东西,同样是投资并协助其成长,同样是长线投资,同样是获利丰厚。吕不韦当然是不懂未来收益折现了,但他清楚成功后能给他带来什么,他对秦国公子的价值评估更多是以风险收益比来衡量,长线投资的理念(更可称为信念)支持他一直持有。

3、和珅

古代大贪官“和珅”,堪称中国第一大“富翁”。和珅拥有的家产总计8亿多两白银,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大概有250多亿,若按照13亿人口数量来分的话,预计每人能分得200元。他在理财方面很有能力,一是不断努力,加官进职:小时候,和珅在官学中,除了学书中的知识,还学习官场的学问。不断努力,抓住机会,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二是瞄准商机,大赚钱财:和珅拥有很多土地毋庸置疑,大部分土地都分布在繁华地带。在发生一系列不安定的事件后,很多地主为了保险起见,纷纷出售土地换得金银,使得土地价格大跌。此时和珅瞄准了商机,低价购买大量的土地,然后出租收取极高的地租;三是讲究信用,永久财富:和珅理财之道中,信用也至关重要。和珅收了钱一定会给人家办事,帮助人家升官发财,躲避灾难等,确实很讲究“信誉”。

4、沈万三

这个商业传奇从古到今没人不知晓,沈万三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自己的生意,最后甚至可以自己出钱犒赏三军,可见过人的气魄了。沈万三赚钱主要有三大途径:种田、代客理财、海外贸易。《周庄镇志》记载,“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按照现在的逻辑,是一个姓陆的有钱人,把钱都给了沈万三。陆白给沈万三钱的可能性很小,很可能的情况是委托他帮忙理财。

5、范蠡

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他的人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越国,帮助越王勾践实现自己的富国强民之梦,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二是在此之后,来到齐国,发展经济,致富救民,之后来到陶,经商致富,三聚三散其财,成为一代商圣。

他的一些经商理财之道现在看依然不过时。一是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贱进如珠玉,贵售如粪土。这就是当代的生意之道,或者是投资投机之道。商品的价格贵到极限就会便宜,便宜到极限就会贵。当一个商品贵到一个极限的时候,就要抛出,如抛出粪土;当一个商品便宜到一个极限的时候,就要买入,就如买入珠玉一样。二是务完物,无息币。求十一之利。这是说,要经营不易坏的商品,手里不要留有太多现金,要然资金流转起来。三是富好行其德,三致千金。致富后,人要懂得散财。

从古至今,理财都是伴随着人们的一生,而且永远都是生命中重要的主题!口袋贵金属认为,古人的理财之道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智慧经验,形成现代理财观念,会理财,会生活。

篇三:中国期货市场十大风云人物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

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历来是人才荟萃之所在。这里,有“开国”元勋,“治世”良材,阵前猛将,也有“乱世”枭雄,一方霸主以及过眼云烟似的“各路诸侯”。中国期货市场创立时日虽然不长,但十余年来,伴随着期货市场的风风雨雨,期市中的各类人物也大都纷纷出场,在各自的领域中掀起了我国期货史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波澜。结果,促进获功者有之,褒贬不一者有之,被人唾骂者亦有之。

候选人物名单、简介以及参选理由: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 1, 田源:期货元老,开市功勋,首任会长。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到期货业协会,从中期到诚通,田源的身影从来没有离开过期货事业,他最早提出要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认识期货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我国期货市场最有影响力的倡导者和开拓者。对期货业而言,田源已

经成为一个符号。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2, 常清:开市功勋,期货理论家、实践家。常清在期货界是面对媒体最多的人,但这并不妨碍它做两件事:一是著书立说,培养学生;二是在金鹏期货公司统帅他的团队。金鹏之所以成为期货市场上最活跃、最具号召力的经纪公司之一,与身为董事长的常清之不懈努力密不可分。在期货业内,常清总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3,姜 洋:证监会嫡系干部,上期所总裁。姜洋是从证监会机构部的岗位上到上期所任职的。之前,期货交易的老大属于大商所,大豆、豆粕的香味一直笼罩着铜、铝和天胶。但姜洋一来,便把上期所“死品种”搞活了,其中的天胶更是火爆异常,屡屡“报警”。但上期所每每都能化险为夷,令人叹服。如今,上期所不仅成为新的交易老大,而且还申请到了燃料油期货这个香饽饽。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4, 朱玉辰:期货市场开市功臣之一,大商所总裁。期货业走出清理整顿后,最早激活期货,让社会看到期货魅力的,是大商所的大豆。对此,朱玉辰功不可没。而面对市场接二连三的“逼仓”“准逼仓”事件,大商所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评价。朱玉辰属于那种走到哪儿都讲期货魅力的学者型总裁,其人格魅力令人赞赏。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5, 王献立:郑州商品交易所总裁。王献立先生是个歉和、低调的人,从副总裁到总裁,王献立的步子一直迈得沉稳有加。为了激活小麦期货,王献立为首的郑商所推出了做市商制度等系列措施。但小麦期货倒是活跃了,可惜在去年却发生了因为改变交易规则而导致大户弃仓的事件。为此,郑商所广受市场诟病。好在,风波已平,棉花期货上市等好事接踵而至。决心告别“蒸绞所”恶名的王献立似乎又看到了似锦的前程。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6,董辅礽: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董辅礽先生一直是中国期货业的热情支持者,早在2001年便断言“中国期货业前途无量”,并在两会期间多次提交过旨在振兴期货业等多项提案,是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的大力倡导者、推动者。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7,马文胜:深圳中期总经理。在业内以“管理有方”闻名,管理的公司交易量常年列期货公司排名之首位。马文胜是个低调甚至寡言的西北汉子。但业内人都知道,深圳中期大楼的灯火只有他办公室灭的最晚。而对期货经纪公司的管理,马文胜有自己的战绩,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这是他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心得,是骨子里强悍的证明。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8,张文军:被称为中国期货交易“第一操盘手”。现供职于深圳中期公司。张文军是个谦和的人,谦和得让你觉得他根本不像“期货杀手”,但就是他,竟然在三次“破产”后,以2.5万元的本钱在五年内增值至千万!如今,名声大振的张文军依然在交易一线继续着他的传奇。张文军从不坐飞机,因为在他看来,期货的风险可以控制,但人一旦上了飞机,风险控制便拱手别人。这,是张文军无法忍受的。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9,于学会:国内唯一专职期货律师,担任中国期货业协会常年法律顾问。作为期货业律师,于学会在业内同行中无出其右者,这不仅因为它是期货法律法规方面的专家,更因为他自己便做过期货,深谙其中奥秘。他打过众多的官司,其中硬仗不少。但他说,今年他为上海金昌期货正名的案子是他打得最艰苦的,但是,他赢了。有人说,这是他把高法颁布的“期货纠纷审理新条例”应用到一个极致的结果。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10,张斌:期货交易超级大户。在大豆、天胶等多项次的交易中,张斌均是呼风唤雨的故事主角,麾下资金量惊人,传奇色彩浓重。对张斌,媒体报道早有提及,但一直采访不到本人。直到现在,张斌依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只不过,期货圈里熟悉张斌的“老人”大多可以给你讲出张斌的许多“典故”,就像“老人们”同样熟悉去年在郑商所WT309 合约上因抗议交易所修改游戏规则而“潇洒”弃仓的黄姓大户一样。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郭晖:北京中汇安高信息咨询公司董事长,著名期货分析师。从中期到世华再到自己的中汇安高,郭辉从事期货分析已有十余年了。在这个圈子里,郭辉是名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都具有权威性,但郭辉是个不知足的人。如今,他的研究领域有跨越到了外汇分析领域,而且做得还不错。对期货业而言,郭辉的中汇安高是第一个专门从事期货信息加工的公司,是期货分析师的一面旗帜。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12,马明超:著名期货分析师。马明超曾发表过多篇重量级分析文章,他主持的“青马工作室”在业内也较为有名。这是一个冲劲十足的拼命三郎,表现在文风上便是观点明确,从不靠模棱两可的文字贪图所谓的平稳。

中国期货市场风云人物13,钟武剑:海南天胶现货批发市场总裁。2003年海南天胶现货批发中心因为“兰生案”上演了“海南天胶准期货风波”,近期,钟武剑的“失踪”是该市场再度成为传媒关注焦点。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