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技术合同
篇一:混凝土技术合同
预拌混凝土技术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要求应遵守以下规范、标准、规程
1、《预拌混凝土》(GB/T 14092-2003)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 01-82-2004 4、《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06) 5、《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7、《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2006)
8、《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1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T 1596-2005) 12、《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90)
1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
1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99) 1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6、《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95) 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 20、《建设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2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 2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2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24、《预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DBJ 01-95(转 载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2005) 2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
26、《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01-64-2002)
27、其他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预拌混凝土技术要求的规范、标准、规程。
1
第二条 工程概况
表1
第三条 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
表2
2
第四条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
1、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应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分类。
2、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不同分别提出。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基本要求外,还应与各类混凝土配合比对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的要求相一致。
第五条 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一、泵送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原材料要求
(1) 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第一条款中相应的规范、规定、标准。
(2) 水泥: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标准的有关规定。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和设计要求进行选用,一般应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选水泥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水泥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
(3) 细集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2.3~3.0,应有良好的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应有碱活性检验报告。
(4)粗集料:采用粒径规格为5~25mm的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应有碱活性检验报告。粗集料应保证泵送要求,并应根据泵管直径及泵送高度调整粗集料的最大粒径(本工程所用泵管直径为150mm,最大泵送高度为23.7m)。
(5)水:拌制混凝土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6)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选用沈阳市建委批准使用的厂家和品种,必须有资格证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应为由法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年度检验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应进行必试项目的复试检验和均质性、水泥的适应性检测。
(7)掺合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应选用Ⅱ级以上粉煤灰或者磨细矿渣作为混凝土中掺
3
合料,以降低水泥用量。掺合料质量和掺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的要求。进场后必须按规定取样复试。
2、坍落度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范围。坍落度允许误差为±20mm。现场在施工之前及过程中,根据施工部位及季节温度变化等情况进行确定,其具体要求以当时的浇筑申请书为准。
3、配合比要求: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掺合料的掺量经试验确定。水灰比要求:±0.00以下及室外工程最大水灰比为0.55;±0.00以上室内工程最大水灰比为0.6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水泥用量可适当降低,但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少于300kg/m。
4、混凝土碱含量要求:用于工程的混凝土,其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材料必须具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验报告。±0.00以下结构工程最大碱含量3kg/m3。
5、氯离子含量要求:地下室外墙、板及基础等环境类别为: 二类b ,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2 %;室内潮湿环境(卫生间等)二类(a),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0.3%;其他环境类别为: 一类,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1.0 %。
6、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控制:供方应根据施工现场至预拌地点的交通状况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并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保水性及可泵性。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运至现场应按规定对每车混凝土质量进行坍落度的检测和评定,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供方承担(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环境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为6h~8h)。 二、泵送防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原材料要求
(1)除外加剂、粗集料外,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第五条款一、1、水泥、细集料、水、掺合料原材料要求。
(2)外加剂:符合第五条款一、1.6的要求,应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减水剂。采用防水膨胀剂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0.02%。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3)粗集料:应选用吸水率不大于1.5%且坚固耐久、级配良好的集料,同时不得使用碱活性粗集料。其它指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标准。
4
3
(4)所用防水外加剂及配合比在使用前必须提前向买方提供,得到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方可使用。
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强度等级以及具体使用部位见第三条(表2)。
3、坍落度要求:入泵坍落度应在140~160mm,每小时损失值不大于20mm,总损失值不大于40mm。
4、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8(h)。
5、配合比要求:水泥用量(含膨胀防水剂)不少于320kg/m3,其它掺合料经试验确定。水灰比不大于0.55。
6、混凝土碱含量要求:用于防水工程的混凝土,其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掺合料、外加剂材料必须具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验报告。±0.00以下结构工程最大碱含量3kg/m3。
7、氯离子含量要求:地下室外墙、板及基础等环境类别为: 二类b,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2 %。
第六条: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1、供方(乙方)应按本要求中第一条款的有关规范、规定、标准以及合同中有关要求进行混凝土的试配,对坍落度的确定应考虑气温及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供方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 (1) 所用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变化时; (2)需方(甲方)提出更改意见。
3、冬季混凝土施工之前应提前将冬施防冻剂性能检验报告以及复试报告等技术资料提供给甲方。甲方同意使用后,方可进行预拌混凝土的施工。
4、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执行,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
5、拌制混凝土所用集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预拌混凝土时应用热水拌合、加热集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冬季混凝土罐车应加保温套,以防止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热量损失,影响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10℃。
6、冬季混凝土施工时,乙方应根据不同的大气温度选用不同类型的防冻剂或复合防冻剂。 7、夏季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缓凝型减水剂,应做好降温和保温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
8、本技术要求未提出的其它技术要求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的规范标准。
5
篇二:商品混凝土技术合同
商品混凝土技术合同
使用方:
供应方:
说明:承建结构施工所需混凝土,委托 混凝土搅拌站提供,为使混凝土达到工程质量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供应方必须遵守如下条款:
1.各栋号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
2.本工程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覆土顶板均为抗渗混凝土(S6)
3.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工程按二b类工程进行管理,应对混凝土的碱含量进行评估。其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275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2%,最大碱含量3 Kg/m3。
4.本工程混凝土顶板、梁塌落度要求160±20mm(实际到场塌落度控制在160mm~180mm),墙体混凝土塌落度要求180±20mm(实际到场塌落度控制在190mm~210mm),掺加泵送剂增强可泵性,混凝土中掺加的外加剂不可采用引气型外加剂。要求混凝土从到场开始记时到初凝时间为6小时,终凝时间8小时,如遇特殊情况,施工单位将对塌落度及初凝、终凝时间进行调整,搅拌站应根据施工单位工长提供的书面文件进行调整。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需满足泵送的要求。
5.本工程选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保证现场浇筑出的混凝土颜色一致,搅拌站所用水泥须为同一品牌,若更改水泥品牌,须经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同
意。
6.混凝土中所用砂子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砂中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1%;所用石子选用5-25mm碎石,针片状石含量不大于10%,砂率控制在38-45%,石中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大于0.5%,吸水率不应大于1.5%。所注明含量均为重量比。
7.预拌混凝土厂家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及冬期施工使用的防冻剂、复合外加剂,应选用有资质的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满足相关规范规定的技术参数,并且不得损害混凝土设计强度。要严格执行市建委的准用认证制度。选择认证产品后,还必须进行强度及钢筋锈蚀、碱含量及氨生成等含量检测。掺和料选用粉煤灰,掺量必须经过试配确定。
8.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需连续供应,保证现场混凝土连续浇筑,且混凝土出场到达现场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保证混凝土运输能力大于浇筑能力。
9.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每隔10分钟有1部混凝土运输车到位,保证每小时40m3。墙体混凝土时,每隔40分钟有1部混凝土运输车到位,保证每小时15m3。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每隔15分钟有1部混凝土运输车到位,保证每小时25m3。如遇特殊情况,搅拌站应根据施工单位工长书面文件要求对间隔时间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连续浇筑。
10.冬期施工对混凝土的要求:
(1).冬期各阶段划分及要求:
当室外平均温度连续五天低于+5℃时即转入冬期施工。
低温阶段:室外平均温度在0℃左右,北京地区全年约70天(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和次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前后)。
严冬阶段: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北京地区全年约50天(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前后)。
(2).在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3).商品混凝土到现场出罐车温度不低于15℃,入模温度不低于10℃。
11.如发现运至现场混凝土,如果塌落度、和易性等表观质量不符合施工规范及现场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工长有权将问题混凝土退回,所发生费用由搅拌站自负。
12.搅拌站每次浇筑混凝土现场必须设置专人调度,每辆罐车都必须有减水剂,罐车司机负责看管本车混凝土,不允许任何人在混凝土从罐车倒出到泵管出口的过程中加水,知情未报,一旦发现,视同搅拌站加水,记录车辆信息,通知搅拌站。由此产生的所有问题及费用均由搅拌站承担。
13.搅拌站对施工单位作出如下承诺(本技术合同签订视为搅拌站对施工单位作出如下承诺生效):
(1).搅拌站承诺与施工单位签订的供货合同将全部自行完成,不会委托其他站代为完成。
(2).搅拌站承诺提供给施工单位的配合是搅拌站实际操作执行的配合比,配合比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120%,并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季节的变化,负责提供有针对性的确保混凝土强度的技术保证方案。施工单位对配合比的记录可追溯性
可随时检查;
(3).搅拌站承诺罐车司机确保本车到场混凝土从罐车倒出到泵管出口的过程不准任何人加水;
(4).搅拌站承诺混凝土供应过程中如出现质量问题,搅拌站负责及时解决,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整改措施,并承担全部责任及发生的费用。当混凝土供应和质量问题突出时,施工单位有权解除搅拌站混凝土供应合同。
14.搅拌站第一车罐车进场后应向施工单位提交本批次的混凝土各项试验资料,包括配比记录、开盘鉴定、原材试验等,施工单位工长核对浇筑通知,验收通过后放行。首车进场未提供相关资料的将不予放行。
15.搅拌站需提供的技术资料如下,搅拌站必须按照施工单位要求及时交送,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交付资料。
(1).混凝土产品合格证(32d内提供)、(抗渗40d内提供)
(2).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3).混凝土开盘鉴定
(4).商品混凝土厂家提供混凝土试块报告(7、28天)
(5).混凝土氯化物和碱总量计算书
(6).预拌混凝土运输单
(7).砂石碱活性试验报告
以下资料需保证可追溯性:
(1).水泥的三证、三试(三证:水泥准用证、水泥3天出厂合格证、水泥28天出厂合格证;三试:水泥进场1天快测、水泥进场3天快测、水泥28天试验报告)
(2).砂复试报告单
(3).石复试报告单
(4).粉煤灰复试报告单
(5).外加剂的资料(产品准用证、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性能指标、产品出厂复试报告、产品进场复试报告)
2010年10月08日
使用方: (盖章) 供应方: (盖章)
篇三:商砼技术合同模板范例
关于下发《预拌混凝土技术合同(样板)》的通知
下属各单位:
现将《预拌混凝土技术合同(买卖合同补充协议样板)》下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技术要求参照执行,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效果和混凝土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特此通知。
工程部 2011.10.10
附件:
合同编号:
预拌混凝土技术合同
(买卖合同补充协议样板)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预拌混凝土技术合同
需方: (简称甲方) 供方: (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为规范预拌混凝土购销行为,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双方技术经济责任,保证工程建设正常进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一、甲方承建工程所需的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现委托乙方提供;为使混凝土达到工程质量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甲方应遵守如下条款。 1、混凝土强度等级(以现场技术人员通知乙方为准):
2、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
注:表内外加剂是指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UEA、抗裂防水剂等设计要求。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坍落度、初凝时间等多种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同时还应根据技术要求对混凝土的含气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总量进行控制,混凝土中不得使用含有氯盐的外加剂,并满足混凝土泵送的要求。
4、后浇带混凝土的要求: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性能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⑵ 坍落度要求XXXmm±20mm,初凝时间不小于X小时; ⑵水灰比W/C≤XX;
⑶所掺的外加剂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⑷混凝土的微膨胀和收缩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限制膨胀率的有关规定。 5、冬期混凝土的要求:
⑴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 ⑵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XXkg/m3; ⑶ 水灰比不应大于XX;
⑷ 坍落度要求XXXmm±20mm,初凝时间不小于X小时;
⑸ 凝土拌制前应对水、骨料进行加热,并做好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温措施,保证
混凝土运至现场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5℃(根据养护方法进行温度设定); ⑹外加剂要符合环保要求,并在试验合格及环保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且不得使用含有氯离子及氨类物质的产品,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GB18588-2001)的要求。 6、混凝土运输时间的控制:
为满足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连续作业,混凝土运输车应满足如下出车频率:
混凝土施工采用泵送浇筑,甲方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浇筑前应提供同配合比无石子的砂浆,数量为 1~3m3 (实际用量由现场技术人员通知为准)。 7、对预拌混凝土原材的要求:
⑴石子粒径在5~25mm之间,应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含泥量≤1%,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骨粒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泵送高度不同时)50m以下时,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冬施期间混凝土骨料要符合此要求);50-100m时,碎石不宜大于1:4,卵石不宜大于1:3;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其它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⑵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3%,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小于15%。其它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
⑶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⑷所用外加剂及粉煤灰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 ⑸水泥使用同一厂家产品,砂、石料使用同一产地产品。
⑹预拌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宜选用Ⅰ级或Ⅱ级产品,Ⅲ级粉煤灰不得用于结构工程。
8、乙方应及时提供的技术资料如下:
⑴混凝土配合比申请通知单、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有28d强度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