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北大校长就职演说

就职演说2019-02-24 08:35书业网

篇一:北大校长就职演说 蔡元培

文章内容

百年老课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

(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⑴,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⑵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⑶。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⑷,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⑹,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⑺。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⑻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⑼德行。方今风俗日偷⑽,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①,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②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③。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④,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⑤,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⑥,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⑦,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

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⑨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jī)博采,无虞(yú)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cháng),随时再为商榷(què)可也。

?严几道:即严复(1853—1921),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况时阅数载:况且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

?长(cháng)足:形容进展迅速。

干禄:求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肄业: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肄;学习。

?指摘: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以;把。干禄;求取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提携: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弭(mǐ) 谤(bàng):弭;消除,平息. 。禁止非议.制止指责议论.

⑴问心无愧:指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

⑵孜孜:勤勉。

⑶则求造诣,容有底止:学业达到某种程度。容有底止;前途可望。(容有;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⑷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徒;只、仅仅。乖;背离,违背宗旨。

⑸冶游:同“游冶”。四处游玩。

⑹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放在一边不用它,不管它。 ⑺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当轴;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

位。语出《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以;因为。沦丧;沉没,丧失。

⑻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耽误。

⑼砥砺:砥(dǐ)(旧有读zhǐ);细的磨刀石。砺;粗磨刀石。此指磨练。

⑽日偷: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偷,苟且。

①败德毁行:违背道德,败坏品行。败:使败坏。毁:使毁坏。

② 鲜:少。

③以身作则,力矫颓俗:则;榜样。力矫颓俗;全力改正不良的风气。矫;改正(矫枉过正)。

④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无可推卸。

⑤苟得之不修,学之不讲:(此句为宾语前置句)。之;作用:提宾。

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乎;介词,同“于”。

⑦庶于道德无亏。庶;期望、希望。

⑧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衷;内心。

⑨切磋: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⑩相勖(xù):相互勉励。

a.訾詈(zǐ lì):指责,诋毁,谩骂。

b.店肆:店铺。

c.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d.潜修:深入钻研。

e.期:希望。

f.裨:益处、有好处(名代宾)。

g.:广泛采集,旁征博引。旁;广大普遍。稽;考察,考核。博;广泛,普遍。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每个人长处之意。

h.虞(yú):贻误。

i.会晤(wù):见面

j.商榷(què):商讨。

以:1.以求学于此者:因为。

2.以法科为干禄之也:把。

3.亦以其道德沦丧:因为。

翻译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

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责咱们北大的腐败,因为在北大读书的人,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恐惧的啊。真是有做官发财的目的的话,北京有很多专科学校,进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学校学习,进入经济系可以在商业学校报考,又何必要来北大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为了寻求知识而来,进入法律系,不是为了做官;进入经济系,不是为了发财。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轨道了。各位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成绩会很大的啊。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做官,宗旨就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有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这岂不是与进入大学的初衷背离了吗?虚度光阴,毫无学问,是耽误自己啊。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啊。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啊。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误人误己,谁又愿意这样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第二,将德行努力砥砺磨炼,现今的风气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其是这样,败坏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这种风气污染的。各位在大学学习学业,应当能约束自己,爱惜自己。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如果都流于这种风气,前途不堪设想。所以必须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则,尽力矫正颓废的社会风气。各位作为大学学生,地位是很高的,理应承担这份责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须要成为他人的榜样。假设不修德,不讲学,和颓废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谈成为

他人的榜样。然而各位终日在书桌前发奋学习,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肯定会感到身体上的劳累痛苦。我为各位打算,不如用正当的娱乐活动替代不正当的娱乐互动,既不损害自己的德行,也对身体有好处。各位进入自己的专业时,曾经填写了志愿书,遵守本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中途违反,不就是当初的意思不一样了吗?所以品行不可以不严谨对待和修养。这就是我对各位的第二点希望。

三是敬爱师友。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大家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所以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至于同学住在一起,尤其是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则要荣辱与共。如果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社会上遭到批评,即使你自己德行合体,也难以辩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励。我在德国,每当到商店里买东西,店主都热情款待,付钱接物,也都互相说谢谢。这虽然只是细节,但这是交际所需要的,普通人况且这样,更何

况堂堂大学生呢?对于师友的敬爱,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三点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仅仅几天,很多校务还不是很了解,现有两个计划:一是改良讲义。不仅要靠讲授的知识,还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潜心学习。以后印教义,只印提纲,细节上的,还有精要的内容,都由讲师口述,或者学生自己找参考,以求学有所得,能够真正对大家的学习有作用。二是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然多,但是新书很少,如果不广泛购书,必然不能足以给学生参考。现在正在筹集钱款,多多购买新书,将来书籍满架,自然可以多方参考,不会有知识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说的就这么多,来日方长,随时都可以和我商讨这些啊。

篇二:大学校长们的就职演讲

从这儿看中国的大学精神

——新任大学校长们的履职讲话

一、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不为世俗抛弃学术尊严 林建华, 1955年10月出生,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共党员,

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学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建章立制成果显著,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低调务实,勤勉敬业,为北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对恩哥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

谢,并祝福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顺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想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同事如亲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行为规范,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大学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

记得在1998年我刚刚担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时,曾为化学学院通讯写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一句话讲到:“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做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复说一句,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祝大家新春快乐!

二、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邱勇:共创清华新百年辉煌

邱勇,1964年7月生,四川荣县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3月26日任清华大学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

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

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

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

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

三、浙江大学新任校长吴朝辉: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

吴朝晖,男,1966年12月出生,1995年6月入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2015年3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

篇三:北大新校长就职演讲20150215

北大新校长就职演讲:不为世俗抛弃学术尊严

2015-02-16 10:25:45 来源: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北大新校长林建华发表履职讲话: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大学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

网易教育讯 今天(2月15日)上午9时30分,北京大学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林建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免去王恩哥的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王恩哥另有任用。

以下为新任北大校长林建华的履职讲话全文。

大学是个大家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

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建章立制成果显著,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

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低调务实,勤勉敬业,为北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对恩哥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并祝福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顺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想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同事如亲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行为规范,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大学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

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

记得在1998年我刚刚担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时,曾为化学学院通讯写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一句话讲到:“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做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复说一句,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祝大家新春快乐!

2015年2月15日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