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可行性报告
篇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昌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1.1.2建设地点
昌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昌吉市新域街,规划范围为新域街社区棚户区,规划面积48259.20平方米。 1.1.3建设内容
根据昌吉市棚户区的分布数量、人口和社会构成、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昌吉市新域街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用1年时间基本完成新域街社区集中连片的城市和工矿棚户区604户、1657人的改造任务。
具体建设内容有:住房建设主要包括: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产权调换安置房、廉租房、集资房解危解困房以及公共租赁用房;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支路网系统和静态交通设施;环境绿化主要是运用拆除重建、改善、公私合作营造等多种手段营造的城市环境。 1.1.4建设规模
昌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用地范围面积48259.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735.9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0500平方米,公用设施建筑面积4235.9平方米。
1.1.5实施单位
实施单位:昌吉市人民政府 单位性质: 行政项目负责人: 市长 1.1.6项目投资和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总投资10279.8万元,其中,住宅工程建设投资5692.8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4.4%,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34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3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12.4万元,占建设投资的6.9%,预备费581.9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7%。
2、筹资通过国家支持、个人投入、政府启动等方式解决。其中国家及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约占总投资的30%,地方其他方式筹资约占总投资的70%。 1.1.7建设时间 项目改造期为11.1.7项目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1.2 昌吉市概况
昌吉市是一个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区,地处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昌吉市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荟萃于一身,是多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昌吉市市行政区域总面积8215平方公里,总人口36.3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72%,下辖八镇、两乡、六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昌吉市GDP
2014年至2015年
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10项国家级荣誉。 1.3昌吉市住房概况
住宅产业在昌吉市是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朝阳行业。1998年以来,随着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昌吉市房地产业也慢慢崛起,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截至2008年底,昌吉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512万元,城镇户均住房面积由2008年的26.46平万米增加到29.45平万米,房地产业每年拉动当地经济增长1%-2%,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昌吉市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2家,房地产经纪、交易、中介服务、物业管埋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市场秩序持续稳定,住宅环境质量和功能质量明显改善住宅品质大幅提升,一些片区相继建成了一批配套设施齐全、使用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区。 城市住房保障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3年底共完成廉租住房建设投资4303万元,通过实物配租方式保障低收入家庭588户,新增经济适用住房20600平万米以上,可保障412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开工建设廉租房2.55万平万米,解决了510户国有企业 “双困”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出售公房和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例,截至2013年底昌吉市累计出售公有住房7.1万平万米,占可售公房的87%以上,并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1.4 项目实施单位概况
昌吉市人民政府为全额行政拨款单位,下设党政办、民政办、统战办、林业站、农机站、农经站、计生办、妇联、劳动保障所、土管所、残联、财务室、武
装部等13个科室,共有在职在编人员228名。其中,管理岗30名,普工50名,工勤岗20名,行政128名。在职人员中党员135名,男性职工150名,女性职工78名,研究生30名,本科生120名,专科50名,其他学历28名。 主要职责:
1
2.
执行镇党委、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的决议、决定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
3.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的工作。
4.改变或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不当的决定和行政措施。 5.依法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本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6.
制定本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政策、编制和执行本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5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7.
8.向市人民政府呈报镇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设置方案。
9.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与本镇有关的提案、意见、建议、批评等事项。 10.
完成上级国家行政作。
1.5研究依据和范围 1.5.1研究依据 123
19992008年
1
1994年
7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131号文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007】
24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
建保2009【295
7、
xx8
9、《xx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101112
2009-2030
13、《某某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
201014、xx统计年鉴(2009年)
15、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相关资料、数据。 1.5.2研究范围
通过对项目背景分析,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以改善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为根本目的,结合某某市棚户区改造现状,确定
篇二: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1.1.1项目名称
****市****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
1.1.2主办单位
****市****区****道办事处
1.1.3调查编制单位
****道办事处
1.1.4可研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
5、《建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
7、《辽宁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规定》
8、《辽宁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9《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6年本)
10、《辽宁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
11、《辽宁省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
12、《辽宁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1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
14、《****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15、《****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规定》
16、《****市棚改新区物业管理实施意见》
1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8、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主要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等。
1.1.5可研研究范围
承担****市****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
2、项目建设、市场预测及发展前景;
3、项目建设投资及费用的测算;
4、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
5、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等。
1.1.6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事实意见》(国发办〔2005〕36号)文件精神和辽宁省“五点一线”新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加快辽宁省****市的城市建设,临港产业园区的开发,将****建设成为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
通过****市****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建成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新社区。安置丹迪居民,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美化****市的市容市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整体功能,提高****市的服务功能。
1、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住宅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由于我省城市人口比重大,历史欠账多,部分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还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全省至今还有62万户缺房户,特别是13.3万户、49.2万人仍居住在房屋结构简单、设施简陋、阴暗窄小的棚户区里,这些棚户区的房屋大多已年久失修,成了危房、险房。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了提高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水平,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特困人群,建设和谐辽宁。2004年末,辽宁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2005年开始,用两年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848万平方米、27.5万户、84.4万人的5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并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全省的头号民心工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辽宁省委、
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辽宁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两年来,列入辽宁省计划的11个市(不含沈阳、大连、鞍山市)共拆除了983.7平方米,新建回迁户1332万平方米的改造计划。如含沈阳、大连、鞍山3个市,14个市共改造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1212万平方米,改善了34.5万户、120万人的住房条件。
2、****市棚户区改造的基本情况
****市的棚户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其中60%以上坐落在25度以上的坡地。这些地区房屋建设时间长、质量差、基础设施欠账多、人口密度大、家庭经济收入低。2005年至2006年,****市共有18片棚户区列入省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计划。在实施改造中,结合得到实际,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西进、东展、南疏、北扩”的建设思路,因地制宜,进行了扩边展沿,改造总占地面积达到了22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6731户、93202人,拆除房屋建筑面积77.4万平方米,新建回迁安置住宅128.1万平方米,总投资17.04亿元,市****市区城建史上规模最宏大、动迁户数量最多的一项工程。
****市在2008年全面启动****市****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在6年的时间内全部完成。通过彻底改造,建成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新社区。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市****区****街棚户区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市****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调查报告
根据地点国土资源局《****市2007年房地产开发用地公开出让计划(第二批)》公告,****市****区七道桥北地段用地面积25.28万平方米,规划用途为住宅、商用,使用年限为70年、40年,容积率为1.3以下(可以上调0.2),供地情况为现状。
1.2.3主要建设条件
1、有强大的政策支持
为了加快****市****区****街棚户区,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动迁管理条例》、《辽宁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省政府关于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要求,结合****市实际制定了《****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规定》。
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棚户区改造战略部署,根据省政府第99次省长办公会议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辽政办发[2004]41号)精神,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市****区****街棚户区居民新区物业管理工作,为小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妥善安置小区特困职工,扩大就业门路,减轻群众负担,维护好群众利益,让广大群众住得上、住得起、住的稳、住的安,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列》和省棚户区协调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棚户区居民回迁小区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辽棚改[2005]2号),结合****市实际,制定了《****市棚改新区物业管理实施意见》。
参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的开发建设单位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篇三: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3
1.1 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 3
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 3
1.3 项目概况 ................................................................... 3
1.4 项目编制依据 ............................................................... 6
1.5 编制原则 ...................................................................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 7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7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9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拟建规模 ........................................................ 12
3.1 需求分析 .................................................................. 12
3.2 还原工程方案 .............................................................. 13
3.3 拆迁方案 .................................................................. 16
第四章 还原小区工程技术方案 ...................................................... 20
4.1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 .......................................................... 20
4.2 建筑单体方案 .............................................................. 23
4.3 给排水 .................................................................... 30
4.4 电力系统规划 .............................................................. 33
第五章 建材及动力供应 ............................................................ 35
5.1 主要建筑材料消耗 .......................................................... 35
5.2 建材来源 .................................................................. 35
5.3 水、电供应 ................................................................ 35
第六章 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 ........................................................ 36
6.1 建设条件 .................................................................. 36
6.2 场址选择 .................................................................. 40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i
7.1 环保设计依据 ............................................................... i
7.2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 i
7.3 环境保护措施 .............................................................. ii
第八章 节能措施 .................................................................. iv
8.1 节能的意义 ................................................................ iv
8.2 设计原则 .................................................................. iv
8.3 节能依据 .................................................................. iv
8.4 节能措施 ................................................................... v
第九章 项目前期建设管理与实施进度 ............................................... vii
9.1 项目建设管理 ............................................................. vii
9.2 项目实施进度 ............................................................... x
9.3 项目实施计划 ............................................................... x
第十章 招投标管理 ................................................................ xi 10.1 依据 ..................................................................... xi 10.2 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意义 .................................................. xii 10.3 招投标内容 .............................................................. xii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xiii 11.1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 xiii 11.2 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 ....................................................... xv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评价 ........................................................... xvii 12.1 经济评价概述 ............................................................ xxi 12.2 国民经济评价计算参数 .................................................... xxi 12.3 国民经济评价费用调整 ................................................... xxii 12.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 xxii 12.5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转 载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 xxiii 12.6 敏感性分析 ............................................................ xxiii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 xxv 13.1 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 xxv 13.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 xxvi 13.3 社会评价结论 .......................................................... xxvii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 xxviii 14.1 内部风险分析 ......................................................... xxviii 14.2 政策风险 .............................................................. xxxii 14.3 防范与降低风险的对策 .................................................. xxxii 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 ........................................................... xxxiii 15.1 结论 ................................................................. xxxiii 15.2 建议 ................................................................. xxxiii
附件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项目名称:****南岸东段人民桥至建安路棚户区改造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人:****
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经谯城区政府批准,于2007年1月份成立,为国有独资公司,由谯城区财政局出资,公司注册资本22000万元。经营范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营服务。经营场所:****市魏武大道中段西侧。现有员工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人,财务人员2人,其他管理人员1人。
1.3 项目概况
1.3.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建设地址及条件分析,总体规划,建设方案,配套工程,环境保护及消防、安全,建设管理与组织机构,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
1.3.2指导思想
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注重处理好人-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南岸滨水景观与城市、居住小区的互动。
1、坚持城市自然、人文特色动态延续
小区规划以尊重****原历史文脉和居民生活模式为前提,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使小区良好的融入在城市的大环境中。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居住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还建居民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惯等客观要求,考虑每一处景观游乐、配套设施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3、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1.3.3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位于****南岸东段人民桥至建安路,谯陵南路与****交叉的三角地段,占地约322.1亩,其中78067平方米(约合117.01亩)用于棚户区拆迁还原居住小区建设,其余205亩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储备用地。
1.3.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棚户区拆迁还原居住小区总建筑面积286825平方米。小区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89平方米,其中住宅楼240789平方米,安置商业12000
平方米,沿河商业11000平方米,幼儿园4300平方米;小区地下室建筑面积18736平方米。
1.3.5项目实施进程
项目计划2013年底竣工,建设周期2年。
1.3.6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所用材料,目前市场供应充足,建筑、安装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管理。施工期间及建成后的水、电等基础条件具有良好的保障。
1.3.7项目投资总额和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65993万元,所需资金由********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自筹17993万元,申请农发行贷款48000万元。
1.3.8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2.10%,大于社会折现率8%,国民经济评价可行。经济净现值为4470.60万元,说明国家为此项目付出代价后,除得到符合所取折现率的社会盈余外,还可以得到社会盈余。
1.3.9结论简述
本项目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南岸东段人民桥至建安路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棚户区改造为载体,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建设有利于统筹****南岸东段人民桥至建安路棚户区周边城市规划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住房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城区建设用地,打造城市生态框架,建造康居工程,是反映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本项目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是提高住宅建设的整体效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长期使用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