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行性报告
篇一:现代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gai
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点: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目标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创建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生态农业基地项目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项目基地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树木、蔬菜、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农副产品销售和加工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1000亩。共分为生态种植区、立体生态水产养殖区、山地生态特种养殖区和观光农业科技服务区。
1、种植区350亩,通过无公害养地后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建无公害经济作物大棚10000平方米。
2、水面养殖区计划150亩(视项目地区水域面积而定),主要养殖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5个垂钓区;在水塘旁建设水上大棚养鸭区。
3、山地养殖区400亩,四周建设围栏,利用部分山场建设5000平方米畜禽养殖栏舍,进行立体养猪(或野猪)、肉牛、山羊、鹿、兔、肉狗等牲畜;利用开阔的山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和野鸡或其它禽类。养殖区旁建设50个沼气池,共400立方米。
4、观光农业科技服务区100亩,主要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并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科技服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集特色种植、畜禽圈养、散养、渔业、水面立体养鸭、垂钓、农业观光和科研加工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置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山地上,建设畜禽类栏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与山地植物互为滋养作用,此外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种植业可为畜禽养殖提供食物;畜禽产生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3、生态性。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和生产沼气;沼气用于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在整个项目区
内80%使用沼气作燃料和照明,节约了能源;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
,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3年,即2011年 月至2013年 月。
(九)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5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80万元,苗木及流动资金300万元。
(十)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1960万元,净利润693.89万元,缴纳税收238.11万元。
(十一)项目综合评价
1、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2、项目区域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项目建成后,保证了宜春市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可带动宜春市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宜春市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将有效引导和推动宜春市袁州区农业结构调整。
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方法,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
当地特色畜牧良种,供应宜春市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生态农业还可作为观光旅游项目承载地,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生态农业休闲园的建设,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6.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7.建议: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养殖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8、本项目区地处宜春市袁州区近郊,依托省内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学院等高等院校,紧邻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相关科研、教育单位,可充分发挥其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势及技术、人才资源优势,科技支撑基础雄厚,科技贡献率高。
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一)《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二)《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
(四)《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五)《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六)《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篇三:生态农业观光园可行性报告
青河县天林岛渡假村农林牧一体化观光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青河县天林岛渡假村农林牧一体化观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扩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青河县天林岛渡假村。
(四)项目建设地点:青河县天林岛渡假村。
(五)项目负责人: 马亚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生态农场1000亩,主要种植俄罗斯大果沙棘、有机蔬菜、野菜等。
2、特色养殖区1000亩,天然放牧饲养澳洲羊驼60头;
3、水面养殖区10亩,养殖各种本地土著鱼类,根据地形设臵5个垂钓区。
4、旅游观光服务区1200亩,主要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服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集林木、蔬菜种植、放牧养殖、渔业、垂钓、旅游观光为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生态性。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
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有机化;生活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在旅游观光中,把自然生态放在首位,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
3.地理优势。园区依山傍水,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处于未开发状态,有大量原始植被覆盖。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扩建期1年,即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
(九)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
(十)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240万元,净利润180万元,缴纳税收60万元,带动农牧户50户。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
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不仅说明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
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具有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为开发大青河天林岛区域自然资源,企业共投入500万元,于2011年完成一期建设投资,种植沙棘林1500亩,建成保鲜库2座,圈舍3000平方米,旅游接待区10亩。实施扩建项目,引入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带去更多的农民从事规模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