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郭艳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中央的这一新的战略性的科学思维,对于指导我们高校的工作,特别是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根本性的意义。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对学校的科学发展、学校的目标定位和特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认真学习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符合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努力做到全面系统、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知识素养。同时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注重实效,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提高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务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势在必行。1.提高思想水平,树立服务意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论。教学管理人员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自身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理论解决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服务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作为教务工作者我们认识到,教务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工作的服务性,就是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整个教学服务。这就要求从事教务工作的人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甘当无名英雄,发扬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2.是处理好教务处和学院的关系。学院是质量管理的主体,科学的质量管理方式必须由学院贯彻执行,因此必须调动学院的积极性,为学院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与各学院及时沟通,在教学各个环节上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3.是处理好和其他管理部门的关系,在工作上得到各方的支持和理解。遇到困难、矛盾时,应互相理解,加强沟通,协商解决,不互相推诿,以此培养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4.是处理好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质量的载体,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工作中要多为师生着想,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结合高校实情,对教师评价的几点思考由于两年来一直是在评教办公室做具体的行政工作,没有负责具体的教务工作,因此对教务工作的认识与体会很肤浅。但借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机会,结合本人的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内容,简单谈一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关于教师评价的几点认识。1.教师评价目标目前高校针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反馈教学信息;激发教师的动力,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努力方向和改进方法,从而能够真正做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真正地将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合理运用奖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仅要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成绩,而且还要针对教师的工作中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发挥评价的鉴定、诊断激励、导向的功能,确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目标,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形成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主,奖惩性教师评价为辅,将二者有机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更好地去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和需要,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2.教师评价取向在教师评价过程中,要让全体参与的教师明确教师评价是为了“总结过去、发现不足;立足现在,解决问题;面向未来,寻求发展;具体而言总结过去,发现不足就是促进参与评价的教师不断总结、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立足现在,解决问题,主要是立足于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面向未来,寻求发展主要是针对教师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出符合教师个人特点的目标,提高教学水平。3.教师评价内容由于受不同学科、专业的要求,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也不尽相同,因此评教标准应按照专业、学科以及课程性质分类地设计评教内容与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可行地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要反映教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并被教师认可接受,从而更好地调动评价过程中最主要的评教者和被评教者的积极性与认可度,使其能真正体现其教学特点,提高评教的认可度。教师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效果、科研成果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体来说,教师评价既考评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认可度;还要考评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及教学方法;要考评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要考评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考评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还要对教师进修培训后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4.教师评价主体教师评价确切的说应注重教师主体对教师评价的参与与认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把被评价教师看作评价的对象,也要当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帮助教师主体要明确学校开展评教的目的和意义,将评教过程作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正确对待评价结果,把评教结果看成是对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推动力。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教师在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完成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自愿主动地参与评价,而不是被动的、强迫的参与,由过去的单一被测评者转变为教师评价的参与者,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5.教师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才能有效的保证教师评价的公平、公正、客观、合理,只有采用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综合性评价结果做为形成性评价,才能充分体现评价教师的现有的教学水平,又能明确教师业务能力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并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培训与相关的指导。6.教师评价功能管理者借助教师评教的结果,改进教学管理方式,加强教学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更好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借助评价过程和结果让教师获得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获得专业发展的帮助,从而主动、自愿、积极的参与到教师评价工作中来。管理者要慎重对待评价结果,不要将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机制,而应将其做为一种激励性评价,尊重教师,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再单纯地与职称评聘、晋升、加薪等联系起来。而是通过评价结果对教师自身发展过程进行跟踪和分析,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与教师进行交流、寻找不足,提出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实施措施。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关系到高校教师的成长,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制。教师评价制度不仅仅注重教师个人现在的教学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需求,它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为教师今后的进修、培训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以上只是我对教师评价的几点思考,一切源于实践,但我没有从事过具体实际工作,只是在做课题过程中,对教师评价的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