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2012——2013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

历史典故2018-12-11 18:06书业网

北方交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 一 历 史

考试时长: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是

A.王室有难,出兵拯救 B.向周天子交纳贡赋 C.诸侯间相互访问 D.向周天子朝觐述职

2.中国古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 3.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内阁首辅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4.某同学在探究清朝的历史时找到了右面一幅漫画,画中的文字为:“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该画反映了清政府采取 A.宗法制度 B.郡县制度

C.限制君主权力 D.闭关锁国政策

5.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所拍卖的圆明园流失文物十二生肖

“水力钟”喷泉之兔、鼠首铜像,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导致它们流失海外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6.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A.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性质 C.反映了农民积极的要求与愿望 D.是太平天国反帝革命纲领 7.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了诸侯应该履行的义务

A.反抗外来侵略 B.探索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虎门销烟 北洋舰队“致远号”战舰 义和团旗帜

A.黄海大战 B.大连之战 C.旅顺之战 D.威海卫战役 9.下列事件按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岛被英国割走 ②外国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

③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0.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重返五四现场》中记载“噩耗传来,有如当头一棒,天旋地转,青年学生尤为愤慨,以至演成

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示威运动。”文中所说的“噩耗”指 A.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B.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2.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 D.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3.如果班级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给你三个提示: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你选择的相关历史事件应

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起义

14.1935年1月长征中的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并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有关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5.以下各项属于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战役是

①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百团大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的踪和影。让敌人乱冲乱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后侧方,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越扩张。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分党,不分派,大家都来抵抗”这是《游击队之歌》的歌词,它描绘的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17.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于

A.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D.展开战略决战,解放东北全境

18. 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改革

A.伯利克里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梭伦改革 D.亚历山大改革

19.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 ①维护私有财产 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保护奴隶制度 ④国家元首掌握立法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635年,查理一世未经国会批准而征收“船税”,乡绅约翰·汉普顿拒绝交纳,这一案件被提交给财务署审理。约翰·汉普顿的辩护律师声称:“为保障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王的特权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约翰·汉普顿因抗缴船税而成为英国令人瞩目的英雄。这一事件说明当时英国人

A.要求国王尊重法律和政治传统 B.要求废除君主制,确立共和体制

C.认为行政权属于议会,而非国王 D.认为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人限制 21.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大宪章》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22.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首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为国家元首,掌握行政大权 B.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 C.有权提名内阁成员 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3.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包括

A.制定宪法 B.宣布对外和战 C.提名任命政府官员 D.对法律的最高司法解释权 24.《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

A.广大工人的觉醒 B.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工人阶级开始争取政治权利

25.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

A.七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6.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有一历史文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7.俄国十月革命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A.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B.促进了国家工业化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8.二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推行金元外交

29. 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该图反映的是 A.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B.美国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发展生产 C.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D.日本实力增强,取得霸主地位

30.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北约进攻南联盟 D.九一一事件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一、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专制独裁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追求民主、反对专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22分)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在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一直存在两种趋势,一是把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二是强化君主权力,削弱相权。

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这两大趋势的形成?请列举史实说明。(6分)(每一趋势举一例说明即可)

(1)趋势一: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3分)

史实:

(2)趋势二:强化君主权力(3分)

史实:

2.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共12分)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九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两种

类型?(6分)

(2) 材料一、二的政治文献发挥了哪些相同积极作用?(2分)

(3) 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谈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辛亥革命后,《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3.依据材料概括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此时的中国除政治制度外还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6分)

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复兴之路,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让中国以平等的资格进入世界。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6分)

1.请完成表格:近代四次主要的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相应条约对中国社

的先进分子,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前赴后继,但均未达到目的。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继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斗争,是中国独立解放和和平崛起的开端。 ——胡德坤、韩永利著《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抗日战争是中国独立解放和和平崛起的开端”。(4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发展变化。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的同学查找资料,对此问题展开探究。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②美、俄、中△是关键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战后初期国际格局出现了什么状态?(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态势。(3分)

北方交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历史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1-30 (每题2分,共60分)

ADBDB CADBD DBBCD CCCAA CADCB DACC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6

一、本题共22分

1.趋势一:秦朝确立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命,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控制。(3分)(学生回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趋势二: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执掌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君权。(3分)(学生回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 (共12分)

(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 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

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

(2)确立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不同:

英国:议会权力至上,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浓厚。(2分)、 影响:

英国: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阻碍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2分)

3 .推翻清朝,结束君主专制;实行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中华民国)(4分)

教育、军队装备、生活习俗等也发生变化。(2分)

二、 本题共6分

7

2.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

三、本题共12分

1. 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2分)

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2分)

2. 态度变化:从参与到不支持再到明确反对。(3分) 原因:西欧走向联合,实力不断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分)

3.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分)

8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