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莫言演讲

励志演讲2019-11-05 07:41快读网秩名

  莫言演讲

  12月7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的老乡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一个用笔来讲故事的人的过程。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要求.每个诺贝尔奖得主.都要就与本人获奖工作有关的内容发表一篇演讲。

  是日晚.面对着瑞典学院礼堂内数百名来宾.莫言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讲述了母亲对他的影响.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变成用笔来讲述故事的人。莫言特别提到.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故事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

  演讲提要:童年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打;父母为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给我取名叫莫言;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孩子是全部小说的灵魂;为告密行为忏悔:当众人都哭时应允许有人不哭;我是因为讲故事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诺奖争议和获奖后发生的精彩故事。

  莫言演讲观后感

  昨天上网时弹出个消息.莫言在瑞典文学院演讲.零点十五直播。后来因为瞌睡就作罢了.今日回到家里赶忙看了录播.看后感触良多.便在这里写上几句话。

  在公布今年诺奖评选之前.并不怎么关注过莫言的。对他的印象是.当代内地三大家之一.其他两个是贾平凹和余华.实力毋庸置疑。只听“莫言”这个名号.就猜想他是一个有哲意、有浪漫气息又幽默的才子.浪漫而风度翩翩。直到看见新闻上的照片后.有点小跌眼镜.颠覆了对他的想象。所以当莫言走上瑞典金光灿灿的文学院的演讲台上时.我更想.此时若是李敖站在这儿会好很多啊.李敖的气质.他的潇洒自信、谈吐风生.和标志性的“有色眼镜”.桀骜形象和个人魅力会不会给洋人们一个更优质的黄皮肤形象? (当然李敖也完全有资格获得诺奖.提名过好几次。)

  但意外的是.莫言在演讲中用了一个小故事回应: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他说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形象成为一种示人的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要那样的形象.或者说不屑于去表演。他就是有的人.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中山装一穿.朴实的像个农民讲述他的回忆。尽管他说了.他自小听说书.自己也爱讲故事.但听他演讲.语音质朴.节奏平稳.一身泰然自若.讲故事不带有匠气.全没有秀的感觉.这便是他的意思——请允许有的人不去表演。我觉得这便是讲故事的最高境界了。

  我极佩服敬畏他的坦诚。他说:“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没有几个个子低的人愿意承认他个子低.没有几个长得丑的人说自己难看。有的时候.会觉得真诚、坦白的实话就是无解和无敌的存在。

  莫言演讲开头围绕母亲讲了几个故事.讲述了他本人记忆中最早的、最痛苦的、最深刻、最后悔的四件事。都是些关于他母亲的记忆.我非常感动。因为这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对我讲起的.他和他母亲的事.也就是和奶奶的故事。那些故事让我感动的泪流满面。我父亲也是作家.又和莫言是一个年代.经历相似.发生的故事也很类似。莫言说记忆最早的一件事是他拿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打水时.恶的要命.手发软给打碎了.吓得躲了起来.母亲知道后并没有打骂他.并叫他乳名抚慰他。这件事原封不动地也在父亲身上发生过.因为什么?因为穷.因为饿。但他们并没有因饿而继续种田种食物.倒做了作家。因此我总结到其中的共性:因为特殊的经历.比如苦难、煎熬.促使他们对人生.对世事.对人、人性等有超于常人的思考和理解.他们想要表达自己所想.就是通过文字的载体.因为讲故事.声音风一吹.就散了.写下来.永不磨灭。 前两天.家里住进来一个堂弟.因为高考压力过大.有抑郁症。我现在便开导他:一帆风顺的人生并没有亮点.而显得太过平庸;尽览世上伟大之人都遭遇过不寻常的经历和非凡的苦难.当你长大后.回头审视这段往事.把思考全写在文字里.又是绝无仅有的动人素材.或许又成一个莫言?

  莫言的后半部分演讲.主要集中讲了他的创作.我在其中看到了、体会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引用评论家王愚的话就是人类需要文学.社会需要文学.任何时代都是这样。一切在生活中彷徨、犹豫、苦闷的真正的作家、艺术家.就应该为我们所从事的这项伟大的劳作而骄傲和自豪!莫言一直是在这种自豪的精神状态下创作.他为了社会群体.也为了自己.他便是优秀  的榜样。任何时候.文学都是给人以精神“滋养”的.给人一种感情的净化.催促人达到比较高尚的精神境界。通过阅读.使人变得更加美好起来.善良起来.纯洁起来.高尚起来。任何时代都反对那些诲淫诲盗的东西。从这一点讲.无论一个作家所追求的.一个批评家所倡导的.始终应该有一种人生的理想.任何人都应有理想(一个灵魂坠落的人也是).作家、艺术家尤其!因为你负有给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使命。一个作家.如果仅仅为了一种庸俗的生活.甚至为一己私利而不顾一切.自甘堕落.不仅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甚至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别林斯基说过.批评家的主要使命是形成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一个作家.当然也义不容辞负有这种责任。我由此更想到的是非作家、非艺术家难道就不负有这样的责任?不!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每一个人!我们必须思考.判断善恶美丑.反思才能进步.每个人都强大了.国家就会真正强大起来.民族就会强大起来!但现实往往是.纵眼看街上.大多数都和“走肉”没什么分别.索取的人多.奉献的人少;肤浅的人多.深刻的人少;爱热闹电影的人多.爱文学的人少。所以我说文学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每个人终身去操练!

  最后.我模仿一下莫言.也讲一个小故事作为结局。

  一段时间前.有一个巧合的机会.同校领导和老师们坐一个饭局.我觉得是个讨好和拉近关系的大好机会.便在期间想尽办法。后来有一个学生为了表现.给大伙唱了一个歌.我便想到可以借题发挥.作一首诗秀一下。想句子的过程中电话不断的响起.是舍友老王打来的.但我看都不看.不断的按掉来电.心思全在构造精妙的句子上。作完后念给大家听.都叫好.有个领导还叫我上网发给他.我更是开心了。饭桌散了后.我飞快的回到宿舍想分享我的喜悦.可回到宿舍.老王却很生气.宿舍要熄灯.不知我有没有钥匙.还回不回来住.该留门不留?这件事我常常想起便觉得愧疚.自此后对电话是格外在意了。

  莫言演讲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数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进行着的牛车社.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 年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

  读莫言演讲有感

  莫言.一个对于我来说再陌生不过的名字。如果不是因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真不知道他是谁。虽然平时也爱看些文学类的书籍.毕竟不爱关注作家与其生平.所以对此不甚了解.用一句宽慰自己的话来说:尝得鸡蛋.觉得好吃.又何必要去认识那只生蛋的母鸡呢!今天看了莫言先生的演讲.虽谈不上感同深受的共鸣.至少对我的内心还是有些许的触动。苦难的生活对于莫言的创作来说是一笔丰富宝贵的财富。小说的素材都大部分是基于生活.没有丰富经历的人.闭门造车.又怎么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古人言.祸之福所倚.福之祸所伏.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初中时读过孟子那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都要经历过去.现在.将来。有的人过去幸福.有的人过去历经磨难.但是有的人却沉淫于过去。我不喜欢婉约派的词人.不是文辞不精美.相反比起豪放派词人.在言辞上他们更胜一筹.然而文章所吐露着现实生活的悲凉与对过去幸福生活的追忆.读多会让人多愁善感。 这是一种沉淫于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去从过去的美好生活的回味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当然也不乏沉淫于过去悲凉.困苦中的人们。面对现实生活.觉得人生处处充满不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最终是无所作为.甚至于拖累家人。评心而论.我很佩服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一个从未进个学堂.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太.早年守寡.拉扯几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她不懂什么大道理.一心只想把几个孩子养大.从最开始卖凉粉而去研制酱料.到最后干脆卖酱料.她的每一步都是无比艰辛.但是她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她的成功归纳为一个字“逼”出来的。

  回想自己.虽然儿时的生活不够幸福。虽穿衣服无选择.至少还能穿暖.虽吃什么无选择.至少能管饱.比起那些无衣穿.无饭吃的孩子.我已经算是很幸福了。至于心理上承受的那点挫折.又算算得了什么.不过是生活的小插曲.给平淡的生活添加的一点调味料罢了。

  摆正心态.坚定信仰.竖立信心.笑待过去.奋斗现在.憧憬未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