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墓志铭纠正史书记载

墓志铭2018-09-14 20:29书业网

篇一: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析南宋傅察夫人《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

墓志铭是记述墓主生平行状,藏在墓圹中,留传后人的铭文。它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墓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家乡、历任官职、主要业绩,自己与父母妻室诰受封号、儿女孙曾婚配举业任官情况、遗闻逸事、生卒年月日时、享受岁数、墓葬时间地点方位、立墓志铭的子孙、子孙对墓主的哀悼与颂扬等。拜请墓主生前有名望任官职的挚友撰文与书写,或由墓主的子孙自己撰文与书写。它是第一手珍贵的实物史料,比正史志书的传记具体细微,供后世史志的人物传记撰写作依据,补其所不及,匡其谬误。我国古代妇女没有政治地位,除“烈女”“贤媛”等外,极少被写进传记,墓志铭却可写女性墓主。爱国英雄、清官名宦、文儒义士、良母贤媛等的墓志铭,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历史教材。文彩、书法、雕刻优美的墓志铭,还可供研究该时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作参考。当然,由于我国古代有“为亲者讳”和“隐恶扬善”的陋习,不敢如实写出墓主的过失和缺点,因而我们在使用墓志铭时,还要与后世撰写的史志传文进行比较鉴别,决定取舍。

“文革”期间的1968年4月间,泉州紫帽山北麓灵应岩下太平岭上的南宋初年泉州名宦傅自得母亲赵氏太夫人的坟墓被毁,其《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碑石露出墓圹外边,由泉州市文管会办公室运回保存。这当是泉州发现较早的古墓志铭之一,弥足珍贵。原石系黑页岩,长1米,宽0.7米,厚0.04米,额高0.14米。碑额阴刻隶书“太夫人墓志铭”6字,字径0.08×0.08米,分3行竖排,每行2字,没有写篆额者。碑名《清源郡先太夫人墓志》9字、正文1900字,共1909字,均阴刻楷书,字径均0.04×0.04米,由傅自得“泣血谨志”,其弟傅自修“泣血谨书。”顶头,自右至左竖排,碑名自成一行,碑文39行,共40行,不分段,每行平均50字,遇神明、皇帝名讳处,上头空两字。现将碑文加以标点分段,用简化汉字横排于下,误别字的原字后写正字加(),泯灭推测者在字外加[ ]。

傅氏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

先太夫人姓赵氏,崇宁宰相、清宪公挺之幼女。年十九,归先待制府君,先君年三十七。宣和末,奉使大金,首以全节死国事。太夫人哀毁过礼,守节自誓。倾资橐供佛饭僧,盖不膏沐者逾三年,终其身不复御铅华。遭时方乱离,资产荡空,挈携诸孤,自中原南度(渡),转徙领(岭)表,极其险阻艰难,晚乃寓居于泉州。

既素匮于财,太夫人清苦勤俭,自力以成其家。食饮服用,自少至老,未尝随俗,少徇华靡。至于祭祀、宾客之奉,则必戒蠲洁。训诸子一以礼法,少或戾于义,辄对之终日不食,而谓之曰:“待制亡身殉国,汝曹如许,其何以持门户耶?”言发涕流,继以号恸。以故,自得兄弟持官持身,不敢豪(毫)发自恕。

太夫人生三子:长曰自强,右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尝守延平郡,以岂弟(恺悌)廉平称,秩满连丐外祠,以便庭闱之奉;次曰自得,右奉议郎,知

化军;次曰自修,右朝散大夫,新除两沂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自强等既列朝籍,间遇天子郊祀上帝,或朝廷讲和大典礼,推恩天下,未尝不及太夫人,累封令人、硕人、淑人。隆兴二年,始疏汤沐于永嘉,后更通义、清源两郡。两女:长适右朝请大夫、权发遣惠州军州事赵棕,早卒;次适故右通直郎致仁黄逸。孙男九人,曰:伯高,右迪功郎,新差监行在文思院上界门;伯寿,左迪功郎,新差充建昌军军学教授;伯禄,右迪功郎,新差监行在编估打奋局门;伯成,左迪功郎,充明州学教授;伯益,右迪功郎,新授潮州潮阳县主簿;伯召、伯祥、伯瑞,未冠,皆业进士;拱老尚幼。孙女八人,皆适名族。曾孙男女合五人,曰重孙、永孙、通孙、清孙、源孙。

乾道五年夏四月戊子,自得奉安舆,再临莆郡,太夫人欢然就养。先是自修守潮州,拊民殄盗,以治最闻,天子嘉之。既下增秩褒陟之诏,逾二时矣。五月丁卯,申锡浙东之命,邸吏以状报。自得再拜,为太夫人贺,太夫人曰:“汝兄弟闲弃日久,今圣王子一旦褒擢,委以符节,汝辈宜悉心奉公,以图称塞上恩,庶几不坠其家声,吾死瞑目矣!”因泣数行下,曰:“吾闻忠谊之门,其后必大。吾老矣,惧不能生于兹世,安享汝曾之养,而不及见汝曹立事赴功,以大傅氏之门也。”自得亦泣。太夫人则屈指以计自修之还期,曰:“大都不过两晦朔,其必至此矣。汝当为我招大兄来,同为十日欢。”自得曰:“诺。”后数日,命轻车至郡圃,举酒属自得,使同饮爵。六月戊戍夜,漏上三刻,[忽]以微疾就枕。自得亟取常所御汤剂及丹砂投之,比明良愈。辛未日加未申,颜色犹红润,精神略不衰乱。与自得语如平时,曰:“吾年来所恃粥当酒耳,今二者俱不能进,殆将不起乎?”薄暮,疾证(症)骤变,痰上而加喘逆。自得仓皇失措,自乙夜达旦,药石之不能投,祷祠之不暇及,号天叫地,竟即大罚。亟以书招大兄,后三日至,则无及矣。又七月辛已,自得兄弟徙跣,奉太夫人之丧发兴化。秩七月丙辰,还次泉州,权厝于城东之法石寺。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自得九岁而孤,凡所以长养成就者,唯母慈是恃。中间以罪,谪徙岭表。太夫人念自得深,涕泣连日夜。自得身在万里之外,每一思念庭帏,则必北望白云,以首顿地,号呼恸哭,泣尽继之以血。居融凡四年,太上皇帝仁恩深厚,轸念太夫人垂老,首许生还。遭遇今上皇帝老蜚,遂复玷缺,用侍从官列荐,重临故郡。盖一斥十五年,而至郡才七十五日。呜呼!自得为太夫人子,罪逆不肖,其所以贻太夫人忧者,岁月何其久?而所以为太夫人荣养者,又何其艰耶?天乎!神乎?宁使自得至斯极乎?而今而后,自得岂复有意于人间世也哉?

辛酉,自修自潮州解官来奔丧。兄弟三人更相抱持,恸哭号绝。既乃收泪相语曰:“太夫人得年八十一,不为不寿。”生平喜佛法,尝躬阅《大藏经》周一彻,心夷而色庄,未尝妄出一语。待诸妇有恩意,御奴婢虽严,而不忍加楚挞。方自得辈幼学时,贫甚不能办膏油,太夫人至燃松以为明,课使读书。至自得南迁,教自得诸子尤力。自得、自修曩数举于礼部,无所成名,太夫人意常歉然不满。隆兴初元,自得二子伯寿、伯成同年登进士科,太夫人乃为之喜曰:“是可以贺我矣!”又其识见绝人,而隐德密行不可概举。自得兄弟既出仕,间会宾客,太夫人率常立屏间,听其论议,观其容止。客退,则必语自得辈曰:“某人它日必为名公卿,汝其识之!”后多如其言。方待制府君奉使时,家无以备私觌,尝从达官贷白金三百两。既南渡,避地临江,时达官谪居广右。会其子经从,太夫人罄囊中所有,如其数尽偿之。泣谓自得兄弟曰:“乃父死于国,吾忍使其负金于

幽冥耶?”以是家益寡。靖康初,转侧兵间,朝不谋夕。道高密,有亲戚庄媪以黄金一箧附大夫人,使携至江南,遗其主翁者。太夫人受之不辞,挈提不离左右。至建康,卒访寻其家,举以还之。其家不意得此金,大小至于感泣,时人以为难。

呜呼!人之处世如此,固可以无愧无憾。而在佛法中,亦当不昧矣。今吾兄弟累然在哀疚之中,要当持形立气,以襄大事,而期大吾门,以无负太夫人生平之言,无徒毁瘠,不胜丧为也。则相与忍哀痛,奔走山谷间,凡十有六日,而后得吉卜于紫帽山之麓。遂以九月庚申,举太夫人之丧葬焉。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幽堂一闭,不可复启矣。音容日远,不可复闻见矣。三釜无复可乐矣,菽水无复致养矣。重惟先君之丧,囊厝于济源堂先茔之佛庐,

[渺]邈在异域,四十有四年矣。相望万里,间以山川。抚事追思,痛贯心膂。呜呼!尽南山之竹,不足以写此时之哀情;倒沧海之水,不足以供此时之苦泪。此身有尽,此痛难忘。呜呼痛哉!呜呼痛哉!自得殒越荒迷,而即事仓卒,故纪述无次,姑掇大概,碑(俾)而纳诸圹中,异日万一未死,当求今世之名公巨人,勒为铭诗,昭示万世,庶几仰有以显扬太夫人之懿德烈操,俯以慰自得兄弟无穷之孝思云。

自得泣血谨志 自修泣血谨书

《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具备墓志铭写作的各种要素与作用,是一篇典范之作,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首先,墓志铭撰者自述傅家详况和其母赵氏的生平简历。据元编《宋史》傅察传,及赵挺之传、明万历何乔远《闽书》、清乾隆《泉州府志》、乾隆《晋江县志》、道光《晋江县志》等志书有关傅自得及其母赵太夫人传记的记载,我们可知傅自得是北宋末至南宋初人,正直清廉的爱国名宦。祖籍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县)。父傅察,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员外郎,是抗金爱国名宦。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出使金国,不屈被害,追赠徽猷阁待制,赐谥忠肃。母赵氏是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县)人,宋宗室、徽宗崇宁年间爱国名相赵挺之的幼女,著名爱国金石家赵明诚的胞妹,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的小姑。丈夫死后,她携带子女避乱,南来泉州,入籍晋江(今鲤城区)。自得以父死国事,恩补承务郎,有弟自修,子伯寿、伯成。志书的“烈女传”、“贤媛传”,对赵氏的记载极其简略。如果根据墓志铭及其他有关资料,我们则可详知她的生平经历和傅家情况。赵氏出生与出嫁的都是爱国名宦的家庭,受其薰陶教育,她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女子。19岁时,嫁给37岁的傅察为妻,生下三子二女。傅察使金死节,赵氏“资产荡空”,茹苦含辛,“挈携诸孤”,历尽乱离“险阻艰难”,“转徙岭表”(今两广),最后定居泉州城西三朝铺涂山(今傅府山)。当与南外宗正司及其兄长赵思诚迁居泉州有关。她教育子孙要读书当好官。晚年有孙男女17人,曾孙男女5人,蔚成名族,受诰封清源郡君。卒于自得奉养任所莆田,还葬泉州紫帽山,享寿81岁。根据本墓志铭的一些年代记载,以虚岁计,我们还可以推算傅察和赵氏的生卒岁寿。赵氏逝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81岁,则当生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19岁出嫁,即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是年傅察37岁,则傅察当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宣和七年(1125年)傅察死节,当是55岁。傅察死节,自得才9岁,可知自得当生于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志书只写自得有弟自修,墓志铭则说赵氏生有自强、自得、自修

三子。这些均可补志书之缺漏。志书又记,赵氏扶傅察灵柩南下,葬于泉州西南紫帽山北麓的太平岭。墓志则说傅察灵柩“厝于济源堂先茔之佛庐,渺邈在异域,四十有四年矣。相望万里,间以山川”。这则墓志铭可纠志书之谬误,说明当是以后傅察孙儿迎傅察之柩南下,移葬于此。

其次,本墓志铭列举许多事例,热烈颂扬赵太夫人处世待人的“懿德烈操”。赵氏是一位刚强节烈而又温馨仁慈的妇女,太夫殉国后,她“哀毁过礼,守节自誓。”信奉佛教,倾资“供佛饭僧”,“不膏沐者逾三年,终其身不复御铅华”。因“素匮于财”,便“清苦勤俭,自力以成其家。饮食服用,自少至老,未尝随俗,少(稍)徇华靡”。为人“心夷而色庄,未尝妄出语。待诸妇有恩意”,待下人虽严,“而不忍加楚挞。”济贫困,守信誉,全夫名。丈夫傅察出使全国时,家贫“无以备私觌”,曾向某达官借贷300两白金,赵氏南来后,该官谪贬广西。她“罄囊中所有,如其数尽偿之”,对儿女泣道:“乃父死于国,吾忍使其负金于幽冥耶?”“以是家益寡”。靖康初年,她家辗转兵乱之间,朝不保夕。路经高密(在今山东西南)时,一个当佣人的亲戚庄氏老妇,托她带一箧黄金到江南给主人。她不推托,“挈提不离左右”。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寻到其家,全部交还。其家不意得到此金,“大小至于感泣,时人以为难”。这样的“隐德密行,不可概举”。

再次,墓志铭撰者满怀感激与孺慕之情,详述其母赵太夫人如何精心教育儿子继承父亲爱国爱民遗志,读书做人,为国为民效力。其时家“贫甚,不能办膏油”,赵太夫人就“燃松(香)以为明,课使读书”。“训诸子一以礼法,少或戾于义,辄对之终日不食”,而说汝父“亡身殉国,汝曹如许,其何以持门户耶?”“言发涕流,继以号恸”。自得、自修兄弟“数举于礼部,无所成名,太夫人意常歉然不满。”而当朝廷派自得到浙东任职,全家喜庆之时,她(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墓志铭纠正史书记载)却泣勉儿子说:“汝兄弟闲弃日久,今圣天子一旦褒擢,委以符节,汝辈宜悉心奉公,以图称塞上恩,庶几不坠其家声”,“立事赴功,以大傅氏之门”。晚年“教自得诸子尤力”。孝宗隆兴元年(1162年),自得两子伯寿、伯成同登进士,赵太夫人大喜说:“是可以贺我矣!”自得兄弟出仕后,会见宾客时,“太夫人常常立屏间,听其议论,观其容止”,教育儿子要善交好人。

最后,墓志铭撰者说明自己和兄弟们都很教顺母亲,谨遵母教,严格要求自己,当官为国为民做好事。自得兄弟“凡所以长养成就者,唯母慈是恃”,“持官持身,不敢豪(毫)发自恕”。如长兄自强封右朝请大夫,“尝守延平郡(今福建南平市),以岂弟(恺悌)廉平称”。三弟自修进士出身,封右朝散大夫,“守潮州,拊民殄盗,以治最闻。天子嘉之”,“下增秩褒陟之诏”。慈母病逝,兄弟“恸哭号绝”,但都表示要“持形立气,以襄大事,而期大吾门,以无负太夫人生平之言”。自得撰述墓志铭,不提自己的功劳。但他立身处世刚正,不为奸臣秦桧所动,屡历坎坷,政绩尤为突出,《闽书》、《泉州府志》、《晋江县志》都为他及弟自修,子伯寿、伯成立传,《宋史》还为伯成立传。

总之,我们认为《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是一篇富有史料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好墓志铭。这样的墓志铭,泉州一定还有,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一定会不断涌现出来,希望文博工作者多加发掘保护,整理研究,以作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作者廖渊泉泉州市博物馆特

聘研究人员

傅算宝泉州市博物馆副

研究员副馆长

篇二:2016届苏北三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16届连云港徐州淮安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中▲。其实生活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说

有,就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角分明,遇事宁折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当是▲。

A.蹉跎 执拗 外圆内方B.徘徊 执著 外柔内刚

C.蹉跎 执著 外圆内方 D.徘徊 执拗 外柔内刚

1.(3分)C(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执拗:指坚持不懈。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外柔内刚:外表柔顺,内心刚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C.2016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2.(3分)C(A.句式杂糅,应为“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或“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

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车辆”不能“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3.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筑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每条山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灯笼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

自个儿闹去了。3.(3分)A(“盘踞”是拟物)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晨,登上山顶眺望骆马湖, ▲ , ▲ , ▲ 。 ▲ , ▲ 。 ▲ ,那样充满灵气,那

样富于魅力。

①?? 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②缓缓地轻轻地揭开

③湖面露出少女般妩媚的笑靥,敞开慈母般博大的胸怀

④笼罩在湖面的乳白色晓雾,如轻盈飘逸的绢纱

⑤初升的太阳透出第一道光芒⑥远处的霞光渐渐显出了青绿色

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④⑥②①⑤

C.⑥①④⑤③②D.⑥⑤①④②③

4.(3分)D(先有日出前的霞光,而后出现太阳的第一道光芒,继而火球腾空,然后晓雾揭开,

最后看到湖面)

5.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B.拥有物质再丰富,精神追求也不停步。

C.拥有资源的多少并不重要,要懂得利用。

D.生活工具的利用方式是多样的,不要僵化。

5.(3分)C(画中人离墙头咫尺之遥,只要将梯子竖起即

可,但画中人空有这么多的梯子却不懂得利用。因此选C)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

者,属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

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

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

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

嘉祐五年,京城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四月乙亥(十七)日,圣俞染上疾病,躺在城东汴阳坊

里。第二天,朝廷贤士大夫前往探问病情的人,路上接连不断。城东的老百姓,做买卖的停市了,过路的不能往来通行,都惊讶地看着,相互议论说:“这座坊里住的大人物是谁呀?怎么招来这么多客

人?”过了八天,到癸未(二十五)日,圣俞去世了。这时候贤士大夫又都前往吊唁痛哭,情形如同前些日子一样,而且人数更加多了。他最为亲近、交情最深的人都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后事,自丞相

以下,人们都赠送钱财,帮助办理丧事,周济他的家人。六月甲申(二十八)日,他的儿子梅增用车

装着他的灵柩起程回南方,于第二年正月丁丑,在宣州阳城镇双归山安葬。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②以仕显,至

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

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

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是字,他的名叫尧臣,姓梅,宣州宣城人。他家世代都很擅长写诗,叔父梅询则因做官而显名,到了圣俞便因诗歌而闻名。从武夫、贵戚到儿童、农夫,都能说出他的名和字,即便是愚庸无知、不能懂得诗歌含义的人,只是说他的诗是社会上看重的,我能得到他的诗,以此来自我夸耀。所以求诗的人每天都接连不断登门,圣俞的诗于是流传天下。他的诗起初喜欢追求清丽闲雅、恣肆平淡的风格,后来就变得涵容深邃、发挥广远,偶尔也雕琢词句表现得怪异奇巧,然而气势充沛,富有力

度,笔法更加苍老遒劲。他应别人的请求而作的诗歌很多,所以他的诗并非只有一种风格。至于其他

的文章,也都令人喜爱,并不像唐代那些号称诗人的人的文章,都很怪僻拘泥,狭隘浅陋。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

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

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

国子监直讲。

圣俞为人仁爱厚道,和乐平易,从不曾和人有过抵触。当他穷困忧伤、感慨忿懑时,凡是对事情有所谩骂讥讽、嘲笑戏谑,全都在诗歌里表现出来。然而他只是以诗取乐,而不是借此怨恨什么,真可谓君子。当初圣俞在河南时,王文康公看了他的文章,慨叹说:“二百年来没有这样的文章了。”此后大臣们多次荐举他应该在馆阁任职,朝廷曾经召他应试过一次,赐他为进士出身,其余的建议都

未批复。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陈言说:梅某的学问人品整饬清明,希望留用他,让他给国子监的学员们讲解道德准则,创作雅颂歌乐,以歌颂圣明的教化。圣俞这才获得了国子监直讲的职务。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

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

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

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当初凭借叔父的恩荫,补为太庙斋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由德兴县令担任建德知县。又任襄城知县,监管湖州盐税,兼任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管永济仓,任国子监直讲,积功升到尚书都官员外郎。他曾经上书自己所编撰的《唐载》二十六卷给朝廷,这本书对旧史书中的缺漏和错误作了很多补充和纠正。朝廷于是命令圣俞编修《唐书》,书完成后,尚未上书给朝廷,圣俞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

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圣俞的学问在研究《毛氏诗》方面有专长,作《小传》二十卷,他的文集有四十卷,注解《孙子》十三篇。我曾经评论他的诗歌说:“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大多穷困,其实不是诗能使人穷困,而是诗人大概在穷困潦倒之后诗才写得好。”圣俞认为我说的是内行话。

注:①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属路不绝 属:嘱托 B.吾能得之,用以自矜矜:夸耀 ..

C.未尝忤于物 忤:抵触 D.未奏而卒奏:上书 ..

6.(3分)A(属:连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② 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 ..

③ 以明年正月丁丑④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7.(3分)C(于:都是介词,分别表处所、对象。以:都是介词,分别表时间、凭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4分)

8.(8分)(1)(4分)他家世代都很擅长写诗,叔父梅询因做官而显名,到了圣俞便因诗歌而

闻名。(“家世”“从父”“显”“遂”各1分)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2)(4分)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大多穷困,其实不是诗能使人穷困,而是诗人大概在穷困潦倒

之后诗才写得好。(“达”“穷人”“殆”“工”各1分)

9.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4分)

9.(4分)①人品好,仁厚乐易。②诗文成就高,影响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苏 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4分)

10.(11分)(1)(4分)交待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铺垫。(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2)《夜泛西湖》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3分)视觉嗅觉结合(2分),寓情于景(1分)。(如答出“叠词”给1分)

(3)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3)(4分)戴诗表达回乡心切;苏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期待)。(每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 (庄子《逍遥游》)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3),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4)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5)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子曰:“自古皆有死, (《论语·颜渊》)

(8)月儿弯弯照九州,。 (杨万里《竹枝歌》)

11.(8分)(1)蟪蛄不知春秋 (2)而致千里 (3)钿头银篦击节碎 (4)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伤心秦汉经行处 (7)民无信不立 (8)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误则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孤独的庄稼 赵 新

①赵庄稼大门前的荒地上长了一棵庄稼。赵庄稼已经六十二岁,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未见过这样好的一棵庄稼。饭前饭后,工余闲暇,端上一袋旱烟,老汉常常站在那棵庄稼跟前,观赏它粗壮挺拔的身姿,抚摸它舒展修长的枝叶,直看得如痴如醉。

②老汉现在是沟里村的清洁工,每天拿把扫帚在街道上打扫卫生,然后按月去村委会领钱,然后用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买米买面,买油买菜,买这买那。

③日子过得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怎么没人心疼呢?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他去问村委会主任。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杞人忧天哪!人们出去打工,那是因为打工比种地挣钱;人们方方面面买着吃,那是因为手里有钱;而只要你手有钱,你永远有饭吃!他说:照你这么说,钱就是饭,钱就是粮食?村主任说:你真是,这还用怀疑

吗?他不服:那,要是万一光有钱没有粮食呢?村主任说:姑父,你别死凿铆,别想入非非啦,好好打扫卫生吧。他胡乱地点了点头,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

④只有见了那棵庄稼,老汉的心情才会感到舒畅,感到明朗,感到踏实。老汉拍手掌,提高嗓门夸奖那棵庄稼:好家伙,你腰杆子真硬,你旱也不怕,涝也不怕,风也不怕,雨也不怕!正兀自念叨时,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一只虫子。那虫子又细又长,弓了腰快速蠕动,像爬在他脊背,像爬在他的心上,他伸手把它拿住,用力一搓,那虫儿便成了一滩绿色的汁水。 ⑤说话到了白露节令,那棵庄稼上的娃娃已经长得比棒槌还大。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老汉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老汉看见了它的成熟:那成熟金光闪闪,像一道霞光,扮亮了秋天。

⑥傍晚的时候,村主任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递上去一支香烟。老汉正在吃饭,顾不上接那支香烟。村主任说:姑父,就你一个人吃饭?老汉说:你姑姑撇下我走了,孩子们都在外头打工,可不是就我一个人吃饭!村主任说:姑父,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门前的那棵玉米,是你的吗?老汉放下饭碗:这还用问吗?它长在我的地里,当然就是我的。村主任又给老汉递烟,老汉忙着刷碗,又没接。村主任说:姑父,你把那棵棒子送给我吧,我儿子吵着闹着要吃煮玉米。老汉的心猛地一抖:那可不行。你到别处找去吧……村主任笑了:咱们村只有你这一棵玉米,只有你这一穗嫩棒子,我到哪儿找啊?老汉说:不行就是不行!那穗棒子我要留下作种子,不能随便糟蹋了它!村主任说:姑父啊,你已经不种地了,还要种子干啥?老汉说:种,我现在就开始准备种,你别忘了我叫赵庄稼!老汉又说,想吃煮玉米还不好说,你有钱有车,你到城里买去啊。

⑦当天晚上,月光明媚,夜色如画。在缠绵的秋风里,赵庄稼披了一件厚衣服,坐在一张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守护那棵孤独的庄稼。有只萤火虫儿飘过来,欢欣地绕着那棵庄稼转,而它好像睡着了,顶着满天露水,抱着硕大的娃娃。老汉想,再有十几天,我就可以收获,把这穗种子藏到我家。收获了这穗种子我就向村委会辞职,我还种我的庄稼。

⑧老汉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老汉是自己笑醒的。笑醒了,天亮了,那庄稼上没了那个娃娃。

⑨晌午的时候,村主任又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他说,姑父,我今天还真到县城去买嫩棒子,可惜白跑了,没有卖的啊;老人家,求求你……

⑩老汉说:你别求我啦,我的娃娃早丢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13期,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赵庄稼的形象特征。(4分)

12.(4分)①物质生活宽裕但内心纠结;②孤独寂寞;③热爱土地;④心忧现实。(每点1分)

1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3.(6分)①使用比喻、叠词、视觉触觉嗅觉结合、动作(细节)描写,②多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庄稼的形状、颜色和香味,突出了老汉对庄稼的喜爱与兴奋、呵护与期盼之情。(每点3分)

14.小说第⑧段写赵庄稼梦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对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4分)

14.(4分)①梦境表现赵庄稼对撂荒后农村重又种满庄稼的期盼;②现实与梦境的反差,引发赵庄稼对农村撂荒现象的忧虑。(每点2分)

15.小说标题是“孤独的庄稼”,请探究“孤独”的意蕴。(6分)

15.(6分)①庄稼由多到少是孤独的;②失去了庄稼的土地是孤独的;③不被理解的赵庄稼是孤独的;④被逐渐遗弃的传统农耕文明是孤独的。(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篇三:盐城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 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2.下面字体中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5.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6.(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7.《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收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8.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著作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0.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

①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②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

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

C.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D.拥有公民权的雅典男子

1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14.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D.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15.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

因为这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表明

①启蒙运动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揭示

③理性受到人们的尊崇④启蒙思想已摆脱宗教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③④

16.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7.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18.一战到二战期间,主要西方国家把一些在金融贸易上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和海外殖民地联系起来,组成不同的货币集团相互对抗。二战后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签订关贸总协定

19.著名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龙卷风横扫世界,再次印证该理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深刻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C.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应对危机的主要出路

D.独立自主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的唯一途径

20.“在科学上,没有哪个理论能够得到完全的‘证明’,当它出现时,总是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审视。正是这一不断自我纠错与完善的特性,使科学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①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④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25、26题各9分,第24题11分,共6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一《历史学岛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预梁之柱。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形成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但终因各种因素而失败。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3分)

(2)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分)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有哪几种方式,请各举一例说明。(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当时中国有识之士在政治制度方面所作的尝试。(2分)并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1分)

(4)综合上述,简要阐释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1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一—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入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4分)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1分)

23.(9分)2010年11月初,美国出台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政府长期国债。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震撼与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表示??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起不到丝毫作用。“作为历史上负债最为严重的国家,美国实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是自缚手脚,今后将会自食其果”。

——摘自《环球时报》(2010年11月8日)

材料三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首先,在美国目前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并不一定理想。??其次,??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第三,??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范围新的“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摘自新华网(2010年11月8日)

材料四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让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作为刚刚进入国际货币问题“漩涡中心”的中国,必须小心应对,切不可盲目跟风。

——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的含义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12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会使美国“自食其果”。(2分)

(3)据材料四和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货币战争”威胁?(2分)

24.(11分)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锚地,更最难得的南海明珠。千百年来,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全部荣辱与兴衰的曲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崛起之前,中国??远远领先于世界。??位于海洋之滨的广州贸易在唐后期有所发展。史载,宋代广州贸易相对繁华,广州市舶司的外贸收入为最多。??广东十三行??是清代朝贡贸易体制的一个纽带。??鸦片战争后,广东十三行独揽外国贸易的制度终于被强制性地做了变迁。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的

第五款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额归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隋福民《清代“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制度演化》

材料二 “图片上的历史”——广州变迁

图一 广州十三行图二 国民党一大会址图三 白天鹅宾馆

(又称洋行,清代设立的专营 (广州市文明路215号(1983年开业,中国首家 外贸的商行) 孙中山等代表步出大会会场) 中外合资五星级宾馆,广州

标志性建筑之一)

材料三 精彩纷呈的第十六届亚运会落下帷幕。??东道主广州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赞誉。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广州已是一个世界级的现代化大城市,广洲已具备了承办奥运会的潜力”。挟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果,广州,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信心扬帆出发,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广州再向世界出发》(《人民网》2010年11月27日)

篇四:历史名人墓志铭中英对照

墓志铭一词英语中用Gravestone Epitaph表示,下面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墓志铭:

美国 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Printer Benjamin Franklin

印刷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表现了他崇高品质——谦逊不忘本

英国 莎士比亚 Shakespeare

1661年4月23日在家乡斯托拉夫镇逝世,享年52岁。其墓地至今未遭到挖掘,可能和墓志铭有关:

Good friend, for Jesus’ sake forbear

To dig the dust enclosed here

Belest be the men that spares these bones

And curst be he that moves my bones

朋友,看在上帝的情分上,

千万别掘此墓,

动土者将受灾,

保护者会得福。

美国 厄内斯特·海明威 Earnest Hemingway专写硬汉,却在晚年用猎枪结束生命。他为自己写的简短幽默的墓志铭:

Pardon me for not getting up.

请原谅我,我不起来了。

《读者文摘》创始人 德威特·华莱士 Dwight Wallance自拟的墓志铭是: The most perfect contraction.

最完美的压缩。

美国《独立宣言》执笔人 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于该宣言发表50周年——1826内月4日辞世。他自拟的墓志铭是:

Here was burned Thomas Jefferson,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statute of Virginia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这里安葬着托马斯·杰弗逊。他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起草人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

公元前48年壮烈牺牲的300名斯巴达勇士的墓志铭:

Go, tell the Lacedainonians, Passer by,路过的人,请转告斯巴达人,

That here obedient to their laws we lie.我们长眠于此是为了效忠祖国和人民。

17世纪著名诗人、剧作家德莱顿为妻所写的墓志铭:

Here lies wife: here let her lie!我妻长眠此地需要静寂,

Now she’s at rest, and so am I.她已驾鹤西归我亦安息。

妻子死后,他也看破红尘,决意退出名利场安息。

《金银岛》作者史蒂文森Stevenson为自己写的墓志铭表达了生死观:

Under the wide and starry sky群星璀璨映苍天

Dig the grave and let me lie造一墓室供我眠

Glad did I live and gladly die生而快乐死亦欢

And I laid me down with a will尚怀一念赴九泉

后人为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1630-1685)写的,融诙谐与讽刺于一体的墓志铭: Here lies a great and mighty king此地安息非凡王

Whose promise none relies on无人把他来指望

He never said a foolish thing金口不曾说蠢话

No ever did a wise one圣体何为社稷忙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虽不是历史名人(其实是个动物),却非常经典:

给军骡的墓志铭:

Here lies Maggie, the mule who in her time kicked a general, two colonels, four majors, ten captains, twenty-foursergeants, two hundred and twenty privates, and a bomb.

军骡马吉葬在这里。在她的一生中,她踢过一个上将,两个上校,四个少校,十个上尉,二十四个士官,二百二十个士兵和一枚炸弹。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