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墓志铭成语
篇一:易错的特殊成语集锦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常见成语
文不加点:思路敏捷明晰,写文章不用修改涂抹,很快写好。
差强人意:原: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
不刊之论:不可改动、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点、论证完全正确,没有辩驳的余地。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为之侧目:表示被吸引程度之深。后来也有让人害怕的意思。
从井救人:原:做好事不讲方法。现:冒着极大的危险去帮助别人。
不赞一词:原:文章写得完美,别人不能再添一词一语。现:一言不发。
口血未干: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再作冯妇:比喻再干旧行业。含贬义。
七月流火: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尾大不掉:原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河鱼之患:河鱼:腹疾的代称;患:病。指腹泻的病。
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一定不易: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不足为训:值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表里山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
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 雨。形容风调雨顺。
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传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论。
细大不捐:捐:抛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表示兼收并蓄,毫不遗漏。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二、容易褒贬失当的常见成语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趋之若鹜: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心劳日拙:现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同振振有辞。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含贬义。
改头换面:佛教语,指人在轮回中只改变外形而已。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
奇文共赏:①可以指共同欣赏或分析研究文章,作褒义词。②也可以指批判有错误的文章,作贬义词。
耿耿于怀: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尔虞我诈: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当场出彩:旧戏表演杀伤时,用红色水涂沫,装做流血的样子,叫做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摇身一变: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居心叵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朋比为奸:朋比: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擢发难数: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 一发不可收拾:一发:更加。指一件事情发展势头很猛,无法收手,不可阻挡。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为贬义词。
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褒义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评头品足:①评论女性的容貌。(多表为贬义)②喻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多表为贬义)
溢美之词: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
三人成虎: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比喻谣言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耳提面命:指贴着或附着耳朵叮嘱他,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形容长辈的教导热心恳切。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蓄谋很久。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因人成事:是毛遂讥讽不顶用的同伴的话。因,依靠。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多用于自谦)
如丧考妣:考:死了的父亲;妣:死了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该词带贬义) 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三、容易犯词义轻重失当毛病的常用成语
无恶不作: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不共戴天: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恪守不渝: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幡然悔悟: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休养生息: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四、表谦敬意义的常用成语
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多用于感谢别人。
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谦辞。
大笔如椽:用于夸赞别人的文笔。敬辞。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谦辞。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恭敬不如从命: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五、语法功能特别的成语
1、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例如: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例如: 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脱颖而出,变成个英雄 。(老舍《四世同堂》)
3、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4、说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5、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6、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7、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8、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9、叹为观止: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10、赏心悦目: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11、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12、不亦乐乎: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13、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14、心有余悸: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15、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例如:叶圣陶《英文教授》:“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漠不关心。”
16、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例如: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这便是你从前的乡邻,现在的房客,大名鼎鼎的傅彩云。”大名鼎鼎多用于人,偶尔用于事物,不能用于抽象的概念。“赫赫有名”的应用范围较大,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具体的和抽象的事物都可用,并含有“显赫”的意思。
17、赫赫有名:能做定语、谓语。例如:况且他罗家也是著名的盐商,不过近年稍为疲了点罢了,在外面还是~的,怕没人知道么?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8、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例如: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19、正襟危坐:不能带宾语。例如: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和我对话起来。 ◎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20、津津有味:只能做“吃”、“读”的补语。例如: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21、载歌载舞:不能做补语。例如:徐迟《牡丹》:“她又看到了舞台中心自己的~的形象。”
六、用于否定句式的成语
1、尽如人意。意思指完全符合人的心意。[出处]宋·刘克庄《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例句]这件事可能不会尽如人意,希望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2、一概而论。意思是用同一标准来评论或看待。指处理事情、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笼统地同样看待。概:过去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木棍。一概:同一标准,一律。多用于否定。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一四卷:“古者文武一体,出将入相……然而时有夷险,不可一概而论。”[例句]古往今来的好文章没有不是靠白描取胜的。华丽的文章也有好的,不能
一概而论,但是比来比去总是比不上白描的神品。
3、一蹴而就。意思是一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蹴:一步,一举足。就:成功。[出处]宋·苏洵《嘉祐集·卷十·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例句]发明创造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4、一笔抹杀(一笔抹煞)。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等全部否定。[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一一回:“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例句]应该一分为二,不能一笔抹煞他的优点。
5、无时无刻。常说“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指总是这样。[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象掉下了一件甚么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例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故乡的母亲。
6、望其项背。意思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出处]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例句]他是玩笔杆子出身的,无论文字功底还是所写文章的厚度底蕴,一般人都不能望其项背。
7、相提并论。意思指将不同情况或性质的人或事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出处]清·王蕴章《碧血花·吊烈》:“微波先归蔡香君,后降张献忠,节惭冰霜,死轻蝼蚁,比着这蕊芳夫妻殉节,含笑同归,怎能够相提并论呢?”[例句]他们二人不论学识、家境,差距都很大,不可相提并论。
8、同日而语。常常说:不可同日而语,表示否定意义。意思是不能同时谈论。形容事物之间差异很大,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岂可同日而言之哉?”[例句]在崇高的理想和健康感情基础上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9、善罢甘休。意思是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六五回:“奶奶就是让着他,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的人心儿,他就肯善罢甘休了?”[例句]敌人遭到如此惨重的损失,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10、青红皂白。皂:黑色。青红皂白指青、红、黑、白四种颜色,比喻事情的缘由或是非曲直。常用于否定句,说成“不分(问)青红皂白”,含贬义。例如《老残游记续集》第四回:“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
11、天高地厚。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形容恩情深厚,也比喻事物艰巨、复杂。多用做“不知”的宾语,常用于否定句中。例如:“他不是一个自己所希望那样的真正的司机,他翘尾巴,他不知天高地厚。”
12、等量齐观。意思是“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习惯上说“不可等量齐观”表示要区别对待。
13、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多用于否定句。例如:“这件事非常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14、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用于否定句,一般说,不可妄自菲薄。
15、天高地厚。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复杂性”,习惯上说“不知天高地厚”表示狂妄自大;?? ??16、鹿死谁手。意思是“以追逐野鹿比喻争夺天下、进行比赛”,习惯上说“不知鹿死谁手”表示难以预测谁能获胜。
17、吹灰之力。意思是“比喻很小的力量”,习惯上说“不费吹灰之力”表示特别容易。?? ??18、混为一谈。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习惯上说“不能混为一谈”表示要有所区别。??
19、一笔抹杀(一笔抹煞)。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等全部否定。例句:“应该一分为二,不能一笔抹煞他的优点。
篇二: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
与教育有关的成语100条
1. 教导有方:释 义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 处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2. 孟母三迁:释 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 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3. 玉不琢,不成器:释 义 琢:雕。玉石不经,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出 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 因材施教:释 义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 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5.
6. 讽一劝百:释 义 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已亏乎?”
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8. 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9. 身教重于言教: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
10. 耳提面命: 语出《诗经.大雅》.不但面对面教导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1. 口讲指画: 语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用手势辅助讲授,形容讲授生动的样子。 12. 有教无类: 语出《论语.卫灵公》.指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3. 诲人不倦: 语出《论语.述而》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4. 因势利导: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教育。 循循善诱: 语出《论语.子罕》。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多形容教育得法。
16. 教学相长: 语出《礼记.学记》。指教和学双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多指都是和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7. 春风化雨: 语出《说苑.贵德》。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和适时的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15. 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诲。
18. 薪尽火传: 语出《庄子.养生主》.指柴虽然烧完,火种却留传下来了,比喻通过师生传授,使学问、技艺得以一代代传承。
19. 比屋而封: 语出陆贾《新语.无为》.指贤人很多,几乎家家都可以封爵封地,形容教化遍及天下,人民淳朴贤良。
20.悬梁刺股: 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悬梁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太平御览》卷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21.学无止境:学无止境,用勤奋学习的方式适应环境。出自清朝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学无止境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一个个故事不断地激励和鞭策人们奋进。
22.博学审问: 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出处】: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3.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出处】: 《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24.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25.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26.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27.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迁”、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46.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7.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出处】: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48.活学活用:指灵活学习,善于运用
49.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50.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出处】: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51.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学用结合: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53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54.率先垂范:褒义词,是指率先,带头;垂范,示范。带头做好表率,敬辞(用于对方)。
55. 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关于教育的成语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56.寓教于乐: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57.谆谆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出处】: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58. 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59.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60.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61.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62. 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63.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64.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关于教育的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65.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描写教育的成语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6.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67.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68.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同师严道尊)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70.授业解惑: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71.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72.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描写教育的成语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誇。”
73.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关于教育的成语
74.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75.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76. 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77.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78.渐仁摩义: 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79.化及冥顽: 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80.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81.乐育人材: 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出处】: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喜乐之矣。”
82.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出处】: 《孙子兵法·行军篇》:“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
篇三: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31648个成语解释)3
2010-11-25 17:13:47|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谆谆不倦 拼音:zhūn zhūn bù juàn释义: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出处:明·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从容告语,谆谆不倦,在邑三年,百姓爱之如父母,去之日,哭声震野。”示例:父亲在日的~的‘庭训’
早把他的青春情绪剥完。★茅盾《创造》二
谆谆告戒 拼音:zhūn zhūn gào jiè释义: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出处:宋·费衮《梁溪漫志·闲乐异事》命诸子子妇皆坐,置酒,谆谆告戒,家人见公无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示例:去岁命御史给事中往各
处抚安军民,禁止奸慝,导其为善;临遣之际,~,务要安民。★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 谆谆告诫 拼音:zhūn zhūn gào jiè释义: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劝告。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示例:督促提督吴永安等,相机前进,并与广西抚臣徐延旭联络会商,
和衷共济,仰副圣意~之至意。★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谆谆诰诫 拼音:zhūn zhūn gào jiè释义: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同谆谆告戒”。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云南护国起义》各省长官,皆能力保治安,军人尤深明大义,均任守卫地方之责,务望各以爱国勤勉,
恪尽厥职,用副予视民如伤,谆谆诰诫之至意。此令。”示例:无
谆谆教导 拼音:zhūn zhūn jiào dǎo释义: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示例:父亲,您生前~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毛岸青《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谆谆善诱 拼音:zhūn zhūn shàn yòu释义: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出处:宋·刘挚《乞重修太学条制疏》
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示例:无
卓尔不群 拼音:zhuó ěr bù qún释义: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出
处:《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示例:无
卓尔独行 拼音:zhuó ěr dú xíng释义:指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出处:《后汉书·东海恭王彊珙传》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
李贤注《前书》曰‘卓尔不群者,河间献王近之矣。’”示例:无
卓乎不群 拼音:zhuó hū bù qún释义:指超出常人。出处:金·王若虚《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
不群,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示例:无
卓绝千古 拼音:zhuó jué qiān gǔ释义:卓绝程度达到极点,超过一切。超过以往的一切人。出处: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子胥始东奔勾吴,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伤弓于飞。逼迫于昭关,匍匐于濑者。舍车而徒,告穷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壶浆。全人自沉,形与口灭。卓绝千古,声凌浮云。激节必报之仇,雪诚无疑之地。难乎哉!”示例:况我大唐万乘之君,~之上,岂得下行选事,顿取怪于朝野乎?
★唐·杜佑《通典·选举六》
卓立鸡群 拼音:zhuó lì jī qún释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
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示例:无
卓荦不羁 拼音:zhuó luò bù jī释义:指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何可一日无此君?”刘孝标注引南朝·宋·何法盛《中兴书》徽之卓荦不羁,欲为傲达,放肆声色,颇过度,时人钦其才,秽其行也。”示例:而自少~,善辨说。★宋·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卓荦超伦 拼音:zhuó luò chāo lún释义:卓荦超绝。伦类。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出处:《文选·孔融·荐弥衡表》叔质贞亮,英才卓跞。”《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夫欲救危抚乱,脩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
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示例:无
卓然不群 拼音:zhuó rán bù qún释义:指超出常人。出处:《后汉书·刘虞传论》其能历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示例:苟有~之士,不出户庭,潜志味道,诚宜优访以兴谦退也。★晋·葛洪《抱朴子·
逸民》
卓有成效 拼音:zhuó yǒu chéng xiào释义: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出处:无示例:我们
要奋发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拙贝罗香 拼音:zhuō bèi luó xiāng释义:安息香的别名。出处:无示例:无
拙口笨腮 拼音:zhuō kǒu bèn sāi释义: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
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示例:俺这~说不过你。★章振荣《借驴》
拙口钝腮 拼音:zhuō kǒu dùn sāi释义:比喻嘴笨,没有口才。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我
等愚卤,拙口钝腮,不会说话。”示例:无
拙口钝腮 拼音:zhuō kǒu dùn sāi释义:比喻嘴笨,没有口才。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我
等愚卤,拙口钝腮,不会说话。”示例:无
拙嘴笨腮 拼音:zhuō zuǐ bèn sāi释义:犹拙嘴笨舌。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出处:刘厚明《秤叔叔》
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示例:无
拙嘴笨舌 拼音:zhuō zuǐ bèn shé释义: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出处:清·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示例:我一个草木之人,~的。★杨朔《中国人
民的脚步声·望南山》
捉班做势 拼音:zhuō bān zuò shì释义:摆架子,装腔作势。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万一不
肯时,做妹子自会劝他,只是寻得主顾来,你却莫要捉班做势。”示例:无
捉刀代笔 拼音:zhuō dāo dài bǐ释义: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示例:无
捉风捕影 拼音:zhuō fēng bǔ yǐng释义: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示例:无
捉风捕月 拼音:zhuō fēng bǔ yuè释义: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出处:清·钮琹《觚剩续编·律例》
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风捕月,自诩五言之城。”示例:无
捉虎擒蛟 拼音:zhuō hǔ qín jiāo释义: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出处:明·无
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示例:无
捉鸡骂狗 拼音:zhuō jī mà gǒu释义:犹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张氏晓得了,反怪媳妇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团美意,看做不
良之心,捉鸡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示例:无
捉衿见肘 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释义: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出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
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示例:~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宋·陆游《衰疾》诗
捉衿露肘 拼音:zhuō jīn lù zhǒu释义: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
境困难。出处: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示例:无
捉衿肘见 拼音:zhuō jīn zhǒu jiàn释义:衿,同襟”。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出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示例: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弦歌于绝粮之余,以致~而歌商声,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
★明·杨慎《丹铅总录·境逆乐真》
捉襟见肘 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释义: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示例:平时所过的早就
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捉襟露肘 拼音:zhuō jīn lù zhǒu释义: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亦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同捉衿见肘”。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窍,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示例:一家八口,无法过日子。两夫妇~,儿女啼饥号寒。★吴晗《闻一多先生传》 捉襟肘见 拼音:zhuō jīn zhǒu jiàn释义: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示例:只为一向窘迫,~,便东涂
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捉摸不定 拼音:zhuō mō bù dìng释义: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示例:无
捉生替死 拼音:zhuō shēng tì sǐ释义: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出处: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著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示例:把宪规当作生涯做,~报阎罗。★清·
李渔《怜香伴·冤褫》
捉鼠拿猫 拼音:zhuō shǔ ná māo释义: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出处:元·无名氏《射
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示例:无
捉影捕风 拼音:zhuō yǐng bǔ fēng释义: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
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示例:无
捉贼见赃 拼音:zhuō zéi jiàn zāng释义:脏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出处:元·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三折常言道‘捉贼见脏,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示例: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
回
捉贼捉赃 拼音:zhuō zéi zhuō zāng释义: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出处: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示例:~,捉奸见双。又无证见,如何断
得他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五
捉贼捉脏 拼音:zhuō zéi zhuō zāng释义: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出处:宋朝胡太初《昼
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示例:无
灼艾分痛 拼音:zhuó ài fēn tòng释义:比喻兄弟友爱。出处:《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
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痊自炙。”示例:无
灼艾分痛 拼音:zhuó ài fēn tòng释义:比喻兄弟友爱。出处:《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
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痊自炙。”示例:无
灼见真知 拼音:zhuó jiàn zhēn zhī释义:指正确透彻的见解。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
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示例:无
茁壮成长 拼音: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释义:健康地成长。出处:无示例:看到下一代健康活泼地~,
为人父母者无不感到十分欣慰。
斫琱为朴 拼音:zhuó diāo wéi pǔ释义: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同斫雕为朴”。出处:《汉书·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琱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示例:无 斫雕为朴 拼音:zhuó diāo wéi pǔ释义: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
称号,唯皇后及贵人。”示例:~,亦尚故训求是之文而已。★章炳麟《文学说例》
斫轮老手 拼音:zhuó lún lǎo shǒu释义: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出处:《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示例: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蔡
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
斫轮老手 拼音:zhuó lún lǎo shǒu释义: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出处:《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示例: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蔡
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
浊骨凡胎 拼音:zhuó gǔ fán tāi释义:凡人的重浊躯体。指尘世之人。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休道是浊骨凡胎,便是释迦佛也恼下莲台。”示例:大家与玉皇大帝相傲,却不再寻思你这点点子~,怎能
傲得天过。★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七回
浊泾清渭 拼音:zhuó jīng qīng wèi释义: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出处:晋·潘岳《西征赋》北
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示例:无
浊质凡姿 拼音:zhuó zhì fán zī释义:凡庸的姿质。出处:清·洪昻《长生殿·闻乐》想我浊质凡姿,今夕
得到月府,好侥幸也。”示例:无
浞訾栗斯 拼音:zhuó zī lì sī释义:指妄自尊大。出处:无示例:无
酌古参今 拼音:zhuó gǔ cān jīn释义: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出处:清·冯桂芬《邵步青医学三书序》步青先生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说》,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
施于用。”示例:无
酌古沿今 拼音:zhuó gǔ yán jīn释义:指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出处:唐·长孙讷言《〈切韵笺注〉
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示例:无
酌古御今 拼音:zhuó gǔ yù jīn释义: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
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示例:无
酌古斟今 拼音:zhuó gǔ zhēn jīn释义: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出处: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
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示例:无
酌古准今 拼音:zhuó gǔ zhǔn jīn释义: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出处: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示例:
此是丞相~,仿《孙子》十三篇而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酌金馔玉 拼音:zhuó jīn zhuàn yù释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出处: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酌金馔玉待鸣钟。”示例:无
酌水知源 拼音:zhuó shuǐ zhī yuán释义: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
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示例:无 酌盈剂虚 拼音:zhuó yíng jì xū释义:拿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或亏损的。出处:《清会典事例·户部·积储》
以别州县谷价之赢余,添补采买,为酌盈剂虚,挹彼德兹之计。”示例:无
酌盈注虚 拼音:zhuó yíng zhù xū释义:指以有余调剂不足。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下》盖量人
为出,酌盈注虚,举望紧置邮,罔不皆然。”示例:无
着人先鞭 拼音:zhuó rén xiān biān释义: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出处:《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
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示例:无
着三不着两 拼音: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释义: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
两的。”示例:无
着手成春 拼音:zhuó shǒu chéng chūn释义: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出处: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
手成春。舅逢花开,如瞻岁新。”示例:无
着书立说 拼音:zhù shū lì shuō释义: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示例:乃吾一切先
哲~之宗旨。★冯友兰《自序》
擢发莫数 拼音:zhuó fà mò shǔ释义:擢拔(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写墓志铭成语);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示例:方尚乃口穷之时,盖~其罪。★宋·
苏轼《到惠州谢表》
擢发难数 拼音:zhuó fà nán shǔ释义: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示例:可死之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
黄梁》
擢发难数 拼音:zhuó fà nán shǔ释义: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示例:可死之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
黄梁》)
擢筋剥肤 拼音:zhuó jīn bō fū释义: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出处:宋·苏洵《田制》吾之民反戚
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亿其上。”示例:无
擢筋割骨 拼音:zhuó jīn gē gǔ释义:犹言擢筋剥肤。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
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示例:无
濯污扬清 拼音:zhuó wū yáng qīng释义:濯洗。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出处:《南史·范泰传》臣昔谬得待罪选曹,诚无以濯污扬清。然君子之有智能,犹鵷凤之有文采,俟时而振羽翼∥患不
出云霞之上?”示例:无
椎锋陷陈 拼音:chuī fēng xiàn chén释义:犹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出处:《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
和四年》将军孙盖等,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示例:无
椎锋陷阵 拼音:chuí fēng xiàn zhèn释义:犹冲锋陷阵。出处:《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
盖等椎锋陷阵,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示例:无
篇四:成语
喁喁细语
【释义】
①喁喁(yóng yóng):仰望期待的样子:喁喁赤子|天下喁喁|大家喁喁地盼望着发粮。②喁喁细语(yú yú):形容说话低声柔和细微: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惶悚不安
【拼音】huáng sǒng bù ān:
【解释】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示 例】 由于时尚的风气,两地的女人都走向潮流化,有点惶悚不安,
千人一面
【读 音】 qiān r?n yī miàn
【解 释】 一千个人的面孔都一个样子。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 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近义词】 千篇一律
【反义词】 千奇百怪
数见不鲜
【读音】:shu? jiàn bù xiān
【解释】: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司空见惯
【近义词】: 屡见不鲜、
司空见惯
【反义词】: 少见多怪、物以稀为贵
无所事事:
【注 音】wú suǒ shì shì
【释义】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 处】
出 处1明·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出处2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回:“上承总统指挥,下受委员成议,镇(整)日间无所事事,反象似赘瘤一般。”
【用 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马南邨《燕山夜话·养猫捕鼠》:“他看到猫儿吃饱了就在花荫中一躺,无所事事,
却并不责怪。”
【近义词】; 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所作为
【反义词】:有所作为·废寝忘食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林林总总
【发音】lín lín zǒng zǒng
【释义】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出处】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示例】在~的这类故事中,也有一个是说鲁班学习海龙王宫殿的建筑艺术。(秦牧《鲁班的妙手》)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态词,形容人或事物众多
【近义词】:丰富多彩、形形色色
【反义词】:寥若晨星
稀里糊涂
【拼音】xī lǐ hú tú
【解释】1.糊涂(程度略轻);迷糊:这道题他讲了两遍,我还是~的。2.马马虎虎;随便:这件事没有经过认真讨论,就~的通过了
【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稀里糊涂地回答说她家里有事来了个亲戚。”
【事例】他~地接受她的请求;他做事总是~,让人不放心。
丰功伟绩:
【读 音】fēng gōng wěi jì
【释 义】丰:大。伟大的功劳和成就。近义词汗马功劳、功名盖世、功标青史丰功伟业
【反义词】罪大恶极、滔天大罪、恶贯满盈
朝不保夕
【发 音】 zhāo bù bǎo xī
【释 义】 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虑夕。
【出 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示 例】清 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公(袁赋诚)历陈开荒投献之由,且言两山用兵之后,村落成墟,虽西山有数家存,皆朝不保夕。” 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朝不虑夕
【反义词】 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
镜花水月
【释 义】既指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常用来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很多音乐专辑曲目、小说、电视剧、游戏武器等以此为名。
【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
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近义词】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众所周知
【发 音】 zh?ng suǒ zhōu zhī
【释 义】 周:普遍。大家都知道的。
【近 义】 尽人皆知、家喻户晓、人所共知。
【出 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例 句】 大家对于电脑走进百姓家都众所周知。
过江之鲫:
【注音】guò jiāng zhī jì
【出处】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美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多如过江之鲫,尤其是名满天下的嘉富道金融集团,何愁没有人才可用。
脚踏实地
【解 释】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认真、自信不虚浮。
【出 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袁鹰《悲欢·飞》:“他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家,不是侃侃议论的空谈家,他是~的战斗者。”
【歇后语】 穿没底的鞋;踩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