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志铭
篇一:浅述春秋至唐代墓志铭文体特征的演变
龙源期刊网 .cn
浅述春秋至唐代墓志铭文体特征的演变 作者:张云珂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9期
摘 ; 要: 墓志铭作为古代非公务应用文的一种,始于春秋,在南北朝之际逐渐成熟,在古代文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墓志铭的含义为起点展开,明确墓志铭的内涵,继而分析其产生及特点;接着根据墓志铭自春秋至唐的历史流变来发掘墓志铭的文体特征,总结每个朝代的墓志铭在文体特征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的墓志铭名篇进行分析,更直观清晰的归纳出墓志铭文体特征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 墓志铭 ; ;文体特征 ; ;文体流变
墓志铭是古代碑志文中的一种,与墓碑文互为表里。《曾子固文集》有言:“碑表立于墓上,志铭则埋于圹中”,因此墓志铭又称“葬志”“埋铭”“圹志”“圹铭”等[1]。古代多数墓志铭刻于石碑上,也有部分刻于砖的称为“墓砖记”“墓砖铭”,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常见的墓志铭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往往以散文的形式记叙死者的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这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墓葬文化传承的载体,表现的形式[2]。
墓志铭在墓碑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埋葬于墓中并刻有墓主事迹的石刻。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朝代的墓志铭,在文体特征上体现出不同的新特点。中国古代的墓志铭源于石刻墓碑,而石刻墓碑又是碑刻的一种。碑刻,即是将文字刻在石碑上借以长期流传的文化产品。碑刻产生于甲骨泯灭、钟鼎衰微的秦汉之际的摩崖刻石,如秦代之《泰山刻石》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东汉后期群雄混战的局势和汉末晋初禁碑令的推行,客观上促进了墓志的兴盛,并最终促成了墓志文体的形成,它的出现乃是当时社会的需要。孔子曾言“慎终追远”[3],即为了缅怀祖先,必须重视丧葬之事。而墓志铭的主要作用便是“慎终追远”,从墓葬文化的角度而言,其在我国丧葬领域内地位十分重要[4]。所以,墓志铭也便成为古代文体学重要的一部分,值得人们深入挖掘探索。
总的来说,墓志铭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它拥有固定的形制;其二,它拥有惯用的行文风格;其三,它埋于墓中并具有标志墓主身份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墓志铭的内涵都与时俱新,体现出了时代的表征,并不断发展。
一、春秋至东晋为墓志铭的发轫期
《庄子》有云:“卫灵公卜葬于沙邱,掘之得石墩。有铭曰不凭其子。灵公夺而埋之。”[5]可知春秋之时便有刻铭于墓中者,此时墓志铭的特点是文字极为简约,尚处于萌芽阶段,并未成型。
篇二:唐代墓志总和目录(武德年间)
唐代墓志总和目录(武德)
李制墓志
武德1(618)11月
《全唐文补遗》5-96
李密墓志
武德2(619)2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上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3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河南18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109
苏玉华墓志
武德2(619)5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上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2
《唐代墓志汇编》武德001
蔡泽及妻张氏墓志
武德2(619)8月
《全唐文补遗》6-232
那庐妻员买得墓志
开明1(619)5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上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1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北京1-28 《唐代墓志汇编》开明001
《全唐文补遗》5-97
张氏儿王氏墓志
延和18(619)9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04
于君妻耶书墓志
武德3(620)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3-15 《全唐文补遗》3-307
麴举墓志
武德3(620)5月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4
《唐代墓志汇编》开明002
《全唐文补遗》6-233(原题开明二年五月)
黄叶和尚墓志
武德3(620)9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上
《唐代墓志汇编》武德002
郭恭荣碑
武德3(620)11月
《全唐文补遗》5-94
韦匡伯墓志
开明2(620)7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中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5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1-180 《唐代墓志汇编》开明003
《全唐文补遗》6-234
王仲及妻淳于氏墓志
开明2(620)9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中
《北图石刻拓本汇编》未收录(北图所藏)《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6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1-181 《唐代墓志汇编》开明004
《全唐文补遗》6-234
法济墓表
重光1(620)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05
张武嵩墓表
重光1(620)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06
张鼻儿墓表
重光1(620)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07
张阿质儿墓表
重光1(620)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08
严道亮墓记
重光1(620)3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09
张仲庆墓志
重光1(620)3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10
刘保欢墓表
重光1(620)11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11 《唐代墓志汇编》重光001
张弘震墓表
重光2(621)5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12
张保守墓表
重光2(621)1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13 《唐代墓志汇编》重光002
张士高墓志
武德5(622)2月
《北图石刻拓本汇编》11-1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北京1-29 《全唐文补遗》5-97
窦抗墓志
武德5(622)3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中
范法子墓志
重光3(622)6月
《唐代墓志汇编》重光003
麴庆余墓志
重光3(622)□月
《唐代墓志汇编》重光004
卢道助墓志
武德6(623)2月
《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69
崔氏妻库狄真相墓志
武德6(623)6月
(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唐代墓志铭)《北图石刻拓本汇编》11-3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7 《唐宋墓志》1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2-1 《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70 《唐代墓志汇编》武德003 《全唐文补遗》4-289
傅增邴墓表
重光4(623)7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14
郭敬墓表
武德7(624)7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1-6 《全唐文补遗》3-308
苏永安墓志
武德8(625)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1-7 《全唐文补遗》3-308
侯莫陈颖墓志
武德8(625)10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中
刘亮墓志
武德8(625)12月
《石刻题跋索引》164左下
卢文楼妻李月相墓志
武德8(625)12月
《北图石刻拓本汇编》11-4 《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1-8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北大1-24 《唐代墓志汇编》武德004 《全唐文补遗》6-235
王伯瑜妻唐氏墓志
延寿2(625)1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115
崔长先墓志
武德9(626)2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2-2 《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71 《唐代墓志汇编》武德005 《全唐文补遗》6-235
赵意墓志
武德9(626)4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3-16 《全唐文补遗》3-309
高世达女高惠通墓志
武德9(626)4月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3-17 《全唐文补遗》3-309
哥舒季通葬马铭
武德间(619-626)
《唐代墓志汇编》武德006
篇三:唐代张少悌高力士墓志铭
高 唐力 代士 张墓 少志 悌铭
篇四:大唐故赵府君墓志铭
大唐故赵府君墓誌铭
唐故骠骑大将軍,試左金吾衛將軍、寶應元從功臣、天水赵府君
及夫人清河张氏墓誌铭並叙。
公諱琇,天水人也,殿之贤臣。曰:飞飞廉廉之子;升升带带之
孙;曰﹕造造父父,仕秦善驭,封于趙城,因命爲氏焉。自晉大夫
巳降,至于漢魏間,氏族昌盛,輝映史册,畧而不書從左氏之义。曾
祖諱曜,名器,道德邁于時哲。耽翫史籍,恬然自怡,屢降宮車竟不
爲起,名列處士,星占少和微。處士生王父元簡,以貞蠱立節,少而
不群,自筮仕之初逮于顯位,皆以清白著。累曆榮貫,實爲良吏,無
何位屈于命在旦命,授懷州別駕。才當半刺聲振題舆,公即別驾長子
也。少懷忠列,志氣不雜,七奇三略,口不該通。起家爲澤州刺史呂
公贲衙門,將酬知已也。旅會,國步艱阻,胡羯亂黨,鹞張蟻聚,兵
甲蝟,英豪俊悉被羅弋太尉李公署。公爲感激,正將收複京邑,大著
熏口,及太尉薨相國公署,公爲承天軍兵馬使。乹元公奉诏命追赴阙
下,授右金吾引駕朗將。及代宗幸陝,公奮激忠勇,扈從銮舆險阻艱
難備賞之矣。咱駕還宮阙,授公寶應元從功臣、天水郡開國公,食邑
二千戶。繇是熊業崇成功盛,名實貫時,故得開國之封,食菜之邑。
曲回天鑒,恩诏稠畳,以貞元十年寢疾彌流,不祿于長安私第,享年①
六十八。
夫人清河張氏,故獻陵令子琦之女也。年僅初笄,作嫔君子。恭
接娣似,孝奉舅姑。口娩口質,動必合禮。孜孜婦行,飾于閨門,豈
圖齊眉之歡,玉樹先折,夫人尤沮,外示貞素,內融同未亡人垂廿載,
訓育遺嗣,皆有見焉。不幸以元和八年任命癸已歲秋八月廿八日終于
泾州私第,春秋七十七。有二才子,長曰文竧口,次曰文幹,皆恭承
嚴訓,間望克彰,兄侍藩維,弟職禁衛,靡所不欽。
居喪衰赢,觸地隕絕,苫由之次,蘇而複號。以松柏路遙,身許
王事,歸葬之禮難遂考心。旋以其年十月五日,合袝于泾州回中原南,
從權禮也。以泳迹忝中外命,爲志也銘曰:
卓哉趙公,仗義懷忠。七奇三略,鳳不該通。天寶未年,胡羯起
戎。
公口成師,自西阻東。收複鎬京,施其戰功。恩拜金吾,威武雄
雄。
爰彼夫人,威儀容止。年僅笄口,作嫔君子。孝奉舅姑,恭承娣
似。
玉潔蘭芳,貞姿可擬。蕭蕭閨門,令望不已。如何不升,玉折蘭
萎。
想彼貞姿,孰不爲悲。松柏路遙。歸袝難期。甲宅回中,禮許從
宜。
古原崔嵬,泾水委迤。冥冥夜臺,千古在斯。刻石篆文,永以志
之。
[题解] 此墓志铭刻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4年),放于赵琇墓室内。1982
年7月平凉市博物馆在泾川县城关乡袁家庵一社员基门前发现唐代墓志铭一合,
经调查为社员袁根牛1967年修庄基时从一古墓中挖出。1983年7 月平凉市博物
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保护。除“大唐故赵府君墓志铭”一合外,这次共清
理出彩色红陶俑5件、狗俑及食盆各1件、塔式罐1件、铜钗1件、残骨笄1
件、开元通宝、元重宝各1件。墓志铭,灰色砂岩质地,正方形,边长60厘米、
厚10厘米,四边细线阴刻十二生肖像,碑文楷书29行,满行32——33字。盖
为盝顶式,上刻神蝠纹,下刻蟠螭纹;左右刻云龙纹,顶部刻西藩莲地纹,上刻
篆书三行,每行三字“大唐故赵府君墓志铭”九字。
[撰者]朱 永元和八年(公元814年) 职,承务朗守泾州录事参军。生卒
年月不详。
[注释]
①仕秦善驭,封于赵城:《史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杰恶来,有力,
蜚廉善走,俱事殷纣,武王伐纣杀恶来。蜚廉有 子季胜,胜生孟增,增生冲父,
冲父生造父,造父善御,幸于周谬王,得四名马,平徐偃之乱。造父为缪王御,
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造氏。赵城:括地志云:“赵城,今晋州赵城
县是,本彘县地,后改曰永安,即造父之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