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墓志铭,纪念品
篇一:康德墓志铭
原文(德):
“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出处:《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个人觉得是人类史上最为震撼的墓志铭。
英译版本有:
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大英百科全书)
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来自维基,译者不明)
Two things fill me with wonder----the starry sky above, the moral law within.(不明来源)
中译版本:
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实践理性批判》)
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来自维基名言)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来自维基名言)
有二事焉,恒然于心,敬而畏之,日念日甚:外者璀璨星穹,内者道德律令。(网友彭顺丰)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以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俱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法。(余光中)
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冯晓虎)
篇二:康德 墓志铭
康德墓碑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德文原文
“Zwei Dinge erfuellen das Gemue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oe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ae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ue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两个英文版本
版本-1
“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版本-2
“Two things fill the heart with renewed and increasing awe and reverence the more often and the more steadily that they are meditated on: the starry skie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inside me.” 现有的中文版本: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古文版本(钱坤强) 有二事焉,
恒然于心;
敬之畏之,
日省日甚:
外乎者如璀璨星穹,
内在者犹道德律令。
篇三:墓志铭
外国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墓志铭
1、我的墓志铭 [俄] 普希金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
和爱神结伴,慵懒的度过欢快的一生,
他没做过什么善事,然而凭良心起誓,
谢天谢地,他却是一个好人。
十六岁的诗人,已经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他思考了死亡,更重要的是他思考好了人生要做
一个什么样的人度过,最终,他的墓志铭也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2、英国诗人莎士比亚的墓志铭:“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
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3、希望我的坟墓和他们的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惊慌;就像是恢复了过去的习惯,我的卧室
靠着她的睡房。
——维克多·雨果死后,按照他的要求,人们把他安葬到他父母和妻子的坟墓之间。墓志
铭是他死前自己写下的。
4、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
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
5、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塞的墓志铭:“ 等我死去,亲爱的朋友,请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杨柳。
我爱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绿,它那淡淡的颜色使我感到温暖亲切。在我将要永眠的土地上,杨
柳的绿荫啊,将显得那样轻盈、凉爽。”
6、美国诗人佛洛斯特的墓誌銘只有一行:“我和世界有過情人的爭執”
7、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的诗句:“他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
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8、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
9、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墓志铭: “在如此众多的眼睑下,独自超然地安眠,也是一种喜悦”
10、海明威的墓志铭是“请恕恕我不能起来。”
11、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名叫《班伯本山下》诗作的最后十
七个字。
12、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英国作家萧伯纳的墓志铭
13、“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卢梭
14、“米兰人亨利·贝尔,活过、写过、爱过。”——司汤达
15、美国 女诗人狄金森墓碑上只刻着的兩个字:“回话”
16、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
17、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伏尔泰的墓志铭。
18、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卢梭的墓志铭。
19、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墓志铭
20、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他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志铭。
21、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音乐家贝多芬的墓志铭。
22、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墓志铭。
23、印刷工富兰克林。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志铭。因为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是青少年时代担
任过印刷工。
24。亚瑟·柯南道尔爵士:真实如钢,耿直如铁。
——塑造了福尔摩斯的柯南道尔的墓志铭。
25、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
周率数值,于是便刻在了墓碑上。
26、37,22,35,RI·P
——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这三个数字表示她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
表明她生前爱美的心愿。
27、一个正十七边形。
——德国数学家高斯因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死后在墓碑上刻上了这一图
形。
28、许多小鸡、小羊和小狗。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墓碑。
29、一只可爱的蝴蝶翅膀。
——前苏联昆虫迷彩学家鲍·尼·施可维奇的墓碑。
30、S=KlnΩ
——物理学家波尔兹曼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
式。
31、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
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
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这是康德的墓志铭。这句话之所以有名,就在于它多多少少反映了康德伟大的哲学思想。许
多人只看到了前半句,却没有看到后半句。也许相对于前半句所揭示出来的真理,后半句虽
然是这位哲学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却也无足轻重了吧?
篇四:名人的墓志铭
名人的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志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
历史长河里墓志铭可谓是各呈异彩。墓碑下埋藏的大人物,墓志铭为他们在曾经生活的世上,留下了最后的印记。下面是一些部分名人的墓志铭:
1、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37,22,35,R.I.P”。许多人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最终这个谜由梦露研究会揭开,这三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缩写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长眠。死者生前最大的嗜好是爱美,她用数字将自己十分钟爱的形体永久记录了下来。
2、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3、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4、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却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时代担任的印刷工。
5、有一个人,生前并不算名人,但死后,却因墓志铭而成名。名不见经传的“卑贱者”,美国人约翰·特里奥的墓碑,被他的相同国籍的作家纳撤尼尔·霍桑在“阴暗潮湿的一隅”发现。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凄凉的诗句”后,哀痛地说:“要想用更精练或者更感人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与埋葬的故事,不是容易的事”:可怜地生活,可怜地死去,可怜地掩埋,没有人哭泣。
6、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7、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8、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9、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
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10、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11、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12、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13、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14、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15、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16、法国文豪维克托·雨果,死后葬于他父母和妻子的坟墓中间:“希望我的坟墓和她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惊慌。就像是恢复过去的习惯,我的卧室又靠着她的睡房。”
17、马丁·路德·金的墓志铭: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18.阿凡提是一位精通伊斯兰教的神学家。他一生讲过无数生动的故事和笑话,在中亚、阿拉伯和中国广为流传。阿凡提博学睿智,为人正直,幽默乐观。1285年76岁的阿凡提逝世,他的墓前装着一扇大门,挂着许多把无法打开的锁,门边岩石上刻着他生前说过的一段话:大门关闭着,是为了我的朋友,大门打开着,是为了我的敌人。阿凡提不忘提醒珍重生命的朋友们好好活在世上;而钥匙和武器掌控在自己手中,战斗的大门一旦打开,自己将会成为敌人的掘墓人。这段碑文充满哲理和正义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19.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
20.小仲马(1824——1895),法国作家,大仲马之子,以一部《茶花女》而成名。死后安葬在巴黎附近的蒙马尔特公墓中。无独有偶,陵墓上也刻着小仲马生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吾寓于生,吾寓于死。吾固重生,尤重于死。生有时限,死无穷期。碑文颇似哲理诗,深奥玄虚,
有点像中国的禅宗味道,透露出小仲马生前是认真思考过生与死这个人生的严肃课题的,“死无穷期”,死也是人类生命的另一种生,它昭示了小仲马的生死观。
21.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反对袁世凯专权。1913年3月20日晚,被袁世凯心腹赵秉均布下的凶手枪杀,年仅31岁,安葬于上海闸北公园。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为他的墓碑写下了简短有力的四言铭文: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呜呼!九原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已,斯之良史;铭诸心肝,质之天地。于先生的笔端,字字血,行行泪,既饱含着对宋教仁革命义举的深挚讴歌,同时它又是一篇声讨袁贼诅骂时局的战斗檄文。读罢,为之动容,且令人悲愤。
22.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作家,著作等身,在英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生性机智,常有精警的妙论,艺术上尤擅幽默和讥讽。1950年94岁的萧伯纳辞世。生前,他曾为自己写(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康德、墓志铭,纪念品)下了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碑文十分俏皮诙谐,生动地表现了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的生命哲学,一代幽默大师“临终”也不忘给死神“幽”一“默”,透过淡然的文字,人们分明看到萧伯纳含笑九泉的神态,这其实也是热爱人生的真实写照。
23.康德(1724—1804),德国著名哲学家。在他的墓碑上写着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