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公开课
篇一: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教师版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
一. 实词
亦在遣中(被贬出京城)
当诣(前往)播州
吾不忍梦得之穷(困窘)
无辞(借口,理由)以白(告诉)其大人
将拜疏(上呈奏章)
死不恨(遗憾)
梦得於是改刺(用作动词,任职)连州
酒食游戏相征(约之来)逐(随之去)
诩诩(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样子)强笑语以相取下
不一引(伸,拉)手救
闻子厚之风(风尚,节操)
亦可以少(稍微)愧矣
又偕(一起)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能)为政邪
因(顺着,按照)其土俗
其俗以男女质(典当,抵押)钱
子本相侔(相等)
子厚与设方计(方法)
悉(都)令赎归
比(及,等到)一岁
益(更加)自刻苦
务(致力于)记览
崭然(高峻突出貌)见(通“现)头角
不自贵重顾藉(顾惜)
谓功业可立就(成就,成功)
故坐(因为犯罪)废退
故卒(最后)死于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
亦自不斥(贬谪)
必不能自力(自我努力)
二. 虚词
士穷乃(才)见节义
愿以(用)柳易播
遇有以(把)梦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视以为(认为)得计
免而归者且(将近)千人
其后以(凭借)博学宏词
以(用)彼易此
孰得孰(那一个)失
使(如果)子厚在台省时
虽使(让)子厚得所愿
三. 词类活用
又下(名词动用,扔下)石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者
约不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赎
观察使下(名词动用,推行)其法于他州
议论证据(意动,引据今古事例作证)今古
率常屈(使动,使之屈服)其座人
穷不极(形容词动用,达到极点)
例(按例)出为刺史
四.古今异义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指点)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章法)可观
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
虽少年,已自成人(长大成人)
遇用事者得罪(获罪)
无辞以白其大人(父母)
四. 句子翻译
1.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2.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有能辨别它的人。
篇二:柳子厚墓志铭 教案 定稿
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及文言句式。
2、翻译重点句子。
3、了解柳宗元的精神品德,并产生敬仰之情。
一、考点指津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读书指导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提示:结合工具书、课后注释与同步导学练自主完成
1、柳宗元(A级)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 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和人物传记。山水游记中以“永州八记”最为著称,其中不但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物的,更融入了遭受政治挫折后内心的苦闷。寓言以《三戒》等最为著名,篇幅短小,文字犀利,极力鞭挞社会丑恶现象。为文主张“文者以明道”,强调文章针砭时弊的作用,致力于文体文风及语言的革新。为人正直,所交皆当世名人。
2、介绍墓志铭。
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3、字音(A级)
俊杰廉悍(hàn) 踔(zhuó)厉风发召(zhào)至京师偕(xié)出为刺史 约不时赎(shú)子本相侔(móu) 则没为奴婢(bì)当诣(yì)播州
请於(yú)朝 虽重(chóng)得罪 穷乃见(jiàn)节义 诩诩(xǔ)强(qiǎng)笑 禽兽夷狄(dí)可以少(shǎo)愧 贵重顾藉(jiè)死于穷裔(yì)
4、整体感知,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内容(B级)
(二)再读文本,疏通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提示: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注意实词词义推敲的方法(引申、句式、语法等)
1、 解释重点词汇
(1)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2)以事母:因为
(3)乃复拜侍御史:乃:才 复:又 (4)所与游:游:交往 (5)精敏:精锐敏捷(6)通达:把握洞察事理 (7)崭然:突出的样子 (8)俊杰廉悍:廉:正直。悍:勇猛刚烈 (9)率常屈其座人:率:每每 (10)拜监察御史:拜:授予官职 (11)居闲:指公事清闲(12)务记览:务:致力于
(13)自肆于山水间:肆:放情(14)又偕出为刺史:偕:一起 (15)是岂不足为政邪:是:这。足:值得 (16)因其土俗:因:顺着,按照 (17)悉令赎归:悉:全部 (18)足相当:足:足够
(19)悉有法度可观:可:值得(20)当诣播州:前往
(21)将拜疏:拜疏(shù):向皇帝上疏 (22)虽重得罪:重(chóng):再
(23)死不恨:恨:遗憾(24)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敬慕喜悦
(25)酒食游戏相征逐:追逐 (26)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勉强,做作 (27)仅如毛发比:比,类似、相同 (28)不一引手救:引:伸 (29)又下石焉:焉:于之,向他 (30)亦可以少愧矣:稍微
(31)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在 (32)长曰周六,始四岁:才 (33)学问不厌:满足 (34)逮其死不去:【逮:到】
(35)既往葬庶几:差不多 (36)是惟子厚之室:是
2、古今异义
(1)出入经史百子:出入:贯通
(2)其俗以男女质钱:子女
(3)无辞以白其大人:大人:父母。
(4)勇于为人:助人
3、词类活用 (1)议论证据今古:名作动,引据今古事例作证 (2)率常屈其座人:屈:使动,使之屈服 (3)约不时赎:名作状,按时 (4)令书其佣:书:名作动,写,记下
(5)子厚口讲指画:口:名作状,亲口(6)下其法:下:名作动,推行 (7)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刺:名作动,做刺史 (8)又下石焉:名作动,扔下
(9)不自贵重顾籍:形作动,保重 (10)重然诺:形作动,看重
(11)遵从而家焉:名作动,居住
4、特殊句式
(1)不自贵重顾籍:宾前(2)故卒死于穷裔:状后
(3)道不行于时也:状后(4)材不为世用:被动
(5)亦自不斥:被动 (6)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判断
(三)三读文本,思考问题
1、文章第一节介绍子厚家世有何作用?
明确:(1)以其祖辈父辈的品格侧面表现子厚的刚正和孝道;(2)与下文对刘禹锡母亲的关切相呼应;(3)暗为子厚辩白。
2、 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子厚的?又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明确:家世、品格、才华、政绩、文学
(1)直接记叙事件表现;(2)通过作者的议论表现;
(3)通过其他人物来侧面衬托;(4)对比。
3、赏析文中的对比手法。
明确:(1)将“平居里巷”之人,平时“誓生死不相背负”的言行和“一旦临小利害”“反眼若不相识”进行对比,说明这些都是唯利是图、重利轻义的小人,以突出柳宗元伟大的人格。
(2)将“平居里巷”之人和“子厚之风”对比,赞颂柳宗元的方正为人、笃于友情和舍己为人的美德。
(3)将柳宗元年轻时“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的情形,和他被“斥时”无人愿意出面为他讲话的情形对比,说明人情淡薄,世态炎凉。
4、结合你所了解的事例谈谈你对文中“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哲理的理解。
三、典题导航
(一)翻译句子(C级)
导学提示:
1、还原位置,揣摩语意,明确句子主干,把握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2、找到句子的得分点(重点词汇、文言现象)。
3、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缩”等方法。
(1)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2)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3)落陷?,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4)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篇三: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学生版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
一. 实词
亦在遣中( )
当诣( )播州
吾不忍梦得之穷( )
无辞( )以白( )其大人
将拜疏( )
死不恨( )
梦得於是改刺( )连州
酒食游戏相征( )逐( )
诩诩( )强笑语以相取下
不一引( )手救
闻子厚之风()
亦可以少( )愧矣
又偕( )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 )为政邪
因( )其土俗
其俗以男女质( )钱
子本相侔( )
子厚与设方计( )
悉( )令赎归
比( )一岁
益( )自刻苦
务( )记览
崭然( )见( )头角
不自贵重顾藉( )
谓功业可立就( )
故坐( )废退
故卒( )死于穷裔( )
亦自不斥( )
必不能自力( )
二. 虚词
士穷乃( )见节义
愿以( )柳易播
遇有以( )梦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视以为( )得计
免而归者且( )千人
其后以( )博学宏词
以( )彼易此
孰得孰( )失
使( )子厚在台省时
虽使( )子厚得所愿
三. 词类活用
又下( )石焉( )者
约不时( )赎
观察使下( )其法于他州
议论证据( )今古
率常屈( )其座人
穷不极( )
例( )出为刺史
四.古今异义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 )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 )可观
泛滥()停蓄()
出入( )经史百子
虽少年,已自成人()
遇用事者得罪( )
无辞以白其大人( )
四. 句子翻译
1.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2.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篇四:《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了解柳宗元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
2、了解柳宗元的精神品德,并产生敬仰之情。
3、学习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从文章事迹中了解柳宗元的高尚品德,并对此产生对伟人的敬仰。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介绍文章作者、人物和相关常识。
2、 讲解文章第1-5节。
一、 柳宗元介绍。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和人物传记。山水游记中以“永州八记”最为著称,其中不但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物的,更融入了遭受政治挫折后内心的苦闷。寓言以《三戒》等最为著名,篇幅短小,文字犀利,极力鞭挞社会丑恶现象。为文主张“文者以明道”,强调文章针砭时弊的作用,致力于文体文风及语言的革新。为人正直,所交皆当世名人。
二、介绍墓志铭。
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与韩愈的交情。
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同期为文者,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在文学革新上桴鼓相当。韩愈很推崇柳宗元的散文,认为“雄深雅健”。
作为同朝为官者,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同。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是保守的,他对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赞同,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对他们加以严厉指责。在柳宗元政治得意之时,韩愈却远贬阳山。 在思想信仰上,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佛老,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被宪宗命令处死,幸得人相救才免于一死,但被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内召为国子监祭酒。
韩柳作为同朝的不同政见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柳宗元临死之
时,托韩愈照顾自己的身后事。在《柳子厚墓志铭》中,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实是"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典范。这篇文章称为韩愈所写的墓志铭中最精彩的一篇,也源于此篇是站在朋友的立场叙述,显得尤为感人。
四、研习文章的第一节。
1、字词梳理。
子厚【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宗元【讳:名。生者称名,死者称讳,以示尊敬。】。七世祖庆【柳庆】为拓跋魏【拓跋魏:北魏】侍中【侍中:门下省的长官,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北魏时侍中位同宰相。】,封济阴公。曾伯祖?]【曾伯祖?](shì):柳?]在贞观年间(627—649)为中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为兵部侍郎。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652年(永徽三年)代褚遂良为中书令,位相当于宰相。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瑗和褚遂良力争,武则天一党人诬说柳要和韩、褚等谋反,被杀。】,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yuàn俱 【俱:一起】得罪【得罪:冒犯】武后【褚(zhǔ)遂良:字登善,曾做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等官。唐太宗临终时命他与长孙无忌一同辅助高宗。后因劝阻高宗改立武后,遭贬忧病而死。韩瑗(yuàn):字伯玉,官至侍中,为救褚遂良,也被贬黜。】,死(于)高宗朝。皇考讳镇【皇考:对亡父的尊称】,以【以:因为】事母弃太常博士,求【求:请求】为县令(于)江南。其后以【以:因为】不能媚【媚:迎
合】权贵【柳镇曾迁殿中侍御史,因不肯与御史中丞卢?裕?紫囫疾我煌?芟菔逃?纺略蓿?笥治?略奁椒丛┯??米锺疾危?获疾我运?孪莺Ρ峁佟!渴в?罚蝗ü笕怂馈救ü笕怂溃浩浜篑疾我蜃锉槐幔?诙?瓯惶频伦诖退馈!浚?恕灸耍翰拧扛础靖矗河帧堪菔逃?贰:拧竞牛汉懦啤课?罩保??胗巍舅?胗危核?纸峁梗??煌?娜恕拷缘笔烂?久?河忻??咳恕?/p>【翻译】:子厚,名叫宗元。他的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曾伯祖柳?],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一起得罪了武则天皇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掉了御史官。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所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2、问题探讨: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答:叙说柳宗元的家世。
(2)作者使用大量篇幅讲述其父的生平,其中可以彰显其父的哪些品质?
答:一是赞扬其父亲的孝道;二是赞扬其父亲的刚直,表明品格。
五、分析文章第二节。
1、 字词梳理。
子厚少精敏【精敏:精锐敏捷】,无不通达【通达:把握洞察事理】。逮(dài)其父时【逮,及,到。】,虽少年【少年:年少】,已自【自:独自。】成人,能【能:凭能力】取进士第,崭然【崭然:突出的样子】见【见(xiàn):同“现”】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有子:意谓有光耀楣门之子】。其后以【以:因为】博学宏词【博学宏词:名词作动词,通过博学宏词。唐制,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授集贤殿正字【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正字:集贤殿置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柳宗元二十六岁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廉:正直。悍:勇猛刚烈。俊杰廉悍:议论见解独特,才智出众。】议论证据今古【证据:名词作动词,引据今古事例作证。】,出入【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踔厉风发【踔(chuō )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踔,远。厉,高。踔厉:奋起。风发:精神振奋的样子。】,率常屈其座人【率:每每。屈:使之屈服。】。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要人:显贵之
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令出我门下:意谓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门生以沾光彩。】,交口荐誉之【交口:异口同声。】。
【翻译】:子厚少年时就很精锐敏捷,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当他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独自成才,凭能力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个好儿子。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他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要收他做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地推荐称赞他。
2、问题探讨。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来介绍柳宗元的?
答:突出的是柳宗元为学才能。
(2)为了说明柳宗元的为学才能,作者从正侧两方面介绍,请分别找出。
答:正面:少精敏,无不通达。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
侧面:众谓柳氏有子;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六、分析文章第三节。
1、字词梳理。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蓝田:今属陕西。尉:县府管理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拜【拜:授予官职。】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诸事。】。顺宗即位,拜【拜:授予官职。】礼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所荐引。】 。遇用事者
【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唐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信任。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其子李纯为宪宗,将王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得罪【得罪:获罪】,例【例:照例】出【出:贬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例贬:依照“条例”贬官。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居闲【居闲:指公事清闲。】益自刻苦,务【务:致力于】记览【记览:记诵阅览。此喻刻苦为学。】,为词章泛滥停蓄【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为深博无涯?濉疚扪?澹?ì):无边际。涯、?澹??撬?摺!俊6?运劣谏剿?洹舅粒悍徘椤!俊?/p>
【翻译】: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或汪洋恣肆,或雄厚凝炼,其造诣象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2、内容分析。
(1)这一段写了柳宗元哪方面的事情?
答:写了柳宗元的出仕被贬。
(2)在出仕被贬的经历中,作者仍刻苦为学,纵情山水。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品德?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毅刻苦。
七、分析文章第四节。
1、梳理字词。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偕:一起】出为刺史【偕出:815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马”同时被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而子厚得柳州【柳州:唐置,
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既【既:已经】至,叹曰:“是【是:这。代柳州。】岂不足为政邪【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柳州地虽僻远,也可以做出政绩。】?”因其土俗【因:顺着,按照。土俗:当地的风俗。】,为设【设:制定。】教禁【教禁:教谕和禁令。】,州人顺赖【顺赖:顺从信赖。】。其俗以【以:用】男【男:子】女质钱【质:典当,抵押。】,约不时【时:按时】赎【不时赎:不按时赎取。】,子本相侔【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相侔(móu):相等。】,则没【没:没收。】为奴婢。子厚与【与:与之,替债务人.】设【设:设计】方计
【方计:计谋。】,悉【悉:全部】令赎归。其尤【尤:特别】贫力【力:能力】不能者【者:??的人】,令书【书:写,记下。】其佣【佣:佣金,工资。】,足【足:足够】相当【相当:相抵。足相当:意谓佣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则使归其质【质:人质。】。观察使【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下其法【下:推行。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于【于:到】他州,比一岁【比(bì):及,等到。】,免【免:免除】而归者且【且:将近】千人。衡湘以南为【为:应试。】进士者【衡湘:衡山、湘水,泛指岭南地区。】,皆以【以:把】子厚为师,其经承【经承:经过,承受】子厚口【口:亲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为文词者:写文章诗文的人】,悉有法度【法度:规范。】可观【可观:值得观赏】。
【翻译】: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设计计谋,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写文章诗文的人,全都都有规范值得观赏。
2、内容分析。
(1)这一段写了柳子厚哪方面的内容?
答:写了柳子厚在柳州的治绩,突出表现了柳宗元的政治才干。
(2)说明其具有什么品质?
答:体现了他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八、分析文章第五节。
1、字词梳理。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遣:放逐】中【中山:今河北定县。刘梦得:名禹锡,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中山为郡望。其祖先汉景帝子刘胜曾封中山王。王叔文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这次召还入京后又贬播州刺史。】,当诣播州【诣:前往。播州:今贵州绥阳县。】。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亲在堂:母亲健在。】,吾不忍梦得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穷【穷:困窘。】,无辞【无辞:没有话】以【以:来】白【白:表白】其大人【大人:父母。此指刘禹锡之母。句谓这种不幸的处境难以向老母讲。】;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于:向】朝,将拜疏【拜疏(shù):向皇帝上疏。】,愿以柳易播【以柳易播:意指柳宗元自愿到播州去,让刘禹锡去柳州。】,虽
【虽:即使】重得罪【重(chóng)得罪:再加一重罪。】,死不恨【恨:遗憾】。遇有以梦得事白【白:告诉】上者【“遇有”句:指当时御史中丞裴度、崔群上疏为刘禹锡陈情一事。】,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刺:用作动词做刺史。连州:唐属岭南道,州治在今广东连县。】。呜呼!士穷乃见【见:现。表现出】节义【节义:节操和义气】。今【今:现在】夫平【平:平时】居【居:居住】里巷相慕悦【慕悦:敬慕喜悦】,酒食游戏相征逐【征逐:追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诩诩(xǔ):夸大的样子,讨好取媚的样子。强(qiǎng):勉强,做作,取下:
指采取谦下的态度。】,握手出肺肝相示【出肺肝相示:譬喻做出非常诚恳和坦白的样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背负:背叛,变心。】,真若【若:好像】可信;一旦临【临:面对】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如毛发比:譬喻事情之细微。比,类似。】,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陷阱:圈套,祸难。】,不一引【引:伸】手救,反挤【挤:排挤】之又下【下:名词做动词,扔下】石焉【焉:于之,向他】者【者:??的人】,皆是也。此宜【宜:应该】禽兽夷狄所不忍为【所不忍为:所字结构,所不忍心做的事情】,而【而:转折,但是】其人自视以为【以为:认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闻子厚之风【风:风度】,亦可以少【少:略微】愧矣【少:稍微。】。
【翻译】: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象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2、 内容分析。
(1)这一节文字突出了柳宗元怎样的为人特点?
答:突出了柳宗元急人所难,舍己为人的挚友形象。以柳易播这一典型事例,柳宗元自身被贬,处境困窘,??据说这次他被贬还是因为刘禹锡写了一首诗,叫《玄都观看花诗》,触怒了执政,柳宗元也跟着倒霉,但柳不但不怨刘,而是关心朋友,真诚体贴到神情??为之“泣”下,举动??冒死以请,为朋友如此笃情重义,如此舍己为人,令人感动。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作者以议论的笔法,用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柳宗元的这一性格特点。(注意分析出是如何对比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6-8节。
2、整体分析全文结构脉络。
一、 分析文章第6节。
1、字词梳理。
子厚前时【前时:从前】少年,勇于为人【为人:助人。此处有认为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是政治上的失慎之意。所以下面说“不自贵重”。】,不自贵重顾籍【顾籍:顾惜。】,谓
【谓:认为】功业可立就【立就:即刻成功。】,故【故:结果】坐废退【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废退:指远谪边地,不用于朝廷。】。既退【退:贬】,又无相知【相知:交结】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有气力:有权势和力量的人。推挽:推举提携。】,故卒死于穷裔【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材不为世用,道【道:理想】不行【行:施展】于【于:在】时也。使【使:假使】子厚在台省时【台省:御史台和尚书省。】,自持【持:约束】其身,已【已:已经】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被贬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穷:穷困】。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极:到达极点】,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自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