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有意义的墓志铭

墓志铭2019-07-08 14:22书业网

篇一: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1“我将思想奉献给了人类,将身体奉献给了大地,我没有走,这就是我的全部!”----------墓志铭2 上面的就是我写给自己的墓志铭。3人生一世,寻得是价值,探的是智慧。在二十岁写下自己几十年后的墓志铭,也许太早,因为人生起起伏伏,每一段经历都会给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有人说,人生苦难重重,但我说,人生无畏苦难,既然来了,怎么可以轻易回去呢?有人活了一百岁,无人问津,有人活了二十岁,流芳百世。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时间可以衡量的。4多年后,也许回忆起自己现在写的这样一篇文章,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让我细数这二十年来我的经历,学着鲁迅先生“朝花朝拾”。从我出生那天,自己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人生,小时候,伴着家人的教导,自

己便渐渐懂事,渐渐有能力照顾自己,懂得喜怒哀乐与人世百态。青春最多的时间是花费在学校的。学习,是一个年轻人的标志,如果一个年轻人不学习,长辈会吃惊,会鄙夷,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要一个人学习好,爱学习,这个孩子肯定有出息。当初的大学生可是响当当的名号!5我,二十岁,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但我回顾自己的曾经,心里有苦有甜,有喜有悲。多数的荣耀都是在校园里获得的,校园给了每一个孩子展现的机会,有些人讨厌上学,但是没有学校,怎么会有你展示的舞台?当初的我很胆小,很内向,是需要别人照顾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经历让我明白,自己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我试着独立,试着与别人交流,争取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努力展现给大家看。我说过了,想过了,也做到了。在全国中学生语文作文竞赛中,我拿到了省一等奖;在江苏省三好学生的评选中,我选上了;在化学竞赛中,我获奖了。获奖,证书,一系列衡量你付出的东西摆在你面前,有些人会迷失。但是在我的价值观里,我觉得这些只不过是身外之物,缘来缘去罢了,真正有价值的是证书背后的人所有的心血。6《执虚如盈》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这是人生意境,懂得了这样的意境,才能让心不再受世俗控制,可以自由驰骋。而你的精神,你的付出,你的奉献是你唯一能留下来的东西,超出一切有形之物,打破时间的限制,只一瞬,便是永恒。7有奉献的人将成为崇高的天使,无奉献的人便成为地狱下的小丑。8我问自己,当我被上帝叩问时,我是忍着谎言的面具向上帝吹嘘,还是坦诚的向上帝汇报?而我的回答是,这是事实,上帝早已知晓再怎么争辩,也不会改变当初的决定。而天平就这样倾向了真理的一端。9很多人,当被问起自己的梦想时,总会诧

异的停顿几秒。他是在想吗?是的。也许,有时候一闪而过的念想成了你觉得的自己的梦想,这是目标,是自己奋斗的方向,但我寻寻觅觅在找的,是自己的最终目标。奉献,是一个宽广的名词,而一切崇高的理想,都是这个名词最好的阐述。如果你要问我所找到的的梦想,我可能会说我还没想好,小时候什么都想干,觉得自己神通广大,说干就干,而认识了这个世界之后发现,不是什么你想干就可以干的,所以一切又好像全都破灭了。所以,就在无尽的寻觅中度过了大量的人生的时间。但是如果你问我要追求的方向,我会明白的告诉你,奉献!奉献说出来很伟大,但是做起来确实很辛苦,它可以衡量一个人最终的价值取向。10我将自己的墓志铭定义在奉献一层,是我相信奉献,相信崇高的理想下总有一颗奉献的心!当身体再也不能收到理想的驱动时,人们可以感受到的只有那颗掩埋在身体里的背后的奉献。我希望在我几十年后闭上双眼,可以在墓碑上刻上这一句话,这是我留给自己,也是留给大家的话。11我有一个习惯,从不随意伤害外物,哪怕一只蚂蚁,也有它生存的权利,我不想剥夺他的权利,这是尊重,我敬仰并深刻践行这样意义的尊重。有些时候,患上重病,觉得自己发个烧就很煎熬,而回头看看那些其他病人,就会觉得自己原来这么幸运,又会发出一声感叹,活着真好!没有人愿意死,或者说没有人愿意平白无故地死,死要死的有价值。12我常常幻想,如果每一个人都是积极阳光,践行自己的梦想,那么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令人向往。而生命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纯净的奉献,这样的心灵是珍贵的,是我所崇拜的。都说,自己会成为自己心中所崇拜的人,我想成为一个热爱奉献的人,对于他人,社会,地球等等。当我归于尘埃,地球上依然有我的痕迹,那些话,那些事,那些人,抹不去的回忆,没有消失,只是我们还不能回去看看。。。13玛丽莲梦露将自己的身材写进墓志铭;牛顿将自己比作捡贝壳的孩子;萧伯纳说这一天始终会到来。每一位杰出的人都将自己最骄傲的留给了自己,将自己定格在世界的一个角落,我们爱他们,因为他们可爱!14墓志铭的意义就是记录一个人的一生,但是现在的我一生未走完,现在与未来有无限可能,也许最后的墓志铭不是这句话,但是它是我一直会践行的人生准则,奉献真的是有意义的一件事,值得为之付出,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感受这两个字!

篇二:墓志铭的起源与意义

墓志铭的起源与意义

故人西辞,魂魄何归。入土为安,墓碑与墓志铭乃与丧葬密切相关,为“慎终追远”之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领域内突出影响深远。

墓志铭一说始于南朝,秦始皇时称为“刻石”。东汉后称之为碑,刻于碑上的文字称之为碑文。墓志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悼念性文体,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是由“志”“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于散文撰写,记载死者的姓名 籍贯 生平 年寿 卒葬日月事略;“铭”文似诗,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逝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后来“铭”也发展为散文体,但也有的墓只有志或只有铭的。

墓志铭和碑文作为一种文体,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王安石的《王逢原墓志铭》均为墓志铭中的精品。

工作报告

1、今天了解了鹤壁的一些传说,还有典故对鹤壁又有了更加确切的认识。

2、今天又上山了解了一下工程的进展情况顺便又问了一下石材的种类。

3、熟悉了学习计划,看到这些确实让我意识到许多东西都是靠大家的脑子集合出来的。

4、有进一步了解了山上绿化所用树的名字。

Shenzhongzhuiyuan

2010年10月18号

篇三: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析南宋傅察夫人《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

墓志铭是记述墓主生平行状,藏在墓圹中,留传后人的铭文。它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墓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家乡、历任官职、主要业绩,自己与父母妻室诰受封号、儿女孙曾婚配举业任官情况、遗闻逸事、生卒年月日时、享受岁数、墓葬时间地点方位、立墓志铭的子孙、子孙对墓主的哀悼与颂扬等。拜请墓主生前有名望任官职的挚友撰文与书写,或由墓主的子孙自己撰文与书写。它是第一手珍贵的实物史料,比正史志书的传记具体细微,供后世史志的人物传记撰写作依据,补其所不及,匡其谬误。我国古代妇女没有政治地位,除“烈女”“贤媛”等外,极少被写进传记,墓志铭却可写女性墓主。爱国英雄、清官名宦、文儒义士、良母贤媛等的墓志铭,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历史教材。文彩、书法、雕刻优美的墓志铭,还可供研究该时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作参考。当然,由于我国古代有“为亲者讳”和“隐恶扬善”的陋习,不敢如实写出墓主的过失和缺点,因而我们在使用墓志铭时,还要与后世撰写的史志传文进行比较鉴别,决定取舍。

“文革”期间的1968年4月间,泉州紫帽山北麓灵应岩下太平岭上的南宋初年泉州名宦傅自得母亲赵氏太夫人的坟墓被毁,其《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碑石露出墓圹外边,由泉州市文管会办公室运回保存。这当是泉州发现较早的古墓志铭之一,弥足珍贵。原石系黑页岩,长1米,宽0.7米,厚0.04米,额高0.14米。碑额阴刻隶书“太夫人墓志铭”6字,字径0.08×0.08米,分3行竖排,每行2字,没有写篆额者。碑名《清源郡先太夫人墓志》9字、正文1900字,共1909字,均阴刻楷书,字径均0.04×0.04米,由傅自得“泣血谨志”,其弟傅自修“泣血谨书。”顶头,自右至左竖排,碑名自成一行,碑文39行,共40行,不分段,每行平均50字,遇神明、皇帝名讳处,上头空两字。现将碑文加以标点分段,用简化汉字横排于下,误别字的原字后写正字加(),泯灭推测者在字外加[ ]。

傅氏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

先太夫人姓赵氏,崇宁宰相、清宪公挺之幼女。年十九,归先待制府君,先君年三十七。宣和末,奉使大金,首以全节死国事。太夫人哀毁过礼,守节自誓。倾资橐供佛饭僧,盖不膏沐者逾三年,终其身不复御铅华。遭时方乱离,资产荡空,挈携诸孤,自中原南度(渡),转徙领(岭)表,极其险阻艰难,晚乃寓居于泉州。

既素匮于财,太夫人清苦勤俭,自力以成其家。食饮服用,自少至老,未尝随俗,少徇华靡。至于祭祀、宾客之奉,则必戒蠲洁。训诸子一以礼法,少或戾于义,辄对之终日不食,而谓之曰:“待制亡身殉国,汝曹如许,其何以持门户耶?”言发涕流,继以号恸。以故,自得兄弟持官持身,不敢豪(毫)发自恕。

太夫人生三子:长曰自强,右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尝守延平郡,以岂弟(恺悌)廉平称,秩满连丐外祠,以便庭闱之奉;次曰自得,右奉议郎,知

化军;次曰自修,右朝散大夫,新除两沂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自强等既列朝籍,间遇天子郊祀上帝,或朝廷讲和大典礼,推恩天下,未尝不及太夫人,累封令人、硕人、淑人。隆兴二年,始疏汤沐于永嘉,后更通义、清源两郡。两女:长适右朝请大夫、权发遣惠州军州事赵棕,早卒;次适故右通直郎致仁黄逸。孙男九人,曰:伯高,右迪功郎,新差监行在文思院上界门;伯寿,左迪功郎,新差充建昌军军学教授;伯禄,右迪功郎,新差监行在编估打奋局门;伯成,左迪功郎,充明州学教授;伯益,右迪功郎,新授潮州潮阳县主簿;伯召、伯祥、伯瑞,未冠,皆业进士;拱老尚幼。孙女八人,皆适名族。曾孙男女合五人,曰重孙、永孙、通孙、清孙、源孙。

乾道五年夏四月戊子,自得奉安舆,再临莆郡,太夫人欢然就养。先是自修守潮州,拊民殄盗,以治最闻,天子嘉之。既下增秩褒陟之诏,逾二时矣。五月丁卯,申锡浙东之命,邸吏以状报。自得再拜,为太夫人贺,太夫人曰:“汝兄弟闲弃日久,今圣王子一旦褒擢,委以符节,汝辈宜悉心奉公,以图称塞上恩,庶几不坠其家声,吾死瞑目矣!”因泣数行下,曰:“吾闻忠谊之门,其后必大。吾老矣,惧不能生于兹世,安享汝曾之养,而不及见汝曹立事赴功,以大傅氏之门也。”自得亦泣。太夫人则屈指以计自修之还期,曰:“大都不过两晦朔,其必至此矣。汝当为我招大兄来,同为十日欢。”自得曰:“诺。”后数日,命轻车至郡圃,举酒属自得,使同饮爵。六月戊戍夜,漏上三刻,[忽]以微疾就枕。自得亟取常所御汤剂及丹砂投之,比明良愈。辛未日加未申,颜色犹红润,精神略不衰乱。与自得语如平时,曰:“吾年来所恃粥当酒耳,今二者俱不能进,殆将不起乎?”薄暮,疾证(症)骤变,痰上而加喘逆。自得仓皇失措,自乙夜达旦,药石之不能投,祷祠之不暇及,号天叫地,竟即大罚。亟以书招大兄,后三日至,则无及矣。又七月辛已,自得兄弟徙跣,奉太夫人之丧发兴化。秩七月丙辰,还次泉州,权厝于城东之法石寺。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自得九岁而孤,凡所以长养成就者,唯母慈是恃。中间以罪,谪徙岭表。太夫人念自得深,涕泣连日夜。自得身在万里之外,每一思念庭帏,则必北望白云,以首顿地,号呼恸哭,泣尽继之以血。居融凡四年,太上皇帝仁恩深厚,轸念太夫人垂老,首许生还。遭遇今上皇帝老蜚,遂复玷缺,用侍从官列荐,重临故郡。盖一斥十五年,而至郡才七十五日。呜呼!自得为太夫人子,罪逆不肖,其所以贻太夫人忧者,岁月何其久?而所以为太夫人荣养者,又何其艰耶?天乎!神乎?宁使自得至斯极乎?而今而后,自得岂复有意于人间世也哉?

辛酉,自修自潮州解官来奔丧。兄弟三人更相抱持,恸哭号绝。既乃收泪相语曰:“太夫人得年八十一,不为不寿。”生平喜佛法,尝躬阅《大藏经》周一彻,心夷而色庄,未尝妄出一语。待诸妇有恩意,御奴婢虽严,而不忍加楚挞。方自得辈幼学时,贫甚不能办膏油,太夫人至燃松以为明,课使读书。至自得南迁,教自得诸子尤力。自得、自修曩数举于礼部,无所成名,太夫人意常歉然不满。隆兴初元,自得二子伯寿、伯成同年登进士科,太夫人乃为之喜曰:“是可以贺我矣!”又其识见绝人,而隐德密行不可概举。自得兄弟既出仕,间会宾客,太夫人率常立屏间,听其论议,观其容止。客退,则必语自得辈曰:“某人它日必为名公卿,汝其识之!”后多如其言。方待制府君奉使时,家无以备私觌,尝从达官贷白金三百两。既南渡,避地临江,时达官谪居广右。会其子经从,太夫人罄囊中所有,如其数尽偿之。泣谓自得兄弟曰:“乃父死于国,吾忍使其负金于

幽冥耶?”以是家益寡。靖康初,转侧兵间,朝不谋夕。道高密,有亲戚庄媪以黄金一箧附大夫人,使携至江南,遗其主翁者。太夫人受之不辞,挈提不离左右。至建康,卒访寻其家,举以还之。其家不意得此金,大小至于感泣,时人以为难。

呜呼!人之处世如此,固可以无愧无憾。而在佛法中,亦当不昧矣。今吾兄弟累然在哀疚之中,要当持形立气,以襄大事,而期大吾门,以无负太夫人生平之言,无徒毁瘠,不胜丧为也。则相与忍哀痛,奔走山谷间,凡十有六日,而后得吉卜于紫帽山之麓。遂以九月庚申,举太夫人之丧葬焉。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幽堂一闭,不可复启矣。音容日远,不可复闻见矣。三釜无复可乐矣,菽水无复致养矣。重惟先君之丧,囊厝于济源堂先茔之佛庐,

[渺]邈在异域,四十有四年矣。相望万里,间以山川。抚事追思,痛贯心膂。呜呼!尽南山之竹,不足以写此时之哀情;倒沧海之水,不足以供此时之苦泪。此身有尽,此痛难忘。呜呼痛哉!呜呼痛哉!自得殒越荒迷,而即事仓卒,故纪述无次,姑掇大概,碑(俾)而纳诸圹中,异日万一未死,当求今世之名公巨人,勒为铭诗,昭示万世,庶几仰有以显扬太夫人之懿德烈操,俯以慰自得兄弟无穷之孝思云。

自得泣血谨志 自修泣血谨书

《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具备墓志铭写作的各种要素与作用,是一篇典范之作,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首先,墓志铭撰者自述傅家详况和其母赵氏的生平简历。据元编《宋史》傅察传,及赵挺之传、明万历何乔远《闽书》、清乾隆《泉州府志》、乾隆《晋江县志》、道光《晋江县志》等志书有关傅自得及其母赵太夫人传记的记载,我们可知傅自得是北宋末至南宋初人,正直清廉的爱国名宦。祖籍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县)。父傅察,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员外郎,是抗金爱国名宦。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出使金国,不屈被害,追赠徽猷阁待制,赐谥忠肃。母赵氏是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县)人,宋宗室、徽宗崇宁年间爱国名相赵挺之的幼女,著名爱国金石家赵明诚的胞妹,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的小姑。丈夫死后,她携带子女避乱,南来泉州,入籍晋江(今鲤城区)。自得以父死国事,恩补承务郎,有弟自修,子伯寿、伯成。志书的“烈女传”、“贤媛传”,对赵氏的记载极其简略。如果根据墓志铭及其他有关资料,我们则可详知她的生平经历和傅家情况。赵氏出生与出嫁的都是爱国名宦的家庭,受其薰陶教育,她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女子。19岁时,嫁给37岁的傅察为妻,生下三子二女。傅察使金死节,赵氏“资产荡空”,茹苦含辛,“挈携诸孤”,历尽乱离“险阻艰难”,“转徙岭表”(今两广),最后定居泉州城西三朝铺涂山(今傅府山)。当与南外宗正司及其兄长赵思诚迁居泉州有关。她教育子孙要读书当好官。晚年有孙男女17人,曾孙男女5人,蔚成名族,受诰封清源郡君。卒于自得奉养任所莆田,还葬泉州紫帽山,享寿81岁。根据本墓志铭的一些年代记载,以虚岁计,我们还可以推算傅察和赵氏的生卒岁寿。赵氏逝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81岁,则当生于宋哲宗元?四年(1089年)。19岁出嫁,即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是年傅察37岁,则傅察当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宣和七年(1125年)傅察死节,当是55岁。傅察死节,自得才9岁,可知自得当生于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志书只写自得有弟自修,墓志铭则说赵氏生有自强、自得、自修

三子。这些均可补志书之缺漏。志书又记,赵氏扶傅察灵柩南下,葬于泉州西南紫帽山北麓的太平岭。墓志则说傅察灵柩“厝于济源堂先茔之佛庐,渺邈在异域,四十有四年矣。相望万里,间以山川”。这则墓志铭可纠志书之谬误,说明当是以后傅察孙儿迎傅察之柩南下,移葬于此。

其次,本墓志铭列举许多事例,热烈颂扬赵太夫人处世待人的“懿德烈操”。赵氏是一位刚强节烈而又温馨仁慈的妇女,太夫殉国后,她“哀毁过礼,守节自誓。”信奉佛教,倾资“供佛饭僧”,“不膏沐者逾三年,终其身不复御铅华”。因“素匮于财”,便“清苦勤俭,自力以成其家。饮食服用,自少至老,未尝随俗,少(稍)徇华靡”。为人“心夷而色庄,未尝妄出语。待诸妇有恩意”,待下人虽严,“而不忍加楚挞。”济贫困,守信誉,全夫名。丈夫傅察出使全国时,家贫“无以备私觌”,曾向某达官借贷300两白金,赵氏南来后,该官谪贬广西。她“罄囊中所有,如其数尽偿之”,对儿女泣道:“乃父死于国,吾忍使其负金于幽冥耶?”“以是家益寡”。靖康初年,她家辗转兵乱之间,朝不保夕。路经高密(在今山东西南)时,一个当佣人的亲戚庄氏老妇,托她带一箧黄金到江南给主人。她不推托,“挈提不离左右”。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寻到其家,全部交还。其家不意得到此金,“大小至于感泣,时人以为难”。这样的“隐德密行,不可概举”。

再次,墓志铭撰者满怀感激与孺慕之情,详述其母赵太夫人如何精心教育儿子继承父亲爱国爱民遗志,读书做人,为国为民效力。其时家“贫甚,不能办膏油”,赵太夫人就“燃松(香)以为明,课使读书”。“训诸子一以礼法,少或戾于义,辄对之终日不食”,而说汝父“亡身殉国,汝曹如许,其何以持门户耶?”“言发涕流,继以号恸”。自得、自修兄弟“数举于礼部,无所成名,太夫人意常歉然不满。”而当朝廷派自得到浙东任职,全家喜庆之时,她却泣勉儿子说:“汝兄弟闲弃日久,今圣天子一旦褒擢,委以符节,汝辈宜悉心奉公,以图称塞上恩,庶几不坠其家声”,“立事赴功,以大傅氏之门”。晚年“教自得诸子尤力”。孝宗隆兴元年(1162年),自得两子伯寿、伯成同登进士,赵太夫人大喜说:“是可以贺我矣!”自得兄弟出仕后,会见宾客时,“太夫人常常立屏间,听其议论,观其容止”,教育儿子要善交好人。

最后,墓志铭撰者说明自己和兄弟们都很教顺母亲,谨遵母教,严格要求自己,当官为国为民做好事。自得兄弟“凡所以长养成就者,唯母慈是恃”,“持官持身,不敢豪(毫)发自恕”。如长兄自强封右朝请大夫,“尝守延平郡(今福建南平市),以岂弟(恺悌)廉平称”。三弟自修进士出身,封右朝散大夫,“守潮州,拊民殄盗,以治最闻。天子嘉之”,“下增秩褒陟之诏”。慈母病逝,兄弟“恸哭号绝”,但都表示要“持形立气,以襄大事,而期大吾门,以无负太夫人生平之言”。自得撰述墓志铭,不提自己的功劳。但他立身处世刚正,不为奸臣秦桧所动,屡历坎坷,政绩尤为突出,《闽书》、《泉州府志》、《晋江县志》都为他及弟自修,子伯寿、伯成立传,《宋史》还为伯成立传。

总之,我们认为《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是一篇富有史料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好墓志铭。这样的墓志铭,泉州一定还有,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一定会不断涌现出来,希望文博工作者多加发掘保护,整理研究,以作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作者廖渊泉泉州市博物馆特

聘研究人员

傅算宝泉州市博物馆副

研究员副馆长

篇四:徐州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教师版)

徐州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 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

A.手段 组合 惟妙惟肖 B.媒介 组合 栩栩如生

C.手段 集合 栩栩如生D.媒介 集合 惟妙惟肖

B(手段: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组合:组织成为整体;集合: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进行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对提高他们 的艺术欣 赏水平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很有意义。

B.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研究发明药物青蒿素,在帮助人类 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C.分析人士表示,巴基斯坦政府批准的这项从中国购买8艘潜艇的协议,是两国之间最 大的军售合同,也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武器出口合同。

D.由于非机动车和行人随意过马路,影响了其它正常行驶的车辆,轻则扰乱交通秩序, 重则引发交通事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C(A项杂糅,“培养”与“养成”表达混乱;B项搭配不当,应为“屠呦呦主持研究发明的药物青蒿素”;D项缺主语,介词“由于”造成主语缺失)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恸哭六军??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A(B项“孤帆”代指船;C项“长安”代指朝廷;D项“红颜”代指美女)

4.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①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②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③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④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⑤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A.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④①D.⑤②③①④

D(内容见必修一课文《前方》)

5.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市地铁的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交集部分形似“X”,表明徐州地区。

B.两个白色三角组成“∞”符号,象征地铁隧道向远处延伸,地铁建设蓬勃发展。

C.黑色三角及下方的空白形似山峦、湖水,象征徐州山清水 秀、山水相依,人民安居乐业。

D.设计立意鲜明,简洁明快,图文结合,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识别。 C(“人民安居乐业”有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 。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 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 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 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役未几而罢. 罢:完成

B.讽. 县人兴于学 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 顾:只是

D.而传. 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

D(传,作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4分) (4分)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治”“能”“党”“帅”各1分)

(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4分)

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穷,人们替他忧虑。(“公之遭诬”“以为”“退而贫”“为”各1分)

9.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①以民为本(爱民如子);②刚正不阿;③重视教育;④富有谋略(有才干、有远见)。(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曾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曾公在端拱年间己丑年出生,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后来去世两年后下葬,他的坟墓安在南丰县的祖坟。生有儿子六人,曾晔、曾巩、曾牟、曾宰、曾布、曾肇,女儿九人。

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

后来被信州知州诬陷,仕途不顺,就自己辞官,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时议》十卷尤其在社会上盛传。《时议》这部书,借鉴往事,忧虑未来,不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困顿而放弃了为天下忧虑。“我的理念主张不能在政事上体现出来,就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些文

章主张不能被当代人施行,就要把它们留传给后代。后代如果有践行我这些主张的,那么,我难道还是困顿的吗?”

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

进谏的人贵在说出别人难以言说的事情,作传的人却是有些内容不能写。读到那些简略的却能不丢失那些详细的,后世的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曾公侍奉亲老,心思细密,总能揣摩想象到父母的心意。好学从不懈怠,却不以闻名于世为目的。他遇见两位士大夫的丧事,将其中一人的灵柩迎接回来安葬,并且养育了那个人的遗孤;另外一个人,是宰相的舅舅,曾经做赞善大夫,死后三十年才发殡,墓葬损坏了,曾公替他修缮,又给宰相写信要求他把舅舅妥善安葬。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康望湖亭①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①照应诗歌题目;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4分)

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每点2分)

(3)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4分)

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庄子《逍遥游》)

(2)师者, ▲。(韩愈《师说》)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8) 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而后乃今将图南(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别有幽愁暗恨生(4)无边落木萧萧下(5)拄杖无时夜叩门(6)赢得生前身后名(7)仰不愧于天(8)岂因祸福避趋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李十三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A黏面。?

了二斗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剑??彼闵缎孪繁玖ǎ?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A!?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