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阅读下列片段短文,从外貌描写角度,说说文章成功之处

片段2018-04-19 02:26书业网

篇一: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8拿来主义 关于练习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参考答案:

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二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实例。)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关于练习

一、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

参考答案: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母爱的积极面是,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给予适当肯定。下列几点可供参考: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理由见“课文研讨”。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3.父爱和母爱的差别除了上文提到的外,还有一些: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二、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说一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给你哪些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参考答案:略。

三、本文是一篇译作,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所不同。你认为哪些语句反映了译文的特点?可结合前几册学过的译文跟同学一起讨论。

参考答案:

译文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不少不同。例如,译文中常有一种复句,组织严密、信息量大,在汉语中极为少见。最典型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又如,译文中有一种插入句,汉语很少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本文没有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那样典型的例子,但有一些近似的例子可供揣摩。

10 短文三篇

关于练习

一、分别把握三篇文章的主旨,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三篇短文分别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热爱生命》

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对生命的认识不正确,白白虚度此生,那就只能怪自己。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由于作者关注生活,讲究享受生活的方法,因此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老了,还抓紧时间,使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这篇文章的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章第1段,说明人只要还有思想,就还是人;没有思想,就无法同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了。第2、3段,说明人的肉体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显然,在第1段的基础上,意思具体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补充、强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信条》

先指出信条在幼儿园就学过,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接着列出十七条信条,并对这十七条进行归纳。然后说明这十七条适用于个人、社会以至政府。最后突出十七条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可以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1.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4.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参考答案:

1.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2.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3.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4.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三、找出课文中富于哲理的语句,细细品味,并就其中一条写出自己的心得。参考答案:略。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五段。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蔺相如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课文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进行描写,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交欢”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篇二:《雨中片段》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12分)雨中片段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②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的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③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着她,二是怕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档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他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着:“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④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⑤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很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⑥暴雨已经结束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交个透视。库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是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⑦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时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⑧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⑨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⑩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11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2期,徐金秋作,有删改)小题1:本文⑤—⑧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2分)小题2:说说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好在哪里?(4分)(1)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小题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小题4: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小题1:家庭温馨之美邻居互助之美小题2:(1)“奢侈”通过强调“撒娇”的难得,写出了作者淋雨后得打母亲疼爱的激动心情,表达了作者美好童年和深沉母爱的无比眷恋。(2)“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象,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小题3:句子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村子”的“舞蹈”,侧面反映出父亲二胡笛子声音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小题4:示例:雨作

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通过描写雨前和回忆中几个下雨的片段,写出了亲情的温馨,邻居的友善,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意思对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亲的怜爱,后面写家庭邻居及乡野间的勃勃生机小题2:试题分析:(1)“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句中的修辞很明显,“奢侈”指向母亲撒娇的不易, 把现在女儿的撒娇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既表现了女儿幼小的天真于内心对雨的真情和勇气,也表现了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句中的拟人很明显,结合语境可知,赋予秧苗人的性格,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对秧苗的影响之大。小题3:试题分析:“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句中的修辞很明显,把父亲拉出的二胡笛子声赋予人的性格在村子里舞蹈,既表现了父亲对二胡笛子的热爱及父亲二胡笛声的优美,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小题4:试题分析:“雨”为本文的线索。将雨前、雨时、雨后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也由雨展开了自己对童年趣事的怀念与向往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篇三:阅读片段生命的选择及答案 雷抒雁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⑴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⑵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⑶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注]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⑷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阅读下列片段短文,从外貌描写角度,说说文章成功之处)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⑸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⑹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⑺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⑻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⑼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⑽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⑾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 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20.通读全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4分)

答: 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蔷薇(玫瑰)生长在条件优越的环境里,绽放出灿烂的花朵,白玉簪花生长在“永远潮湿和阴凉”的恶劣环境里,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开出了雪白灿烂的花朵。

21.根据语境,请你说说第⑷段画线句“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一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6分)

答: ①坚硬: 邻里关系生涩、不融洽

②柔软:邻里关系和谐、融洽

③我的赏析:坚硬”“柔软”一般是写物体的,这里用来写生活,使人感受具体而明白,形象生动。

22.“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4分)

答:选择属于自己的生命,作最好的自己。

23.请用你学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分析⑴、⑺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这是两段环境描写,写出了两种花的生长环境,形成对比;为写下文两种花的出场作了铺垫(或引起下文)。

24.仔细揣摩文章,说说作者描写两种不同的花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答:意在告诉我们: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访梅不遇

无缘由地想起梅花。三月的脚趾刚刚踏进春天的北方,天空灰灰的,地上的枯草才刚刚显露出一些绿色,却也是遥看似有,近看却无。我竟忽然想起梅花,想起江南梅花山、香雪海,或红或白,纷纷扰扰的一树树梅花似在那里唤我。

一有了念想,便什么也拦不住,背起行囊立即就踏上南下的列车。

梅花入诗,似以宋人为多。尤其是那位自诩梅妻鹤子的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把“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八个字专利给了梅花。

大约因为梅花的早放,使诗人感念其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或者因其崖畔独开,卓然不群,神情香远,很对诗人们的脾气,总把梅花做了写诗的材料。

一路思梅念梅,到了南京。没成想这么早江南就已春深如海了。柳丝绿哄哄的轻飘如带,两边原野,一绿如染,衬些油菜的金黄、桃花的艳红,让人一阵阵眼明。虽说尚未杂花生树,也使北人有一种失脚跌入春池的感觉。

梅花山前,游人依旧。携老扶幼,乱嚷嚷地往梅林里穿行。

我只抬头看那树上,江梅、宫粉,花瓣已经谢落,只留一些绿萼托着点点红蕊,像是不忍分离又不能不分离而哭红的眼睛。梅树梅枝依然铁黑着,开放又谢落的繁华对它们似乎并无什么触动。这让我大失所望。我心中梦中那一片花海,竟如此快就没了。

我不死心。想着总会有几株晚梅吧!在梅林里穿来穿去,远远看到有几簇白花,走近一看,却是一丛灌木,同是白色小

花,它开得热闹凡俗,从根部枝条一抽出就缀满花朵,一直开到枝梢,繁密一如堆雪,不留一丝呼吸和想像的空间。梅花则错落有致。一枝,就是一幅入画的景致。布局疏密得当,姿态不亢不卑,既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又不诱人以艳色俗眼。梅花,是一种有尊严的花。

让我误以为红梅的还有海棠。几株海棠粉里透红,招惹着蜂蝶。同是粉里透红,梅花却是冰清玉洁。

离开海棠又继续寻找,远远看见一群人围了一株红梅,抢着位置,扶了梅枝,弄出一些表情正给相机的镜头看。

这当是一株晚梅,正开在盛期。较之早梅谢落的清冷,这里便十分热闹了。围着这株梅,人们熙熙攘攘,在包围圈里进进出出,让你无立脚之处。先前读过的诗句,那些写梅的清高,孤傲,一概的都变了。眼前的梅,是热情,随俗,似乎并不厌弃任何一个爱它的人。

依依惜别了那株梅,返回宾馆的路上,和出租车司机聊起。他说,去年暖冬,满山满坡的梅花较之往年已早开了些日子,前几天,又连着落了三天雨,梅花便又提前凋落了。

说起花盛之日,司机师傅说:“呀,那可是了不得。整个南京城都动了,每日里来赏梅的人少说也在三二十万人。”

“明年早来就是。”我知道这话是在安慰我。不过我想,明年是得早去一些。毕竟梅花属于冬天,用青春和美丽装点寂寞,把热闹和繁盛留给别人,是梅的基因里早就传承下来的品格。

麦天14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6分)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选特色 (4分)

16“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丁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17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4.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剖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15.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

味。

16.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17.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