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的故事
篇一:五年级语文黄河象
《黄河象》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写出第二段各层的提纲
2、朗读课文,并能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了解科学家们假象的黄河象骨颌化石的来历及假想,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能收集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背景课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指名一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幻灯)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师板书课题:19、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 ——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幻灯示答案生齐读这句话。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石头。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一)、抓住关键词导入,理解课文内容
1、师问:什么是假想?
2、生答:假设、想象。
3、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4、生自由谈(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黄河象的故事)。
5、(出示幻灯,示假想依据)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6、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并能复述此故事;
(2)、对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7、指名一人复述此内容。
8、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9、质疑:对于科学家的假想,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10、学生自由质疑。
12、自由感情朗读。
(二)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幻灯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三)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1、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生字、词,共同交流、讨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附板书
19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脚踩石头↓
陷进
↓
化石
篇二:《黄河象》说课材料
《黄河象》的说课材料
德耀镇柏坪小学 魏锐华
一、 说教材
教学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黄河象》第二课时 。本单元“导读”中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叙述的顺序。”我在设计教案时,就注重了对单元训练重点的训练。本课主要是要通过对黄河象的描写,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古代。从中可以培养我们初步掌握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长知识,使思想和情感受到熏陶。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大象化石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我在教学时利用自制的课件让教学内容直观化,降低了教学难度,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科学家是
怎样想象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让学生明白文章叙述的顺序。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1、 在教学导入部分,我利用观看大象的图片和骨骼化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借机引入新课。
2、 在新授部分,我首先让学生学习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重点抓住“完整”一词,过渡到下一部分。然后,是让学生学习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我通过提问: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只要学生弄懂了这个问题,就明白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过程了。接着,我归纳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然后,我请学生复述故事,是让学生对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而又完整的概念。再次,对于化石的发现过程,我采用了指名让一名学生来朗读,其余学生听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其余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科学家假想化石形成过程的科学依据,学生对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重点放在对这个故事的分析上。首先让学生明白这是科学家的推测。然后重点让学生思考科学家为什么要这样推测。让学生明白
科学家并不是胡乱的猜想,而是在现实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的推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切合实际的想象力。最后,我准备和学生一同根据板书来分析本文的叙述顺序。
3、 在总结中,我先简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再总结本文的叙述顺序,最后让学生懂得想象要合理。
4、在作业安排中,为了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收集动物或植物化石的资料。
四、教学资源解析
本节课采用“模式二”来上,主要是要突出现代远程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从天网上下载的相关资料,经过自己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模式二”的设备,通过展示课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篇三:小学语文第十册《黄河象》教学设计_2
小学语文第十册《黄河象》教学设计
学 校: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
执教者: 秦 瑜
时 间:2007-5-24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
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创编故事——
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
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教学流程】
㈠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看一具象的化石(出示)。这种象因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被称为黄河象(板课题)。
(二)过渡引导
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的这具大象骨骼化石,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97插图,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喜欢的形式读文,看看从文字中你感受到这具骨骼有什么特点。
2.生生交流。
3.指名读、引读,读中感受化石的大与完正。
(四)过渡引导:
大象体积庞大,能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根据这个特点,科学家们于是假想起这具
黄河象化石的来历。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五)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用速读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2-6自然段,思考: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故事发生的经过;
2.感兴趣的段落读多几次。
3阅读思考后与邻座的同学小声交流。
4.师生互动交流
(六)假想来历,自编假想故事
1. 利用课件进行假想推理。
2. 进行生生互动交流。
3. 引导学生归纳科学假想要点。
(七)过渡引导:
刚才同学们把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推理得很精彩。科学是讲究依据的,科学家们的推理有依据吗?
(八)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7-8自然段,听得同学在文中用——划出科学家们推理依据的句子。
2. 学生交流,并自由读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中的含义。
3. 教师小结。
(九)全文总结:
同学们,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十)化石资料交流,丰富感性认识
同学们,在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化石的资料,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资源共享)
板书设计: 黄河象
特点: 完整
假想:热—到—踩—陷—变成
依据:站姿、骨头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