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春散文复述

散文2018-12-20 09:23书业网

篇一:春

篇二:复述课文的方法

复述课文的方法: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春散文复述)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

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复述课文的意义:

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训练。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做到这些,你还用愁你教的语文成绩不高么!?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复述课文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复述课文,不但是转化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魅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生复述课文的策略

篇三:《春》教案

《春》朱自清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二、简介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a)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

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盼春(1)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草图

春花图

春绘春(2-7春雨图

春风图

迎春图

赞春(8-9)新、美、力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结构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领悟语言美

三、研读与赏析

1、作者用五幅美景描绘春天,你喜欢哪一幅?并说说为什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读这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1) 正面描写。

先从情态上写,抓住了“钻”和“偷偷地”两个词语。钻: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再从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2) 侧面描写。

孩子嬉戏;写春草的可爱。

春花图

(1)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什么特点?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2)再次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是什么引来了蜜蜂、蝴蝶?“闹”、“飞”有什么作用?

是“花里带着甜味儿“招来了蜜蜂、蝴蝶。“闹”、“飞”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4)这一自然段中哪几句是正面描写,哪几句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这几句是正面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蜜蜂闹,蝴蝶飞几句是侧面描写,衬托出事物的特点。

(5)再读“春花图”。

春风图

(1)读这一自然段。

(2)春风的特点是什么?找出关键词。

柔和(不寒、抚摸)

芳香(泥草、花香)

和悦(鸟鸣、轻风流水、笛声)

(3)说说第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引用、比喻、拟人(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4)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从触觉、嗅觉、听觉三方面来写,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5)如何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春雨图

(1)读这一自然段。

(2)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先从正面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其多、细、密的特点。再从侧面写了“树叶小草”和“景”两个画面,衬托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3)再读“春雨图”。

迎春图

(1)读这一自然段

(2)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人们都在做什么?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表现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憧憬

(3)“颂春”中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各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