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散文,先知与少年
篇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序
??
有一个名叫Almitra的女子从圣殿里出来,她是一个预言者。
Almustafa以无限的温蔼注视着她,因为她是在他第一天进这城里的时候,最初寻找他相信他的人中之一。
她庆贺他,说:
上帝的先知,至高的探求者,你曾常向远处寻望你的航帆。
现在你的船儿来了,你必须归去。
你对于那回忆的故乡,和你更大愿望的居所的渴念,是这样的深切;我们的爱,不能把你系住,我们的需求也不能把你拘留。
但在你别离以前,我们要请你对我们讲说真理。
我们要把这真理传给我们的孩子,他们也传给他们的孩子,绵绵不绝。
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中的哭泣与欢笑。
现在请把我们的“真我”披露给我们,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
他回答说:
阿法利斯的民众呵,除了那现时在你们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论爱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他举头望着民众,他们一时沉默了。他用洪亮的声音说: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
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与他,
虽然那藏在羽膈中间的剑刃也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说话的时候,信从他,
虽然他的声音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
爱虽给你加冠,他也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到你的最高处,抚惜你在日中颤动的枝叶,
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的根柢的一切关节,使之归土。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
他舂打你使你赤裸
他筛分你使你脱壳
他磨碾你直至洁白
他揉搓你直至柔韧
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
这些都是爱要给你们作的事情,使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在这知识中你便成了"生命"心中的一屑。
假如在你的疑惧中,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
那不如掩盖你的裸露而躲过爱的筛打,
而走入那没有季候的世界,在那里你将欢笑,却不是尽量的笑悦,你将哭泣,却没有流干眼泪。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
不要想你能引导爱的路程,因为若是他觉得你配,他就引导你
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但若是你爱,而且需求愿望,就让以下的作你的愿望吧:
溶化了你自己,象溪流般对清夜吟唱着歌曲
要知道过度温存的痛苦
让你对于爱的了解毁伤了你自己
而且甘愿地喜乐地流血
清晨醒起,以喜扬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
日中静息,默念爱的浓欢
晚潮退时,感谢地回家
然后在睡时祈祷,因为有被爱者在你的心中,有赞美之歌在你的唇上
论哀乐
于是一妇人说:请给我们讲欢乐与悲哀。
他回答说:你的欢乐,就是你的去了面具的悲哀。连你那涌溢欢乐的井泉,也常是充满了你的眼泪。不然又怎样呢?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的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你的盛酒的杯,不就是那曾在陶工的窑中燃烧的坯子么?那感悦我的心神的笛子,不就是曾爱尖刀挖刻的木管么?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地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知道只不过是那曾使你悲哀的,又在使你欢乐。当你悲哀的时候,再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看出实在是那曾使你喜悦的,又在使你哭泣。
你们有些人说:欢乐大于悲哀。也有人说:不,悲哀是更大的。我却要对你们说,
他们是不能分开的。他们一同来到,当这个和人负席的时候,要记住那个正在你床上酣眠。真的,你是天平般悬在悲哀与欢乐之间。只在盘中空洞的时候,你才能静止,持平。当守库者把你提起来,称他的金银的时候,你的哀乐就必需升降了。
篇二:纪伯伦 先知的思想意蕴
《先知》的思想意蕴
《先知》是纪伯伦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之作。它是一部有连续性又各自独立成章的散文诗集。
在这部作品中,纪伯伦创造了一个充满挚爱和睿智的东方哲人形象。通过不同职业者向亚墨斯达法的提问,进而讲述了自己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诸多问题的哲理思索。
关于这位“先知”纪伯伦也说过,“他是我的第二次降生,又是我的第一次洗礼。他是使我成为一个站在太阳面前的自由人的唯一思想。这位先知,在我塑造他之前先塑造了我,在我把握他之前先把握了我,在他站在我面前向我灌输他的情趣,爱好和主张之前,已先让我跟在他后面走了千万里”。纪伯伦通过这位主人公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社会理想。
《先知》的基本主题是人的发展和提高,即生命如何“向着无穷前进”,如何“赤裸的无牵挂地超腾”。
纪伯伦认为,人类自身有三种特性:“神性”,“人性”和“不成人性”。“神性”代表了人类的明天,“人性”代表了人类的今天,“不成人性”代表了人类的昨天。“神性”就是“无穷性”是“大我”。“神性”像“巨人”,像“海洋”,是人类的“白日”;“不成人性”像“侏儒”,是人类的“黑夜”。“神性”代表着人世间的至善,至美。“不成人性”象征着人的阴影,黑暗。
纪伯伦通过“先知“之口,呼唤”神性“,要人们发掘自身“未知的珍宝“,捕捉”在天空中飞翔“的“大我”。他这样昭示人类,让人们看到自己的“真我”:
你们不是在幽闭在躯壳之内,也不是闭锢在房舍和田野之中。
你们的真我是住在云间,与风同游。
你们不是在日中匍匐取暖,在黑暗里钻穴求安的一只动物。
却是一件自由的物事,一个包涵大地在以太中运行的魂灵。
摆脱“不成人性”,发扬人性,走向“神性”,获得“自由”,——这就是纪伯伦在《先知》中为人类“升腾”规划的“神”路历程,光明大道。
为此,他要人们抛掉“祖宗的忧惧“,走出”那死人筑造的坟墓“,跟上“向无穷前进”的“生命大队”的行列;他要人们懂“友谊”,区分“善恶”让“理性与热情”存于心中。让人们“相信生命和生命的丰富”,无保留地“无痛”与“施予”。
纪伯伦在《先知》里面谈到了人的日常生活方面:论婚姻,论工作,论居室,论衣服,论孩子,论买卖等。在普遍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本质。对待婚姻要“彼此相爱,却不要做成爱的系链。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对待工作要”用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在居室,要守护房屋里的“无穷性”,守护“和平”,“回忆”和“美”。穿衣服,更要记得与大自然成为一体,迎接太阳和风。对待孩子,“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可以庇荫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在买卖时,要记得交易着的东西是“大地的礼物”,要理解自然对人类的仁爱,懂得感恩。
同时在许多抽象概念方面,如论爱,论美,论自由,论死。也都旨在提升人类精神境界,达到“至高,至善”的层面。
在论爱中,他说“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在论自由中,他说“当你们的白日不是没有牵挂,你们的黑夜也不是没有愿望和忧愁的时候,你们才是自由”“当那些事物包围住你的生命,而你却能赤裸
地无牵挂地超腾的时候,你们才自由了”。
纪伯伦《先知》渗透了强烈的哲学意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蕴涵。这种哲理化倾向,并未使作品变得枯燥,而是扩大了艺术表现力。人生哲学,社会哲学和自然哲学,三位一体,构成了作品坚实的骨架,最大限度的开拓了理性思维空间,成为创作时期重要的美学特征。他说过,“我不是一个为(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纪伯伦散文,先知与少年)声名远播而奋斗的艺术家,我是一个带将自己的影响送到人们心灵中去这样一种使命的人,我不愿意什么人会在我的作品中发现他本人的见解。”因此,他追求的是独特性,创造性和深刻性。
并且,在《先知》中有明显的“神性”的高度完美形象有着一些尼采哲学的影响。的确纪伯伦接受了尼采关于人类不仅要“向前”,而且要“向上”发展的观点,但他最终并未接受尼采笔下“超人”的那种藐视人类的态度。纪伯伦的生命哲学,是以“爱与美”为先导的,不像尼采有那样多的“憎”。纪伯伦没有成为超人哲学的俘虏,而是借助尼采的梯子,登上了另一座俯瞰世界的高峰——我们可以称之为“博爱峰”。
《先知》格调高雅,意境深邃,既有深思,又有美文,还充满温馨。《先知》把读者引向生命的巅峰,让人们俯瞰世界,又得到爱与美的陶冶。因此又被称为“东方赠予西方最美好的礼物”。正是因为如此,阿拉伯著名文学评论家努埃曼才把它称作“长青树”,说它“深深扎根于人类生活的土壤里,只要人类活着,这株大树就活着”。
篇三:纪伯伦经典散文诗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
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他是“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而《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纪伯伦散文诗特点分析: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纪伯伦的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作品:
《沙与沫》:
如果自然听到了我们所说的知足的话语,江河就不去寻求大海,冬天就不会变成春天。如果她听到我们所说的一切吝啬的话语,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呼吸到空气呢?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你在白天的太阳前面是自由的,在黑夜的星辰前面也是自由的;在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的时候,你也是自由的。就是在你对世上一切闭起眼睛的时候,你也是自由的。但是你是你所爱的人的奴隶,因为你爱了他。你也是爱你的人的奴隶,因为他爱了你。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沙与沫》
《先知》:
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苦痛的神妙必不减于你的欢乐; 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
你要静守,度过你心里凄凉的冬日。
许多的苦痛是你自择的。
那是你身中的医士,医治你病身的苦药。
所以你要信托这医生,静默安宁地吃他的药,
以为他的手腕虽重而辣,却是有冥冥的温柔之手指导着。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音乐短章》:
当死亡来到时,音乐表现出生命故事的另一番场景,我们听到哀伤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她用悲痛的阴影充满空间。在那痛苦的时刻,当心灵向这美丽世界的海岸告别并飞向那永恒的大海,将她的物质骨架抛于歌唱者和哭丧者的手中时,他们以哀婉的调子大放悲声,他们给那个物质实体覆盖上湿土,让他在墓中安眠,用带着压抑意味的声调和表示忧伤焦灼的歌声——只要黄土在黄土之上,他们就不断重复着那些曲调,为他送殡。一旦它们变得陈旧,只要心念着已逝者,它们的回声就依然长留在人们的细胞里。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之音乐短章
《侠文集》:
谁要对他的世界采取折中态度,他就会一直停留在他母亲生他的那个地方,既不能后退,以此给人们提供一个殷鉴;又不能前进,以此为人们指出一条大道或德行。他将一直僵直地站在那里,茫茫然不知所以,屏声息气,盯着自己的影子,听着自己的心跳。
谁对自己的爱采取折中态度,他就既不能从爱的杯盏中喝到甘甜的冷饮,又不能从中喝到苦涩的热饮。他将只能靠愚蠢在屠弱和恐惧中提取点点滴滴寡淡无味的温吞水,来湿润自己的唇舌。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侠文集》
《信与思》:
乐观主义者只见玫瑰而不见其刺,悲观主义者只盯着刺而不见玫瑰。
生命在爱憎,生命在渴求,我们被迫去实现它的愿望,满足它的口味,不管我们愿意与否。
当一个人不能了解苏格拉底的心意时,他便转而去钦羡亚历山大。当他不能领会维吉尔的意义时,便转而去张扬凯撒。当他对拉普拉斯的思想感到深奥时,便去为拿破仑敲鼓吹笛。奇怪的是,我至今未遇到一个热爱亚历山大、凯撒和拿破仑,而不在其内心深处透出屈从与奴性的人。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信与思》
《暴风集》:
一柄火炬,燃烧在我的胸中,吞噬了我的活力,熔化了我的情思。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火炬?
寂寞之时,一只粗大的手揪住了我的灵魂,将难忍的苦涩与可口的甘甜之酒,注入我的心。谁能告诉我,这是谁的巨手?
静夜里,数只翅膀在我的床边拍击。我沉下心来,留意探察这陌生事物,侧耳细听那新奇声音,低头沉思不明之理,深入考虑不解疑难。我叹息,叹息中包含着痛苦与烦恼;对我来说痛苦、烦恼胜过欢歌、笑语。我向一种无形的力量屈服了;这力量使我一次次死去活来。直到东方破晓,我才入睡。醒时的人影,在我那疲惫的眼睑间上下抖动;梦中的幻像,在我的石头床上左右摇摆。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暴风集》
《婚姻》:
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
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
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要只从一个杯子啜饮,
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一起欢笑,载歌载舞,
但容许对方的独处,
就像琵琶的弦,
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之婚姻
《大地之神》:
爱是一个对着神圣闺房俯身的夜晚,
是一片将草原变为天国、将所有星辰化作萤火虫的天空。
真的,我们超越一切,
我们至高无上。
但爱却超越了我们的质疑,
它高翔于我们的歌之上。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大地之神》
《组歌》: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组歌》
《先驱者》:
当你是徘徊于雾蔼中的一个愿望,我也一样徘徊其间。我们互相寻访,我们的渴望中生长出梦想,那梦想绵绵不断,那梦想横无际涯。
当你是生命颤抖的唇上的一句默语,我乃是那唇上的另一句默语。然后生命将我们道出,我们便在追忆昨日、向往明天的颤动中降生、长大。昨日是称臣的死神,明日是冀求的新生。
而今我们同在上帝的手中,你是他右手中的太阳,我是他左手里的地球;但你这个照耀人的,并不比我,被照耀的更为明亮。
——阅读全文,请前往: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