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务礼仪
篇一:中美商务礼仪的差异
【文章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美商务合作日趋紧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的时间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商务礼仪行为也因此而不同。本文拟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在商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同行为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涉外礼仪。【关键词】商务礼仪;文化层面;行为差异
一、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美商务合作日趋紧密。商务礼仪是人们在
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的时间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商务礼仪行为也因此而不同。在中美商务活动中,应注意中美礼仪的差异,避免与贸易伙伴产生误会,以利于彼此沟通感情,促进业务成功开展。二、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从文化层面探究,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价值观念及语言习惯这4个方面。1、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中时间观念的差别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中时间观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中国人是“环型”时间观念,即他们认为时间和工作像一个圆环在轮动,不断重复。而美国人是“线型”时间观念,习惯在某一时间只做一项工作;其次,中国人安排时间比较随意,不太重视预约。然而,美国人特别重视预约,安排一般性商务活动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进行预约安排,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要至少在2个月前进行预约;最后,中国人经商注重关系,通过宴请对手或非正式会晤等商业活动,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故中国人的商业活动时间周期较长,美国人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者保持沉默。他们习惯了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他们往往会直奔主题,因此,美国人的商务活动周期较短。2、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中空间观念的差别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中空间观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商务场所的空间利用。在中国,公司的总经理一般把办公室设在所有办公室的中央,这样就形成了设置成一个相互联系、协作的网络,以便于管理和控制公司的各项活动。在美国,公司的总裁一般把办公室一般设在办公楼的顶层边缘,其他人职位的高低通过其办公室与总裁办公室距离的远近来反映;第二,商务伙伴的接触距离。中国人商务伙伴的空间距离是与所涉及的人的社会阶层和地位有关的,一般来讲,地位相等的人在一起接触时,他们的距离较为接近,一般为0.5米左右,随着地位差别的越大,所接触相隔的距离也就越大。美国人谈话时不喜欢双方离得太近,习惯于两人的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应保持120至150厘米之间,最少也不得小干50厘米。美国人最忌互相攀肩。3、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中价值观念的差别商务礼仪的行为中价值观念的差别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中国人崇尚天下为公和心底无私,故人际关系融洽。而美国人常以自己为中心,个人利益永远是属于第一位的,从而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中国人来讲是比较冷漠;第二,中国人喜欢“面子”。在商务活动中,如果要在“面子”和“利益”这二者中做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面子”;而美国则看重利益,在“面子”和“利益”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第三,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外圆内方”,而美国人的做事方式为“外方内方”。恰恰是这种价值观导致中国人不一定按照事先预定的原则办事,他们会按照事情进展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美国人一旦制定了规则,他们就会严格的
按照规定执行,哪怕困难再多,也要按照规则完成所预定的目标。4、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中语言习惯的差别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中语言习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首先,体现在语言的寓意不同。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人来说,要正确地掌握并运用英语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免在对外商务活动中令人贻笑大方甚至引起误会和不快。例如,中国人认为龙是伟大、吉祥的化身,而美国人却认为龙是凶恶、残忍的象征;第二,敬谦语使用的频率不同。中国人比较常用敬谦语,美国人则很少用敬谦语。如中国人受到赞扬时常说“您过奖了”等一些常用的敬谦语。而美国人受到受到赞扬时常说“谢谢”,表示对别人的赞扬欣然接受;第三,寒暄语使用的次数也存在不同。中国人多习惯用寒暄的语言。中国人遇到商业伙伴拜访时,他们非常热情好客,喜欢问长问短。通过谈话,他们能够了解对方的背景、经历和个人喜好等,这些材料的收集,有助于了解对方,便于提出最适合的商业合作方案。而美国人很少用寒暄的语言。他们对商业会唔中的问候、寒喧方式不太在意,注重工作效率。他们见面问声好,向对方热情地伸出手,做一简单的介绍,接着就会切人主题。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成功就在于效率;第四,说话的风格有所不同。中国商人在工作场合,尤其是正式的商务活动中,说话较为正式和严肃。而美国商人在随时随地喜欢表现自己的随和和幽默感。三、结束语此外,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的差异体现在饮食习惯和民族习俗等方面。商务礼仪复杂繁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导致不同的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作为中国商人,在与美国商务伙伴初次接触前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方文化中的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商务环境,促进中美商务交往的和谐与成功。
【参考文献】
1、李雅静,王蕊.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
的影响.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9)
2、刘英瑞,王晓芬.跨文化交际中的商
务礼仪行为差异.河北企业,2007(9)
3、李少伟.从文化层面探究中西商务
礼仪的差异.商场现代化,2007,(6)
4、任如意.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
礼仪.商场现代化,2008,(1)
篇二:中美商务礼仪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中的差异
一:谈话
1,美国人在交谈时,比较注重隐私。、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
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2,敬谦语使用的频率不同。美国人比较少用敬谦语,而中国人则较常用敬谦语。
如中国人在收到表扬时会委婉的说“您过奖了”,而不是欣然接受。
3,寒暄语使用的次数也同。美国人很少使用寒暄语,对于商业会晤中的问候,寒暄方式不太在意,注重效率。中国人则多习惯用寒暄语言。在遇到商业伙伴拜访时,会非常热情好客,喜欢问长问短。
二:谈判
1,在谈判中,西方“重利轻义”的文化,使他们更看重利益。而中国传统文化
重义轻利,讲究人情味,使中国人极好“面子”(或称“体面”),在谈判时如果要在“体面”和“利益”这两方面选择,中国人往往会倾向“体面”。 2,谈判中,美国倾向突出个人的作用,他们派出的谈判代表通常由足够的权利,
可以在授权范围内直接对谈判的议题作出决策。而中国人首先会把自己看做是某个集体的成员,他们谦虚,精神,讲究团队精神,在谈判中参与人数多且职位不一。在做决策是,他们只在自己的权限内行事,最后决定通常由上级作出。
三:娱乐
美国人在娱乐方面,比较随意。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较不拘礼,即使双方在年级上货地位上有很大分别也不例外。
而中国人则比较注重辈分差异,长辈有序。
四:餐桌礼仪
美国人在用餐是喜欢优雅,安静的环境,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利益,不可以失去理解,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难听的声音。
而中国人在吃饭时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气氛。
五:地址书写格式
美国人喜欢从小到大排列,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
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从大到小依次为序,地址则是按省、市、县到门牌号码排序,突出的是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
六、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要摘帽。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
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篇三: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 作者:王平 秦伟
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中美之间的商务合作日趋紧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美的商务人员在世界观及价值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商务礼仪行为也因此不同。本文拟在跨文化视角下,对中美两国的商务语言,商务非语言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行为进行比较,以便更好的开展商务活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
礼仪;行为差异商务礼仪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不同国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主义等的差异,商务礼仪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导致中西方商务礼仪千差万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文化冲突与文化障碍也随之增多。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来说,熟悉不同国家的礼仪,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务语言,商务非语言以及价值观几个方面
一、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商务语言的差异
首先,词汇的意义不同。在语言的诸因素中词汇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尤其在词语的内涵方面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很大。因此,对于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来说,掌握英语词汇的含义,有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我国,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能幸运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然而,在美国,龙(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在英语中,说一个人有点像dragon是说此人飞扬跋扈令人讨厌。
第二,见面语不同。汉语中有一些见面语是英语中少见的,因此常常引起西方人的误解。在汉语中可以直呼一个人的名字作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例如,商务人员可以这样相互问候:“李总经理!”对方回答:“王总经理”;但是在英语中不能以称呼代替问候,如果在英语中有人这样打招呼:“Professor Wilson!”。Wilson教授会以为你有事找他。
第三,敬谦语使用的频率不同。英语中虽然也有谦词,但只是零零星星一些,不像汉语词汇那么丰富。在中国,对别人的表扬总是自谦。如“哪里”、“不好”、“还不够”等;而在美国,他们把这种过谦视为自卑,他们在得到别人赞扬时回说“Thank you!”。例如:中国的王琳遇见了一位美国朋友杰克,杰克夸王琳的衣服漂亮,王琳却说自己的衣服不是很漂亮,也不值多
少钱(其实还挺昂贵的)。当杰克听说衣服便宜,想买一件送给自己的妻子,询问王琳在哪买的时候,王琳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习惯了贬低和自己有关的东西,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美国,人们都是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商务非语言的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商务非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中国商务人员的礼节动作是两人先握一下手,然后相互靠近,两人的手仍不松开,或者干脆变成相互拉住不放啦;而在美国,商务人员握手是两人以手相握,然后马上松开,两人身体距离也随即拉开。第二,在商务活动中,美国人耸肩常常表示“有什么办法呢?”、“我不知道”、“无能为力”;而在中国商务人员表示上述意思时只能是摇头或摆手。第三,在商务活动中,在听别人谈话时,中国的商务人员习惯于默默地听着,认为此时提出问题打断别人讲话是非常不礼貌的;而美国商务人员则认为这样是没在好好听或是厌倦生气了,他们会一再重复。因为在美国,他们在听别人讲话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联想收购IBM之前,联想实行的是“家文化”,每次会议上,都是高管发言,员工默默的听着,几乎不发表言论。在收购IBM之后,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公司规定会议上,中国员工的发言时间比美国员工的发言时间长5分钟。这样,大家群策群力,畅所欲言,促进了联想的发展。
三、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价值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比西方人要强。馈赠礼物是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中国,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而在美国,对于礼品的价值不像我们那么看重,一般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于此同时,中国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怎么说,这就导致了中国人重面子,做了不合身份的事是有失脸面的。而在美国,他们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第二,中国人着重关系(Relationship Focus),美国人着重交易(Deal Focus)。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乐于感情投资,投其所好,送点小礼物,或通过宴请对手,在推杯换盏中边吃边谈,为了是建立友好关系,以便建立长远的相互信任;而美国人在商务谈判中喜欢开门见山,他们愿意在第一次会见的时候就能得到口头承诺。在会谈中,中国人喜欢停下来或者保持沉默,而美国人习惯了集中精力,速战速决。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当今世界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经济碰撞摩擦也日益增多。要想成功的进行商务交流,就必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和跨文化视角下各国的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文化障碍,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李少伟.从文化层面探究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J].商场现代化,2007,(17).
[3]刘英瑞,王晓芬.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行为差异 [J].河北企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