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修)5 (1500字)

社会调查报告2019-01-12 00:27书业网

我市公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市公民的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加深对社会公德建设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与责任感,我们小组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的学习,对我市公民的社会公德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由小组成员于2011年2月26—27日期间,在重庆各大高校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我们采取了现场一对一分发问卷并收回的形式,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其中大学及其以上学历的占71%受过中学教育的占18%,过小学教育的占9%,未受过小学教育的占2%。年龄随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分为3个方面10个问题,另有1个附加题。调查的基本结果如下:

(一)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道德的底线是正直、守信、友善;14%的受访者认为不伤害到别人就可以了。对于生活中你能不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标准来做事,36%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将道德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45%的调查对象表示“基本能”,但也要看情况而定;表示“不会特别在意”的占15%,表示没有必要的只占4%。这两项调查表明能够基本遵守社会道德底线、遵纪守法者达到80%以上,认为没有必要时时按照道德标准做事的人占4%,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允许有违道德的事情发生者占8%。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顾他人感受,自己开心就好或视自己心情而定的占25%。进入安静的公共场所会将手机开静音或调成震动的占68%,会把音量调小的占17%,不作任何处理和视自己心情而定的占8%(见表1)。

(二)保护环境、爱护公物

在遇到丢垃圾问题时,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再扔;25%的人选择拿着趁无人就丢掉;还有7%的人选择直接扔掉。对于随地吐痰这个问题,62%的人选择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会见到沟渠或花坛就吐;只有3%的人选择了吞回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出门旅游成为了人们的兴趣,而在外旅行见到有人游览古迹,在石柱上刻字时,只有37%的人会出言相劝;17%的人向有关人员反映;33%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不那样做就好;

11%的人认为十分正常,没什么好奇怪的;还有2%的人也想去刻一个。(见表2)

(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关于见到落水者是否搭救一题的回答,43%的人会奋不顾身跳下水救人,40%的人会看情况而行,17%的人不会去救。关于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人偷东西时,愿意小心提醒被偷对象的人占50%,选择明哲保身的人占15%,选择有意无意妨碍小偷行动的人占了23%,通知司机的人占9%,还有3%的人选择大声吆喝,勇敢抓小偷。在遇到他人受伤是否伸出援助之手时, 66%的人会默默助人,叫了车才离开;24%的人会以己之力送伤者到医院,只有14%的调查对象怕受牵连而不愿帮助,从中可以看出多数人都是愿意助人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也比前些年增加了。(见表3)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从调查的数据可以分析,我市公民在社会道德方面整体上做得比以前有了

很大的进步。近年来,我市公民社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这与我市正在进行的“唱红打黑”活动、交巡警平台建设以及各高校加大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系列的政策活动都促进我市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具体结论

1、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历来都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市公民中,能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人者占60—80%左右,其中能不计得失帮助他人和不顾自身安危、见义勇为者占24—43%。这表明我市公民社会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这与我市近年来进行的“唱红打黑”、交巡警平台建设以及各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我市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成果。但也要看到仍有10—17%的公民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这些人的行为会对社会道德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2、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市公民中,在看不见垃

圾桶的情况下丢垃圾的占35%,始终保持良好的个人作风不丢垃圾的占65%。不随地吐痰的占62%,看见有人在古迹上刻字破坏公物时87%左右的公民持否定态度。只有少数的公民选择听之任之,置身事外。从中可以表明我市公民社会道德素质比较良好,这与我市倡导的宜居重庆、森林重庆的五个重庆的建设紧密相关,也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好的优良的品质要传承发扬,当然其中少数的不爱护环境与公物的行为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找出根本,让我市公民的社会道德水平更上一层楼。

3、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在我市公民中,能够自觉文明守纪的人占70—80%左右,其中能够完全考虑他人感受,绝对遵守法律的人占60%左右。这表明我市在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公民的言行举止的活动上和宣传法制精神的活动上取得了比较好的功效。还有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精神的培养上,也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也可以看见,还有10—20%的公民还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以及良好的法制意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顾别人感受,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对社会的道德风气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应加以批判,坚持高尚的文明礼仪以及法律道德意识。

建议:

1.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民情“五情”教育活动,发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城市精神。

2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风尚。

3. 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 继续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建设,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确保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5. 深入做好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性和服务性。社区可招聘志愿服务者,如中学生、大学生,宣传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等。

附:调查感想:

此次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使我们来到大学后的第一份以小组形式做的调查。虽然有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尽力指导,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题型不够完备,甚至有些选项重复、不符合常理,选项不够规范等等。即使是这样,但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实践调查的第一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铭刻在心间,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收获。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训,并

争取改进完善!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