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部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工
生产部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
2014年,生产部在矿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生产技术管理紧紧围绕煤电公司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面对当前复杂地质条件,积极组织和协调各生产连队攻坚克难,始终以安全生产为一主线。总结分析一年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查找不足,结合矿井2015年采掘接续计划安排,尽早制定相应措施。为明年生产任务完成奠定基础,下面将201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15年主要工作简要安排如下:
一、2014年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内部指标完成)
1.产量:年初计划210万吨,截至10月份实际完成179万吨。预计能够完成220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
2.进尺:计划7000m,截至10月份实际完成4931m,完成年计划70.44﹪。
3.巷修:巷道大修完成930m;其中西1120大巷维修380m,东一采区进风巷200m,东一采区运下、回下350m。
二、完成的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东108工作面过DF3断层及回风顺槽受断层影响巷道收敛变形严重制定过断层及加固维修技术措施;西202工作面在靖远电厂灰渣库水体下回采,根据中国矿大提交《靖煤集团大水头煤矿灰渣库水体下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灰渣库地表定期观测,自开采以来共观测20次,最大下沉量为360mm;东109运输顺槽窄小煤柱加固,在以往回采结束的工作面基础上总结经验,不仅加大巷道
断面,还加强支护参数,在该巷道掘进期间对相邻东11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进行有效探放,确保安全掘进及后期回采;西三采区开拓方案设计变更,矿根据西三采区煤层赋存情况科学合理委托设计院对初次设计进行变更;重点工程完成了西201、东109大断面切眼掘进、新掘东一采区水仓;完成东一运输下山、回风下山封闭以下管路、道轨、设备回收;预计12月初完成东一运输下山、回风下山部分巷道的封闭工作。
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014年掘进进尺欠尺较多的主要原因:东109运输顺槽(东段)窄小煤柱巷道探放水工作影响停掘时间多;东109切眼、运输顺槽(东)由于工作面运输线路长,掘进机老化、设备影响多,路途远及职工劳动任务重,作业时间短,出勤率低等主观原因;生产布局调整开口点多,掘设备使用率低,炮掘进度慢;同时西部采区地质条件相当复杂,采取“边探边掘”钻探影响及岩巷掘进头集中,受排矸系统制约等原因。
2.随着矿井采区的不断延伸,先好后劣日益显著,采区、工作面内断层增多,设备故障影响频繁。特别是对掘进面的生产技术指导工作迟滞,提前计划分析不到位。
3.在月生产计划和工作安排上,虽然有计划,有安排,有制度,有考核,但监督落实不够,工作环节连贯不好,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对能力不足,缺乏对区队及生产现场的实时协调,使得我们在生产技术指导上有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生产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影响职工的工作情绪。
4.在质量标准化管理上,有目标,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但安
排的多,落实处罚的少,听之任之,主观上努力还不够。发现问题,通知安排到位,但整改落实不到位,致使掘进面质量标准化工作滞后,无创新。
5.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亟待提升,日常管理上流于形式,部门思想认识和监管不到位。
四.2015年工作安排
(一)2015年,作为生产技术部门,提前梳理好采掘接续,统筹合理安排施工队伍,预想生产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弥补工作上的不足,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立足点,竭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1.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杜绝了顶板事故和地测防治水事故。继续以“矿压防范、水害防治、小窑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安全预想预控、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力度。
2.矿井生产采区仍为东一采区和西二采区“一井两面、一主一辅”进行生产布局,即矿井东部采区布臵一个主采面,西部采区布臵一个辅采面,明年东108、西202工作面均要回撤除去两个工作面回撤搬家各占1.5个月及节假日检修、综放面初采初放期间产量低,明年实际净生产时间只有10个月,每月须完成原煤产量21万吨,生产任务重,必须克服不利因素:回采的东109工作面300m区段受腰水背斜薄煤区影响,西201工作面南北部分别受F40、DF26两条大断层影响,工作面内次生断裂构造发育,加之煤层较薄,部分区域回采时,需破煤层顶、底板回采,对煤质影响较大;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3.根据矿井西部采区勘探资料,西一、西二、西三采区探明和控制的
经济储量非常有限,适宜综放和综采的块段较少,采区服务年限短,造成采区接替相对紧张,为确保矿井均衡稳定生产,同时为了从采掘布局上规避矿压带来隐患,认真做好西301工作面和东106工作面回采前期的地质探测工作,为工作面安全回采和相邻掘面掘进掌握清楚地质资料,以合理保持矿井产能和正常的抽灭掘采关系。
4.东107工作面设计全长1530m,原始煤层长距离掘进通风瓦斯、供电、运输管理难度大,单进难以提高。
5.做好各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探测,准确掌握揭煤距离和地质情况,确保正常掘进。
6.继续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坚持从设计源头抓起,并认真监督落实。加大对失修巷道、矿压显现明显巷道的修复,有计划、有重点、分轻重缓急安排队伍,及时修复、不留隐患、不制约生产。
7.加快采掘巷道的掘进速度,保证采掘平衡发展,努力提高单进水平。同时不断优化巷道设计和布局,优化掘进支护工艺,合理组织,科学安排队伍,确保矿井正常接替。
9.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经常深入现场,查看现场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随时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10.及时填绘台账、图纸,及时存档,以便后期掘进有资料可循、有依据可查。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开采技术研究,提高采区回采率:一是要积极研究边角块段、薄煤层、煤柱区域的回采技术,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生产系统,合理安
排配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回收。二是要加大储量管理及回采率考核奖罚力度,积极使用窄小煤柱巷道布臵,加大工作面几何尺寸,切实提高采区回收率;要认真研究大倾角工作面俯采、仰采、过地质构造带等特殊条件下的管理经验,切实提高工作面回采率。
(三)积极推广新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要认真总结锚网支护成功的技术管理经验,主动与科研院校合作,分析研究急倾斜煤层、缓倾斜松软煤层和窄小煤柱布臵巷道受压变形规律。二是煤巷要全面推广应用“整体耦合让均压支护技术”,实现支护体系强度、刚度、材料性能耦合,实现载荷均衡化,支护一体化;矿压显现集中区域的煤巷要积极推广“锚网索+O型钢棚”加强支护;压力集中的大跨度切眼要推广短锚索替代顶锚杆配合梯子梁加强支护;松软破碎岩巷要积极引入“锚注支护技术”,淋水大、岩石松软破碎岩巷要继续采用新型化学材料加固松软破碎岩石及封堵顶板淋水,确保松软破碎围岩及裂隙淋水区域一次性支护质量;要积极推广先进的锚杆监测工器具,切实提高锚网支护的监测质量。三是要切实加强快速掘进组织领导,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措施,不断完善考核奖罚机制。要全面推广160大功率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作业线,充分发挥综掘装备效能,提升煤巷综合单进水平;采用钻爆工艺施工的岩巷工程,要大力推广光面爆破及中深孔爆破技术,积极研究辅助运输连续化问题,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为实现“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快速掘进创造条件。
(五)强化探测工作力度,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探放水原则,严格落实公司生产矿井防治水及物探管理办法,加大小窑破坏区、采空区灌浆积水及顶板含水层水的探放力度,充分利用便携式地震探测仪、无线电坑透、瞬变电磁仪等物探设备,实施物探全覆盖。二是加强水情水害风险预判分析和预测预报,实现重点区域水患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报,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三是采取钻探、巷探方式,加强西二采区地质补充勘探工作,为延伸拓展区域开采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四是认真开展地表岩移观测工作,为地表防治水提供基础资料,要加强西202工作面地表水体下开采的岩移观测、地表水位及井下涌水量变化的观测分析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五.2015年重点工程:
东108、202综放工作面的回撤;东109、西201综放工作面的安装;东106、西301切眼大断面掘进、西二采区巷探工作;东一采区回风下山
(一)、运输下山、西一运输、回风上山等失修巷道维修,落实集团公司“四个落实、六个必须”的规定,确保安全、按期、顺利完成以上工作。
总之,2015年继续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生产任务重,安全压力大,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层层落实,一定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生产技术部
2014年11月20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