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间真情真爱的祝福
篇一:表达人间真情的诗句
表达人间真情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4.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5.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6.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11.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1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1.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29.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3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篇二:用真情诠释着人间真爱
用真情诠释着人间真爱
——记赵选照顾孤寡老人先进事迹
赵选,运达杏树养老院的一名普通职工,但是,提起三十多年来她与孤寡老人的故事,他所在的台子村和认识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说:“赵选是难得的好人”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三十多年如一日,赵选默默地义务照顾孤寡老人陈梅英,演绎了一段至真至爱的人间真情,她的善举在村里广泛流传。
爱心献给孤寡老人
赵选和孤寡老人陈梅英都住在金州新区杏树街道台子
村杜屯,两家是邻居,1992年,刚初中毕业的赵选有一天来到邻居陈梅英家,发现陈梅英病倒在炕上,陈梅英独身一人,无儿无女, 没有人来照顾她,这可急坏了小赵,她跑到村卫生所找来了医生给陈梅英看病,帮助陈梅英做饭,从此以后,小赵就经常惦记着这位陈阿姨,经常到陈阿姨家聊天,帮助陈梅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就这样他和陈阿姨之间产生了深厚感情,他们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索性小赵就搬到陈梅英家居住,细心照顾这位孤寡老人,这一住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就像陈梅英的女儿一样精心呵护着她,赵选没有惊人的外貌,没有惊人的话语,然而她有一颗金子般的 1
心数十年如一日无私照顾孤寡老人的义举,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献给了这位孤寡老人。
真心让孤寡老人温暖
陈梅英现已八十多岁了,虽然生活上一直由赵选细心照顾,但由于年纪大了,行动变得不太方便,加上身边没有亲人,孤独和寂寞使老人的脾气越来越不好,经常发脾气,经常把来看望她的远房亲戚骂走,时间长了家里更没有人来
了。只有赵选一直在坚持着,只要有时间,就陪老人聊聊天,缓解老人的寂默,顺便给老人洗衣服,收拾屋子,经常换着花样的给老人做新鲜的饭菜,让老人体会到生活的希望。老人年轻时左腿受过伤,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旧伤开始复发,血脉不通,行动困难。手术治疗的费用要数万元,所以老人想用保守的吃药方法来治疗。于是赵选就到登沙河、华家、普兰店等地寻找疗效好、价格适当的药品。去年冬天正赶上下大雪,老人的药吃完了,赵选骑着摩托车,一路冒着风雪,把药买了回来。到家的时候赵选已经成了雪人,浑身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用药一个疗程之后,老人的腿终于又活动开了,“看看,我又能走了。”老人时常拍着大腿说,此时,赵选感到非常欣慰。
2
耐心让孤寡老人感动
2000年,陈梅英生病了,赵选用自行车推他到杏树卫生院看病,医生检查后说没大事,回家吃药就可以了。可是,回来吃药后,陈梅英还是觉得不舒服,赵选带陈梅英来到医院,医生说,杏树医院设备简陋,你还是到登沙河医院去看看吧!就这样,赵选又带着陈梅英来到了登沙河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需要住院观察,赵选就在医院陪护着陈梅英,直到出院回家,赵选都始终耐心照料,陈梅英看着满脸憔悴的赵选,感动的留下了热泪。
2002年,陈梅英的双眼看不清东西,经医生诊断为白内障,急需手术治疗。赵选听说后,把老人送到县医院,并在县中医院做了手术。住院期间,赵选日夜守护在老人床边,细致耐心的给他喂药喂饭、捶背按摩、端屎端尿,直到他康复出院。
如今,年近五旬的赵选白天在养老院工作,下班后还要照顾陈梅英老人,从92年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赵选从青春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春夏秋冬,年年如此,耐心地照顾着孤寡老人陈梅英,从没有半句怨言,从不计任何报酬。有人问赵选:“你图个啥?”赵选说:“我啥也不图,谁都有困难,谁都有老的时候,大家都帮扶点,困难很快就过去了!”多么朴实的话语,赵选就是用这种善举感动着每个人,如一首新时代道德文明之歌让人们广为传唱。 3
篇三:浅析四大名剧爱情主题发展
一 《西厢记》爱情主题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十分明显突出,其中一切小故事,全是为写崔张爱情作铺垫,就是孙飞虎围普救寺,也不例外,因为没有这个故事,就没有老夫人许婚张生之事,崔张就没有机会接触,作者的目的是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通过青年男女的美满结合,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至于双方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基础上,作者没有涉及。男女双方的团圆,他们的婚姻取得社会的公认,也还是要依靠男方状元及第,来满足女方家长“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求。
二 《牡丹亭》爱情主题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西厢记》都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都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两部作品的主题却并不尽相同。《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的重点是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歌颂的是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而汤显祖所歌颂的这种“情”被赋予了异乎寻常的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超脱生死,《牡丹亭》所热情肯定和歌颂的就是这种为之生、为之死,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天下之“至情”。这种“情”,绝不是单一的“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而是具有更为深广的思想内涵,它包括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性爱和他们对美的迫求,对青春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比起《西厢记》把爱情建立在反对封建礼教,反家长包办的基础上显然又前进了一步。另外,《牡丹亭》的情节比(西厢记》要复杂得多,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扩大了。作者除了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外,还把杜丽娘还魂后的爱情故事的发展放在一场以说降李金夫妇为抗金策略的民族斗争中。作者所描写的那种因劝降李金夫妇而获得抗金胜利所形成的暂时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表明了美满姻缘也还应该依靠国家太平,社会安定,这是爱情主题的一个重大发展,这说明作者已开始注意到爱情与政治的结合,但这在《牡丹亭》中只是初步的。
三 《长生殿》爱情主题
洪升的《长生殿》为我们讲述了帝土李降基和他的宠妃杨玉环之间曲折迭起的生死不渝之爱,以及安史之乱期间的政治昏绩,社会混乱,民不聊生。《长生殿》主要为了表现的“情”,即帝土与妃子的爱情。而这段情的发生发展必定是处于一定的条件与环境之中,又不得不表现与之联系紧密的政治。这就不难理《长生殿》在表达爱情主题的同时又要表达它的政治主题。而表达的政治主题也是为了告诉我们“情”是需要一个“度”的,泛滥无忌之情是会引发祸害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掌握大权的君主来说:“天子一践步,皆关民命。”情只有在法与理的规范下存在,才能永久。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正是在政治背景的烘托卜更显得耀眼和突出。正因为如此,在结局时,作者让男女主人公在月宫得以重逢,为的是来表达对人间真情的期待、祝福与赞赏。
四 《桃花扇》爱情主题
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桃花扇》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孔尚任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可见他写“离合之情”是手段,写“兴亡之感”是目的。在《小引》中他还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膜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可见作者写《桃花扇》是有意地让爱情服从于比之更重大的主题。
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等下层人民对政治的关心,让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当时政治上的忠奸斗争和民族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政治和爱情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因而,作品中不仅写出他们爱的深沉和执着,而且很好地展示他们的爱情的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反对魏党余孽,维护人格尊严。他们的最初结合,如果单从表面上看,似乎还未摆脱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慕,但从男女主人公本身来说,李香君之所以倾心爱慕侯方域,除了侯方域有风流潇洒的一面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为人和气节,她说:“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正是基于这种感情,李香君才能从结识他的那天起就一往情深、终身相托,并不惜为他血溅诗扇,以生命抗邪恶势力的欺侮和压迫。虽然以后他们被迫各处天涯,但共同的斗争理想和思想基础却使得他们互相鼓舞,互相以对方作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的来源,从而在民族斗争和反抗黑暗政治的斗争中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结尾处,孔尚任把侯李爱情的结局写成双双出家的悲剧,这种悲剧是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粉碎了他们夫妻团圆的幻想,他们不忍心再目睹沦陷的故国山河,挥泪割断了“花月情根”,走上一了躲避现实的消极反抗的道路。这就使《桃花扇》中的爱情,比起《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的爱情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从爱情本身所含的主题思想来说,这是个质的飞跃。
在中国十大名剧中,我最爱的就是《桃花扇》,《西厢记》《牡丹亭》虽美,但太过小儿女情怀,《长生殿》虽美,确造成安史之乱期间的政治昏绩,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唯有《桃花扇》,气象迥异,李香君侯方域二人傲骨铮铮,那一番家国天下盛衰兴亡叫人惆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