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高考试卷调包

试卷2018-09-16 22:51书业网

篇一:陕西爆高考试卷调包案 三考生试卷被调换

高考试卷调包案 三考生试卷被调换/图" src="/gaokao/UploadPic/2007-4/2007417174710416.jpg" border=1 name=MM onclick="ImgClick(this)"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resized="0"/>■考生发现自己高考分数异常要求调查,笔迹鉴定后,得知考卷被人调包; ■经查,一考点内两名考生制造试卷调包事件、三名考生试卷被偷换的事实浮出水面; ■县招生办表示,两名考生的行为系个人行为。但试卷被调包的学生家长质疑:事件背后,仍有许多疑团。 两调包者的“检查” 三考生试卷被调包 迷惑 英语尖子英语作文得零分 2005年的夏天对勉县一中的应届高考生张娜(化名)来说,简直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么久。高考分数下来后,最有把握的英语成绩居然仅得了76分,而作文竟是“0分”,这导致本以为可轻松上二本的她距离518分的二本分数线还差3分,眼看就要落榜。 ■作文零分导致总分未过线 6月25日,张娜在网上查得她的高考成绩为515分,与估计的550分相差太大。更令她震惊的是,英语试题卷二部分仅得4分,而作文更是得了零分。张娜清楚记得自己仔细写了英语作文,并比较满意,估分时估了25分。英语作文零分的“事实”不但她不相信,就连其班主任也感到蹊跷,因为张娜的英语在班上学得算是拔尖的。 张娜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卷二部分写了名字和考号,作文即使是跑题也应有1到6分,绝对不会是零分。为了给经受“十年寒窗”苦读的女儿讨一个说法,张娜的母亲侯女士决定去省招办打听情况。 ■坐在前面的考生形迹可疑 6月27日,母女俩带上学校和老师提供的证明来到西安。省招办信访办要求她们提供核对笔迹用的材料,会通知她们结果的。 在此过程中,张娜回忆起一个细节:在英语考试时,坐在她前面的男生王某是勉县一中一位高三教师的儿子。当时王某曾转过身来想抄她的卷子,被她一把按住。随后王某便一直左顾右盼没怎么答题,且在交卷出考场时还和监考老师交头接耳。是不是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张娜和母亲在网上将王某英语卷面调出来查看,发现王某的卷一得76分与张娜估分一模一样,卷二得分与张娜的估分很是接近! 震惊 英语试卷被调包 7月7日,母女俩得到省招办答复:经调查,试卷确实存在问题,具体事情由勉县招办正在进一步调查。7月11日,侯女士去询问调查结果,勉县招办工作人员说,招办正在调查考卷调包的问题,具体事情还在进一步落实当中?? 7月12日,侯女士接到电话,让去勉县招办协商解决“换卷”相关事宜,勉县招办主任晏华平称张娜的英语卷二部分被前座男生王某调包,张娜的英语卷二实际得分是34分,现在张娜的分数已在网上改过来了,从515分变成545分。同时王某已向招办承认确实调换了张娜的试卷,并写了书面检查。 侯女士认为这个解释太简单,提出必须要有正式的高考分数通知单、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录取、给家属合理的解释和处理结果共3个要求。晏华平表示,此事发生在勉县三中第三十三考场,监考数学和英语的4名老师和他本人为此还写了检查,已送到汉中市招办。 调查 两考生调换本校三同学试卷 在张娜分数被更正的同时,发生在勉县三中考点内的其他考卷调包事件也逐渐浮出水面。 ■第一起调包:一科成绩少了100分 勉县教育局及招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早在张娜赶到省考试管理中心要求复核分数的前几天,考点内另一考生何某也发现自己高考分数出了问题。 据了解,何某也是勉县一中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但高考分数出来后,何某发现自己的分数比估分低了近100分,其中问题出在理科综合的考试成绩上,卷二主观试题部分的分数比她估计的低了100分。何某及家人向省考试管理中心提出质疑后,省考试管理中心通过汉中市招办责成勉县教育局进行调查。经查,发现同考场考生李某的理科综合卷二试卷名字和考号栏有涂改痕迹,李某承认调换了何某的试卷。 ■第二起调包:受害者之一竟未察觉 另经过核实,发现王某不仅调换了张娜的英语试卷,还调换了同考场考生白某的数学卷二部分! 然而,白某本人一直没有起疑心,他一开始在网上查分发现比自己的估分低很多时,并没有多想。过几天再查分,发现网上自己的分数又多了50分,他依旧没有多想,认为可能是网络出了故障。直到赶到县招办领取档案时,才得知此事。

篇二:语文高考附加题 增分突破 (1)

增分突破二 博闻强志——名著阅读与简析

一、名著阅读题。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些篇章,通过对无名花朵、绿叶等的礼赞,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

B.《子夜》中,当吴荪甫等待公债市场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王和甫却打电话告诉他,屠维岳已将资金投给了赵伯韬,这让吴荪甫深感大势已去。

C.《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首尾呼应:开端是小男孩曼诺林在黎明时分送圣地亚哥出海;结尾是圣地亚哥扛着工具回来,小男孩再来看他。

D.《阿Q正传》中写阿Q临死前,感到最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画押时,圆圈没有画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

E.《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

解析 B项,将资金投给赵伯韬的是杜竹斋。E项,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 答案 BE

2.简答题

(1)《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经典的一段,关键要熟悉故事情节,并且要关注情节的细节,不要因为细节的出入而失分。如黛玉心里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的原因就是一个易忽视的细节。(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的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普通百姓对改良主义的切身感受。改良主义者没有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良主义的不彻底性使百姓刚刚沸腾的热血又逐渐冷却下来。在这里老舍先生巧用谐音,借李三之口道出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心声。当然,还有李三对茶馆老板王利发的不满。概括时应结合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力求回答全面。

答案 (1)叫他走仕途经济之路。所喜,果然是个知己;所惊,不避嫌疑称赞;所悲,父母早逝,无人做主;所叹,你我为知己,自己有病,无缘长久。

(2)李三。一是对政治不满。政治的改良没有让社会好转,反而让百姓的生活越变越差。二是对王利发不满。茶馆改良致使活儿增多,但王利发既不涨工资也不添人,李三不痛快。

二、名著阅读题。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了消息,从此一病不起。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毁,切断一切与所爱的人的关联。

B.《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

C.《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

D.《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愚昧而充满质朴母爱的单四嫂子,《风波》中生性懦弱隐忍的七斤嫂,《社戏》和《兔和猫》中和蔼可亲、勤劳善良的“我的母亲”。

E.《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圣地亚哥驾一叶小舟在海上捕大马林鱼时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作品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具有象征意义:这样的硬汉,“你尽可能把他毁掉,但就是打不败他”。

解析 A项中应为“黛玉无意中从傻大姐处得知了消息”。D项中七斤嫂生性刁蛮泼辣。 答案 AD

4.简答题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了。”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指的是张松,他是曹操的谋士。“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事件概括要全面,注意交代前因后果。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概括能力,特别要对《子夜》第七章的情节以及其他相关情节非常熟悉。

答案 (1)张松。杨修为了让张松知道曹操的才能,让手下拿来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笑话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背诵如流,并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

(2)两条战线:厂里工潮已经解决;公债市场上首战告捷。大计画:金融资本家打算在工业方面发展势力,以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

三、(2015·徐州三模)名著阅读题。

5.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知道了”;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

B.《茶馆》中,秦仲义因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去坐了一年牢,后来凭力气靠卖菜为生,最终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C.《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陈宫计策后,将计就计,诈死诱吕布来攻,设伏兵于马陵山,大败吕布,双方因蝗灾而罢兵。

D.《飞鸟集》中,“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泰戈尔的这几句诗便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

E.《阿Q正传》中,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向村民廉价推销他的赃物。赵太爷虽然怀疑这些东西来路不正,但出于贪便宜的心理,托吴妈即刻去找阿Q。

解析 B项应为“常四爷”;E项应为“赵家托邹七嫂即刻去寻阿Q”。

答案 BE

6.简答题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两次孙刘联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夜》中的赵伯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概括能力,答题时往往会因细节的出入而失分。曹操南征荆州,其势如破竹;刘备败走当阳,求救于江东。江东集团面临着两个选择:其一,帮助刘备,共击曹操,但帮助刘备就等于是养虎为患;其二,不帮刘备,却又面临着曹操进而进攻江东、唇亡齿寒的风险。最终,他们结成了“孙刘联盟”。注意两次联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要分开回答。

(2)对作品的具体情节要熟悉,对赵伯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作一定的概括,特别是其复杂的身份要分点明确。

答案 (1)第一次:背景,曹操败袁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天下;刘琮不战而降,刘备退守夏口,东吴投降之风气日盛。形成过程,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第一次孙刘联盟形成。 第二次:背景,刘备夷陵失败,遗诏托孤;曹丕欲联吴攻蜀,孙权欲联蜀攻曹。形成过程,西蜀派邓芝出使东吴,东吴亦派张温入川答礼,第二次孙刘联盟形成。

(2)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反动(蒋介石)政权的掮客,公债市场的投机商,(私生活)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

四、名著阅读题。

7.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水攻计:曹操水淹下邳捉了吕布,又决漳河水大胜袁术的人马;关羽“水淹七军”大胜曹操十万大军,活捉了于禁,刀斩了庞德。

B.《边城》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舞狮子、燃烟火、捉鸭子等诸多民俗风情的描写,创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超越世俗的诗化世界。

C.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在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双桥王国梦”“实业王国梦”先后破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更是一败涂地。

D.《哈姆莱特》善用巧合:波洛涅斯躲在挂毯后偷听王子与王后的谈话,却被王子误杀,一剑刺死;克劳狄斯预谋用毒酒毒杀哈姆莱特,却被王后误喝,致其当场身亡。

E.《飞鸟集》中很多诗句选用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意象,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神、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解析 A项“袁术”应为“袁尚”,C项“双桥王国梦”破灭与赵伯韬无关。 答案 AC

8.简答题

(1)“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诗中“泣别”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两位人物?他们分别的原因是什么?末两句写的是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这首诗见《三国演义》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刘备在徐庶的计谋下成功击败曹仁,夺取了樊城,曹仁败回许昌后向曹操禀告是徐庶用计(当时徐庶假名单福),曹操便采用程昱之计扣押了徐庶母亲,程昱诈称是徐庶好友骗得徐母手迹,程昱伪书一封给徐庶,逼他背刘投曹,徐庶爱母心切离开了刘备,但他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字元直),并在去许昌途中拜访了诸葛亮,希望他能辅佐刘备,当然了,诸葛亮没同意,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另外,徐庶母亲见儿子为己弃明投暗,怒斥儿子后自杀了,徐庶恐羞于世人没有重返刘备阵营,但他也没有向曹操出谋划策,这就是所谓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首诗既赞扬了刘备思贤若渴的心情,也赞扬了徐庶荐贤的美德。

(2)“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分析探春和宝钗的人物形象,特别要熟知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内容,人物的具体表现分点作答。

答案 (1)刘备、徐庶。徐庶在逃难中投奔刘备,为他出谋划策打败曹仁。曹操用程昱计,囚禁徐母。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许都。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2)“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探春: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行事敏捷,处理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

篇三: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题:文科加考内容附加题 专题二名著阅读与简析

专题二 名著阅读与简析

考向一 比较探究型

1.(2015·江苏卷)简答题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二 分条概述型

3.简答题。

(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罗贯中写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请举出《三国演义》中的事例说明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具体表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三 提炼精要型

5.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请简要说明林黛玉创作《葬花词》时的境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三国演义》“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情节。这一情节表现了关羽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四 鉴赏评价型

7.《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分析《老人与海》中“狮子”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巩固训练

一、名著阅读题。(15分)

1.(2015·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2.(2014·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B.《子夜》中,当吴荪甫等待公债市场斗争能传来好消息时,王和甫却打电话告诉他,屠维岳已将资金投给了赵伯韬,这让吴荪甫深感大势已去。

C.《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首尾呼应:开端是小男孩曼诺林在黎明时分送圣地亚哥出海;结尾是圣地亚哥扛着工具回来,小男孩再来看他。

D.《阿Q正传》中写阿Q临死前,感到最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画押时,圆圈没有画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

E.《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

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题。(15分)

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了 消息,从此一病不起。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

毁,切断一切与所爱的人的关联。

B.泰戈尔《飞鸟集》歌颂了自然、生命与爱情,诗句如格言般短小精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隽永的哲理性,语言清新,意象美妙。

C.《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

D.《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愚昧而充满质朴母爱的单四嫂子,《风波》中生性懦弱隐忍的七斤嫂,《社戏》和《兔和猫》中和蔼可亲、勤劳善良的“我的母亲”。

E.《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圣地亚哥驾一叶小舟在海上捕大马林鱼时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作品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具有象征意义:这样的硬汉,“你尽可能把他毁掉,但就是打不败他”。

6.简答题。(10分)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了。”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指的是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题。(15分)

7.下面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红楼梦》中,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知道了”;

篇四: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课标)阶段性测试十四

阶段性测试十四

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

1.(2012·湖北省八市三月联考试卷)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其中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还有其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等著名小说。

B.《红楼梦》中凤姐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办事条分缕析。她喝命打了未到的迎送亲客的人二十板子,众人这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每个人做事都兢兢业业。

C.《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的时间内,在周家和鲁家两处展开。作者苦心经营,巧作安排,合情合理。

D.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答案】A

【解析】《祝福》和《伤逝》出自鲁迅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2.(2012·湖北省武汉市二月调研测试)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

B.巴金小说《家》的主人公觉新,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觉醒,

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下决心不再做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艾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D.《唐吉诃德》在叙事方法上潇洒自由,不拘一格。它借人物之口,穿插了不少可以独立成章的中短篇小说,而且不断转换叙事人称。

【答案】B

【解析】此项表述中的主人公应是觉慧。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边城》中翠翠边看龙舟赛边等爷爷,傩送捉鸭子上岸时,从对话中得知她是翠翠,就邀请她去他们家等。翠翠误会了他,轻轻地骂了他。她的黄狗汪汪地叫,翠翠对狗说叫也得看人叫。而傩送却理会成了另一种意思,便大笑着走远了。

B.“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朗台的贪婪、无耻形成鲜明的对照。

D.《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收录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最大的特色。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照。

【答案】B、D

【解析】B项中,年龄、辈分最小的是巧姐;D项中,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4.(2012·湖北省襄阳市3月调研测试)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亥革命到来时,阿Q看到城里的“举人老爷”到未庄逃难,而未庄的“一群鸟男女”也惊恐万状时,改变了起先对革命“深恶而痛绝之”的态度,他和赵秀才们相约革命,革掉了静修庵里的一块龙牌。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周朴园在认出侍萍之前,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并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

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答案】A

【解析】阿Q的革命只是高喊“造反了,造反了”,他找假洋鬼子参加革命被拒绝。

5.(2012·江苏无锡市期末考试卷)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生活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与历史上的曹操是

不可混同的。

B.觉慧是《家》中觉醒最早、反抗最激烈的叛逆者,他憎恨封建家庭的腐朽,受革命影响,追求进步,离家出走,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

C.《边城》描绘了一幅颇具古风的桃源四季图,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表现出沈从文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性格。

D.鲁迅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反映时代气氛。《阿Q正传》中寄存衣箱、盘辫子、戴“银桃子”等细节描写革命在未庄引起的变化。

E.《老人与海》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作者这样安排,目的是让屡遭厄运、孤独贫困的老人能从百兽之王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步。

【答案】AC

【解析】A项中应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C项中“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错,应为“作品意在表现美好的人性总是令人忧伤的”。

6.(2012·江苏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使人物个性鲜明,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绝: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孔明。

B.《老人与海》中狮子这一意象贯穿整部小说,象征勇敢、自信、坚强;孤独困窘的老人屡遭厄运,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C.《雷雨》的语言富有个性,如周朴园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时而和缓、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都与各自的身份吻合。

D.《哈姆雷特》中作者用四重误杀显示了人和命运之间无奈而尴尬的局面,其中被哈姆雷特误杀的是大臣波洛涅斯和王后乔特鲁特。

E.《故乡》记述了“我”回故乡的经历,文中描绘了闰土所说的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等事,目的是为了说明乡村景色优美和人们生活闲适。

【答案】DE

【解析】D项中四重误杀分别是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英国国王误杀克劳迪斯的两位使者、克劳迪斯误杀王后乔特鲁特、哈姆雷特误杀雷欧提斯。E项中目的是反衬中国农村凋零破败的真实情景,深刻揭示农村危机背后的社会危机。

7.(2012·江西省重点高中三十校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只能接受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干果瓦脸红了一会儿,知道这是在责备他,显然艾斯梅拉达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弗罗洛和卡西莫多想把艾斯梅拉达抢走这件事。(《巴黎圣母院》)

B.《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之前,两次落了“两三滴眼泪”,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或许是家道中落的痛苦,甚至是深深的忏悔,表现了高老太爷复杂的内心世界。

C.祸不单行,继元妃去世、宝玉失玉之后,王子腾在进京拜相的路上竟因风寒身亡。贾政又升了江西粮道,即将赴任之时,贾母郑重地和他说起宝玉的病只有娶一个金命的人为他冲喜才能好。袭人听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