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境保护境实施方案
篇一: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共6篇)
篇一: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禾政发[2010]31号
禾驮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禾驮乡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附:《禾驮乡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禾驮乡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三、重点任务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3月至2010年4月)
各成员单位召开环境保护攻坚动员大会,制定环境保护攻坚工作
(二)集中开展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
环境保护职能组各成员单位按照相关要求,扎实抓好环境保护攻坚各项工作。
(三)查漏补缺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
五、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发动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办,负责全乡环境保护日常工作,并对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达标负总责。
(三)全面落实责任
篇二: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西河中心小学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地球环境是我们人类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既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又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作为育人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小学生的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为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任务
三、方法措施
1.认真组织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宣传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将环保教育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之中。
2.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将环境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要有固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严格规范学校环保教育评价制度,并能够科学运用环保教育评价数据,改进学校环保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3.做好环境教育与“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相结合,与学校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少队活动相结合。
5.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规整工作。
四、组织领导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
明确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第三阶段:自查提高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 组织相关人员,自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学校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校长总负责,明确责任,专人负责。要结合自身特点,把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
3.精心组织,强化督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的自查力度。
西河中心小学
2012年5月8日
篇三: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新体制。
二、工作重点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严格控制新增污染
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
区域内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地区的新增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保证金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致力推进节能减排
到201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乡及矿山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总量控制在7142.4吨以下,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2384吨以下,比2005年削减10%;镉年排放总量控制在0.07吨以下;砷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吨以下。在全市经济整体推进发展的同时,力求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减少到最低。
建立节能减排评价监督体系,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新、改、扩建使用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新建项目的技术条件要保证其完成节能指标,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全面实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抓好循环型社会、循环型区域、循环型产业体系、循环型企业、循环型经济支撑体系等“五个建设”,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尾矿渣、余热余压和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建立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
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完成后正常运转。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步伐。此项工作由市建设局负责,2009年底前完成。
(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突出饮用水源保护
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一律禁止新建对水体有污染的排污口,主要饮用水源水库和主要河流水质达到规定的水质目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垃圾的管理,确保水体不受污染。
坚决依法保护饮用水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库、河道禁止投肥养殖,
加强大气环境治理
调整城市能源结构,逐步关停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逐步增加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鼓励和支持城市生活锅炉使用管道焦炉煤气。
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执法力度,强化车辆的年检制度,对尾气超标排放的车辆实施强制治理,对治理后仍不达标的车辆实行强制报废。到2010年,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减轻城市交通污染。
加强工业燃烧废气污染控制,鼓励企业使用低硫燃料和采取先进的脱硫、除尘和低氮燃
烧技术,防治大气污染。
加强对饮食服务业燃油污染的整治,防治油烟对居民居住环境的污染。逐步在餐饮服务业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电等清洁能源,到2010年,全市饮食服务业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倡导文明施工。
加强环境噪声治理
加强对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重点整治学校、医院、居民住宅附近超标扰民的固定噪声源,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建筑施工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依法征用建筑施工噪声超标排污费。
加强对交通噪声的管理工作,新建道路要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对交通噪声污染严重的地区,要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步伐
继续巩固工业污染治理成果,强化工业污染源的专项整治和监控。按照企业自筹与环保专项资金相结合的原则,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依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查无证排污、超标排污、超量排污行为。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核辐射的监管和防治。大力推进工业园区、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实行重点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临控,严防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防“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反弹。
深入推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编制和实施城镇环境保护规划,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科学配置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生态质量。
要进一步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制,坚决清拆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和窝棚。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分片包干、重点把守、全面巡查等措施,对乱摆卖、乱张贴现象进行彻底清理。推进物业管理,消除卫生死角。
加快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农村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理畜禽废弃物,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和农村沼气。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作,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快我市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重点加强铁路、公路、城市主干道沿线的造林绿化和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建设。
大力开展村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探索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点带面,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乡镇,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特区内外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四、组织领导
(一)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实行宏观决策的环境影响论证制度,工业、农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各类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与发展决策和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加强协调配合
各部门应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各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责,严格执行保护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等政策。
(三)确保经费投入
财政部门加强排污费的专项资金管理。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环保投入的主体作用。
(四)大力宣传发动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加强环保基本国策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市民环境保护的自我组织和参与能力。
加强青少年的环境教育,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篇四: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城政发?2011?20号
汉阴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城关镇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
二o一一年三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境保护 计划 方案
抄送:政府办、县双创办、环保局
汉阴县城关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3月13日印发
共印65份
城关镇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之年,是城关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之年。
一、组织机构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
全镇通过加大环境保护的管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健全适应我镇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三)主要计划指标
篇二:XX镇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XX镇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镇的环境质量,巩固和深化我镇生态建设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镇》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为推进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单位创建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民生为总任务,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真正营造整洁优美、示范有序、和谐文明的城乡环境。
二、目标要求
从2015年元月份开始,我镇决定对下源、曹家、甘棠、居委会进行示范点建设,通过改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完善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管理考评机制,全面提升我镇生态文明水平,确保到年底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三、重点任务
(一)镇区驻地环境的整治
1、加强对镇区内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日常保洁,合理设置垃圾桶、垃圾站,实行生活垃圾实点投放,及时清运镇区内住宅区,企事业单位、经营户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加强对经营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2、治理室外经营及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乱堆乱放,避免扬尘、泥水。
(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
1、整治内容:彻底整治村容村貌,清理好本村范围内主要道路两旁的杂物堆、垃圾堆、建筑材料堆,确保村内主要道路及村民聚居区内的干净、整洁,对村内排水沟进行彻底清理;
2、通过整治:下源、曹家、甘棠、居委会要在以下方面达标。
(1)、村民饮用水的卫生合格率需达95%以上。
责任单位:镇自来水公司 责任人:曹社文、刘毅娜
(2)、村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实点投放清运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
责任单位:镇环卫办 责任人:郭剑君、环卫办工作人员
(3)工业污染排放率100%。
责任单位:安监站、煤管所 责任人:康建军、安、煤工作人员
(三)、资源保护
1、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0%
责任单位:镇环卫办责任人:郭剑君
2、规范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
责任单位:畜牧水产站 责任人:曹小兰
(四)、可持续性发展
1、绿化覆盖率高于全省水平
责任单位:林管站 责任人:梁孝聪
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率50%
责任单位:农技站 责任人:王建良
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省水平
责任单位:农技站 责任人:王建良
4、文化、宣传、体育、休闲活动场所设施齐全
责任单位:工会 责任人:李文勇
四、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1、目标要求:建立完善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管理措施:时限及责任单位、责任人。
(一)、规划建设镇非生活垃圾处理场
责任单位:环卫办责任人:郭剑君
(二)、制定村民规范建房、完善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办法。
责任单位:城建办责任人:郭剑君
五、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日—3月20日),制定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成立工作机构,全面部署生态文明任务。
(二)、集中阶段(3月21日——6月20日),上述四个村、居委会,按照统一部署,围绕各自任务,突出工作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开展集中行动,实现生态环境和乡村面貌的大变化。
(三)、巩固提高阶段(6月20日—12月20日),上述四个村、居委会,对照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和提高,逐步完善各村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四)、总结验收阶段(12月21日—12月31日),镇党委、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上述四个村、居委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评比,并召开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总结大会,通报相关情况,兑现奖惩。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由党委书记黄庆生任顾问,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爱鹏任组长,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友义任常务副组长,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郭剑君为组长,有关村的驻村领导、干部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建设期间的协调、调度和推进落实。各村、村支两委的干部,具体负责本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日常工作,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篇三:冶力关镇2012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冶政发[2012]59号
冶力关镇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冶力关镇2012年度环境保护工
作方案》的报告
县环保局:
根据潭政办发[2012]44号文件精神,现将《冶力关镇2012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方案》随文报来,请查收NB。
附:冶力关镇2012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环境保护 工作方案 报告
抄送:县政府办
冶力关镇人民政府2012年5月25日印
共印4份
冶力关镇2012年度环境保护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冶力关镇环境面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认真落实潭政办发[2012]4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全镇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统筹实施,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快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教育引导群众提高卫生、环保、文明意识,提高镇村文明程度,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组织机构
为了认真落实潭政办发[2012]44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我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经镇政府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冶力关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王海青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谢黎东 党委副书记兼维稳中心主任
张德胜党委副书记
陈玉锴副 镇 长
成员:张文毅土地所所长
卢雨亭城建干事
牛孝平城建干事
孙大林环保干事
张喜兰干 事
李富贵堡子村主任
栾代云葸家村主任
王成保池沟村主任
马作栋后山村主任
张改云东山村主任
吴小红关街村主任
何全德高庄村主任
马富贵洪家村支书
李忠孝岗沟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陈玉锴任办公室主任,孙大林、张喜兰负责日常工作,联系电话0941—3271016.
三、目标任务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卫生村创建活动的开展,集中解决困扰各村的脏、乱、差问题。通过集中综合整治,使全镇区域的公路主干道和村内街道实现畅通、净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整治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村镇规划,完善村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完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2、村容村貌整治。拆除影响交通和村容村貌的所有违章建筑以及户前的厕所、圈舍。彻底清理占道堆放的建筑材料、粪堆、土堆、柴堆及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清除道路两侧的垃圾、杂物,铲除道路两侧的杂草。摘除乱悬挂的横幅;清理、粉刷墙壁上的乱贴乱画和残留的过期宣传标语口号。
3、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运输。根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精神,对各村的道路清扫保洁,确定专人定期清扫,维护生活环境。组织群众及时清理垃圾,特别是道路旁、村口和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不留死角。教育群众不要乱倒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加强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工作。根据实际,教育和引导群众改旱厕为沼气式和双瓮漏斗式厕所,做到粪便处理无害化。要帮助群众改灶,利用清洁能源。对人畜用水进行检测处理,达到饮用水安全标准。引导畜禽养殖户,改善圈舍功能,科学饲养,杜绝粪便污染。
四、工作措施
为了确保这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村、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这次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员动员,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乡镇环境保护境实施方案)家园、美化家园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整治工作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全镇面貌一新。
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各村、各单位一定要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亲自指挥,指导整治工作深入扎实开展,真正做到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整治有效。确保整治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全面改善全镇环境卫生面貌。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村、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整治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及时限要求,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制,使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3、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各村、各单位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工作,引导全民关注并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对整治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及时予以宣传报道。要广泛宣传、大力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