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改革实施方案起草说明

实施方案2018-12-18 13:41书业网

篇一:《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2011年政府工作

报告》起草说明

——2011年1月25日在政协周口市第二届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上

尊敬的穆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

“十二五”时期,是周口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加速时期,是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全面推进周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认真总结好我市“十一五”时期和第二届人民政府任期第四年的工作,向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交一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承上启下、操作性强的《报告》,市政府对《报告》的拟写高度重视,经过政府办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2011年度《政

府工作报告》已顺利完成起草工作。下面,我就起草情况及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报告》的起草过程

201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要充分体现对“十一五”及2010年政府工作的全面总结,对“十二五”及2011年的政府工作进行科学安排部署。《报告》起草过程,是按照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反复讨论,不断深化对中央、省委、市委有关精神的领会、对市情的认识,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完善工作举措的过程。

(一)领导重视,及早安排。2010年是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一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全市上下克难攻坚,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求实求效,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如何充分展现政府“十一五”及一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好“十二五”及今年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至关重要。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报告》的起草工作。去年12月初,市长徐光就要求政府办着手思考、策划《报告》的起草工作。根据徐市长的要求和布臵,政府办及时安排起草人员进行专题研究,着手《报告》的起草。市长徐光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

研究,并对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位副市长对分管业务部分的起草也及时提出了建议。

(二)深入学习,认真讨论。为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起草好《报告》。二是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从宏观上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农村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为起草好《报告》打好理论基础。三是深入学习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毛书记的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对“十二五”及2011年全市工作的部署,使政府2011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各项重点工作都与市委的部署保持一致,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逐一参阅了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驻周部分单位的工作总结,认真总结“十一五”及过去一年市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年在异常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市政府应确立的工作思路、所抓的重点项目和主要工作。为使《报告》既能充分贯彻中央、省、市委精神,又符合周口实际,起草人员经过多次讨论,数易其稿,于今年1月上旬拿出了《报告》初稿。

(三)集思广益,充实完善。《报告》初稿形成后,政

府办要求起草人员立即呈送各位市长,同时印发各位秘书长、机关有关科室、市政府各部门、10个县(市、区)政府和驻周单位征求意见。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工信局、人社局等47个单位、部分县(市、区),对《报告》的一些提法、观点、工作重点的把握等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办公室有关科室文秘人员,对所了解的部门工作情况、所用数据进行了认真审核校对。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起草人员对《报告》做了3次讨论修改,于1月19日通过市委统战部转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在接到市委统战部汇总后的反馈意见后,起草人员对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吸纳,形成了这次会上发放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二、关于《报告》写作的原则

《报告》的写作,主要坚持了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力求文风朴实。《报告》在全面回顾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成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分析和把握“十二五”及2011年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基础上,围绕政府工作职能提出了“十二五”及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预期目标

及工作重点。《报告》整个篇幅力求简明,力求客观。总结工作,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说过头话。安排工作,结合实际,不喊空口号。行文朴实无华,力求表述准确,简明扼要,平实中凸现出本届政府的务实之风。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力求可操作性。《报告》把形势分析、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5项基本原则放在一起,作为“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的纲,力求使人一目了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府建设等具体工作,都力求有明确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报告》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体现富民强市目标,注重突出工业强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既尽量兼顾到各方面的工作,又突出了重点工作,整个《报告》力求不贪大求多,不空喊口号唱高调。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力求转变职能。《报告》突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紧紧围绕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总结安排工作,在具体内容上,对事关发展、改革、稳定、民生方面的内容,着墨较多。对一些常规性工作,着墨较少。特别是《报告》第四部分,用了一定的篇幅,从“建设学习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效能型政府、建设法治型政府、建设廉洁型政府”五

篇二: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说明1

关于《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的制定说明

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于2016年8月24日印发了《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现就有关制定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意图。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有关要求,推进武定县公用车制度改革,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构建新型公务用车制度,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共三部分,约1000字,第一部分为总体思路、要求和目标,明确了该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主要目标;第二部分为我县公务用车改革的主要措施,从九个方面列出我县公务用车改革的21条具体措施;第三部分为组织保障,明确了落实我县公务用车改革的3条组织保障措施。

三、起草及征求意见和审核情况。该《实施方案》由武定县发展改革局牵头起草,经多次讨论修改,征求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县级各有关部门、11个乡镇主要领导等的意见,经2016年7月 14日十六届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2016年7月15日十四届县委第3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报楚雄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特此说明。

篇三:11 关于学校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说明

关于《西南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的起草说明

谢鸿全

(2011年3月24 日)

各位代表:

我受学校规划委员会的委托,对《西南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起草情况作如下说明。

“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学校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四川省委关于高等高等教育决策部署的重要载体,是指导和推动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校规划委员会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讨、修改,完成了《规划》,并已于3月17日在校园网上公开征求全校教职工意见。现正式提交大会审议。

在《规划》起草过程中,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党委书记王俊波、校长肖正学多次到各责任部门调研,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对《规划》起草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学校分别组织各责任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召开座谈会征求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老领导、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学生代表的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丰富和完善《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规划》的编制过程

为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制订了《西南科技大学“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西南科大党委发[2010]16号文件)。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组长单位负责、副组长单位协同配合的6个规划编制工作组。即:总体规划组、学科及专业建设规划组、师资及队伍建设规划组、本科教育教学规划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规划组和校园及文化建设规划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认真分析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深入调研,发动广大教职员工献计献策,拓宽视野,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框架(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等)。各规划工作组根据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研究提出了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具体指标和措施,形成了5个专项规划文本草案。学校规划委员会经过深入研究、充分论证、系统整合、有机融合,形成了总体规划的初稿。在提交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多次专题研讨、修改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经规划委员会和校长办公会审议,形成了《规划》文本。

《规划》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国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绵阳科技城2011-2015年发展及2020年远景规划》和《西南科技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远景规划》,深入分析国内外高等

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规划》编制过程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是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序言和四个专题部分:第一部分是建设基础,简要回顾了“十一五”发展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部分是发展战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发展思路、主要目标;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务,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九个方面规划了学校“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第四部分是组织实施,提出了规划组织落实与检查评价的主要措施。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机遇,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依靠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发展应坚持和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

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三是突出重点,特色发展。四是深化合作,开放发展。五是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六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三)主(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改革实施方案起草说明)要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构建模式优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体系、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体系、高效迅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有力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实现七个显著提升,即: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校教职员工凝聚力显著提升,教职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及福利待遇显著提升。

(四)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

为了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我们按照“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条件建设为基础,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活力,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思路,在《规划》中从九个方面重点叙述了“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并就组织落实、资源配置和检查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规划》中的指标说明

《规划》确定了六十一项主要指标,基本目标属性的指标具有行政效力,由学校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和二级学院,并

纳入到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期望目标和创新目标属性的指标是检查评比的重要内容。在确定学校发展指标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做规划时留点余地,保守一点;另外一种是积极一点,极目远眺。我们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高校发展的趋势、学校现状和学校面临的机遇后,认为作为《规划》来讲,我们既要“回头看”,总结回顾过去的工作,更要“向高看”,高起点布局“十二五”,为学校“把好脉”、“领好路”。要实现学校发展的新的历史性跨越,就应把指标定得高一点、远一点,学校必须抢抓机遇,挑起摸高,爬坡上坎,攻坚克难。学校也有这样的实力,这是立足学校现实,接上“地气”之后有“底气”的分析判断。另一方面,《规划》中有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的一些指标是硬杠杠,对于学校发展来讲没有商量的余地,要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就必须完成这些任务,达到这些指标。

各位代表,科学制定、全面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西南科技大学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未来五年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行动纲领,是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让我们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