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项目实施与运用效果的考察报告

实施方案2019-06-11 06:50书业网

篇一:3-3-2-2-1项目实施效果总结--2014年

校外实训项目效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职业教育规律,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促进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为集团公司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本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企业与学校一体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巩固一体化教学的成果。

本学年化工系校外实训项目共三类,分别是201(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项目实施与运用效果的考察报告)2级学生的顶岗实习、2013级学生的跟岗实习以及2014级学生的观摩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下面对本年度各类实训效果进行逐一总结。

一、观摩实训效果总结:了解行业、走进企业

观摩实训是化工系根据课程体系规划安排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本次观摩地点是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前身为山西化肥厂,是我国八十年代

初,成套引进德国、日本、法国、挪威等八个国家十一项专利技术和设备建设的第一个以煤为原料生产高效复合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化肥为主、集有机化工、煤炭深加工、精细化工等为一体,多产品、跨地域的大型煤化工产业集团。天脊集团自行研发的《大型鲁奇煤制氨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脊”牌硝酸磷肥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天脊”商标入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价值高达29.70亿元。公司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中国化工行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肥料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企业”和“全国化工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获得山西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企业,2007年获得山西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本次观摩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工艺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以参观、访问、生活体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开阔眼界、更新对学习的新观念,了解化工厂的发展理念和全自动安全工作程序;促进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感受该工厂具备的先进技术和员工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对化工厂的参观,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同城发展的特点,正确理性的看待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留下一个更好的视觉影响和深刻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上创建一个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增进同学们和老师的交流,为今后理论教学打下基础。

通过入学的观摩实习,第一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深入学习的兴趣;第二对工厂纪律的切身体验和对安全生产的严格要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第三对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一定有益影响。本次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学习了工厂的安全知识,感受了工厂真实的工

作环境,见到了真正的生产设备,见证了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学习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体会到了工人师傅的辛苦。从学生返校后写下的感想可知,学生对安排此类实训的必要性认同度极高,其中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0%的学生认为对工艺不够了解、有难度。

图一.观摩学习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二、跟岗实训效果总结:走进企业,接触岗位

根据化工系课程体系教学规划安排跟岗实训是安排在学生入学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实训单位是山西潞安煤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是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延续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的煤间接液化的示范装置,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为依托,该技术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和科技部863组织的专家验收,具备了示范厂建设条件。其中F-T 合成技术、16万吨合成油联产IGCC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项目已列入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重大项目课题。项目

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煤基合成油技术第一条产业化生产线,也是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

跟岗实习是我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内学习一部分理实一体化课程后之后,为进一步巩固一体化教学成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组织学生去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两周。跟岗实习是化学工艺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以生产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助手的身份到工地实习,其目的是:第一,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第二,观察和学习现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第三,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应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对接、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为今后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跟岗学习要实行协议化、课程化管理,时间根据学生一体化教学的安排的需要。

通过跟岗实习,学生了解现场,了解流程,了解工人,了解所在工段具体流程,了解车间的组织机构;学会交往,学会处事;掌握了所在车间的具体运作;学会检查分部、分项生产质量;学会进行技术交底;增强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培养了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训练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养成积极配合、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全面实施跟岗实习,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学校、企业与社会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深化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巩固一体化教学的成果。

返校后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表现良好,课堂纪律明显提高,实操过程中职业素

养大大改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组间配合密切、合作精神有所改善。

图2.跟岗实习效果对比

三、顶岗实习效果总结:迈入岗位、掌控技能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单位是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

校外综合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内已全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8个月的专业综合顶岗实习,由企业提供岗位,并配备技术能手担任指导教师,专任教师巡回辅导。通过此阶段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熟悉企业各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促使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

篇二: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评估和考核报告

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评估和考核报告

现将我公司一年来在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人员到位,法定代表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立有责任状:公司下设管理科,由科长、成员等3人组成,具体行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项目经理为首,另有专职安全员1人,兼职安全员1人,组成3人安全领导小组,与安全科密切配合,直接抓各班组及每个职工的安全要求和安全规定的落实。

二、制订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管理制度等,使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序、从而保证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技术规程,得到落实和严格执行。

三、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的有5人,持证上岗达5人,从而提高了人员素质,使特种作业增强了知识性和安全性。

四、自2012年至2013年未发生过人员伤亡事故。

一年来,我们在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订,但在落实上还不够深入,坚持的还不够好,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今后我们要在安监部门的领导下,再接再励,戒骄戒躁,坚持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及时发现事故的隐患,消灭事故于萌芽之中,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决心把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

帝科尤艾乐(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2013年 5 月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表

日期: 年月日

篇三: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修改版)

福州流行风五频道服饰连锁公司

第一阶段培训评估报告

目录

一、培训说明

二、概述评估实施的方法和过程 三、阐明评估结果

四、分析评估结果及人事建议 五、附件

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一、培训说明

(一) 培训主题:《相应体型与着装》——讲师 陈芳

(二) 培训目的:通过学习人体型分类及相应着装特点的知识要点、现场实物搭配,提升学员对顾客

体型认识及对应体型组合搭配的技巧

(三)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6日13:30-17:50 (四) 培训形式:外聘讲师 (五) 培训地点:公司总部会议室

(六) 参训对象:商品开发部、营运店长、柜长、金牌导购 (七) 参训人数:应到67人,实到67人,迟到1人 (八) 课程大纲:

1、 体型分类法—S、A、Y、H、I、O型 2、 视错

3、 各体型的着装法

①“S”型标准完美型的着装 ②“A”型:梨型下身不再肥大 ③草莓型上身不再宽大 ④纸片型不再瘦骨如柴 ⑤丰满型如何穿得苗条 4、 脸型决定你穿什么

(九)培训组织工作:

1、 事先与培训师进行邮件沟通,确认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培训环节及培训所需物品; 2、 制定并公告培训流程及课件大纲; 3、 安排远程门店员工公司至车站的车辆返送; 4、 培训场地布置、卫生清洁; 5、 培训当天人员签到及培训纪律公布; 6、 课程中讲师助理工作; 7、 统计并编写培训评估效果报告; 8、 训后跟踪门店;

二、概述评估实施的方法和过程

本次评估为柯氏四层次模型中反应层评估,后期将运用柯氏四层次模型中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评估,针对学员的实际运用操作进行评估。

评估表设计原则:

1、 根据讲师提供的授课大纲内容设计问答内容;

2、 针对外聘讲师形式,考虑评估数据结果具有后期跟进作用;

3、 问卷框架设计围绕学员对讲师授课的主观感受评价、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后期如何运用如何

传承的考虑;

4、 题目设计简单易懂,学员易于填写; 评估阶段:柯氏四层次经典模型——反应层 评估方法:随堂问卷填写

评估内容:详见附件《培训效果评估表》

三、阐明评估结果

详见附件:《培训讲师授课评估分数统计表》 2、课程中学到最多的内容。

单店: 最高选项98%的学员认为是“体型分类法—S、A、Y、H、I、O型” 商品部: 最高选项95%的学员认为是“体型分类法—S、A、Y、H、I、O型” 3、本次课程中最大收获。

单店:最高选项90%的学员认为是“获得在工作中能够运用的技巧或能力”

商品部:最高选项95%的学员认为是:“获得新的适用知识”

4、课程中最实用的理论知识。

单店:最高选项90%学员认为是“体型分类法—S、A、Y、H、I、O型” 商品部:最高选项77%的学员认为是“各体型的着装法”

5、如果下次有类似培训,89%的学员还是比较有意愿度参与培训的。

6、学员对培训评估表内容设计的评价,有效评估为61份。其中,41.0%人认为很符合,45.9%人认为基本符合,13.1%人认为有待改进。 7、培训知识要点运用及分享。

根据统计,17%的学员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培训知识,83%的学员愿意将自己受训所学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同事。

商品部分享方式:组织日常共同讨论;用微信沟通交流互相学习;进货时与同事一起探讨款式;制作成表格形式进行群共享。

单店分享方式:组织分班培训;晨会、淡场、交接班、开会时分享;日常带训时分享;笔记分享;现场讨论着装搭配。 8、培训学员意见。

商品部:a.实例讲解不够多;b.尽量多从学员身材的标准与实例结合分析讲解;c.不够贴近公司的运营销售风格;d.PPT图例的模特身材太好,讲解效果不够明显。

单店:a.PPT字幕看不见,板书字太小看不见,讲师声音偏小;b.多与学员互动、玩游戏,现场才更有激情;c.培训内容枯燥、不够生动,不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d.实际演练操作比较少,也可以分组

比赛;e.PPT里的各类形体与实际差距比较大;f.希望能有男装方面的讲解。

四、分析评估结果及人事建议

(一)分析评估结果

从评估数据分析,大部分学员对此次的培训安排评价良好,认同此次培训过程安排,培训课程内容也比较丰富,收获到一些知识并可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现场观察学员行为来看,大部分学员都有做笔记,反映学员还是有认真听讲,有所收获,但从学员回答讲师问题的角度上判断,公司员工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与讲师交谈,了解到之前讲师授课对象多为校园学生,此类培训是第一次接触,学员普遍觉得理论性较强,希望在实操上时间需增加些,且在气氛调节、课程互动及时间把握上加强。 (二)人事建议

此次人事部计划采用综合评估,反应层评估即对照培训目标及评估表内容,考察员工对客户体型判断和着装搭配的认知,重点分析通过此次培训的知识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并操作的模块有哪些。后期主要针对门店进入学习层、行为层阶段评估,即通过各店参加人员的理论考核,落实各店分享方式及效果,最后调查员工训前训后的行为变化。

1、建议根据此次的“培训效果情况反馈表”,需求营运区督促跟进各管辖门店知识分享及其业绩是否因此提升情况,提升门店重视程度。详看附件:《培训中期跟进表》

2、人事部将把学员的建议整理后发送给讲师,并与讲师进行探讨,完善培训过程(如可添加一些互动环节、实操环节,并严格把控好培训时间)。

3、培训因人而异,不同部门或岗位的员工存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运用领域的不一致,建议组织者针对课程目的、内容及运用,选择适合的培训对象,避免造成培训成本浪费。

4、开展培训要及时宣传培训目的,使受训人员对培训更有方向、认识更深,建议参训人员直接上级需有足够重视和共同参与态度,能让受训人员更加认真对待培训,共同达成公司期望的培训效果。

人事行政部 2013年12月2日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