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农村移风易俗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留庄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实施方案
留庄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兖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各镇街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小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政府引导、典型带动、整村推进、全面提升”的原则,在全镇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创建,大力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水平,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文明一体化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在全镇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乡镇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村级文体活动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文明行为习惯的大改善,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平安、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
三、任务分工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全面落实《市民文明公约》、《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用宣传栏、基层党校、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大力开展“四德”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积极组织参加省、济宁市、兖州市级“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镇”和“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及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卫生习惯、交往礼节、尊老爱幼、保护环境、遵守公德等方面,践行文明公约,告别不文明行为。广泛开展“全民学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征文、组织宣讲活动等多种措施,推动文明礼仪进乡村、进农户,塑造小孟人讲文明、重诚信、守秩序、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
责任单位:宣传办、文化站、镇教委
2、开展“破旧俗、树新风”活动。从2011年3月起到2013年,在全镇农村深入开展以治理筑坟立碑、乱埋乱葬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专项活动,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耕地、林地基本实现无坟化,辖区内死亡人口(少数民族除外)火化率达到100%;加强农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覆盖率达到20?;丧事中的封建迷信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科学文明、克服愚
昧落后的意识,形成关心集体、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责任单位:司法所、民政办
(二)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1、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依据省、济宁市及兖州市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和管理办法,从2011年3月起到2013年,镇、村庄分别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制定创建规划,建立健全文明村镇创建规划、活动资料、年度工作总结、奖惩记录、群众反映等文明村镇档案。围绕班子领导坚强有力、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社会服务优质规范、科教文卫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秩序安定、环境面貌整洁优美、民主制度健全有效、镇村经济发展壮大等标准条件开展创建活动。
责任单位:宣传办、文化站
2、开展农村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围绕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突出“乡风文明”要求,修订完善新型农村文明社区创建标准,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服务功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道德风尚良好、宣传氛围浓厚、群众满意放心的农村文明社区,实现农村文明社区科学、规范化管理。重点完善宣传教育阵地,“乡村少年宫”、图书室、阅览室要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做到管理规范、文明使用;宣传栏、阅报栏设置要相对集中、位置恰当,力求美观耐用;宣传的内容要常换常新,有文明宣传用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兖州市民文明守则》等宣传标语口号要制作规范,突出特色,张贴上墙,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民群众在社区环境中得到熏陶,接受教育,提升文明素养。
责任单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宣传办
3、开展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制定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标准,坚持“试点先行、梯次推进、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镇农村集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所有农村集市达到文明集市标准,努力营造诚实守信、文明和谐的农村集市氛围。加强农村市场监管,认真开展红盾护农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加强农村集市的文明诚信建设,建立农村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平台。切实改善农村集市的环境设施,切实改善室内集市、大棚集市和露天集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大力开展农村集市环境卫生秩序整治活动,制定整治标准,强化督查调度,健全考评机制,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办法,实施试点示范带动工程,三年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责任单位:工商所、村镇办、涉及到的各村
4、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星级文明户”和“文明信用户”创评活动。实施农村“巾帼文明和谐促进工程”,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引领广大妇女投入到文明创建、和谐创建中来,推出一批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和谐兴家的优秀典型。深入开展“好儿女”创评活动,发挥基层共青团组织领导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养成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广泛开展以科技、文明、卫生、平安进家为主要内容的“美在家庭”活动,以“星级
文明户”创评为带动,引导广大农民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讲卫生、讲清洁、讲美化,切实改变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营造温馨家园。深化“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信用户”、“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镇”评选活动,健全完善相互信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产力发展。
责任单位:妇联、团委、农村信用社
5、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成立由宣传办牵头,民政办、文化站、教委、工会、(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乡镇新农村移风易俗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团委、妇联、科协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全镇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制定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志愿者特长,采取多种多途径,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讲卫生除陋习、移风易俗新风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子女一对一帮扶工作,对农村孤寡、贫困老人实行结对帮扶。实施“清洁家园行动”,突出做好济阳路、镇村主要干道、商业集中区、广场、汽车站等部位的环境卫生清理工作,清除垃圾死角。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到乡村少年宫、农村学校、农村社区、村庄进行中华经典辅导,引导青少年从小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热爱传统优秀文化。
责任单位:宣传办、民政办、文化站、教委、工会、团委、妇联、科协
6、开展农村尊老、敬老、养老活动。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扩大新农保制度覆盖面, 2012年,实现全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全覆盖,2013年,努力实现适龄参保人员全部纳入新农保。建立健全老年文体教育体系,积极扶持村建立老年活动室,确保2013年全镇至少有1处示范性老年人活动中心和1处老年学校,建有人员相对固定、水平较高、活动经常的老年文体队伍,所有村庄全部建立老年活动室(站),村村都有老年文体活动。加强农村孝文化建设,开展模范老人、敬老模范单位和敬老模范村庄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常回家看看”主题活动和在农村开展“让老年人穿好衣、住好房、吃好饭、睡好床、争做好儿女”活动,努力维护老年人权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责任单位:妇联、团委、文化站、农保办、司法所、民政办
7、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在春节、元宵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指导各村广泛开展戏曲小品、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及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组织全镇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来,发挥“小手”带动作用,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村容村貌。深入开展创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责任单位:教委、文化站
(三)大力建设平安村庄
1、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新农村“两室两窗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室、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窗口、法律服务窗口)建设,设立法律图书室、法制学校,调解工
作任务、原则、纪律、当事人权利义务、调解文化标语公开上墙,1000人口以上村调委会要附设专门调解庭,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在镇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置单独的席位,没有综合服务大厅的村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室加挂法律服务窗口和法律援助窗口的牌子,在醒目位置公布法律援助人员、法律服务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方便群众联系咨询。
责任单位:司法所
2、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组织建设,指导各村成立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民主法治创建)领导小组,制定民主法治创建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完善《村民委员会自治章程》,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制度,村内设有专(兼)职普法宣讲员,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全体村民开展集中学法活动。建立健全调解制度,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调解结案的及时进行回访,防止出现反复。
责任单位:司法所、民政办
3、推进“平安镇村”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立预警在先、反应迅速、运转协调、防范严密、打击有力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村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村庄全面达到“六无村”目标,村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组织发动群防群治,积极创建“零发案”村庄,进一步提升基层创安水平。推进保安驻村工作,扩大治安保险覆盖面。加强治保会、联防队和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守楼护院”、“联户联防”等形式多样的群众自防自治活动。
责任单位:派出所
(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镇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全部完成的基础上,增加开展各项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活动中心管理制度和开放制度,提升中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确保镇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功能。
责任单位:文化站
2、加快农村文体场所建设。指导各村加快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活动记录,做到文体场所制度上墙、管理规范。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惠农政策,扶助农村村庄配齐健全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健身器材,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责任单位:文化站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21日—3月25日)。按照《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实施方案》,
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工作任务,启动组织实施。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分解任务,进行动员部署和宣传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把思想统一到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工作上来。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26日—12月20日)。各有关部门根据任务分工,采取有力措施,顶点定位,全力全速,分阶段全面推进工作开展,确保任务落实。
(三)检查验收。镇农村六项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方案》要求和任务部署,按照《全镇农村工作千分考核细则》,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是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各有关部门和村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迅速成立专门领导班子,一把手总牵头、负总责,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工程推进工作机制,做到工程实施规范科学,档案资料健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稳步推进。
(二)强化督查考核。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已纳入各村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镇农村六项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建设的督导调度。采取会议调度、现场督查、催办推进、督办问责等方式,对各部门、村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平衡有序推进。对各村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指导、督查调度、考评排名,考核结果将作为各单位、村年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三)营造浓厚氛围。要利用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实施工程建设会战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村党团员、民兵预备役人员骨干带头作用,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参与,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篇二:关于在全镇农村深入开展“四创”活动的
顺发[2011]45号
关于在全镇农村深入开展“四创”活动的
通 知
各行政村、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铜文明委[2010]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分别制定了《顺安镇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顺安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方案》、《顺安镇绿色小康村创建活动方案》和《顺安镇移风易俗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现一并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四创”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中共顺安镇委员会
2011年3月15日
顺安镇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区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根据《关于印发<铜陵县农村深入持久开展“四创”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铜文明委[2010]15号)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全镇开展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洁、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努力建设规划有序、居住安全、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处理”的管理模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探索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扭转我镇农村“脏、乱、差”局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三、创建标准
(一)建立一支清扫保洁队伍。每个村委会应建立不少于3人的保洁队伍。每名保洁员配备一把扫帚、一个铁锹、一个袖标、一件黄马褂(马甲)。
每个村民组应有一名保洁员,配备一辆板车、一把扫帚、一个铁锹、一个袖标。
(二)建立必要的垃圾收集设施。每个行政村都应建有垃圾池,垃圾做到集中投放,集中清理,“日产日清”。
(三)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制度。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制度,推行“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处理”的管理模式,及时清扫、清运垃圾。
农村“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处理”的含义:农户负责集中收集自家生活垃圾(改变乱仍、乱倒习惯),村委会定时组织人力将垃圾集中收集到垃圾房(距垃圾处理点近的村民组,可自行运送到垃圾处理点),并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镇政府负责集中处理。
(四)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应做到无明显积留和成堆垃圾,无明显“白色污染”、无明显脏水、污水流淌,无乱堆乱放,村庄周围清洁卫生。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领导组织、强化思想认识。开展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村委会要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认识开展清洁示范村创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好这项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队伍。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清洁示范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各清洁示范村要成立由村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保洁队伍,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等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生态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横幅、标语、村务公开栏及张贴宣传画、召开座谈会等农民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宣传发动,提高村民清洁文明意识。并定期组织开展争
先创优活动,充分调动村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人人搞创建,我为创建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四)结合清洁工程、整合项目资源。要把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职责,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形成上下联运、左右配合的工作机制,保障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要积极开展清洁示范村活动,创建不少于1个示范村,其中凡是按照“小村并大村”原则进行建设的新村,均要开展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镇文明办应积极指导村委会开展清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合理利用农村清洁工程资金帮助开展创建活动的村庄建设垃圾房并购置平板车、机动三轮车等环卫设施设备。
(五)加强示范引导、建立评优机制。为推动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应积极树立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的先进典型,通过示范村的典型范效应带动文明村的创建活动,促进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的持续改善。要制定清洁示范村创建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强化创建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要引导村民自治,制定乡规民约,鼓励村民自我管理、相互监督。
顺安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方案
为扎实推进全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根据《关于印发<铜陵县农村深入持久开展“四创”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铜文明委[2010]1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目标任务
文明生态村是指生态环境与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行政村为单位,以群众为创建主体,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努力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和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
(一)建设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目标。规划布局合理,村道逐步硬化,村容村貌整洁,植树栽花种草,杜绝脏、乱、差,完成电改,改水改厕,鼓励使用沼气,架设路灯,推进通讯网、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设生活便利、花草相宜、人与自然和谐良好生态环境。
(二)发展生态经济。立足增强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园区化,引导农民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外向的要求,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外向型经济,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发展集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立体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绿色有机
篇三:孙集镇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
孙集镇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镇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按照市、县文明委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基层的原则,在全镇农村广泛开展“四创”活动(即着力创建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示范村)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推行农村“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管理模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探索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扭转我镇农村“脏、乱、差”局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三、主要标准
1、建立一支清扫保洁队伍。每个村委会应建立不少于3人的保洁队伍,配备两辆板车、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名保洁员配备一把扫帚、一个铁锨、一个袖标、一件黄马褂(马甲),各村(居)把具体名单于4月20日前报镇文明办。
2、建设必要的垃圾收集设施。行政村应在村委会所在
地(即中心村)建设一间垃圾收集房。
3、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制度。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制度,
推行“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管理模式,及时清扫、清运垃圾。
4、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应做到无
明显积留和成堆垃圾,无明显“白色污染”、无明显脏水、污水流淌,无乱堆乱放,村庄周围清洁卫生。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清洁示范村创建活动,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我镇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王其峰
副组长:王学福
成 员:纪明国、孙 亚、孙圣民
2、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队伍。要建立健全工作机
构,配备专职人员,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清洁示范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经研究确定楚栗村为清洁示范村,要成立由村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项目理事会,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等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生态意识。充分利用横幅、标
语、村务公开栏及张贴宣传画、召开座谈会等农民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宣传发动,提高村民清洁文明意识。并定期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调动村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人人搞创建,我为创建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4、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项目资源。要把清洁示范村创
建活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职责,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工作机制,保障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5、建立评估机制。镇将制定清洁示范村创建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强化创建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要引导村民自治,制定乡规民约,鼓励村民自我管理,相互监督。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