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
篇一: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新课标II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4年6月7日9:0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
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
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
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
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
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
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
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
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
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
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
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
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
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
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
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
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
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
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
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
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
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
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
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
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
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
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
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
的启示。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
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
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
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
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
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
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
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
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
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
/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
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
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
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世;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
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
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
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
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锖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鞋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艰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
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了??,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
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轻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
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脸,脸
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
篇二: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尤?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
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
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2分) ...
A.秋稔(rěn)冬祥意蕴 ..
B.楹(yíng)联齿颊留香 ...
C.言简(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高考语文试题)意赅(gāi)撰写 ..
D.镌刻 锒锒上口 ...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杨柳依依
C.春回爆竹声声 B.千家喜气洋洋 D.春来微风缕缕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写 内涵 吟咏
C.题写 蕴涵 涵泳 B.题签 内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
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水清........
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
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师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师同学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完成①②?。
①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名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丙)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 C.(丙)D.(丁)
②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情西施”。她所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B.林黛玉
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C.薛宝钗 D.妙玉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愿:希望 .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 .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候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
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1】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按: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春《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其实,______________。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其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篇三: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目录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Ⅰ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语文(全国卷Ⅱ)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课标卷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详解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详解
(天津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重庆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湖北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福建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湖南卷)
2010年全国高考(广东高职卷)
语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逐题详解
(江西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试题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解析
(山东卷)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辽宁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四川卷)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Ⅰ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 ....
B倾轧(zhá) 不啻(chì) 补苴罅漏(xià) 荆钗布裙(chāi) ....
C.巨擘(b?)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 ....
D.解剖(pāo)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 ....
【答案】A
【解析】A项厉兵秣m?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a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
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来源:学+科+网]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答案】B
【解析】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以儿子所讲的为准”。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 ,, ,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D
【解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的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
篇四: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
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
?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要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物、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
?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
1.如果要替换第⑥段中的“毕竟”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B.况且C.因此D.也许
2.作者在文中设计的练习为什么只是一个把戏?请联系第⑨段加以分析。(3分)
3.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2分)
4.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用汽车模型的例子是为了通过类比引出宴会模型。
B.第⑥段画线部分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把街道放入口袋绝无可能。
C.第⑩段写到“植物”“自行车”,不属于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
D.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
5.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
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⑨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⑩?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__________
7.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
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
8.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9.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段画线句。(4分)
10.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4分)
11.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 (1)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雾失楼台,__________,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6)德不孤,__________。(《论语·里仁》)
(7)风乍起,__________。(冯延巳《渴金门》)
(8)谁解其中味?___________。(曹雪芹《红楼梦》)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①②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
③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8分)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
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
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
②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
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甚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①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相州人情险?,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
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
堂设馔。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w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②饧:饴糖。③发摘:揭发。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当兴吾宗(2)其俗颇质 ..
(3)臣自分废黜 (4)聪令有闻者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
C.无复衣冠之望 D.招致山东大儒 ....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9.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的心理状态。(2分)
20.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5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静者居记 (明)高启
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子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③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拐撸?游狡涔?埠酰坑钟腥搜桑?斡谝囟迹??谑欣铮?谟懈韬糁???庞性烨胫?樱?木牒跤Υ穑?砝陀诮???渚臃蔷彩А6?Я?酥?冢?鞒龃χ?辏?渲鹬鹧扇河谥谌耍???辉旰觯?邮乐?踊舯涮?客??坷凑撸?粼蒲讨??浚??徊蛔阋远???游狡涔?蔷舱吆酰扛蔷惨蚕涤谌耍?幌涤诰印H四芫苍蛭奘识?痪玻?蔷又?参抻胗谌耍?酥?惨辔薮?诰右病K淙唬?嘤写?渚佣?舱咭樱?环谴酥?揭病!洞?吩唬骸?犹煜轮?憔印!?憔樱?室病W钥思阂愿粗??骶匆允刂??劣诎仓囟?磺ǎ??Χ??猓?蚱涮寰惨樱?试弧?收呔病?U啪??荆?窃谟谑牵??僖悦?涫遥?悠裎粗?己酰?
④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________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乎 C..耶 D.也
2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分)
23.对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