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2018-10-24 07:12书业网

篇一: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性质:综合自然地理

实习时间:2012年4月16日至20日

实习地点:花江大峡谷、关岭地质公园、黄果树风景区、格凸河

风景区、安顺贯城河等

指导教师:王家录、李宪荣、刘青、敖国富、张战军

成绩:

前言:

2012年4月16号—20号,我们班2010级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在班主任张战军老师,任课的王家录老师,刘青老师,李宪荣老师,敖国富老师带队下,对安顺市周边县市进行了为期4天的综合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习安顺地区卡斯特地貌、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在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外,亲自接触大自然,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在课堂上所了解到的知识更直观的展现在眼前,更深地理解自然地理知识。

考察地域:花江大峡谷,板贵乡,贞丰县,黄果树景区,关岭地质公园,红崖天书。 时间及行程安排:4月16号早上从学院出发到关岭县花江大峡谷,下午到关岭县和贞丰县交接的板贵地区,晚上住宿在关岭县城。17号早从关岭县城出发到关岭地质博物馆,下午在回程参观了红崖天书,在晚些回到学院。18号又从学院出发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景区参观学习,晚从黄果树景区出发到紫云县住宿。19号早上从紫云县城出发,行至格凸河景区参观学习,并于19号晚间回到学院。

一 、考察地域及内容

实习内容

1、实习内容——地质的学习

指导老师:李宪荣,王家录

(一)花江大峡谷

2012年4月16号星期一早上8点左右,全班同学在校门口集合,出发前往花江大峡谷。经过大约一个小时车程,渐渐进入了关岭县范围。一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到关岭的山,植物,加上是第一次野外考察的新鲜感和兴奋,车内声音起伏不断,纷纷被车窗外的风景所吸

引。突然,同学们的尖叫声乍起,前面突然出现一座红色的大桥——霸陵河大桥。大桥气势恢宏壮观,桥下霸陵河峡谷幽深。

1、 花江大峡谷简介

花江大峡谷:位于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距花江镇3千米,距县城18千米。花江大峡谷,是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正在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内最长的峡谷。该峡谷深切千米,长约80千米,宽3千米,总面积约300平方千米。

峡谷两岸峰峦蜿蜒,山崖耸峙如犬牙交错。谷底花江河,因为下游拦河蓄水发电,水位上涨,呈一条蜿蜒碧绿的彩带状,蜿蜒大峡谷底端。绝壁上,藤蔓攀附,古木丛生。据史书记载,花江河流域即为古夜郎中心地之一,其历史悠久。花江大峡谷一带,曾是电视剧《西游记》的多处摄景点,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可分为5个风景区,50处自然景观景点,12个人文景点,9个民族村寨。三江口景区:有两个风景点9个景物景观,沿江分布,有河谷水景,奇峰绝壁,奇石群等。整个景区人迹罕至,保持了景观的原始魅力。 上瓜风景区:上瓜风景区上至盘江桥,下止九盘,景观沿江分布,峡谷两岸多为绝壁,猴属,野山羊出没其间,为峡谷探险区,共有2个风景点12个景物景观。主要有:古驿道99道拐,红板壁白马岩绝壁,落蟒布依寨,虎跳峡,纤夫奔滩等景物景观。下瓜风景区:下瓜风景区以下瓜布依古寨为中心,上至九盘,下至汉元洞,是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区,植被保存完好,处处散发出返朴归真的原始魅力。主要有:下瓜布依寨,马马岩壁画,古城堡,古庄园遗址,裸女河天然浴声,下瓜瀑布(马马岩瀑布),汉元洞及壁画,尖山观峡,芦苇荻花洲,落海塘等景点。 灞陵河峡谷:位于县城东面关索岭和晒甲山两条长岭之间,山高谷深,谷底是蜿蜒飘带般的灞陵河,上接滴水滩瀑布,下到郎宫汇入打邦河。距黄果树瀑布4—6千米,贵黄高等级公路纵跨景区,与天郎旅游公路连接,和黄果树风景区形成环形。两岸多民族村寨,竹木夹岸,古桥横水,可趟水过河,沿岸文物古迹随处可寻。晒甲山上有千古之谜的“红崖天书”;关索岭上有“古驿道”,“御书楼”,“双泉寺”,“马刨井,刀把井”,关索岭史称“滇黔锁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集中,易于连片游览

(1)

(1)褶皱与断层

过霸陵河大桥一个小时左右车程,我们到达目的地——花江大峡谷。我们在观景台下车,放眼望去,明显的褶皱和断层呈现在我们的眼里,可以看出是有的山体岩层走向有的是垂直的,有的是水平的,有明显的断层线,断层两盘相对错动且呈平行排列。对岸山峦层层叠叠,一望无际,峰林、峰丛点缀其间,红岩白壁,如诗如画。我们在花江大峡谷观景台可以领略到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娇”的神韵!坐车到花江峡谷,河流两侧的山上的岩洞也可以证明这个地方的地质构造,是由于地壳的抬升或下降与构造运动共同作用下形成。对此,我们在去格凸河的路上也看见了明显的褶皱,路上的鹅卵石可以证明这里的地壳是抬升的。

到达景区门口,从上往下看去,峡谷幽深,两岸绝壁耸立,步行从旧时贵州达到云南的必经之道——古驿道下去峡谷底端,当值阳春四月,天气晴朗,再加上位于峡谷之中,热气扑面而来,不复再观景台上的凉风习习。驿道两边山石耸立,中间生长植物颇多,但因天气干旱,多枯萎衰败景象,至于高大的树木则还展现着勃勃生机,碧绿盎然。

到达谷底花江河边,空气又变得清新,不再闷热,两岸绝壁高耸。

(二) 关岭地质公园

1、化石

化石: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包括生物标志物、古DNA残片等)等统称为化石。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等不同的保存类型。

关岭地质公园内埋藏的古生物化石形成

于距今2.2亿年前三叠纪的海湾,主要包括鱼龙、鳍龙、楣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有千姿百态的海百合和菊石、双壳、牙形石、鹦鹉螺、腕足及古植物化石。关岭古生物化石,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 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保存精美,为全球同期地层所罕见。因此,关岭化石群是全球晚三叠世独一无二的海洋生物化石库,对于研究晚三叠世的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古埋藏学和地层学等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关岭化石群另一显著特点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石炭纪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象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也叫腕。这些触手就象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海百合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在几亿年前,海洋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

海百合以吸食海洋微生物为生,因其形似百合花而得名,属于从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的一种过渡动物类型。其化石不仅储存着丰富的古生物科学信息,而且揭示了远古时期的海洋地理环境。

关岭地质公园的鱼龙类有6属6种,包括邓氏贵州鱼龙、蔡胡氏典型鱼龙、梁氏关岭鱼龙、亚洲杯椎鱼龙、美丽盘江龙和卧龙岗卡洛维龙。(2)

2、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 、元古代、古生代、 中生代 、 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 寒武纪 、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 、 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 第四纪

中生代

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 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 科达类 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 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 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 加里 东构造阶段-----------------------------

元古代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 Nh 800 晋宁运动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 吕 梁运 动滹沱纪 Hl 2300 五台

运动 五台纪Wt 2500 阜平运动-----------------------------

太古代

新太古代 Ar3 2800 (阜平运动结束,五台运动开始)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

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 迁西运动 结束,阜平运动开始) 古太古代 Ar1 3600 (迁西运动开始)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地球形成

关岭地质公园的动物,植物化石大约是出现在2亿2千万年前的晚三叠纪时期,经过地球构造运动,加上时间的演替而逐渐形成的。

3. 北盘江的地质

北盘江区域地层的形成成为早白垩纪早期,七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4、地质罗盘的使用

结构:我们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起组成。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挂走向,倾角和倾向。

1、 岩层走向测定,测量时将罗盘边长紧贴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地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走向。

2、 岩层倾向的测定: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3、 岩层倾角的测定: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5、小结:在实际中了解了岩石的结构,从整体上看到几种构造的存在,也真实的见证地球的演变,通过对地质罗盘的使用,不仅知道了在野外的测量方法,也理解了岩层的三要素。

2、 地貌的学习

1、关岭花江大峡谷的干热河谷、北盘江峡谷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岩石。

花江大峡谷地区山高谷深,我省又属于亚热带地区,热气流在河谷地带不容易散失,所以存于在河谷上空造成该地区高温少雨。

4月17号4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北盘江大桥,从桥上往下看改河谷还会在流水的作用下,不断往下侵蚀,使得河谷愈来愈深,北盘江峡谷两岸也将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不断拓宽。 流水地貌是在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的一种地貌。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 侵蚀地貌 (如冲沟和河谷)统称为流水地貌

2、峡谷形成原因分析

本地处于喀斯特地区,流水侵蚀严重,地下河流纵横,形成暗河和地下溶洞。地质构造运动抬升断裂,地下暗河露出地表,暗河顶端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下落,长时间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峡谷河流景观。

3、板贵的石漠化治理

(1)石漠化是指在 热带 、 亚热带 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 岩溶 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贵州省属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 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2)治理措施:

板贵地区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植花椒,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注册了地域性商标。通过坡改梯,再在地里面种植花椒,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板贵地区还探索了多种经营,在适宜的地区种植火龙果这一热带水过,原因就在于花江大峡谷地区所独特的干热性质,十分适合这种只能在热带生长的水果能在此地生长。

这给其他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带来很大的借鉴意义。

3、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

18号上午,我们班一行来到黄果树景区,参观黄果树瀑布和天星洞。因为是春天,还处于降水比较少的季节,所以天星洞和黄果树的水流量不是很大,但是第一次亲身接触,感受到了天星洞和黄果树大瀑布的精美和壮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喀斯特地貌方面的知识。

(1)黄果树景区

黄果树瀑布,国家5A级风景区。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周围岩溶广布,河宽水急,山峦叠起,气势雄伟,历来是连接云南、贵州两 黄果树瀑布,国家5A级风景区。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省的主要通道。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以水势浩大著称,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观赏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直洩犀牛潭。腾起水珠高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帘,盛夏到此,暑气全消。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洞,称“水帘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为瀑布所遮,可在洞内窗口窥见天然水帘之胜境,乃是在钙华的作用下形成的,即是在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并且还在不断的堆积。

(2)天星洞景区

篇二: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南京地区

地理学野外教学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一、南京地区

二、盱眙地区

三、镇江、扬州地区

第二章 气象气候

一、南京地区的气候类型

二、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

第三章 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

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

五、南京地区典型地貌与生产生活

第四章 土壤

一、南京地区土壤资源概况

二、不同土壤类型的发生过程与特征

三、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对比分析

四、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改良设想

第五章 植被

一、从气候、植被角度分析老山、紫金山和第一山植被的异同,说明各自的代表植物

二、以老山和紫金山为例,图文并茂的分析说明各自的植物种群的自然演替情况

三、以第一山为例,分析该地区的植被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

第六章 水文水资源

一、淮河基本概况及历史变迁

二、黄河夺淮入海对淮河流域的影响

三、洪泽湖现状及形成过程

四、洪泽湖大堤的现状、功能和特点

五、淮河及洪泽湖水质分析

第七章 南京人文地理

一、南京老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分析

二、狮子岭兜率寺佛教建筑特征

三、钟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四、钟山风景区游客市场特征分析

五、钟山风景区山、水、城、林资源组合优势分析

六、盱眙第一山旅游资源单体分类以及评价

结束语

前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含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等。同时,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理解。为了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本次实习时间为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历时7天。实习地点主要为南京地区,包括南京滨江地区、紫金山一带以及淮河附近等。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平时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还领略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实习参加的人员包括等共200人左右。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1. 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构造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

2. 熟悉并掌握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认识南京地区的地理概况,并对地理学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4. 掌握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水文状况、气候状况、人文状况和生态状况;

5. 了解与熟悉依据地理现象进行地理思考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过程;

6. 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7.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对主要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态、人文等,运用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 实习区概况 一、南京地区

1)地理位置:南京位于北纬31°14″至

32°37″,东经118°22″至119°14″ ,地处我国

东南部的长江下游, 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州,

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地质地貌: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

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

由北向南分别是:钟山北支,处于北郊的长江

南岸,自东向西分别是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钟山中支,包括东郊的紫金山(即钟山)及其在市区的延伸,海拔448.9米的主峰头陀岭是南京最高点;钟山南支,处于南郊的江宁,自东向西分别是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溧水和高淳境内还分布有茅山山脉的余脉。在长江以北,六合区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灵岩山,浦口区分布着老山山脉。 3)气象气候: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南京雨水充沛,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夏季和秋季还有西太平洋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

4)植被土壤: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主要土壤为黄棕壤,绿化覆盖率较高。植被覆盖方式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南京地区的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土壤分布随地形地起伏呈现一定规律。黄土岗地上分布着经旱耕有所熟化而形成的黄棕壤,平原、低洼杆区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5)人文概况:南京是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相交融,形成山、水、林、城结合的独特风貌。全市列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级保护单位407处。有十大风景区: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天文台、梅花山、美龄宫、白马公园、头陀岭、紫霞湖、中山公园、森林公园。

二、盱眙地区

1)地理位置:淮安市盱眙县地处北纬32°43'~33°13'、东经118°11'~118°54', 位于江苏省中西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东与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和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县、泗洪县接壤。

2)地质地貌:境内地势西南高,多丘陵低山;东北低,多平原;呈阶梯状倾斜,高差悬殊220多米。淮河流经境内,北部濒临洪泽湖。境内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圩区等多种地貌,位于仇集镇五座窑旁海拔231米的无名山峰为盱眙境内地貌最高点。

3)气象气候:盱眙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域,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际、年际变异性突出,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湿早,春、秋两季度突出,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隆温早,春、秋两季度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夏季较炎热,冬季寒冷早。年平均日照总量2222.4小时,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1005.4毫米。

4)植被、土壤:南京市现辖十区五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主要土壤为黄棕壤,绿化覆盖率较高。植被覆盖方式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5)人文概况:主要风景区有明祖陵、古泗洲城遗址、云山汉墓、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阳城遗址、八仙台风景区、象山国家矿山公园 。

三、镇江、扬州地区

镇江:

1)地理位置: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揽长江,南与常州、无锡、苏州联体构成苏南经济板块,接纳上海、南京辐射。是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

2)地质地貌:全市土地面积中丘陵山地占51.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

3)气象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4)植被、土壤:水稻土是全市的最主要土壤,分布广,面积大。黄棕壤分布于宁镇山脉和茅山丘陵。全市低山丘陵以黄棕壤为主,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 5)人文概况:主要景点有焦山、北固山、茅山、西津渡古街、镇江博物馆、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金山湖、宝塔山公园、河滨公园、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中国米芾书法公园等。 扬州: 1)地理位置: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2)地质地貌:扬州市辖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3)气象气候: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

4)人文概况:主要旅游景点有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大明寺、汉陵苑等。

第二章 气象气候

一、南京地区的气候类型

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二、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

夏热冬寒:是南京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显著气候特征,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江南、华南其他都市相比大为减轻,故一时有为南京摘去“火炉”帽子的说法。

降水丰沛: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属于湿润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 四季分明,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时间分配均匀,皆宜旅游。

第三章 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

南京市是江苏省低山、丘陵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境内山峦起伏,江河交错,

构成良好的自

篇三: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此次野外综合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具体实践环节,许多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在此次实习中都会有所体现和应用。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2)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野外实验路线

黄桷古道,文峰塔,德国大使馆、老君洞,蒋介石官邸

3、南山综合地理学考察内容与分析

(1)通过对野外实验的观察、记录,并借助于Google earth等工具,认识南山地区主要地形地貌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等。

(2)通过对野外实验的观察、记录,描述南山主要植被、岩石、土壤类型和代表性植被、岩石、土壤的形态特征,以及本地区主要植被、岩石、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等。

南山是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交织带,多黄葛树;土壤多为山地特殊的黄色与棕色混合的泥土

(3)沿线景观

黄葛古道

黄葛古道是茶马古道南山段,有世界上最高的贸易通道的称谓。是重庆市知名度最高的一条古道,有着800年历史,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被称为重庆的“丝绸之道”。该古道始于唐朝,宋、元、明、清时期处于鼎盛时期,属巴渝十二景之一。道路地面突出了山地特点,坎坷崎岖。但是宽阔的石板摆出当年的经济和文化历史,使得山间逶迤的小路显得康庄而大气 直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期前,这条古道依然是一条交通要道。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这里已不再是人们为生计忙碌之道了。经过几年的短暂沉寂之后,这条古道再度迎来了兴旺的人气,树木参天的古道,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前来健身

老君洞

老君洞:原名太极宫,是川东地区第一道观。位于南岸区上新街东南约

2公里的老君山上。沿古川黔大道,约登240余级至老君坡,再折向庙前石梯,上427步就到了山门月台。也可坐车沿南山旅游公路至垭口处下车,从新建的大门入内。

此道观在三国时已有殿堂,正式建于隋末唐初,已有1700多年历史。经历代扩建,到清乾隆时最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山古观。这里环境幽静,林木参天,浓荫夹道。整个道观依山造殿,凿壁成像,自山门起沿峭崖、陡壁呈“玄”字而层层布置,盘旋而上,直达山顶。观内有三清殿、真武殿、灵祖殿、三丰殿、斗姆殿、文武殿、七星殿、吕祖殿、慈航殿、玉皇殿、财神殿等13座殿堂。这些殿多仿我国庭园式样,悬山穿斗,飞檐翘角。

登上老君洞山顶俯视山下,境界迷离,钟磬和鸣,香烟袅袅;极目远眺,数十里山城景色,美不胜收。

主要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的道教的文化特点和传承,道教与佛教的差异与融合,还有就是对古代神话的了解。了解古代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感受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了解和知道茶马古道的历史经济地位和各地域人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观察了解重庆整个地貌的特点。

文峰塔

文峰塔为七级楼阁式塔,通高约28米,砖石结构,底层为条石筑成,余为砖砌,塔顶为六角攒尖葫芦宝顶。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进门从左侧沿石阶旋至二层,以上为木楼梯至顶,每层有窗洞两个,可极目山城数十里。1992年重庆市人民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

年公布为直辖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塔文峰塔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50年),距今已有160年历史。它是重庆主城的一座名塔。据《巴县志》记载:“文峰塔峭立山巅,凡七级,高逾十丈,万松围护,攒天一碧”。

因流传一时的反特惊险小说《一双绣花鞋》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雾都茫茫》及同名电视剧分别取材取景于该塔,使得这座塔更加名扬中外。

文峰塔,曾是重庆最有看点的风景——在重庆最繁华的渝中区就可以远眺到它遥远的身影。我们经过这么艰难的跋涉,才得以来到文峰塔,那种征服感,那种一览两江环绕渝中半岛的感觉,对于视线不够开阔的山城人来说,真是妙不可言!文峰塔矗立山顶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已是满身沧桑,青苔草木点缀在风化了的塔面上,斑驳陆离,极具审美特质,只可惜年久失修,上不了塔顶,文物主管单位考虑到游客安全,对三层以上进行了封堵。然而目前,文峰塔已经不对外开放,塔一层的门已经被封堵,无法进入。

蒋介石官邸

位于南郊的黄山23号。黄山位于南岸区,海拔580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黄山处于奇峰幽谷之间,遍山松柏簇拥,风景极佳,属南山风景区范围。1938年,日本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为躲避日机轰炸,蒋介石选中黄山。其中著名景观有:松厅、孔园、草亭、云柚楼……

“黄山官邪”座落在山峦之中的极峰之巅,很具有旧时代的官府对上司和最高上司佞称“上峰”、“极峰”的象征性意味,作为“朕即国家”“国家即朕”的“蒋委员长”的消夏所在,还真有点儿妙不可言的心理上的影响!高高在上的官邸,突兀在密林丛中,周围

山崖峭峻,唯有前后一径不可双人并行的窄狭石梯相通,苍松蔽天,翠柏浓郁,林涛飒飒。 现实的官邸,其实并不壮观,很难设想当年曾一番“谈邸色变”的威势;或则有“一登邪门”就能身价百倍的灵气!不过是一座三十年代常建的那种不中不西、中而兼西有砖砌瓦顶三阁式建筑。整个外形,比之其东侧山下宋美龄那座“松厅”还要更象一把旧式的锁头。二楼连接南北厢房的过廊,木柱栏挡成栅,正好成了锁头的鼻梁。不大谐调的是北厢三楼突出房脊砌了一个方形的屋顶阳台,现在虽已加盖屋顶成房,但那架式,仍然可以看出,原先定是便于环形了望监察的护驾设施

德国大使馆

德国大使馆早期是一位德国医生的住所,后来因为他的故事和抗战的需要,将他的住所改为大使馆。建筑混合中西特色还有茂密的树木,使得德国使馆在抗战时期更加隐蔽。在重庆广益中学后面,文峰塔下,后临向家坡,为一栋坐北朝南的中西式楼房,登上文峰塔后,从另一石阶沿梯而下至半山腰,向左步行百余米到达战时德国大使馆。现未对外开放,有一老翁居住守护,相比文峰塔,大使馆残存至此,有一丝欣慰,也有一丝悲哀。

(4)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验,阐述你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人文景观的关系的理解与认识等。

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的创造物,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文化景观,人们既可以了解一地的物质文化环境,也可以了解一地的精神文化环境。

由于重庆特殊的地貌也使得早些年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加上现代西方文化的流入与中国的文化交互,使得现代的建筑也有一定的特色。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