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实习报告
篇一:测树学实习之标准地调查
《测树学》实习报告
班级:1001010
学号:100101008
姓名:刘翠玉
同组人员:
苗静 王雅琼王金平
魏乐吴燕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本次实习是为了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的内容,也为了锻炼大家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
二 、实习主要内容
. 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
. 基本训练(立木胸径与其树高测定)
. 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
. 角规测树(原理 方法 技术)
. GPS 定位
三 、实习组织与要求
. 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
.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
四 、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9日到11月2日
五 、实习地点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
六 、仪器工具
.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各一 . GPS 1
. 测高器1 . 工具包 1 粉笔
. 直径钢围尺.实习指导书1
. 皮尺1 .角规2
林分调查
一、林分调查因子
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和四周
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林分调查因子。主要包括四部分:
?林分起源 :天然林 、人工林
?林相(林层):单层林 、复层林
?树种组成 :纯林 、混交林
?林分年龄:同龄林 、异龄林
本次实习中调查的树种为火炬松,是人工林。
二、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和方法。所谓标准地,即认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的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列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做比较全面的踏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为满足需
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实验,有系统的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一)标准地设置
(1) 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a. 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
b. 不能跨越林分;
c. 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
(2) 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3)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我国规定:“标准地内的主林木株数为:幼龄林250株以上;中龄林200株以上;
近、成熟林150株以上。”在林分调查中,为了充分反映出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要求的林木株数确定其面积大小。本次的标准地选取30*20m。
(4)标准地境界测量
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离要改算为水平距离,侧线闭合差一般不超过1/200。为使标准地字啊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
草,对侧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根据需要,标准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二)标准地调查
包括每木调查、测定树高、植被和土壤调查、林分环境因子调查、测定立木体积、测定
林分蓄积量等。
(1)每木调查:
(1)每木调查:
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活立木、枯立木、倒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的工作,称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
① 径阶大小的确定
② 确定起测径阶
○3 划分材质等级
④ 每木检尺:
三人一组:二人测胸径,一人记录并作记号。测径时,必须分别树种、材质等级和径阶,同时应分别林层进行。在坡地应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在平地沿S形方向量测。测径时应注意:
a.必须测定距地面1.3m处直径,在坡地量测坡上1.3m处直径。
b.轮尺必须与树干垂直且与树干三面紧贴,测定胸径并记录后,再取下轮尺。
c. 遇干形不规整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在1.3m以下分叉者应视为两株树,分别检尺。
d.测定位于标准地境界上的树木时,本着北要南不要,取东舍西的原则。
e. 测者每测一株树,应报出该树种、材质等级及直径大小,记录者应复诵。凡测过的树木,应用粉笔在树上向前进的方向作出记号,以免重测或漏测。
在固定标准地调查时,一律采用lcm一径阶或记实际胸径,每木检尺要分别树种,健康木,病腐木或生长级记录,每株树应编号,并在其1.3m处作上记号,以便下次复测,测定精度0.01m。
(2)测树高:
① 测高的主要目的是为确定树种的平均高。测高的树木应实测其胸径和树高,将所测结果记入“测高记录表”中,通过绘制树高曲线图,由林分平均直径查出林分平均高。
② 对其它次要树种可选3—5株相当于平均直径大小的树木测高,取其平均值为平均高。
本次实习选取纯火炬松林,所以没有次要树种。
③ 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精确到0.1m。测高时,首先选测某一水平距离,然后,
在平地上测高:测者立于测点,按下仪器按纽,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
即按下制动纽,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再加上测者
眼高l,即为全树高H,见图l-6(a)
。
图1-1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 图1-2布鲁莱斯测高原理
1.制动按钮2.视距器3.瞄准器4.刻度盘
5.摆针6.滤色镜7.启动钮8.修正表
(3)测定树木年龄:
① 用查数伐根上的年轮数,或用生长锥其它方法确定接近平均直径树木的年龄。混交林只确定优势树种的年龄。
②有些树种的幼树可以数轮枝确定年龄时,应加上生长达最基部一个轮生枝高度所的年。
(4)测定郁闭度:
① 标准地的两对角线上树冠覆盖的总长度与两对角线的总长之比,作为郁闭度的估测值。
② 树冠投影法:
在方格纸上绘制标准地树冠投影图,从图上求出投影面积和准地面积,用下式计算之: ?c?SC?100% ST
式中:?c——郁闭度; SC——林冠投影面积;
(5)选伐标木(样木):
① 根据平均木或不同的调查目的选取标准木。将标准木所在林分状况记入准木卡片。 ② 选出的标准木测定其胸径、树高(精度0.1m),记载树木生长情况。
③ 以2m为区分段,进行区分求积。根据标准木的体积计算标准地的林木蓄积量。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
(一)林分平均高
篇二:测树学实验 树干解析 报告
实习十 树干解析
Ⅰ.目的
一、掌握树干解析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计算方法。
二、进一步理解各种生长量的意义,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认识。 Ⅱ.仪器、用具
伐木工具、皮尺、轮尺、粉笔、三角板或直尺、大头针、计算工具、方格纸、用表等。(不能伐木时,可给成套圆盘) Ⅲ.方法、步骤
为了研究不同树种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同一树种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往往采取“解剖”的手法,把树木区分成若干段,锯取圆盘,进而分解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的生长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树干解析。作为分析对象的这棵树干,称为解析木。树干解析是当前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基本方法。
树干解析的工作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 一、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
(一) 解析木的选择: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如研究某一树种的一般生长过程,可选生
长正常、未断梢及无病虫害的平均木;为了研究树木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或编制立地指数表,可以选择优势木;若要研究林木受病虫危害的情况,则应在病腐中选择解析木。
(二) 解析木的伐前工作
1. 记载解析木的生长环境 这是分析林木生长变化的不应缺少的重要资料,应记载的项目
包括解析木所处的林分状况,立地条件,解析木所属层次,发育等级和与相邻木的相互关系等,并绘制解析木及其相邻木的树冠投影图(用表10-1)
2. 确定根颈位置,标明胸高位置及树干的南北方向,并分东西、南北方向量测冠幅。 (三) 解析木的伐倒和测定
1. 砍伐时,先选择适当倒向,并作相应的场地清理,以利于伐倒后的量测和锯解工作的进
行。然后,从根颈处下锯,伐倒解析木。
2. 解析木伐倒后,先测定胸径、冠长、死枝下高、活枝下高、树干全长和全长的1/2,1/4,3/4
处的直径,然后打去枝桠,用粉笔在全树干上标出南、北方向。
3. 按伐倒木区分求积的方法,将解析木分段,为计算材积方便起见,可采用平均断面积区
分求积法分段,但由于根颈部膨大,第一段取中央断面为宜。
(四) 截取圆盘及圆盘编号:在树干各分段位置截取圆盘,同时,为了确定树干的年龄及
内业分析时的需要,还必须在根颈和胸高处分别截取圆盘。
截取圆盘时应注意下述事项:
1. 截取圆盘时要尽量与树干垂直,不应倾斜。
2. 圆盘向地的一面要恰好在各分段的标定位置上,以该面作为工作面。 3. 圆盘厚度一般在3-5厘米即可,直径大的可适当加厚。 4. 锯解时,尽量使断面平滑。 5. 每个圆盘锯下后,应立即在非工作面编号,一般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上标明解析木号,
分母上标明圆盘号和断面高度,并标明南、北方向。根颈处的圆盘为“0”号,然后用罗马字母Ⅰ、Ⅱ??依次向上顺序编号。在“0”号盘上要记载树种、采集地点和日期等。
二、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一) 圆盘的加工:为了准确查数圆盘上的年轮数,须将各号圆盘工作面抛光,然后,通 过髓心划出南北和东西相互垂直的方向线。
(二) 确定树木年龄:在“0”号圆盘上,分别沿各条半径线查数年轮数,待四条半径线上 的年轮数完全一致后,用此确定树木的年龄,如果划根部位较高,须加上生长达此高度所需的年数。
(三) 划分龄阶,测量各龄阶的直径
1. 按树木的年龄大小,生长速度及分析树木生长的细致程度确定龄阶大小,一般可以定为
3年,5年或10年。
2. 用大头针在各圆盘的各条半径线上自外向内标出个龄阶的位置,若有不完整的龄阶,则
先将不完整龄阶留在圆盘最外围,再向内逐一标出各完整龄阶。如32年生的树,以5年为一龄阶,其龄阶划分为32、30、25、20、15、10、5.
3. 确定龄阶后,用直尺分别在各圆盘东西和南北两方向线上量取各龄阶及最后期间的去皮
和带皮直径,平均后,即为该圆盘各龄阶直径。将各龄阶直径填入表10-2.
(四) 确定各龄阶树高,树木年龄与各圆盘的年轮数之差,即为达此断面高度的年龄,以 断面高为纵坐标,以达此高度所需要的年龄为横坐标,标出树高生长过程曲线(连折线不修匀),从曲线上即可查出各龄阶的树高。
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各龄阶树高是一近似值,可能系统偏大,成子纯同志提出,应按下式: Y1=f(x1+0.5)
对树高生长过程曲线进行修正,然后用修正后的曲线确定各龄阶的树高。
(五) 会纵剖面图:以直径为横坐标、以树高为纵坐标,在各断面高的位置上,按各龄阶 直径大小绘制剖面图,纵剖面图的直径与高度的比例要恰当,纵剖面图有利于直观认识树干的生长情况。
(六) 计算各龄阶材积:各龄阶材积等于各区分段材积与梢头材积之和,其梢头长度等于 各龄阶树高减去梢头底断面积高度。 (七) 计算各种生长量及材积生长率
将“用表10-2”中得胸径,树高和材积按龄阶分别抄录于“用表10-3”上,作为调查因子的生长总量,然后,分别各调查因子计算各龄阶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材积生长率及形数。
1、 平均生长量 2、 连年生长量 3、 材积生长率 4、 形数
(八) 绘制各(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测树学实习报告)种生长曲线图
利用生长过程总表计算出的数据,绘制各种生长过程曲线,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关系曲线及材积生长率曲线但在绘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关系曲线时,由于连年生长量是定期平均生长量代替的,故应以定期中点的年龄为横坐标定点制图。
(九) 以解析木的资料为基础,根据其调查目的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Ⅴ.实验报告
1. 解析木调查表(雍彪 10-1)
2. 直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分析表(用表10-2) 3. 树干生长过程总表(用表10-3) 4. 各种生长曲线图及树干纵剖面图 5. 试对解析木作简要分析。
用表10—1树干解析表
省: 树种: 第一活枝高:林业局:胸高直径:第一死枝高:林场: 树高: 树冠长度: 林班: 年龄: 冠高比:
标准地: 林分组成: 1/2H处直径: (带皮)带皮材积:林龄:(去皮)去皮材积:疏密度:1/4H处直径: (带皮)树皮材积:地位级: (去皮) 形数: (带皮)
地被物:3/4H处直径 : (带皮)(去皮)
形率:q0: q:
土壤: q3: q4: 经济材部分长度: 地势地形: 树高十年生长:林型: 胸径十年生长:
全树干重量:全枝条重量:全树叶重量: 与解析木相邻树木的调查鉴定
树冠投影图
北
西 东
南
测量日期: 计算日期: 记 录 者:
用表10-3
树干生长过程总表 No:页
省 县 小班 林型树种 起源年龄 标准地No:
篇三:南京林业大学树学实习报告
测
树
学
实
习
报
告
100101025 张莉梅
前言:本次实习,旨在引导我们在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在实习的过程中锤炼同学间的团队精神,锻炼我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次实习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掌握测径工具(轮尺、围尺)、测高工具(布鲁来斯测高器)、运用GPS定位、罗盘仪测角的运用方法、角规测树工具运用。
一、目的
1.掌握标准地(或固定标准地)设置;
1.1.熟悉地区地森林特点和规律;
1.2.收集有关林分和自然因子的材料,作为研究立地条件,林分生长规律,测定林分蓄积、材种和生物量,编制森林经营数表(如地位指数表、材种出材量表、林分收获表等),以及分析比较不同营林措施效果的基础。
1.3.按照标准地设置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又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亦称永久性标准地),临时标准地一般用于林分调查或编制营林数表,只进行一次调查,取得调查资料后不需要保留。固定标准地,适用于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长期重复多次观测,获得定期连续性的资料,如研究林分生长过程、经营措施效果及编制收获表等。
2.角规测树
2.1.熟悉简易杆式角规和光学角规(望远测树仪、林分速测镜、棱
镜角规等)的构造和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的技术;
2.2.掌握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3、用布鲁莱斯测高器测树高:
3.1熟练运用布鲁莱斯测高器测量树高;
3.2 并记录被测树与标准点的距离、树木胸径及树种。
二、实习主要内容
1、 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及立木胸径树高测定
2、 角规测树
3、 立木上部直径测定
4、 GPS定位
三、仪器和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1、钢围尺1、皮尺1、角规2、勃鲁莱测高器1、标杆1套、GPS1、记录夹、记录用表、工作手册、粉笔、计算工具、实习指导书等。
四、步骤
(一)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及立木胸径树高测定
1、标准地的设置与调查
按照标准地设置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又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亦称永久性标准地),临时标准地一般用于林分调查或编制营林数表,只进行一次调查,取得调查资料后不需要保留。固定
标准地,适用于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长期重复多次观测,获得定期连续性的资料,如研究林分生长过程、经营措施效果及编制收获表等。
2、选择标准地的条件
1.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在选择标准地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⑴.标准地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根据调查地目的,在调查地区内所选择的标准地应该是调查地区一定类型林分的代表。
⑵.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该林分。每个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均应一致。
⑶.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⑷.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2.标准地大小
标准地的面积应根据调查目的、对象而定,一般面积不宜过小。在林分调查中,为了充分反映出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要求的林木株数确定其面积大小。我国规定:“标准地内的主林木株数为:幼龄林250株以上;中龄林200株以上;近、成熟林150株以上。”本次实习标准地设置为:选取不少于20*20为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3.标准地形状
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可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有时因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本次采用正方形标准地。
4、标准地境界测量
为了确保标准地的位置和面积,需要进行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离。坡度5°以上应改算为水平距,相对闭合差一般要求不超过各边总长的1/200。相对闭合差?绝对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m)m);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应将
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除。测量四边周界时,边界外缘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的树干上要标出明显标记(可用粉笔),以保持周界清晰。
根据需要,标准地的四角应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的标桩,便于辨认和寻找。
5、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内容是每木调查、测定树高、植被和土壤调查、林分环境因子调查、选伐解析木、测定树木年龄及生长量等。 a、每木调查 :
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活立木、枯立木、倒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的工作,称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这是林分调查中的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是计算某些林分调查因子(如林分平均直径、林分蓄积量、材种出材量等)的重要依据。对于复层异龄混交林,必须按林层、树种、年龄(或龄级)、起源等分别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
B、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简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