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说课,液体压强
篇一:说课一等奖《液体(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实验教学说课,液体压强)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二节内容,《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的观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
2.演示器材: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一个、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U型管压强计一套、烧杯、水、2个塑料瓶、水槽、红色盐水。
3.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U型管压强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这堂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演示实验,探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有压强、液体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1、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2、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侧壁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3、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瓶底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而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为引导学生根据直观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我设计如下:
实验演示1:把一个顶部和底部扎有小孔的空塑料瓶压入一桶水中,可观察到底部水流速快。
实验演示2:在水槽中装一定量的水,将两侧扎孔,装有红色的盐水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
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流入水槽。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实验时需要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教师出示测量工具: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小组间通过讨论,共同设计的实验步骤:
探究1: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2: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3:研究液体内部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师: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根据探究步骤,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课件展示)
4、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实验指导:
(1)老师提示:提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件展示)。
(2)实验过程中巡视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适时帮助,评价学生,使之操作规范,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
5、对比交流,归纳结论: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及现象,并进行交流讨论、评估,然后师生共同整理,得出结论。(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应用表格数据,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结论,课件展示。
6、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2:潜水员下潜时为什么有极限?
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的?
4:阅读帕斯卡“杯水裂桶”的小故事,解释为什么杯水可以裂桶?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愉悦。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六、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深度: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液体的密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篇二:《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使用
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对前后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本节知识,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简单应用。
第二课时,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对容器特点,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在学生通过实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故这堂课我设计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出示液体压强计,解释其结构及原理,并简单演示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尝试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小组间通过讨论,共同设计的实验步骤:(课件展示分三步进行) 探究1: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2: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3:研究液体内部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5、对比交流,归纳结论:
6、巩固成果,应用拓展: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独立回答,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对下节课也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六、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篇三: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诸如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炸弹等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一、引入新课】(2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复习:温故知新)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说明: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14.2液体的压强
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
(说明:解答问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实验验证。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很多,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无压强?
(说明: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并亲自动手实验,可用铁钉扎破装水的塑料袋。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三、反馈练习一】(1min)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说明:反馈练习题设计与实验结论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可以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又说明了什么?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如果有,如何验证呢? 将绑着橡皮膜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发现上下前后左右都凹下去了。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说明: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
2、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3、例题解答
(说明: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2、公式推导出以后总结方法,进一步从公式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3、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七、反馈练习三】(4min)
(说明:1、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出发,学以致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拦河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通过展示三峡大坝、潜水服、我国研制的深海潜水艇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
(说明:1、作业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2、课外小实验:用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认识深水炸弹的应用和原理,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公式:p=ρ
g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