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2019-01-17 20:40书业网

篇一: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

首先要知道实验目的,然后找到适合的实验方法,再根据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步骤(如果是现成的方法更好),根据步骤归纳总结所需要的仪器试剂等,最后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试剂,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这几部分进行总结即可。

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怎么写

在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如:在统筹安排各班级上实验课的时间需要人工实现,而且经常会出现同时有多个班级要使用实验室的冲突,并且调课后没有及时通知老师和班级同学。为了方便实验室的管理,我们提出利用网络来管理实验室的上机情况。以学校的网络实验室为背景,开发一个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六.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描述:??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查看实验信息、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材料。实验室的管理员通过本系统可以清楚的掌握实验室当时的使用情况;同时管理员还可以通过系统的操作界面清楚地了解其中任何一个实验室的试验信息(例如:实验项目的个数、预约的实验时间、实验项目的名字、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人数等);当外界人员需要申请在某一实验室做项目时,管理员可以通过查看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而合理的给申请者安排做实验的时间;为了方便增加实验项目输入实验信息,在系统中备份一些实验常用的实验器材,但是每个实验对器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系统中我们可以任意的加进实验所需器材,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系统将器材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类

学校下周让交一份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基本要求??a、实验题目。(如测量某一物理量)??b、写出实验的理论依据及实验公式的推导过程。??c、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所需仪器。??d、实验步骤、注意事项。??e、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然不是自己做的也差不多,推荐些网址也行。

实验目的:验证上端开口盛水容器底部小孔出水速度v与小孔离液面高度h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底部侧面钻有小孔的大容器、米尺、软木塞、铅直器。??实验步骤:??1.用软木塞封闭小孔;??2.将容器置于一定高度H处,并向其中加深度为h的水,??3.拔开软木塞让水流流动一小段时间后再封闭小孔;??4.测量水流最远着地点距小孔正下方的距离L;??5.多次重复1—4步;??6.整理实验器材。??数据处理:??由平抛运动可求水流在空中流动时间 ,由水平方向可得水流出口速度.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作者:朱文军 文章来源:初中物理 点击数:309 更新时间:2008-10-10

一、实验名称: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卷尺、秒表、纸片,但是采用这些实验器材

总是发现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忽左忽右的飘,下落的路线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课桌或其它的物体而改变路线。我就想找一种东西来代替它,起初想用气球,但发现更难控制路线,而且气球太大,放在实验桌上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后来想这种东西应该还是用纸来做,因为如果采用铁球等密度较大的东西做实验的话,由于下落的时间太短无法测量下落时间,或者是测量出来的时间误差太大。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想到用小时候玩过的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而且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卷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这个已知条件,此时下落的时间大约是1.2秒)。

三、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测量纸片(改成“纸锥”)下落的速度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把纸片改成“纸锥”,主要考虑它在下落时由于下部的形状不同,空气的流速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学生可以自制“纸锥”(剪三个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纸条,把每个纸条对折一次,然后连环套在一起,如图1所示,把三个“脚”向外抽紧,如图2所示)

七、实验所用器材:

“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2005年12月14日前后在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十二个班级中施教效果很好,

解决了原来所用纸片下落不稳、路线不是直线,路程无法测量的缺点,而且实验器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后来在鼓楼区其他学校初二物理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各位同行一致反应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说明:在制作“纸锥”时需要用硬度不要太大、密度较小的纸张,学生课堂练习纸最佳。可以选择高个子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的下落高度,这样可以增加下落时间,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但是会导致矮个子同学很难判断刻度尺是不是水平的;用矮个子同学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刻度尺保持水平,但是会使下落时间变短,这样测量的高度准确了,但是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会增大。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

1 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内涵的认识

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在实施物理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操作方法等实验因素进行规划的能力。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①实验设计的综合性是因为实验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操作方法等进行规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各种科学方法。如观察、测量、记录、归纳整理资料、分析对比异同、抽象概括结论等。②实验设计的创造性,是指通过实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构思、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③实验设计的灵活性是指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具有应变能力,思维要灵活,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

1.某物理小组到外旅游,看到河边有一种漂亮的石子,他们非常想知道它的密度,但手边只有弹簧测力计。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实施方案粗略测出石子的密度(写清实验步骤,并用测量量表示出密度值)

步骤一:用质量、体积均可忽略的细绳捆住石子,用测力计测重力,记录示数F1 步骤二:用测力计钩着将石子浸没在河水中但不碰到底,记录测力计示数F2

ρ=F1*ρ水/(F1-F2)

2.小明手里有一块非常漂亮的橡皮泥,手中还有一个量筒和一盆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他测出橡皮泥的密度(①.步骤 ②.表达式)

步骤一:向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记录示数V1,放入橡皮泥块,使其被水浸没但水不溢出,记录水面上升后示数V2

步骤二:将橡皮泥取出,重新读取液面下降后的读数V3

步骤三:将橡皮泥弄干,捏成小船形,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使其漂浮,且水无溢出,记录示数V4

ρ=(V4-V3)ρ水/(V2-V1)

3.小明做实验时不小心将两杯液体(清水和盐水)弄混,他只用一支铅笔和一段细铁丝便轻松进行了分辨(写出步骤及表达式)

步骤一:将细铁丝缠绕在铅笔杆一端,使其能够在水中直立漂浮

步骤二:将铅笔细铁丝一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在笔杆上标记液面高度

由于漂浮,受力平衡ρ液gSl=mg

标记距绕细铁丝一端较长的是清水,较短的是盐水

4.小兰想测出自家牛奶的密度,但她只能找到一支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和一段细线、水、一个螺母及一把毫米刻度尺,如何测出它的密度(①.步骤 ②.表达式){若将毫米刻度尺换成量筒如何?}

使用量筒:

步骤一:将螺母套紧固定在木棒一端,使其在液体中能直立

步骤二: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牛奶,记录体积V1

步骤三:将木棒放入牛奶中,使其能够漂浮且不触到量筒底部,记录液面上升后体积V2 步骤四:将牛奶倒出,洗净量筒,再倒入适量水,记录体积V3

步骤五:将木棒放入水中,使其能够漂浮且不触到量筒底部,记录液面上升后体积V4 ρ奶=(V2-V1)ρ水/(V4-V3)

使用刻度尺:用细线捆住木棒一端,依次慢慢放入牛奶和水中,直至木棒恰好要歪倒,标记该时刻液面在木棒上的刻度,用刻度尺测量浸入端到标记刻度的距离,分别为h1、h2 ρ奶=ρ水h2/h1

5.小明妈妈买来一条质量2Kg的鱼,可小明想知道鱼是否足秤,可手边只有一把量程5N的测力计,还有一根轻质均匀细直尺和细线。(请谁基础实验帮他解决难题 ①.步骤 ②.表达式) 步骤一:用细线做三个环,其中一个固定在直尺0刻度处,一个固定在直尺L刻度处(L不大于为1/5量程),另一个不固定(可在L刻度以上移动)

步骤二:将鱼挂在0刻度处的线环,测力计钩子钩住可移动线环,用一手提起L刻度处的线环并用另一手拉弹簧测力计,使得支持能够平衡

步骤三:改变可移动线环的位置以及拉测力计的拉力,记录若干组测力计示数Fi与可移动线环所在刻度Li(i=1,2...)

由力矩平衡:mg*L=Fi*(Li-L)

代入数据,求m的平均值,即为鱼的质量,与2kg比较即可

6.小红手中有两块外形、体积相同的小金属块,请你设计实验比较两金属块密度大小,器材自选(①.步骤 ②.表达式)

器材:天平

步骤:分别将两块金属块放入天平的两托盘里

天平倾斜的一方托盘内的金属密度大,另一方托盘内的金属密度小

2.

篇二:如何进行设计性实验

如何进行设计性实验

1.设计性实验和常规教学实验的主要区别

常规的教学实验:主要是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综合分析讨论和论文报告(或称实验报告)的撰写的过程,基本上属于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重复前人的工作范畴,这是科学实验入门的基础训练。

设计性实验:当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之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具有科学实验全过程性质的设计性实验的训练。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大体包括:选择课题、课题调研、制定方案、实验过程、综合分析讨论和论文报告的撰写。

2、如何选题?

当我们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基本知识之后,对实验室提供的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筛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确定主攻方向;在查找资料并充分酝酿之后,选择其中一个项目进行设计(注意:各项目人数的限定)。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完成一个设计性实验(从实验室提供的项目中任选一个并在网上进行登记)。

3、如何撰写设计性实验方案?

在选定设计性实验项目后,要求同学们根据项目任务充分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实验模型(注意:不要超出实验室所提供的仪器),自行推证有关理论,确定实验方法,选择配套仪器设备,设计好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然后,用教师要求书面形式表达清楚,这便是设计性实验方案。(注:对项目“用电脑处理实验数据”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内容为某一实验的数据处理的过程(应具体到有效数字位数的取法)。对只要求综述实验方法,不要求具体进行实验操作的项目,要求具体描述各种方法。)

4、交设计性实验方案时间

要求在做实验设计性实验操作前完成设计性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实际操作(有部分项目只要求进行方案设计,不要求实验操作)。

5、设计性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成设计性实验操作后,要在设计性实验方案后补充数据处理部分内容及相应的讨论,形成一份完整的设计性实验小论文。并于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对在设计性实验中有创新的同学,可参考科学论文或研究工作报告的组成练习“科学论文”的撰写,还可以向相关的刊物投稿。

附目前设计性实验可选项目:

1、用示波器显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主要);

2、霍尔效应实验

3、用板式电位差计测电源电动势;

4、二极管、传感器等综合实验;

5、惠斯通电桥测电阻拓展实验;

6、自拟设计性实验项目(包括以往实验项目深入研究)。

篇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化学实验设计时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2)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3)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4)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实验设计的方法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2)选择反应物;(3)设计装置步骤;(4)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以上只是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考方法。在解答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

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类型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

??综合实验

【网络构建】

热点典例、热点考向

1.以科技、生产、生活中的新材料为载体,考查实验评价、误差分析和定量计算等方面能力。 2.通过对课本实验的改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结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学生选择、组装仪器的能力以及绘制简单实验装置图的能力。

【热点探究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

2.实验设计的步骤 (1)明确目的、原理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胶、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

(1)药品和装置是部分或刚好给出还是有剩余

若药品和装置只部分给出,则应需要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

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作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

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 (4)药品的规格

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学生最难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5)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

基于评分客观公正性难以把握,近年高考题很少出现此类题目,但复习时要有所重视。

【例1】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1-1-1-1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HNO3、1.0 mol·L盐酸、1.0 mol·LNaOH、3% H2O2、0.1 mol·LKI、

-1

0.1 mol·LCuSO4、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_____;假设2:________;假设3: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解析] (1)将产生的气体产物先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然后再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有红色固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碱金属元素的检验一般采用焰色反应;(3)依据信息,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可推测铁元素只能以亚铁化合物及铁单质的形式存在,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Fe与FeO的性质的不同点。

[答案] (1)CO2和CO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的火焰 (3)①全部为铁单质 全部为FeO 同时存在铁单质和FeO

【变式1】 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

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

--2-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

(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2-

假设1:只存在SO3;

2--

假设2:既不存在SO3,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1-1-1

限选实验试剂:3 mol·L H2SO4、1 mol·L NaOH、0.01 mol·L 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背景知识为氧化还原反应,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对考生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上具有特别的价值,是一个既具有新颖性,又不失经典性的好题。(1)SO2与过量NaOH反应的产物为Na2SO3与H2O;(2)在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2---2-

所以Na2SO3为还原剂;(3)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l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ClO与SO3是不能共存的,

所以假设3为:只存在ClO,实验设计只要求证实酸化后的溶液是具有氧化性,还是具有还原性,还是既

不具有氧化性,也不具有还原性,若加入淀粉-KI溶液会出现蓝色,证明存在ClO,若加入 KMnO4溶液时,

2-

KMnO4溶液褪色,证明存在SO3,若两种现象均无,则假设2成立。

【答案】:(1)Na2SO3+H2O (2)Na2SO3 (3)①只存在ClO ②

【热点2: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做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完全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因此,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论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

理;(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更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根据“绿色化学”精神,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2)反应速率是否较快;(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4)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例2】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 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 mol·L的KMnO4溶液滴

10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 mL KMnO4溶液。

a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KMnO4+ FeSO4+ H2SO4=== Fe2(SO4)3+ MnSO4+ K2SO4+ 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的价态变化得知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再配平其他化学计量数即可。

(2)由于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会腐蚀橡皮管,故滴定管不能选用碱式滴定管。 (3)根据关系式计算。 方案一:Fe~H2, 580 mL×10 L/mL

55.9 g/mol×

22.4 L/mol1.45

w(Fe)=。

a ga12+

方案二:Fe~Fe4,

5

5×55.9 g/mol×25.00 mL×10 L/mL×0.02000 mol/L1.40

w(Fe)==

aag10

(4)考虑原铁片的组成不一,答案不具体,本题为开放性答案,考虑到两方案的测定原理不同,可从所含杂质能否与酸反应、能否放出氢气或能否产生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离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2 10 8 5 2 1 8;(2)碱 KMnO4是强氧化剂,它会腐蚀橡皮管

1.451.40(3)

-3

-3

aa

(4)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

3+

化物,生成的Fe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注: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若考生回答“准确”或“不准确”且理由合理,可酌情给分。 例如:考生回答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