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论文
篇一: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蟾蜍骨骼肌生理
姓名:
学号:
系别:
组别: 同组姓名: 实验室温度:20℃
实验日期:2015年5月8日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方法】
1、 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
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 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
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
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3) 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
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 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
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 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出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 (2) 检查装置连接正确后,点击“开始记录”,屏幕下出现扫描线,软件处于记录
状态。(主义不要点击“开始示波”,在示波状态下,文件不能保存。)扫描线如偏离零点较远,需要调零:将换能器与标本盒的棉线放松,旋转换能器的调零钮,使基线恢复零点。
(3) 将换能器连接的棉线拉直,如果基线偏移零位(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会影响基线
位置),不必去管(不必重新调零,测量时,将偏移量减去即可)。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动输出单个刺激方波,后一次比前一次强度递增。将“刺激标注”激活,显示出每次发放的刺激的强度。屏幕上应出现一系列由刺激触发的肌肉收缩曲线,同时可以观察到标本盒中肌肉的收缩。注意文件的保存(不要移动标本盒与换能器的位置,即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保持固定。此要求也适用于ⅡB和ⅡC。) (4) 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5) 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并确定最大收缩所对应的最小
刺激强度(即最适刺激强度)。记录下收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注意在测量时。需将波形适当展开,确保测量数据更准确。) (6) 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B单个肌肉收缩分析(确定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 将ⅡA实验得到的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曲线展开,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
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2) 至少测量三次。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三个时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1) 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和4,保留通道1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
号和肌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活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刺激)和刺激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激强度,避免收缩幅度过大,超出换能器量程)。 (2) 点击“开始记录”,软件进入记录状态。
(3) 记录过程中逐渐提高刺激频率,在一定的刺激频率下,点击“开始刺激”,刺
激器按此频率连续发放设定的刺激脉冲个数,肌肉出现相应的收缩。
(4) 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
(5) 观察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变化。
【实验结果】
A、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表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关系表
刺激强度(V)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收缩强度(g)
0.00 2.31 4.79 7.46 9.07 9.98
刺激强度(V)
0.24 0.25
收缩强度(g)
10.44 10.90 10.72 10.81 11.04 11.23
0.26 0.27 0.28 0.29
图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
图2.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曲线图
结果分析: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刚开始以较低强度刺激时,骨骼肌并没有收缩,直到达到阈刺激强度时(阈刺激强度在0.18-0.19V之间),骨骼肌开始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约为0.25V时,骨骼肌收缩强度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在10.90g左右;在这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虽然有所增加,但不再明显变化,而是在最大收缩强度附近波动。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析:
由于一块肌肉由许许多多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单个运动神经元可支配多根肌纤维,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篇二:生理实验论文2
矿质元素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专业:08设施学号:20080618
摘要:以玉米苗为实验材料,在不同缺素条件下进行无土栽培。测定了植物抗逆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结果表明,①形态变化:缺N、P、K、Ca、Mg、Fe元素,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与完全有显著差异;②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等2 项生理指标缺素苗均低于对照。两者都表明缺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较严重。
关键词: 玉米幼苗 叶绿素 矿质元素
前言: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出口外贸的重要物质之一, 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除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的技术外。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中外界环境条件之一的营养物质对玉米影响十分重要。
为了深入全面掌握玉米生长发育对各元素的需要, 本实验利用玉米苗出现二叶一心时用不同的营养液加以处理,培养出完全,缺N, 缺P ,缺K ,缺Ca, 缺Mg, 缺Fe 的不同幼苗。 通过对其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形态观察及生理指标的测定。做出实验分析,用以补充和完善对缺乏各种元素症状的认识。 也为玉米生产中的营养管理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的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提供的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均正常。 用吸水纸对玉米幼苗适当吸水,吸水后对其称重,然后分别测量幼苗的株高、根长,最后将五株生长发育正常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七种不同的营养液中栽培,它们分别是:缺N营养液、缺P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缺、Ca营养液、完全营养液。操作完毕后将所有玉米幼苗放到条件适宜并相同的培养室进行培养。
二十一天后,对所有玉米幼苗进行比较并描述生长症状,并测量它们的地上部分重量、地下部分重量。
玉米苗的叶绿素提取:完全营养液、缺N、P、K、Mg营养液的玉米苗选取第二片叶子除去叶脉剪成0.5cm小段,完全营养液和缺Ca、Fe营养液的玉米苗选取心叶除去叶脉剪成0.5cm小段,装入加有80%丙酮液的25ml容量瓶中,在黑暗条件下静置一个星期后,用80%
1
丙酮液对其定容至25ml后对叶绿素提取液进行分光比色,分别在波长为:663、646下测量。
二、结果与分析
(一)缺素症状形态的描述
1、缺氮:老叶发黄,干枯两片,无斑,生长点完好,根系茂但很细。 2、缺磷:老叶发黄,干枯三片,无斑,生长点完好,根系茂但较纤细。
3、缺钾:老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植株易倒伏,生长点完好,根系茂盛。
4、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根系不发达 、且较细 、生长点完好。
5、缺铁:新叶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边缘干枯,无斑,根系相对植株弱小。
6、缺钙:全部干枯 、枯叶上有褐斑并下垂 、 根短而少 、生长点发粘 、停止生长 7、完全:茎杆粗壮,植株高大,叶片宽、绿,生长点完好 、根系茂盛发达。
(二)结果记录
表2 结果记录表(二)
2
三、讨论
叶绿体色素会含量与光和作用及氮素营养有密切关系,是科学施肥、育种、光合、衰老及植物病理中研究中的重要指标。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有三方面的生理作用:(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2)参与调节酶的活动;(3)起电化学作用和渗透调节作用。必需矿质元素功能各异,相互间一般不能代替,当缺乏某种必需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定的缺素症。
根据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循环情况将其分为可再利用元素(如氮、磷等)和不可再利用元素(如钙、铁、锰等)。可再利用元素的缺素症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上,而不可再利用元素的缺素症则首先出现在较老器官上。
3
缺氮时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缺磷时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缺钾时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缺镁时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缺铁时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四、参考文献
[1]李合生等.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6~78
[2]黄鑫等.玉米幼苗缺素症状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272~275 [3]史芝文,李桂芳.缺Ca处理对玉米生育影响的研究.玉米科学,1993,1卷3期 [4]杨丽娟等.玉米缺素病状的研究.玉米科学,2000,8(2):75~79 [5]张建华,李霞.矿质元素对三叶期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肥料,1992,第1期 [6]叶尚红,陈疏影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程。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69
4
篇三:生理学设计实验论文
前言:蛙腓肠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与人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是相同的。影响肌肉收缩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温度、ATP、酸碱度等。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肌肉的粘滞性及酶的活性环境温度和体温会直接影响到肌肉的粘滞性。肌肉粘滞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ATP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合成过程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肌肉收缩时的能量A TP供应。
摘要:采用RM6240D型(四道)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别记录分析浸于室温(27℃ )、15℃ 、20℃ 、25℃ 、30℃ 、35℃及40 ℃ 的任氏液中的牛蛙肠肌接受连续单刺激时的单收缩曲线 ,观察不同温度对接受连续单刺激的腓肠肌的张力、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腓肠肌对刺激的反应更快和更强,收缩期与舒张期都缩短,但当温度提升至40℃时,其舒张期与收缩期出现了小程度的伸长。
关键词:温度;腓肠肌;张力;收缩期;舒张期;1、试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1.1试验材料:蛙
1.2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传感器(100g);神经屏蔽盒;恒温箱;水浴锅;温度计;万能支台;蛙类手术器材;培养皿;烧杯;滴管;棉线;烧杯;1000ml容量瓶
1.3药品:任氏液
2、试验方法
2.1配制任氏液,利用可调温的恒温箱制15℃、20℃、25℃的任氏液,用恒温水浴锅制30℃、35℃、40℃的任氏液备用。
2.2制备蛙的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
2.3连接试验装置,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端相连,将神经放于神经屏蔽盒保证其与刺激电极接触良好,将标本的股骨断端固定在万能支台的肌夹,腓肠肌的跟腱绑线挂到换能器应变片的小孔上,调节好标本高度,使之垂直处于一拉直状态。
2.4调节好多道记录仪的灵敏度与刺激器,用等于室温的任氏温润标本,防止干燥,打开开关,观察室温刺激下标本的反应情况,在多道仪上记录下收缩图像。刺激器的调节如下图所示:
2.5停止刺激30秒钟后,分别用温度为15℃、20℃、25℃、30℃、35℃、40℃的任氏液浸泡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5min,使肌肉温度有所改变,保持湿润,并分别用同步骤
2.4中相同电刺激标本,观察肌肉收缩在多道记录仪上所分别记录下的图象。(注意保证张力传感器与标本的张力保持不变)
2.6按上述实验法重复实验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