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杭州旅行之遇见自己(1500字)作文

说明文2018-09-19 02:59书业网

精选作文:杭州旅行之遇见自己(1500字)作文

  生命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任何人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有愿才会有缘,如果无愿,即使有缘的人,也会擦身而过。缘是天意,份在人为。无论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得到即是造化。人生苦短,缘来不易,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并用宽容与豁达,去对待生命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我抵达杭州的那片土地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美。

  旅行的意义,并不限于对沿途风景的感慨和接纳,也不在那风雨兼程的辛劳与顿悟,而全在此后转身的某一天,与某座城市的某个地方再次交汇,与那个熟悉抑或陌生的自己再度相遇。旅行其实不必刻意,不要攻略,没有既定,甚至不用设定目的地,走走停停,惬意就好。

  在杭州的每条街上,四处都是绿树成荫,绿树蔽日。走在这样的街道,是感觉不到城市的喧嚣,能感受到的只有安静。

  说到杭州,自然值得一提的是美丽的西湖。走在湖边的大堤上,我的身心会不由的放松下来。那种幽静的感觉,用笔墨是无法形容出来的。走一段,我发现左边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花港观鱼四个大字,下面落款是清帝康熙。我仔细看,会发现鱼下面是三点,而不是四点。据说,在古代,、、、、表示火的意思,而、、、则为水。康熙帝思忖片刻,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花港观鱼四字。再往里走,满港都是花。我再仔细看看脚下,一群又大又肥的红鱼正在水中悠闲地有游来游去。突然,一粒玉米掉进水中,这些鱼顷刻间变的活跃。所有的鱼都向这边游来,那场面真是十分壮观。活像一条巨大的鱼,摆着尾巴游过来。放眼望去,西湖水面一直连到天边,碧绿碧绿的。湖心有一个小岛,叫三潭映月岛,得名于它旁边的三潭映月。据说,在月圆之夜,月光会透过这三个潭,分别穿过几个潭洞,倒映在水面上,这时你数一数的话,你会惊讶的看到湖面上倒映着三十一个月亮。如果你没见过,不妨看看一元人民币的反面,那就是三潭映月图,你绝对会说:真美,太神奇了。

  几分钟后,我又踏上了一片新土地。在地下通道中左穿右插,重新回到地面时,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庙宇,庙上的匾额写着岳飞庙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是因为仅仅庙门前的立柱就高十米,宽的要两个中学生合抱才能抱过来。进了门,又是一块大匾,上面刻着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的巨大雕像就立于庙心。庙壁上也写有精忠报国四个字,还画有岳飞从小到成名、亡故的画。在岳飞入狱的画上,还有一段故事。所有来此的人都充满着对岳飞的崇敬与对秦桧的憎恨之情。

  除此之外,飞来峰也算得上是一个奇景了。传说济公路过一个村庄,算了一卦,便知将有一座山飞来,于是劝村民离开。村民以为他开玩笑,便没当回事。正好有一娶亲队伍经过,济公背着新娘就跑。村里所有人都来追他。这样,村民都被带出村外。济公停了下来,村民问他为何抢新娘,济公指了指他们身后。村民向后望去,发现村庄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巨大的山峰。村民这才相信了济公的话,就把此山叫做飞来峰。济公后来就住在了这座山上。

  走在山洞中,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前方,一块大岩石向外凸出,有一米来宽,传说济公就睡在上面,因而得名济公床。再向里走,便可以看见一块像灶台的大岩石。相传济公就是在这个岩石间烧狗肉的。岩底凸出的石头,黑黑的,真像柴火。岩壁上凸出一块巨大的岩石,传说济公吃完狗肉后,把狗头挂在了岩壁上。许多年以后,狗头变成石头,嵌在岩上。

  有时,觉得旅途就是一趟寻找心路的征程,将千山万水游遍,一次次遇见自己。也许,今生今世,只这一次,途经此地。即使真有一天,有幸故地重游,又是多么美妙的重逢。所以,每一次在路上,都要让自己不留遗憾,保持自我,遇见最自然的自己。

    高三:高敏均

篇一:杭州之旅--西湖作文300字

杭州之旅--西湖作文300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和妈妈、表姐来到了杭州的西湖。

坐上船,我们看到了白堤,当我看到两边随风飘舞的柳树,脑海中马上跳出一首唐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一边观赏风景,一边拍照,急着把西湖美景都带回家。

过了一会儿,船靠岸了,我们上了一个岛。我们看见了三潭印月,导游告诉我们,每当中秋佳节的时候,一共能看到三十三个月亮,因为每个潭里都放着蜡烛,而且都有五个小圆洞,这样加起来就有十五个月亮了,这十五个月亮倒映在湖面上,就有三十个月亮了,再加上天上一轮,湖面上一轮,最后一个月亮就在我们的心里。导游接着又说,原本三潭印月是倒映的“映”,可皇帝把它写成印刷的印了,可皇帝写错的字不叫错字,叫通假字。

美丽的杭州西湖,曾经给多少人留下美好的回忆,这让我想起了大诗人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真让我留连忘返。

篇二:《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作家曾言,凡阅读,目的有二:一为求知;二为消闲。于我而言,阅读除了以上两种目的之外,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在阅读中触摸别人的灵魂,用文字温暖自己的人生,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受生活的千娇百媚,虽经历岁月,但真挚未磨灭。换一种方式去观察生活,准备好在最美好的时刻,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长是痛苦的,而生活并未停止成长。”赵美萍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在阅读中,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瘦小而又倔强的小姑娘生活的世界,体会着她从那个在山坳里砸石头奋斗到现在旅美华人、作家的人生。她那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抗争的精神影响着我。在阅读中,我们也会常常问自己,在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和磨练,我们是否能披荆斩棘,是否能翻山越岭,是否能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遇见更好的自己。

“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想必你一定知道三毛,知道那个爱流浪的三毛,洒脱的三毛,善良的三毛,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爱情的三毛??《三毛作品集》是三毛所有作品的总和,在阅读中,我们追逐着那个随性的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探险的足迹,为废除当地的奴隶制度不懈努力的身影,在结婚时收到荷西一堆她最中

意的骷髅时的幸福模样。在阅读中,我们也常常反思自己,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上,我们是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是否找到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现在的我更能体会到朋友的意义:"帮你弥补缺失生命缺失记忆的亲人。”《谁的青春不迷茫》是刘同记录在青葱岁月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到一个成功人士的过程。我最深刻的部分是关于他的友谊。在阅读中,我们体会到了叶子给他发短信说生日快乐时的那种喜悦,感受到薇姐在默默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的那种幸福。也被他身边那些朋友的真情感动着。他说,朋友就是不弃不离彼此信任的亲人。在阅读中,我们也不禁反问自己,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下,我们有多久没和朋友联系,在空闲时间是否给朋友送去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些温馨的祝福;是否在某天下午和朋友一起喝杯咖啡,沏杯香茗,聊聊人生,谈谈理想,遇见更好的自己。

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阅读是一个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在阅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处事哲学,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世界。这在无形之中丰富着我们的阅历也让我们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篇三:快乐的旅行游西湖400字作文

快乐的旅行游西湖400字作文

这个假期,我跟随家长,去了很多地方。但惟一让我感到最美的地方时人间天堂——杭州的西湖。

现在各地的湖水已经变得浑浊不清,惟有杭州西湖保持原姿,依旧清澈无比,整个一座湖就像一面大镜子,都能照出人影来。在享受这清风、清水的洗礼之时,我的心似乎也变得清亮、愉快起来。清!

湖堤两岸长满了柳树,虽然已经是夏天,柳树依旧像春天那样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枝条长得已经垂到了湖面,婉茹一个美丽的少女正在清洗她那长长的黑发,微风乍起,柳枝摆动,仿佛是风在弹奏悠扬的竖琴,放眼望去,一切都是绿,绿意,给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气氛和清新的意境。绿!

西湖旁边还有一个景色也十分美丽,那就是鲤鱼池。正是夏季,鲤鱼池里长满了荷花。荷花像君子一般,亭亭站起,几片粉红色德尔花瓣托起一些新生的生命。荷叶连着荷叶,给鲤鱼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看,鲤鱼似乎在捉迷藏呢!

鲤鱼有大有小,上身是像朝霞的红色,下身是鱼肚白,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像一条红绸带在舞动,穿梭在荷叶之间。美!

这次旅行真是快乐的记忆!

篇四:《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明确中考作文导向——要多读书、读好书、真阅读、深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是“带一本书去旅行”,题目及要求如下: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这篇作文该怎么写呢?

二、看文审题

1、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两篇习作,你觉得这两篇文章符合题意吗?

1、带一本书去旅行(只写读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山,路上我再一次带上了它,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故事中的主人公保尔既是一名刚毅坚强、自觉无私的革命战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军纪。在生活中也有失望和悔恨,在生命陷入绝境时,他也曾经绝望想要自杀。但这些正如保尔说过的一句话“这都是由于缺乏经验,由于年轻,然而多半是由于无知造成的。”正是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使保尔重新站了起来。无论病情多么严重,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党,都在想着学习、看书,在病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还想着为党做一点事,他甚至在双目失明时还坚持写了一本书,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那本书是他用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写成的,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在邮递时稿件丢失了,保尔很痛苦,但他没有灰心,又重新写了一遍。他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我就缺少像保尔那样钢铁一般的精神,我应该学习那样的精神,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锻炼自己,经历什么都不怕,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光阴荏苒,事过境迁,保尔所处的那个烽火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而保尔的精神仍被一代一代人传承着。

2、带一本书去旅行(只写旅行)

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带着自己喜欢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

我喜欢登山,喜欢站在山顶俯瞰山下的感觉。今天是暑假的

半路程我就慢慢放缓了脚步,向山上看去,还有那么远的路,我忍不住直喊“怎么还没到,好累,好累啊!”这时妈妈走过来鼓励我说:“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的腿好像又有力气了,继续一步一步前进,快到山顶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脱下外衣我继续前进,最后我们终于成功到达了山顶。

到了山顶,我和妈妈高兴地欢呼着,我们的声音在山林间回荡。山顶空气很好,而且景象开阔。站在山顶向下看,玄武湖、高楼大厦尽收眼底,一条条大街像蜘蛛网一样把一座座高楼连在一起,汽车像忙碌的蚂蚁跑来跑去。

下山的路走得很快而且轻松,我和妈妈边走边愉快地聊天。

我觉得登山真是件快乐的事,虽然辛苦但使我懂得了遇到困难永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学习也是一样,知识的积累和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地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登上知识的高峰。

学生阅读并指出问题:两篇文章不符合题意。没有紧扣住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书”和“旅行”;也没有把握住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这个题目是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去旅行”,修饰语是“带一本书”,它限制旅行的方式,写作中要把“读书”和“旅行”结合起来。

2、小结:写好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审准题意:一、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

二、分析理解词语间的关系

三、评说例文

大家都带了哪些书去旅行呢?

1、 老师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搜集到一些素材,你们觉得带这些书合适吗?

(1) 父母、老师、朋友、同学

(2) 坚持、勇气、爱心、信心

(3) 语文书、历史书、地理

(4) 游戏秘笈、卡通漫画、言情小说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题目中的书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书,且不是课本,应是自己爱读的好书。从这些素材可以看出读书不够多,读书面较窄,书的格调不高。

2、 小结:读书态度要端正——多读好书

3、 列举一篇套读唐诗集或宋词集或古诗文集的习作,你觉得这篇文章带的书可以吗?写的

好不好?

3、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要带一本《全唐诗》,走遍大江南北。

我要带一本《全唐诗》,度过四季春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行至江南水乡,烟花三月,如烟如雾的小镇,下着绵绵细雨,仿佛一幅感动千年的水墨画。恍惚间,时间定格于此,一切都是那么恬淡素雅。弹指数千年,那江南的美丽不顾时间匆匆,仍自妖娆。

携着的那本书,被风吹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行至边疆,广袤大漠,死寂沙海,雄浑。坐在高高的沙丘,随手捧起细碎的沙,沙还散发着微微热量。大漠的夕阳将落,风习习吹过你的耳边,此时,城市的浮华与喧嚣已然遥远,有的,只是一份宁静致远。

携着的那本书,落下一张卡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旅行,不仅在于行,更在于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凌云壮志,朝气蓬勃。无知,亦无畏。循着脚步,循着心之所向,攀上生命的巅峰,胸怀坦荡。

携着那本书,撕下一面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儿童见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旅行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旅行本身,而在于旅行的过程和目的。旅行是美丽的,更美丽的在于回归。其实纵观《全唐诗》每一篇名作,甚至于结合其年代,我们都不难发现,繁华落尽,还是归于沉寂。也许旅行到最后,家才是最温暖的吧。

带一本书去旅行,莫不如说,是带一种心情回家。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只是套用了古诗文素材,看似文辞华美,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感悟。

4、 小结:读书经历应真实——真读好书

5、 列举三篇习作,一篇扩写复述书中内容的,一篇神游书中的,一篇优秀作文。请学生紧

扣题意给三篇文章写评语并选出最好的一篇。

4、带一本书去旅行

旅行,一件我最喜欢的事,沿途风光、景色名胜,在我眼里,都是无比美好的。我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不过,我最向往的却是书本中的地方,虽然不是真实地存在,但仍令我产生无限的向往。

翻开《格列佛游记》,跟随着勇敢的外科医生格列佛的脚步,我来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大人国、小人国、飞行岛、巫师国、科幻国、长寿国、日本国和慧骃国。

首先我们来到了小人国。顾名思义,这里的人都很小,所以我们的主人公在小人们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怪物,小人国的人们非常团结,而且诚实。他们把欺诈看作是比偷窃更大的罪恶。

接下来就是大人国。同样顾名思义,这里的人们都很高大。这里有高大的麦子、高耸入云的树木,还有对当地人来说只是一条小路,而对格列佛来说却是一条大道的“田间小径”。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巨大,令人好奇。

之后,我们来到了飞行岛、巫师国、科幻国、长寿国、日本国,光听这些国家的名字就很有趣。这些国家里不仅有热情好客的人们,还有美丽的风景,在此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最后,我们抵达了慧骃国,这是这次旅行中我最喜欢的地方。

慧骃国有成行的树木,被野草包围的燕麦田,还有田间的几只长相奇特怪异的动物。慧骃国的人们都具有良好的品质,这就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他们正义、友好、忠诚、善良,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人们所喜爱的。

依依不舍的合上书,结束了这段奇妙的旅行,我结识了各种神奇国度的居民,也欣赏到了奇异国度的美丽风景,这比我之前的所有旅行都令人激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格列佛游记》旅行,别有一番体会。

5、带一本书去旅行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小时候就喜爱看书,书能给我无限的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看书的时间少了,有的只是做不完的作业。不过,现在的我可以放下压力,带着一本书去旅行了。

捧着我最心爱的《三国演义》,开始一趟心的旅行。

锦衣白袍,手持银枪,在敌群中七进七出威风八面,这不就是单骑救主的赵子龙吗?此刻我正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御敌;手握酒杯,眼观棋盘,面对刮骨疗毒之痛还能谈笑自若,这不就是毅力惊人的关云长吗?此刻我正站在他的旁边,敬佩他的勇敢与坚强;挥动羽扇,独弹银琴,大摆空城计仍然气定神闲,这不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吗?此刻,我正在聆听着他的琴声,感叹他的机智与冷静。

当我站在赤壁战场时,只听得两边士兵的喊声震天,大火已将天边染红,血色映满了河流,我不禁叹息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悲壮;当我站在五丈原,看见诸葛亮临死不忘先主知遇之恩的忠心耿耿以及未能匡扶汉室的无限惋惜,我不得不为贤相的逝去而痛心;当我站在宫殿之上,看见司马家族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我又要感叹历史的残酷与现实。

每当我读《三国演义》,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自己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就好像进行了一场旅行。

只要用心去读书,你就能身处其境,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奇妙,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源于一颗求真的心,带一本书去旅行,用一颗心去读书。

6、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带着《目送》,和妈妈去乡下旅行。

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补课的烦恼,没有庸俗的人群,这儿,是清静,是纯朴;这儿,像《目送》,是干净,是安宁。

无目的地走,牵着妈妈的手,一言不发。看人,看景。我腿长,步子快,妈妈与我相反。她为了迎合我的步子,一路快走,刚开始还能坚持,后来,我听到了她喘息的声音,而我的心那么平静。终于,她扯着我的手,讨好般地说:“你慢点行吗?我好累啊!”

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在来这路上翻阅的《目送》。龙应台的母亲也老了,她似乎同我妈妈一样,时光磨去了她们的棱角,对我对龙应台是满满的信任与依赖。带《目送》去旅行,我发现母亲一点点变老,对我的爱却一点点增加。

母亲终究是老了,步伐愈发像老太婆,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大好多倍。我拉着妈妈继续走。一个女人悄无声息地走在我们前面。她,不漂亮,黑色的皮肤,肥胖的身材,脏旧的衣服。妈妈像见到外星人似的,突然抓住我,一脸兴奋地向那个离我们并不算远的女人指去,几乎要破音地说:“快看呐!那女人的屁股好肥啊!”我连忙按下妈妈伸出的手,低声跟她说:“嘘!小声点!人家会听到!”

这一瞬,我突然有前所未有的尴尬。

后来,我和妈妈停靠在树下休息。我打开书包,捧起我心爱的《目送》,翻着。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人老的通病。龙应台的母亲原来也曾和我妈妈一样,不管会不会被人听到,手指一指,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原来,龙应台也曾如我一样,这样尴尬着。

带《目送》去旅行,我发现自己对妈妈的行为嫌弃的,尴尬着,而我是她女儿,我不该。

母亲终究是老了,但子女也应多关心她,教她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如同当初教育我们一样。

带一本《目送》去旅行,我想我会更加关爱我的妈妈。永不变。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